附錄 溫瑞安的「傳奇」與「異數」
——淺談四大名捕會京師

姬搖花準備聽,可是無情跟一般少年不同。
只要知交都健在,天大的失敗,都承擔得起!何況他們根本不能算是失敗。
浪跡天涯、萍蹤飄泊了將近三年,於一九八三年才獲准定居香港。在一些好友的奔走下,一九八七年終於獲得台灣的解禁。

二、巧思與匠心

這一切變化無情連想都沒有想過,現在要想,已來不及了。
很少男人會不喜歡這樣的女性的,因為,有一種特性已屬難得,何況兩種皆有!
姬搖花和他並肩坐在石上,她的年紀比無情大了將近十年,像這種少年的心事,她是相當了解的。

四、成功與失敗

聽那風如何吹動那發,聽那低低卻細細的呼息,看,看那水霧如何在月華下降落;聽,聽彼此的心跳是急是緩?
但當故事發展到《玉手》第五章《雙魔決》時,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無情,在血戰中,由轎子想到了恩人、家以及親人;想起了親人,也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姬搖花。而——
更何況,天下真英雄者,又何必斤斤計較於得失成敗!
還有,負責追緝劫獄欽犯的滄州大將軍「時震東」,他追緝中有「雙惡」時正衝、時正鋒兄弟,讀者多半會有一種預感——這三人名字怎麼這樣巧?
離開台灣後,度過一段相當艱辛而坎坷的時日,在「亡命天涯」中,《血河車》、《神州奇俠》得在香港《明報》連載,而名動香江。
溫瑞安的出生就充滿了「傳奇」。他出生於一九五四年的第一天,地點是馬來西亞霹靂州美羅埠火車頭(一個小山鎮)。但他不忘根本,署名時常愛用「廣東梅縣溫瑞安」。
一個小說作者替書中人物取名字,雖然有「用意」也有「學問」,但替一個是太重要的角色取名時,和*圖*書絕不會早就「設計」好以後還會「派上用場」。
如果說,經濟是台灣的奇蹟,那麼溫瑞安就該算是文壇的奇蹟,也是異數。
在《溫柔的刀》裏,那個《王小石》,應當就是他自負的寫照——
無情咬一咬唇,轎子便緩緩向前移動,他一生失望的事太多了,多得已足夠使他有勇氣面對更多的失望。
然而,「東風不與周郎便」,「天生異稟」的溫瑞安也就只好把他的「天縱英才」和「充沛精力」,借著筆墨來發抒、渲泄了。所以他才能以三十八歲的年齡,就已寫出四千多萬字的作品,實在是「後生可畏」。
這些,在他的小說裏都隱隱表白了出來。
在談他的《四大名捕會京師》這部頗具代表性小說的同時,實在應先談談他的人。因為,他的人和他的小說一樣地有「故事」,而他的小說,有很多地方正是寫他自己的理念和雄心。
(全書完)
可是一旦面對失敗,在本書結尾時,他曾慷慨、蒼涼而悲壯地表示:
從溫瑞安短短的「流水三十年」的資料,不難看出這位「可愛的小華僑」是多麼喜愛、留戀著中華文化,也不難看出他的雄心與壯圖。他效法的是「桃園精神」,也效法《說岳》裏的岳武穆、《征東》裏的薛仁貴;他們都長於透過「結義」來結成「生死不渝」的「夥伙」,冀望共同創造出一番大事業。以個人的看法,像溫瑞安這樣一個富有組織能力、又有御眾魅力的人,假如碰上一個「非常的時代」,再能「天助風雲」,不論其成功或失敗,他都不會甘心於埋首寫文章,而必然會去「幹大事」的。
而結果真相揭曉,三人果真是兄弟。
據一家媒體替他編的和_圖_書《年表》說,他四歲就喜歡「塗鴉」,五歲就喜閱家中藏書;雖未進學校,但六歲就可以寫日記、信函,十歲就以同學為中心寫長篇小說《龍虎風雲錄》,還自作插圖。也在這個年歲,就喜愛和人「義結金蘭」,隨後還成立了「剛擊道集團」,並且還影響了美羅小鎮的文風。
夜色很濃,月色又躲進了雲屋。他不能肯定姬搖花還是不是活著。
但在本書《毒手》第六章裏,當副將周冷龍遇上「霸王混」遊天龍時,就說了一句:「你名字裏有龍,我名字裏也有龍,看我這條龍來收拾你這條龍。」
台、港武俠小說界,至一九八五年古龍逝世,竟然就一下子沉寂下來,真有點《紅樓夢》裏那種「開到荼糜花事了」,三春去後更無花的樣子。幸而此時,溫瑞安在香港大放異彩,才算把武俠小說的延續使命維繫下去,所以倪匡曾很感慨地說:「古龍一死,就只剩下溫瑞安獨撐大局了。」
無情望去,只見姬搖花的神情既像疼愛孩童的最母性的母親,又像是天真爛漫最少女的女孩,奇怪的是兩種女性的特徵,都在她柔媚的笑靨裏怒放,無情似看得痴了。
就算是失敗,也有失敗的英雄,譬如項羽。
猝然,姬搖花的手一剪,反而搭住了他的脈門——

五、結語

無情「走」出轎中。用手探了探姬搖花的鼻息,他的手觸摸到仍是潤滑的臉龐,而且鼻息是溫暖的。
「名捕」的故事,雖以「個案」為單元,卻又具整體的契合,環環扣聯,相互呼應。這樣的寫法雖別具一格,也頗討好,但「牽一髮而動全身」,千頭萬緒而不亂,就非有相當的「組織能力」不為功,而這方面溫瑞安正有「與生俱來」的天賦,所以能使讀者興趣盎然和_圖_書
在一場巨變中,無情已視姬搖花為「親人」,他深摯地關心著她,無情,是有情的。然而——
《四大名捕》是溫瑞安的系列故事,而《四大名捕會京師》則為系列之首,當然具有代表性。
無情也是人,甚至是很年輕的男人,他怎會完全無情呢?
提起溫瑞安,他實在是個「莫測高深」、「後生」可畏的人物。
這些地方安排得都極富巧思而可圈可點。

一、後生可畏非凡品

一九七四年至七五年,伴著他的紅粉知己方娥真負笈台灣,為了籌辦詩刊,乃撰寫《四大名捕會京師》。
在「名山事業」寫作的路上,依目前的盛況而言,他的知名度幾乎被人與金庸、古龍相提並論,若以他的「志業」,可能還不算是成功的。
一九七六年至八〇年間,是他在台灣活動最頻繁、創作最旺盛的階段,他創設了「神州社」、「試劍山莊」,以「結義」聚會了志趣相投的青年男女,共同修文習武,這些年輕人把他奉若神明,一律尊稱他為「溫大哥」。
他年輕、俊秀、志大、才高,遠道而來,一貧如洗,但他覺得金風細細,煙雨迷迷,眼前萬里江山,什麼都阻擋不了他闖蕩江湖的雄心,就連春雨樓頭,曉風殘月裏的簫聲,他也覺得是一種憂愁的美,而不是淒涼。
這種年齡的男子,有作為的多是趾高氣昂,只會向情人傾吐其雄姿英發的軼事和可歌可泣的悲喜,卻不會在松山下、月色下聽情人的低訴。
而資料更強調他不但是「天才兒童」,成長中的溫瑞安不但寫「現代詩」、「散文」、「評論」文章,還專門研究過「美學」、「詩學」、「史學」以及「精研」「精神心理分析」,而且他又兼星相卜算之能,這份能耐就更令人咋舌了。
www.hetubook.com.com周冷龍的外號是「三手神猿」。讀者只看到他在緊要關頭「出手」一擊解危,而肯定他是以武功取勝,但直到《毒手》第八章,當「絕滅王」楚相玉被緝負傷,最後中了周冷龍致命的一刀時,才發覺到「三手神猿」真的有三隻手,所以訝異地回了一句:「你為什麼竟會有三隻手?」
僅這一小段的簡介,即可看出這「小傢伙」已不只是「人小鬼大」,而是明顯地顯示出絕非「池中之物」了。如果未來的溫瑞安真是能成為「大人物」,那麼教科書上「司馬光,打破缸」的故事簡直就不夠看了。
周冷龍答了一句:「我本來就是孿生之一,另一兄弟死了,他的一隻手長在我身上,所以我有三隻手,但怕別人視為怪物,所以一直都藏起來。」
這一小插曲有趣得妙到毫巔,當然也不會是「預謀」。

三、旖旎與淒美

無情歡喜得幾乎忍不住叫出來,他馬上探手去把姬搖花的脈——
十三、十五少年時的溫瑞安,不但已創辦詩社,且長於辯才、歌唱、技擊、繪畫。到了一九七〇、七一年間,已有作品在台灣的《純文學月刊》、《現代文學雜誌》及《中國時報》(此時應當還是《征信新聞報》)發表文章,而且踏入江湖替《武俠春秋》寫武俠小說。
像溫瑞安這樣一位「自負」的人,又經歷過如許「不平凡」的際遇,一定擁有過旖旎,也一定親嘗過淒美,這些境界也自然會融入作品裏,在《玉手》第三章《鬥魔頭》裏,有一段寫無情和姬搖花的「對手戲」,真是「風光旖旎」、「纏綿悱惻」:
難怪他外號叫做「三手神猿」這外號絲毫沒有叫錯,不過當初第一個取這外號的人,亦不知周冷龍真有三條手臂,知道了也不免大吃一驚!
一九八〇https://m•hetubook.com.com年九月二十五日深夜,以「涉嫌叛亂」,他坐了一段時間的「政治牢」,不久獲釋並離開台灣。
然而,世間一切的悲劇,多是淒美的恨憾無窮!
這變化來得猝然,也令讀者油然而興「造化弄人」之嘆,如果姬搖花就是姬搖花而不是「魔姑」,那該多好!
無情似忽然給人迎面打了一拳似的,全身都僵住了,一直由手心冷到心頭。
——
胡正群
於是,他們什麼也沒講,都在仔細聆聽。
姬搖花倒在地上,沒有動,但衣襟卻動了,因為寒夜的風吹來,姬搖花的衣襟隨風抖動。
有朋友讚譽他說,在他全盛時期,每天要寫十八個專欄和連載,他不需翻閱前文,而故事、人名絕不致混淆錯亂。僅以《四大名捕會京師》一書中幾點「小事」就足以證明此言絕非虛譽了。
無情沒有傾訴,他也準備聽。
今天的溫瑞安,面對的正是武俠小說最低潮,最不景氣的「危機」,老成凋謝,新秀難繼,一片蕭條的江湖武林,就全靠他獨力支撐,希望因他的苦撐,因他的振臂高呼,召喚起更多的繼起者,為武俠文壇添注新血,為天下武林增援生力軍,為武俠小說再締造新機。「後生可畏」如溫瑞安先生,其勉乎哉!
——
——這是何等胸襟、何等雄心?
人的一生,都曾經歷過成功與失敗,溫瑞安經歷的或許還比一般人為多。
「四大名捕」為冷血、追命、鐵手、無情;這些不是他們的名字,卻代表了他們的性格、武功與特有的辦案手段與作風。
無情只覺得屈辱與憤怒,被騙的屈辱與憤怒!
這一如「相聲」中的「抓逗趣」,時間、身分都用得恰到好處,就仿佛「早經設計」,其實是突來的靈趣,是小處見功力的地方。
上一頁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