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條約簽訂

還是啥事都沒有…
畢竟在中國也倒向了英法后,在十人委員會中,英法對美國已經形成了4:1的絕對優勢。
何況威爾遜十四條里,雖然僅僅只提到了一部分國家,但是「民族自決」這四個字,其意義在於倡言全世界各大小民族,皆可自行決定自己歸屬的政府體制、執政政黨組織、政治環境與命運等。而這些決定不得為他國或其他政權決定。
為此嚴光甚至想到,會不會是前世的抗生素什麼的起到的作用,畢竟在前世的時候各種疫苗實在是用了不少。可是仔細想想,自己來的時候可沒把身體也帶來,套用前世的說法,那就是魂穿…
嘛,這也不奇怪。
只不過德國已經戰敗這點卻是毫無疑問的,因此在6月20日以古斯塔夫·鮑爾為總理的德國新政府成立后,在23日德國國會舉行的投票中支持接受條約者以237票比138票勝出,28日德國新外長赫爾曼·穆勒在和約上簽字。
不要忘了,關於民族自決的條例在威爾遜十四條里也佔了相當的分量,而且這十四條里雖然沒有提到中國所佔的土地,但伊拉克和科威特都曾經屬於土耳其卻是毫無疑問的。
三巨頭分別是美國總統威爾遜、英國首相大衛·勞合·喬治、法國總理克里蒙梭,他們三人主導了和會的進行。三人的背景、理想乃至性格,均有顯著差異。威爾遜是大學教授出身,因此立世出身帶有理論色彩,為一理想主義者,但非手腕靈活、反應迅速的外交家。勞合·喬治和克列孟梭則屬另一典型,他們闖蕩政壇多年,兩人皆是熟悉處理國際問題事務之能手,為歐洲舊傳統現實主義者。
也正是因為這種原因,雖然在和會上依然存在著十人委員會,但是其實整個和會幾乎都是由英法美三國把持著的,形成了由三巨頭共同主導的局面——當然,會這樣和中日沒有興趣也有很大的關係。
雖然因為和會的很多與會人員都病倒的關係,整個和會的進度大大拖延了下來,不過遠在烏拉爾的高爾察克卻並沒有等到和會結束才對伏爾加河流域的布爾什維克政權發動進攻。
「說實話,我也沒想到和會最後會變成這個樣子………本來我還是很期待的…」
在龐大的軍勢下,高爾察克的四十萬白軍很快就推進到了伏爾加河一線,此時白軍距離中國遠征軍所控制的伏爾加河南部地區也沒剩下多少距離。
這一點,無疑讓其他四國跌破了眼鏡。
別人或許不知道,但是嚴光明白,不會…
雖說列強在中國瓜分利益的時候,國內百姓都對這些列強恨得牙痒痒,但是等到自身也成為列強,而且還是列強中體型比較大的那一隻時,國內百姓的立場就很難不發生變化了。
要知道,現在中國所佔的土地上,在後世可是至少誕生了十個國家…
而事實上,在獲得了蔣百里所贈的一千多門迫擊炮后,雖然不能說是如虎添翼,至少也算是增強了托洛茨基手中的不少力量。
而且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威爾遜居然患上了西班牙流感,使得自身的身體條件大降,精力也不再像過去一樣充沛…
不過德國外長赫爾曼·穆勒簽字時的場景,嚴光卻是看不到了。
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殖民地獨立風潮,很大程度上也源於「民族自決」這四個字。
而當英法將橄欖枝拋向日本的時候,日本毫無懸念的站到了英法一邊——的確是毫無懸念,因為就連威和圖書爾遜也覺得西園寺公望不會站到自己一邊,畢竟在過去日本和美國的關係可絕對稱不上良好,何況日本人對威爾遜提出的什麼和平十四條也是完全沒有興趣,畢竟過去日本一直主張的就是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本來如果只是美國不同意那也沒什麼,問題是和英法美三國相比,義大利在整場歐戰中的作用幾乎是微乎其微的,頂多也就是替英法牽制了幾十萬德奧聯軍而已。
美國民眾普遍不希望再次發生世界大戰,基於此威爾遜總統感到過分苛刻的條款會造成德國的復讎心理,戰爭將無可避免。因此他提出建立國際聯盟以維持國際秩序,即國際社會提供保證以避免弱國遭到強國侵略。但歐洲強國普遍認為這種構想過於理想主義且不符合歐洲各國的實際,而且這種政策將會導致美國軍事力量過分捲入國際事務。
不過…
因此關於德國政府接受條約的消息,嚴光其實是在撫順號客輪上得知的。
畢竟這時的中國的影響力已經不同於戰前,在整個巴黎和會的二十七個戰勝國當中,中國的影響力僅次於英法美,而高於日本和義大利,因此如果中國能夠出面的話,絕對能給德國帶來很大的幫助。
而如果德國人沒有飽受凡爾賽條約帶來的屈辱感,恐怕不光是後世的納粹黨,就連第二次世界大戰也不會發生。
因為在前任德國外長烏爾里希·馮·布魯克多夫-蘭祖伯爵抵達凡爾賽宮,並且接受戰勝國提出條件后,嚴光已經乘船離開了巴黎。
事實上,威爾遜本人也是因為他所提出的這十四條,而獲得了1919年當年的炸藥和平獎。
至於剩下的兩個國家哪去了?和會是在1919年的1月18日開始的,現在距離和會開始時已經過去了兩個多月。而就是在前一些時間里,由於義大利的首相奧蘭多因·阜姆的問題和美國總統威爾遜爭吵了起來。
而且嚴光也是整個十人委員會裡,唯一沒有患上西班牙流感的人。
#####
就在蘇俄紅軍和高爾察克的白軍在伏爾加河一線陷入僵持的時候,時間終於進入了四月,同樣,一直都沒辦法染上流感的嚴光也終於等來了德國人。
而事實上,在和會前,國內也的確有很多電報傳到了嚴光這裏,甚至是嚴光還在印度洋上飄著的時候,電報就已經傳了過來。
第一條.無秘密外交。第二條.航海自由。第三條.消除國際貿易障礙。第四條.限制軍備。第五條.平等對待殖民地人民。第六條.德軍撤出俄國領土。第七條.恢複比利時之獨立性。第八條.德國歸還亞爾薩斯及洛林予法國。第九條.根據民族性原則,重塑義大利邊境。第十條.奧匈帝國的民族自決。第十一條.鄂圖曼帝國的民族自決。第十二條.同盟國撤出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和黑山。第十三條.恢復波蘭之獨立性。第十四條.成立國際聯盟以維持世界和平。
此時的中國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在心理上都很美國有很大的類似。
因此等到托洛茨基趕到的時候,蔣百里才從部隊里抽出了一千多門迫擊炮送給了托洛茨基。蔣百里援助迫擊炮也有自己的考慮,在經過了4年多的歐戰後,迫擊炮這種武器已經不再是國防軍獨有,尤其是在遠征軍遠征高加索的時候,沙皇俄國也曾經根據國社政府提供的許可證生產了大量的迫擊炮。
當德國了解到和*圖*書條約內容后,憤怒和屈辱感迅速在德國國內蔓延。5月7日德國代表團接受戰勝國提出的條件,內容包括將德國領土分割一部分給鄰國,戰勝國瓜分德國海外殖民地,限制德國再次發動戰爭的能力等。
不過和日本人的選擇相比,嚴光的選擇多少就讓人有些吃驚了。
看著已經吵成了一片的會場,嚴光多少有些無趣的道。
當然,也不是沒有沒患上的,比如說嚴光就沒有患上。
只可惜,這種論調的市場太小了。
在過去的三個月里,雖然由五國構成的十人委員會間多次發生爭執,而且因為各國談判目標不一致甚至存在衝突,因此每個決定都是經過「不愉快的妥協」后才能達成。
順帶一提,歷史上的西藏、外蒙和唐努烏梁海也都曾「民族自決」過,後來外蒙和唐努烏梁海成功了,而西藏則失敗了,由此可見「民族自決」對中國而言也未必是件好事,畢竟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十六個民族的國家。
或者說,是由英法美主導的委員會,終於同意德國代表團走進凡爾賽宮了。
而且患上西班牙流感的也並不只是威爾遜一人,勞合·喬治和克列孟梭還有日本內閣總理大臣西園寺公望也都患上了流感(歷史上是三個人都患上了,日本的則由於早早回國沒有患上,不過既然現在沒回,那就把他也帶上吧),僅僅只是輕重不同而已,而這其中最重的就是威爾遜。
反正中日都只在乎自己應得和已經得到的利益,對和會上英法美爭吵的事情完全沒有興趣。
這就是嚴光沒有幫德國的第一個原因。
但因德國被排除在談判之外,德國政府認為以上條件不公並提出抗議,隨即退出和會。
但是就像一個人捅了另外一個人一刀,最後突然發現自己還有需要他的地方,因此拿了不少錢送他去醫院接受治療一樣。
譬如說…
而在將自己帶來的援軍和伏爾加河原有的紅軍整合了一下后,再加上蔣百里所贈的一千多門迫擊炮,托洛茨基很快就在伏爾加河流域同高爾察克所率領的白軍進入了僵持階段。
阜姆當時多為義大利裔,義大利原本希望獲得此地,使其版圖更加完整,同時進一步取得亞得里亞海的經濟利益,但威爾遜認為這違反「十四點和平原則」,因此並未同意。
因此,于公于私、于情于理嚴光都要站到威爾遜,或者是德國人的對立面去。
這一點不但出乎了英法的預料,同時也超出了美國人的預料。
至於第二個原因…
威爾遜與勞合·喬治、克列蒙梭二位的衝突,正代表著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矛盾,也是戰後世人一般心理狀態之反映,一方面人人渴望永久建立世界和平,一方面又念舊惡充滿報復的心態。由於英國、法國、義大利等國,在戰前或戰時曾締結多項秘密條約,自然難以達到十四點和平原則中理想的效果,在巴黎和會中,由於克列孟梭主張嚴懲德國,與威爾遜有著激烈的爭論,勞合·喬治則周旋于兩人之間,不過所獲之結論,常偏於法國一方。
眾所周知,在歐戰爆發前中國和德國的關係一向良好,而在歐戰爆發后,雖然中國也曾經派出遠征軍到高加索,但是因為一直沒有和德國爆發太大的衝突,所以兩國間的關係也還算不錯。
而且在口徑和型號上,俄國政府生產的迫擊炮和國防軍裝備的迫擊炮也沒什麼不同,因此在破壞掉迫擊炮上的記號后,https://www.hetubook.com•com就算送了一千多門迫擊炮過去蔣百里也不用擔心。
其結果自然是近衛營里的官兵們感動的死去活來,紛紛發誓一定要永遠效忠於嚴光,而嚴光…
畢竟以過去中德間的友誼,中國會毫不猶豫做出這樣的決定,實在是很難讓人想象的事情。
這裏稍稍說明一下威爾遜的和平十四條原則。
就和國內一樣,在巴黎發生的一切也同樣是毫無懸念。
所以在和會上,奧蘭多的發言權自然沒有威爾遜那麼大。
在對歷史上的中國都不是一件好事的情況下,對現在的中國就更是如此了。畢竟現在嚴光的興趣,就是替中國打下一塊大大的領土。
不過不管怎麼說,因為中日都沒有站到美國一邊的關係,最終在十人委員會內,英法對美國構成了4:1的壓倒性優勢。因此最後達成的對德國的條約,也就變成了符合英法要求的條約。
當然,這其中遠征軍暗地裡的援助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蘇俄紅軍節節敗退的時候,已經由高加索趕至伏爾加格勒的蔣百里,就已經開始考慮對蘇俄紅軍的援助。
雖說那些發電報的人,在電報上都給予了這樣、那樣的理由,但這些人其實都是德國人動用影響力的結果,在這點上絕對是毫無疑問的。
從這十四條可以看的出來,威爾遜提出的這十四條究竟是多麼的寬鬆。如果遵循這十四條的話,德國人也的確是能夠接受。
的確,在凡爾賽條約簽訂后,處於對抗蘇聯的需要,英法美都曾經對德國進行過幫助或減輕過條約帶來的負擔。
就在德國人的確是竭盡全力的動用了自己在中國的全部影響力,而美國也對中國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但是在稍後的巴黎和會上,嚴光卻旗幟鮮明的站到了英法一邊,而且就連一點猶豫都沒有。
支持威爾遜的和平十四條…
只不過這在外人看來或許很難想象,但在嚴光看來卻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因此毫無懸念的,在這件事情上日本人站在了英法的一邊。
在戰爭結束前,威爾遜就提出了十四點和平原則,該建議比英法兩國的條件都更寬鬆,更容易被德國民眾接受。
到最後,嚴光也只能將這件事情歸納于自己已經百毒不侵,百病不生。
而在無法得到自己想到得到的利益的情況下,最終結果就是義大利離場,原本六個國家組成的12人委員會也因此變成了五國十人委員會…
「這不是和平,這隻是二十年的休戰…」
前線的緊張形勢迫使蘇俄紅軍締造者托洛茨基乘坐裝甲列車親臨前線督戰,趕赴前線的托洛茨基不但帶來了大量的援軍,而且多次派衛隊參戰。在托洛茨基巧妙的指揮,很快蘇俄紅軍就在伏爾加河一線站穩了腳跟。
只不過遠征軍所裝備的武器,有許多在世界範圍內也只有國防軍一家擁有,如果援助這些武器的話實在是太過明顯了一些。
不過現在…
「既然英法都能實行殖民主義,為什麼我們不能實行。」以及「正是因為我們過去太善良了,所以才會飽受欺凌。」的論調在國內卻很有市場。
所以在德國戰敗后,依然居住在北京的德國大使馬爾贊,還有那些服務於國社政府的德國人就已經開始動用自己的影響力去影響國社政府的上層人物,希望他們能夠在德國戰敗后給予一定的幫助…
說到底嚴光畢竟無法離開自己的國家太久,何況現在距離嚴光離開時已經過去了整整半年的時間…和*圖*書
再加上國社政府在成立的時候,曾經受到過許多德國人的幫助,而且德國過去在華的利益也是相當少的那一國,因此德國在國社政府的軍政兩屆都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這次的和會還真是醜惡啊…」
只可惜…
畢竟憑藉著過去中德間的友好關係,再加上德國人正在中國國內動用的影響力,讓嚴光在和會上站出來支持威爾遜並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
雖說幫了德國也未必能起作用,可問題是如果德國最後接受的條約真的和威爾遜提出的和平十四條一樣的話,那麼想要煽動德國人的復讎情緒恐怕就會成為一件很難的事情了。
中國會站到英法一邊而不是美國那裡去,的確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尤其是在消息傳回了國內后,更是引起了不小的反應。
哪怕是現在,在國社政府的中上層也有德國人在為國社政府的利益服務著。
如果現在站出來支持威爾遜,那將來嚴光的麻煩可就大了去了。
當然,國內的百姓也不可能明目張胆的吹捧殖民主義,畢竟過去他們也曾經是殖民主義的受害者…
為了牽制中國,日本也就成為了必須要留下來的一員。
但是…
「早知道是這樣的,我就讓你和徐世昌來了…」
當然也並不是全部的人都支持這種論調,也有不少的人認為,既然中國過去曾經是殖民主義的受害者,那麼就更不應該在擺脫受害者身份后,轉變成一個新的施暴者。
因為在英法和美國分別尋求中國的支持時,嚴光居然是毫不猶豫的站到了英法的一邊。
因此哪怕現在高爾察克對遠征軍在伏爾加河南部掌握的地區,僅僅只是隔河相望而已,但最終高爾察克還是指揮著軍隊向著蘇俄所控制的區域發動了進攻。
以嚴光和顧維鈞的話作為背景,在和會的會場上,英美法三國的代表正吵成一團,徹底的把帝國主義國家醜惡的一面給暴露了出來。
不要忘了,現在嚴光不但收回了外興安嶺和外蒙古,還侵佔大半個中亞(狹義上的中亞指的是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和塔吉克四國,廣義上的中亞則是哈薩克的南部、中國的新疆和阿富汗的北部地區),伏爾加河南部地區,整個美索不達米亞和科威特及一部分的土耳其領土…
當然,威爾遜會提出這麼十四條,也是因為當時的美國國情。
而當嚴光得知,那份和歷史上的凡爾賽條約一樣的合約已經正式簽訂的時候,嚴光明白,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生已經是無法終止的了…
要是這樣的話,那麼嚴光的後續計劃可就要全部落空了。
當然,在這種情況下英法美也曾經詢問過中日的意見,畢竟中日不可能完全的被無視,何況作為十人委員會的一員,英法美也需要中日在這上面對自己進行支持。
的確,嚴光對德國的確有很強的好感,而且嚴光和蘇尼爾等德國人也有著很好的私交。所以在個人感情上,嚴光的確很願意幫助德國。
中德間的友好關係,無論是對英法還是對美日都不是什麼秘密,事實上中國也從來都沒有將這件事情當成是秘密過。
這五個國家就是英法美中日五國,十個委員會成員自然就是五國的首腦和各自國家的外長——其實在歷史上,日本應該是早於義大利退出會場的,因為日本在歐洲並沒有什麼利益,而在歷史上的日本也已經獲得了在亞太地區應得的利益,因此已經沒有必要在留在和會。
不過這個時候高爾察https://m•hetubook.com•com克並沒有想過要挑釁遠征軍,畢竟現在的他還需要中國的許多支持。而且在中亞的遠征軍駐軍,也可以輕易的就搗毀高爾察克在烏拉爾的根基。
對此不止是別人,就連嚴光自己也感到驚奇。為此嚴光甚至不顧旁人的勸阻,跑到了負責保護自己的近衛營去,探望了一下近衛營里患上西班牙流感的士兵們。
只不過當國內的民眾從報紙上得知,如果這個時候贊同了威爾遜的所謂十四條,現在所佔的那些領土在未來就會有可能出現「民族自決」的時候,國內民眾的態度很快就發生了轉變…
身上的傷口或許會因為治療而愈合,但是被捅時所造成的傷痛會因為肉體上的愈合而痊癒嗎?
畢竟過去中國和德國的關係的確不錯,整場歐戰中也沒有和中國爆發過什麼規模較大的衝突,很難讓中國的民眾像英法一樣,對德國有著很大的復讎心理(法國自然是舉國上下都對德國恨的牙痒痒,不過英國的話,上層到是不希望對德國有太重的懲罰,無論是平衡問題還是蘇俄的問題,不過因為英國遠征軍在歐洲損失太重的關係,英國民眾對德國也相當的仇恨,而歐戰結束的時候恰逢英國大選,為了迎合英國民眾的這種心理,勞合·喬治也只能投其所好)。
威爾遜意識到為了達到建立國際聯盟的目的,他的十四點建議需要做出妥協。而且他堅持「民族自決」政策,例如剛從一戰後的德國和俄國中重新獲得獨立的波蘭。同時他極力反對建立秘密條約,例如秘密軍事聯盟等,不過他同意要削弱德國軍力到一個較低的水平。
而且願意接受這種論調的也只有一小部分的知識分子,至於光譜大眾?光譜大眾對這種論調可沒什麼興趣。
在經過了漫長的準備工作后,終於等到天氣轉暖的高爾察克,率領著在過去的近一年時間里招募、組建的四十萬白軍向伏爾加河流域進攻。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所以美國才對中國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對此嚴光也是深感不解,畢竟代表團里就連同樣防護嚴密的顧維鈞也患上了流感,沒理由就自己什麼事也沒有。
而且雖然在華的一切權益都已經失去,但現在的日本依然佔有著台灣和朝鮮,要是遵循威爾遜十四條里的第五條:平等對待殖民地人民和民族自決等思想,那日本還混不混了?
當最終的草案達成時,已經是4月的下旬了,在草案達成的翌日,由德國外長烏爾里希·馮·布魯克多夫-蘭祖伯爵率領的德國代表團抵達凡爾賽宮。
至此,關於德國的凡爾賽條約終於宣布告終。
要知道,現在日本可就靠著台灣和朝鮮維持著了。
於是在和會上,日本代表團也就和中國代表團一樣,成為醬油代表團。基本上就是坐在和會的代表席上,看著英法美三國為和會的事情進行爭吵。
面對高爾察克的進攻,在伏爾加河區域的蘇俄紅軍抵抗的相當頑強,只不過在四十萬白軍的猛烈攻勢下,當地的蘇俄紅軍還是在節節敗退著,畢竟在兵力上蘇俄紅軍和高爾察克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所以,當嚴光得知合約簽訂時,他說出了和福煦一樣的話…
在1917年4月美國參戰前後,美國國內盛行孤立主義,民眾普遍認為應及早從歐洲事務中脫身。因美國在一戰中通過貿易受益並成為第一經濟強國,政府傾向於安撫德國並保證平等的貿易機會並順利收回戰爭債務。
聽到嚴光這麼說,顧維鈞也苦笑了一下。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