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一戰血火 第八章 俄國,俄國
第十六節 北京會議

「是的。美利堅合眾國的態度完全明確。」藍辛點點頭,「威爾遜總統對於中國盟友所作出的貢獻表示敬意。總統希望中華共和國在我們共同的事業中繼續發揮更大的作用。」
「那麼問題就簡單了。」龍謙微笑道,「我個人原則上總理先生的建議,我認為戰爭的曙光已經顯現,我們不能功虧一簣。中國可以增兵。但囿於後勤等因素,需要盟國的支持。另外,俄國局勢比較複雜,要考慮到各種情況的發生。對於俄國,我們掌握的情況可能更詳細一些。不如這樣,就由方聲遠總理代表我跟二位做細節上的商談,如果援助到位,我軍甚至可以在俄國戰線發起一次帶有戰略性質的攻勢,以牽制德軍向西線的兵力轉移。」
克里蒙梭和藍辛並未提及日本的要求。
第一是要求英法美承擔遠征軍後續部隊50%的戰費,方聲遠坦承,以中國的現有國力是無法承受百萬大軍萬里之外的作戰的。既然美法方面提出讓中國將遠征軍兵力擴大一倍,那就是要再派出30個師。中國在去年的對俄作戰中已經全力以赴了,實在承擔不起如此大的戰費開支。
這不過是開場白。後面才是中國的具體要求。
好在美國參戰了。
謎團重重的七月事件雖然被平息,但彰示了臨時政府對局勢掌控力之弱。在尼韋勒攻勢依舊失敗后苦撐局勢以待美軍抵歐的英法兩國擔心起了俄國。
但德國人肯定不會睡覺,他們一樣會意識到時間這個因素對他們是不利的。在美軍大批抵西歐之前,德國人一定會做點什麼,不然他們就徹底完蛋了。他們一定會進攻,謀求逼迫協約國停戰的資本。向哪裡進攻?義大利戰線是不必考慮的,哪裡主要是奧地利人,奧匈帝國已極度虛弱,沒有力量發動決定性的進攻,而且,即使逼迫義大利投降,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同盟國要想取勝,必須讓英法屈服,但目前情況下,以德國在西線的兵力是不能達成這個目的的。根據統計,德軍在西線與英法聯軍的兵力對比是二比三,他們沒有那個實力。但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德國解決東線問題。那樣的話,德國從兵力到武器就可以壓倒英法,從而在美軍加入前結束戰爭。
倫敦會議雖然是秘密召開的,但風聲還是走漏了。日本政府委託其駐英大使向協約國領袖們提出了一個建議,日本陸軍願意投放俄國,幫助俄國穩定其戰線,第一期兵力將不少於4個師團,最終https://www•hetubook.com•com兵力不會少於10個師團。
外交講究對等,龍謙將談判交給方聲遠並無失禮之處。
克里蒙梭知道中國一定會提出援助問題,這是毫無疑問的。法國也需要援助,三年的戰爭已經耗盡了法國的力量,流幹了法國人的鮮血。要靠法英給予中國直接的援助是不現實的,在去年春,也就是中國參戰之前,協約國已經開出了極高的價碼了,包括放棄控制了多年的海關,包括緩免中國的歷史賠款,包括取消治外法權……波士頓協定更使中國拿到了天量的貸款,如果中國人開價過高,他們不會答應。日本的牌並未失效,還可以打。即使是美國,也應秉承先歐后亞的戰略,不能給予中國更多的物資。但他現在不能提這個問題,要看中國如何辦。
日本人沒有提軍費問題,顯得很慷慨且有誠意。
倫敦會議研究的核心問題是俄國,結論是必須讓俄國挺住。加大對俄國的援助是題中應有之意,在美國加入后,協約國的經濟實力已經徹底壓倒了同盟國了,物資不是問題,但關鍵還是軍事。與會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們得出了一致的結論,那就是中國成為了俄國問題的關鍵因素。在俄國政局依舊不明朗的情況下,只有讓中國人繼續向俄國投放兵力直至可以獨立承擔對德作戰的程度才能放心。中國遠征軍在俄國的表現令英法感到驚異,他們展現了超越預期的實力,只要中國遠征軍總兵力達到100萬人,基本可以保證東線無虞。
克里蒙梭和藍辛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美國現在在遠東的國策是扶華抑日,而法國的利益在東南亞,跟日本基本沒有利益瓜葛。而且,這不過是空頭支票,法軍不可能參与到中日間的軍事對抗中。不過,克里蒙梭指出,日本也是協約國的一員,日本沒有任何理由對中國進行軍事打擊,而且,以日本目前的陸軍實力,絕非中國的對手。至於海上安全,因為涉及協約國總體戰略,法國,以及英美絕不允許任何閃失,這點,請中國完全放心。
日本人終於意識到參戰的好處了。這個消息對於英法是好消息,增加了他們「要挾」中國的砝碼。但美國對此卻態度消極,美國已然感受到日本海軍的威脅,特別是他們借宣戰德國的機會搶佔了德國在太平洋的幾塊殖民地后,兵鋒東指,夏威夷都不安全了。而且,俄國和日本有宿怨,那場日俄戰爭肯定給和_圖_書俄國人心裏留下了巨大的陰影。歷史早已證明,如果沒有日俄戰爭,俄國就不會爆發1905年革命,就不會出現杜馬和林立的政黨,也就沒有二月革命和如今的局勢了。這種情況下,俄國人一定不願意看到日本軍隊進入俄國。
「美國朋友也是一樣的態度嗎?」
藍辛和克里蒙梭不約而同地感到了中國在工業化方面的勃勃雄心。如果中國僅僅是要錢,他們並不會感到為難,但這些技術的轉讓卻需要慎重研究,它們代表著實力,代表著未來。在遠東出現一個工業化大國對世界局勢產生何種影響,必須做出充分的評估。所以,克里蒙梭和藍辛婉拒了方聲遠關於轉讓技術方面的要求,聲稱其中一些技術並不掌握在國家手裡,是企業集團所有,因此不能答應。
「二位可以代表英國政府嗎?英國可是日本傳統的盟友。」
「當然,」克里蒙梭看了一眼藍辛,「我們信賴中國盟友,如果中國可以履行義務,為什麼要日本參加呢?」
會議就此擱淺。中國等得起,但法國卻等不起。克里蒙梭在經過慎重考慮后提出了一個建議,是否可以靈活處理呢?比如先成立一個專門的小組,逐項研究這些技術的來源,然後再確定?但增兵不能等,因為俄國局勢比較危險。藍辛則提出了另一種思路,即組建合資企業以彌補和擴大中國的軍火工業,這樣容易說服美國的財團。
一國總理和另一國國務卿聯合出訪是罕見的,但在這種形勢下也就順理成章了。本來應當是英法出面的,但美國已經後來居上,成為了對德作戰的主力,所以決定法美聯合出訪俄中兩國,因為法國完全可以代表英國了。
這個要求並不過分。中國在1916年的對德作戰理論上沒有向英法美要一分錢。貸款也好,戰爭債券也罷,都是一種債務,是要歸還的。而中國再向俄國增兵,只是提出了一半的開支要英法美承擔,實在不能算是過分。所以,克里蒙梭和藍辛沒有商量就答應了中國的要求,商定由美國支付這部分開銷。
二月革命是英法美樂於看到的,羅曼諾夫王朝的垮台也符合英法美的政治標準。他們將針對德奧的戰爭宣傳為民主對專制的正義之戰,但這個宣傳有個破綻,那就是俄國。誰也不能說羅曼諾夫王朝統治下的俄國是民主國家。所以,俄國臨時政府一成立,英法美等國立即予以承認。但彼得堡七月事件的發生就不是協約和*圖*書國願意看到的了,所以才有倫敦會議的召開。
在七月事件爆發后,英法美意四國在倫敦召開了研討會,重點討論了俄國問題。根據各方面的情報匯總,俄國局勢相當危險,俄軍厭戰情緒日趨嚴重,現在別說進攻了,能夠保持戰線穩定就謝天謝地了。但美國重整軍備需要時間,代表威爾遜總統參加會議的國務卿藍辛說,美軍第一支部隊投放法國的時間不會早於11月,受限於海運問題,美軍集結至足以打破西歐戰略均勢就更久了,恐怕要等到1918年了。就算美軍從11月起每月投放十萬人馬(這個速度已經很驚人了特別在未肅清德國潛艇的威脅下),也要在明年春季結束后才能集結起一支承擔戰役規模的大軍。
但方聲遠在接下來的會談中提出的第一個問題不是經濟和援助,而是要美英法承諾中國的安全,特別是海上安全。方聲遠指出,日本是有過先例的,1914年,日本就依仗海軍優勢侵略過中國。在中國將國防軍主力(含空軍)派至俄國的情況下,不能不顧及自己的國防安全,特別是已經成為遠征軍後方基地的東北安全,因為根據朴茨茅斯協定,日本在南滿仍駐有正規軍且控制了旅順至瀋陽的鐵路,這已經構成了對中國的現實威脅。另外,中國還擔心日本對中國的沿海城市安全及海上運輸安全提出了要求,現在上海、天津等城市已經成為了中國的工業重鎮,承擔著大量的軍火製造任務。而海上運輸日益繁重,中國不能不顧忌強大的日本海軍實施封鎖戰略。
於是,三方商定立即成立一個工作班子,法英美三國派專家組來華共同議定對中國的技術援助和合資問題。為此,三方在經過一天的磋商后擬定了一份秘密協定,將技術轉讓及合資辦廠的原則確定了下來。
俄軍雖然從開戰以來敗多勝少,損失了至少三百萬軍隊,但依仗其遼闊的縱深和豐富的人力資源,使得德軍不可能徹底擊敗俄國。但羅曼諾夫王朝的迅速垮台及俄國政局的連續動蕩帶來了變數,俄國的某些政治派別公然打出了退出戰爭的口號,使得英法極為擔心。
為此,中國要求協約諸國為此背書,如果中日間發生新的軍事衝突,至少美國和法國須無條件站在中國一方應對日本的侵略。
8月13日,龍謙在總統府設宴招待克里蒙梭和藍辛,對會談的成果表示基本滿意。確定由方聲遠總理代表自己同克里蒙梭及藍辛共同赴俄會見俄國臨和*圖*書時政府,協調戰爭相關事宜。龍謙提出,鑒於俄國的特殊情況,控制主要戰線和城市至關重要,特別是西部戰線和西北戰線,彼得堡及莫斯科不亂,俄國就不會亂。隱約提出了中國遠征軍的使用方向。但克里蒙梭和藍辛對此卻不能表態,他們認為俄國人絕不會將莫斯科和彼得堡的安全交給中國人,只是表示,他們重視總統先生的建議,並將該建議帶給臨時政府去研究。臨別之際,龍謙交給藍辛一份給威爾遜總統的私人信件,托藍辛轉交威爾遜總統,並且保證說,最晚在一個月後,第三批部隊即可啟程運送俄國,兵力不少於三個軍。
英法的軍事領袖們私下對美軍的戰鬥力極為懷疑,一個自南北戰爭后承平數十年的國家,倉促動員起來的軍隊能不能打仗真是一個大問號。不過,按照美國的計劃,將要動員300萬以上的大軍,就算這支部隊戰鬥力孱弱,光靠人數也把德國人嚇死了。
「完全可以代表。喬治·勞合先生領導的政府跟法國政府有著完全一致的立場。」
時間在協約國一方。取得最終勝利的關鍵就在於平穩熬過這幾個月。前提是俄國戰線不能出大問題,如果發生俄國退出戰爭的情況,上百萬德軍調回西歐,完全有可能在美軍到來前翻盤。
對於美國人的疑慮,英法建議先跟中國談,如果中國願意滿足倫敦會議的要求,就不必理會日本了,自然也不需要說服俄國。但是,如果中國人開價過高,為了協約國的至高利益,說不得也要利用一下日本了。
方聲遠接受了法美兩國的建議,要求籤署一項經濟技術協定,把原則確定下來,這是中國履行新義務的必要條件。
但這個問題被龍謙提出來了,而且擺在了首位,「我們已經獲悉了有關日本的消息,我代表中國政府鄭重宣告,中國決不允許日本插手俄國事務。那是一個不值得信賴的國家,除了乘火打劫他們什麼也不幹。如果日本一意孤行,中國將不得不採取斷然措施,包括從俄國撤回全部軍隊。」他對克里蒙梭和藍辛說,「我骨子裡是個軍人,不喜歡虛偽的外交語言,請二位原諒。中國的基本態度是,在對同盟國的正義戰爭中,英國,法國,以及美利堅合眾國,在日本和中國間只能選擇一個!這是一個原則性的問題,不容商議。在這個問題沒有得到貴方明確的承諾之前,我們沒有必要談及其他。」
顯然,中國早已預料到了協約國對其的依賴,不然不會準和圖書備如此充分。
會議決定由綽號「老虎」的法國總理喬治·克里蒙梭和美國國務卿藍辛聯袂出訪俄國,為搖搖晃晃的克倫斯基臨時政府打氣並商定對俄的軍事和經濟援助,以穩定克倫斯基政府的統治。但他們必須先赴北京,向北京通報倫敦會議的內容,並促成北京繼續加大對俄國的軍事投入。
方聲遠客氣地說,完全理解兩國的立場,但這事關這場戰爭,天曉得它還要打多少年?我們願意履行義務,但只能儘力而為了。
作戰三年,西線抗擊德軍的主力無疑是法軍,儘管英國逐步加大了其陸軍的投入,在某些戰場和戰役中充當了主力,但法軍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尼韋勒攻勢后,法軍出現了不穩定的苗頭,一些團隊公開抗命,拒絕執行作戰任務,喊出拒絕戰爭,要求停戰的口號,令英法兩國大為驚恐。新任法軍總司令貝當將軍不得不採取鐵腕政策,抓捕、處決了上百名軍官,總算控制了形勢。但軍隊高層承認,戰爭的潛力已被耗干,完全有先於德國倒下去的情勢出現。法國總人口遠遠少於德國,就人力資源一項,法國就遠遜對手,而英法在西線的戰損比一直高於德軍,使得法軍已經呈現「撐不下去」的苗頭了。
但方聲遠還有第三個要求,不是要錢,而是要技術。方聲遠說,由於中國軍隊武器制式與他國不同,所以必須擴大中國的軍火生產能力,這樣就需要英美法三國無償轉讓更多的技術。他開列了一份清單,涉及航空、艦船、化工、電子、光學,林林總總,共計101項,都是中國急需掌握的關鍵技術。
8月10日,克里蒙梭和藍辛乘坐同一艘軍艦抵達北京。中國總理方聲遠在國會廣場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當晚,龍謙總統出席了在迎賓館為美法貴賓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宴會。次日,在迎賓館舉行了正式會談,中方自龍謙以下,總理方聲遠,國防部長封國柱,總參謀長司徒均,外交部長唐紹儀等參加了會見。克里蒙梭總理首先向龍謙總統通報了倫敦會議的情況,藍辛國務卿則通報了美國的動員情況。克里蒙梭代表協約國主要參戰國向中國提出了增加俄國戰線兵力的要求,克里蒙梭提出,在兩個月內,至少向俄國增加一倍的兵力以接管俄軍的主要戰線。並且建議在北京會議取得一致意見的基礎上,由中方派出要員與他們一起去彼得堡,跟俄國臨時政府商定相關細節。克里蒙梭坦承,在當前情況下,華軍比俄軍更為可靠。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