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 千秋舊夢今日醒,華夏重振在明朝
第655章 為了做官而讀書

「皇上,這科舉大比之法,一開始的時候和現在是不一樣的,不是一把抓只考《四書》《五經》,而是分為秀才、明經、進士、明書、明法、明算等科目,分別考核。考上的,都有官做的。」
「可是現在的新式書院招生很好啊?」
「如何分法?」皇帝感興趣地道。
聽到這個話,左宗棠不由得在心裏面罵自己嘴賤了。沒事兒提什麼小學沒有人讀的茬?現在好了,得替皇上想辦法,還得兩全其美……
他看了看臉色凝重的左宗棠,嘆口氣道:「當然,已經當上這類官職的文官是可以繼續做下去的,而且取秀才的人數應該佔到整個科舉取士比例的5成以上,武秀才、明法、明算、同文、工學各佔一成,這樣可以嗎?」
朱皇帝把左丞相叫遠瀛觀並不是單純為了看噴泉,而是想和他談談教育問題。教育是一國之本,這個調子早在朱皇帝復辟大明之前就老生常談了。不過時至今日,大明帝國都沒有實行義務教育,似乎也沒有這樣的計劃,主要原因當然是沒有錢。整個中國學齡青少年怎麼都不會少過一億!如果人人都要進入學校接受免費義務教育,那和_圖_書個教育經費恐怕要超過大明財政的總收入N倍了!
因而大明新式教育的第一個發展高潮很快就要來臨了。
圓明園三園中的長春園遠瀛觀(西洋樓)前,現在站在觀水法的位置上面看噴泉的人,已經換成了朱濟世和左宗棠君臣。
這一下就分出四成的取士名額啊!而且,明擺著明法、明算、同文、工學四科的官更容易拿到實缺肥缺!再說了,和司法、財稅、洋務、工程不沾邊兒的文官,十之八九都是清水衙門!
這樣的義務教育,不辦也罷。
「這古時候的考法比現在要好!」朱皇帝點了點頭,自言自語道,「三年後東南八省的秀才試,還有其餘漢地各省的第二輪秀才試都要開始分科,分為秀才、武秀才、明法、明算、同文、工學等六科。
但是義務教育暫時不實行,也不等於什麼都不做。來到東方將近7年,朱濟世一直都在穩步推進新式教育。只是這教書育人是需要花水磨工夫的,絕不可能幾道聖旨下去,大中小學就紛紛建立——在這個時代的中國,接受過西式教育的國人比大熊貓珍貴多了!而且也不可能都來當老師hetubook.com.com吧?所以這新式教育,只能按部就班的推進,先用洋老師培養中國老師,再用中國老師去教中國學生,然後才會有更多的老師去教更多的學生。
朱濟世背著手下了「觀水法」,在大噴泉前面站定,有些感慨地道:「讀書為做官……現在的私塾和儒家書院灌輸的都是這套道理,可是這天下不僅需要官,更需要能工巧匠,需要商人,需要軍人啊!比如建造這個大水法和遠瀛觀都是一門學問,在西方叫建築學,還有朕所精通的醫學、化學、生物學、細菌學,都是學問,都是於國於民有大利的。可大明讀書人卻大多不屑而為之……這些個學問同樣博大精深,是需要從小打好基礎,按部就班地學習,不是那些三十大幾的老書生讀兩年速成班就行的。可現在,我大明一國的精英,還是為科舉所牢籠!」
左宗棠眯著眼睛想了好半晌,才道:「皇上,還得在科舉上做文章……下一次東南八省的秀才試不如分科吧。」
左宗棠斟酌著道:「新式小學的課程臣是知道的,所教授的儒學並不精深,還比不上尋常的私塾。如果讀了小學,幾乎可和_圖_書以肯定和仕途無緣,普天之下又有幾個父母會將孩子送去讀這等無緣仕途的學校呢?而且這小學的學費也比私塾要高,多半還設立在縣城裡面,不是尋常人家可以負擔的。陛下,您覺得這樣即昂貴,又不實用的小學,會有幾人去讀?」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也讓朱濟世不大急於在大明搞義務教育,就是義務教育教什麼!教後世的小學課程?根本是不現實的,因為沒有那麼多小學老師。
小學會招不到學生?朱皇帝細細一想,好像左宗棠的話有點道理,這小學裏面教的東西的確和科舉考試關係不大。那幫望子成龍的父母很可能不會讓自己的孩子上小學……
教儒學……還是算了吧!這可不是簡單的讓貧下中農的孩子認幾個字兒的事情,而是數以億計的教育經費最終會流到誰的口袋裡去的問題。如果用士大夫來搞義務教育,那些好不容易被壓制下去的士大夫又要乘勢崛起了——官辦小學校長、老師的差事勉強也能算個官,如果教育經費撥款不足,又得給了他們向鄉民派捐索款從而繼續把持中國鄉村的權力。而最後被他們教出來的,不過是一些和圖書把科舉考官當成終身夢想的小儒生。
朱濟世皺眉:「朕知道,朕並不是要改了考試做官的老規矩,只是……一國才智之士,不能全被科舉牢籠。左相,你得替朕想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什麼?小學沒有人會去讀?怎麼會……現在書院和大學不是有很多人讀么?新東方和蘭香的學費那麼貴,讀的人也很多啊?」
左宗棠聽了朱濟世的話,以為他動了廢科舉的心思,連忙勸道:「皇上,若無科舉,我大明的天下絕不會有今日之安。這科舉雖有牢籠智士之用,卻也是田舍之郎的一條上升之途。」
將來凡是要做負責司法方面的官,都要通過明法試,要當負責財稅的官都要通過明算試,要做洋務方面的官都要通過同文試,要當負責工程建築的官都得通過工學試。」
可是左宗棠在聽了朱濟世關於「以爵位換教育經費」的點子以後,卻提出了一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新式教育不應該包括小學,而是該從書院開始,書院之下應該依靠民間私塾進行傳統的儒家教育——因為那種新式小學沒有多少人會去讀的!
到了光復5年秋,不僅香港濟世大學已經培養出了超過500和-圖-書名畢業生,廣州濟世大學的第一期220名畢業生也走出了校園。另外,在校大學生的數量更是超過了5000(包括預科),新式書院的畢業生則超過了20000。而且專門為了培養小學和書院教師的教育專科學院的在校生也超過了10000人,還有差不多同樣數量的讀書人在接受速成教師培訓。
呃,還是為了做官而讀書!而且這幫科舉官好像還把大學畢業生當成捐班了……
「那是因為陛下的科舉要考西學啊!」左宗棠摸了摸鬍子笑道,「而且現在大明各家書院中所傳授的儒學都頗為精深,書院學生考中秀才的概率很大,就算考不中還可以去考大學考陸海軍軍校,一樣有機會當官……陛下曾經下過旨,凡是濟世大學畢業,都可獲得舉人功名的。雖然這些舉人在官場上不大值錢,肯定不如走正途出身者(從光復5年開始,大明的舉人考試也已經開始了,而且還是一年一試。再過5年,進士考試也會開始,同樣一年一試,但是由於這兩個科舉類似於官員升級試,並不是一考定江山,其中的貓膩也多,所以反而不如秀才試這個做官入門試受重視了),但終究也是條捷徑。」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