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半聖手稿

「跟你說你也不懂,你既然想要學習法家思想。這裡是法家思想的一些卷宗和書籍,從《商鞅書》、《韓非子》到李斯的一些著論以及各國的法律沿革書籍,一應俱全,你自己感興趣就拿去看吧!」
所以一旦讓他們知道,連法家半聖韓非子都為法家法律思想感到悲哀和無望的時候,他們所一直堅信的那些法家法律思想,就會瞬間崩潰。這種崩潰的力量,甚至還下於被誅心了。
而當龍族大公主傲心走了以後,蘇林才真正地拿出了那一張聖力書頁,上面的四個金字,正是法家半聖韓非子的親筆手稿。
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蘇林,你剛剛說了……法莫如顯,我並沒有領略到真實的含義,那……真正的含義是什麼?難道你就知道了么?」
不過,今天對於龍族大公主傲心來說,也是具有非常重大意義的一天。能夠以法家半聖韓非子的言論開智,龍族大公主傲心也是獲益良多,而且,在開智的一瞬間,她也已經預見到了,若是自己將法家的思想落地實踐,化為了東海的水族法律,如此一來,只要發展個數百年,整個東海水族的實力,必然會提升數個層次了。
因為法家儒士修鍊的基礎便是建立在堅信法律的效力上,不管他們修鍊的是哪一條法令,都是堅信法律對任何人都適用,是治理百姓和國家最好的辦法。
「法莫如顯!」
「可惜,我現在只能夠略微地感受到一些法家的思想……卻根本連一絲一毫的法家政策律令都無法書寫出來,更不用說達到獨自立法的地步了……」
但是,思想的修鍊,哪裡有一觸而就的呢?饒是以蘇林這般的天才加上無字天書和三種思想的幫助,都必須一步一個腳印的,一步步地領悟提升修為。
而蘇林卻是連一刻鐘的時間都不到,便徹底地破開了陣法出來了。而且,和龍族大公主傲心的那種狼狽破陣和*圖*書不同,蘇林完全是雲淡風輕地直接走了出來,似乎破陣對他來說,非常地輕鬆。
當然了,也有許多本來就理解到這一點的儒士,早就已經開始尋找解決這個法家破綻的辦法了。比如吳國的當朝太傅方正心,他身居高位,文位大儒巔峰。之所以一直沒辦法進入半聖文位,便是因為他也曾經參悟了半聖韓非子「法莫如顯」的法家悲哀。
在踏出陣法的一瞬間,蘇林便又迅速地將這一張法家半聖韓非子的手稿給收了起來。
此時,蘇林將半聖韓非子的手稿「法莫如顯」藏在了袖裡乾坤內,便笑著對傲心說道:「你來不來我的蘇社隨你,反正我現在是要回去了。燁哥,我們走!」
這個陣法,極快的被方俊傑給破開了。但是,卻沒有一點學分的獎勵,因為之前方俊傑已經破過一次殺伐令陣法了。祭酒殿當中的陣法,只有第一次破陣的時候,才有獎勵學分,連續反覆破陣,是無效的。
「可惡!蘇林,好……我就跟著你去那蘇社看看,你到底有多少的本事?」
可以說,韓非子的這一句「法莫如顯」當中,蘊含的法家思想的悲哀,但凡是修鍊法家思想的儒士領悟了,其實並不是一件好事。非但不會讓思想修為進步,反而會對他的思想造成傷害。
誰也沒有注意到,就在蘇林從法家殺伐令的陣法當中出來的時候,一張薄薄的聖力紙張,飄入了蘇林的手中。
這些書籍都是再普通不過的紙質版,就是外面普通書店有賣的,貴的也不過十兩銀子一本,便宜的只有幾兩銀子就好了。蘇林知道,就算自己不給龍族大公主傲心,她肯定也會自己到外面去買的,所以乾脆直接甩給她好了,反正這些書,蘇林都已經初步看完了。
可是,他也不敢肯定,到底是什麼東西被蘇林給取走了。而且,就算是被蘇林給取走了,也是完全符合規定的和_圖_書。國子監的學生進入了祭酒殿當中,花費了學分來闖陣法,無論得到什麼樣的思想傳承和物品,都是歸屬他個人所有的。任何人都沒辦法要求他交出來。
「你……蘇林,你難道也領悟了其中法家半聖韓非子『法莫如顯』的思想奧義了么?可是……你怎麼可以這麼快?」
所以,也可以說,蘇林拿到了這一句半聖韓非子的「法莫如顯」,是對任何一個法家儒士的致命一擊了。只要他將這一句「法莫如顯」的真義展現出來,能夠理解這句話的法家儒士,便會瞬間對自己堅持的思想產生動搖了。
因為這些國子監學生,都震驚于蘇林破陣的速度之快。
「這是?這是一張手稿……竟然是韓非子的手稿……對了!就是那『法莫如顯』四個字的手稿,難怪了……這個殺伐令陣法只是一個表象,實際上卻是隱藏著這麼一個『法莫如顯』的半聖手稿……」
「哼!看就看……我就不相信了,你們這些人族都能夠輕鬆領悟的思想,我這高貴的龍族血統,會學不會?」
蘇林卻是絲毫不留情,直接趕人……不!應該是趕龍了。
從這一張半聖手稿上面,蘇林是完完全全體會到半聖韓非子那種痛側心扉的悲哀的。同樣的,他也明白了,為什麼半聖韓非子的這個手稿,會故意用來啟蒙不是人族的龍族大公主傲心了。
也有法家社的成員,立刻將剛剛蘇林也闖過了法家殺伐令陣法的消息,迅速的用聖力傳書給了正趕回來的法家社社長方俊傑。
看著這四個字,蘇林還是只有嘆了口氣,「哎!想要完全破除這種階級限制,談何容易啊?讓半聖、皇族、世家等等和普通老百姓適用同樣的法律?恐怕……這樣的想法一提出來,法家的儒士就會遭到所有其他思想流派儒士的圍攻吧?」
之所以方正心會支持冉子成的《富貴貧賤論》,想要幫助冉子成推廣和*圖*書他的階級思想,便是想要藉助階級的力量。將所有的人族分為三六九等,然後在對每一個等級的人族編寫適應的法律。
這便是方正心想到的曲線救國的方法,通過等級制度嚴格劃分,然後給每一個等級的人族制定相應的法律。如此一來,雖然沒辦法做到真正法家理想化的思想境界,讓所有人適用一樣的法律,沒有任何的例外。但是,也足以讓同一個階級的人,都適用同樣的法律。
蘇燁見蘇林這麼快就出來,自然滿臉地欣喜,上前高興地說道。
「破開了?蘇林,我就說你肯定能行的。哈哈!剛好,這一下,你也等於是當眾打了那些法家社學生們的臉,就連他們法家社當中也只有為數不多的進士能夠破開殺伐令陣法,但是現在,卻被你如此輕易地破開了。哈哈……你看那些法家社的學生們,臉都綠了!」
「原來是這樣……傲心並不是人族,而是東海龍族。說不定,如果由她修鍊了法家的思想,在東海水族當中制定和推廣出去,反而有可能真正地達到法家思想當中的一視同仁,依法治國,有法必依,違法必究的思想呢……」
而其他的國子監學生,卻根本沒有人注意到,蘇林在破陣的一剎那之間,便收進了一張半聖手稿。
初次接觸到思想修鍊的龍族大公主傲心,也十分地心急,恨不得一口氣就學會所有的法家思想,然後趕緊回到東海去給自己的東海水族立法。
很快!
法家社的方毅,十分不可意思地叫道。其餘的法家社進士和舉人們,也都是驚異地看著蘇林,尤其是蘇林剛剛領悟了法家精深,此時整個人身上還有一股淡淡的法家思想氣息。
龍族大公主傲心也愣了,她是親身體會到了裏面的法家思想是多麼地可怕,她也是命懸一線,在關鍵的時候,領悟了其中半聖韓非子的法莫如顯的思想,才能夠逃出其中的。
「別和-圖-書人直接告訴你的思想,你就算知道了,也無法真正的領悟,反而會給你一個先入為主的印象,增加你領悟的難道。我言盡於此,傲心,這些書你愛要不要……我要靜修領悟思想了,你可以出去了。」
龍族大公主傲心當然沒有這個耐心去看這些書了,她可和人族的這些從小看破萬卷書的儒士不同,她是最討厭看書的了。就蘇林拿出來的這些書,龍宮當中其實也有收集,而且很多還是大儒的手抄本,但是龍族大公主傲心卻從來沒有想過去翻。東海老龍王也只是將這些書籍當做文寶一樣收集起來。
一直追著蘇林回到了蘇社當中,龍族大公主傲心不甘心地問道。
「這麼多書?我要看到何年何月?我才不看呢!你直接用思想將你領略到的那些告訴我不就好了么?要這麼麻煩么?」
而方俊傑再次破陣,卻不是為了學分而來的,當他才陣法當中走出來的時候,卻是一臉嚴峻地皺了皺眉頭,自己嘀咕道:「果然!半聖手稿已經沒了……」
轟隆隆……
不過可惜的是,方正心的這個創想還沒有來得及初步實施,便已經被蘇林給破壞了。冉子成的階級天梯被蘇林給擊碎了,所以方正心也明白了,似乎這一條路,從一開始便很難走通。
將這一張半聖手稿收了起來,蘇林卻是暫時把法家給隱匿了起來,那一道雷龍也安詳地躺在自己的智海當中。
「咦?」
蘇林對著傲心笑了笑,當然了,他才不會那麼好心,直接和傲心說透這法莫如顯的真實含義。而且,就算他真的這麼說了,傲心也未必可以真正理解其中蘊含的法家思想的悲哀。
控制著整個祭酒殿陣法的大儒楊文昌,微微一凝目,盯著剛剛出來的蘇林看,他似乎感覺到,在蘇林出來的一瞬之間,整個殺伐令陣法,似乎缺失了某些核心的思想奧義。
憤憤不平的龍族大公主傲心,便掃了蘇林給的這些和*圖*書書籍,回自己的廂房去仔細研讀了。
而此時,才趕回國子監的法家社社長方俊傑,卻是連忙趕到了國子監祭酒殿當中來,立刻繳納了五學分,再次進入了這個法家殺伐令的陣法當中。
「傲心!看到了么?你能做到的,我一樣可以輕鬆做到。所以,法家社裡面有的,我照樣都有。而且,我跟你說……讓你開智的這一句法莫如顯,你還沒有領悟到其中真正的真諦思想呢!」
剛剛龍族大公主傲心,進入這殺伐令陣法當中,也足足花費了將近半個時辰,才出來的。
蘇林笑了笑,沒有回答龍族大公主傲心的問題,反而直接甩出了藏在袖裡乾坤當中的一些法家思想書籍。
不然的話,龍族大公主傲心極有可能就會被其中的法家殺伐令思想真的給誅殺了。
說完,蘇林便和蘇燁一起返回蘇社的府院去了,周圍那些學生們看著蘇林的目光,也已經徹底地不一樣了。在他們的眼中,蘇林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傳說中的詩詞天才,更是眼見為實的思想天才。
簡單地說便是,即便是半聖和大儒,也同樣在這個法律的範圍當中。只不過,半聖和大儒所在的階級比較高,對他們適用的法律就更加的寬鬆,但是只要半聖和大儒觸犯法律,也一樣要被法辦。
因為龍珠在蘇林的身上,龍族大公主傲心也是無可奈何,跟在了蘇林的背後,朝著蘇社走去。
「這怎麼可能?這可是我們法家的殺伐令陣法啊?就算這蘇林從來沒有做過違背法律的事情,但是也必須要領悟其中的法家思想,進行自我煉化,才能夠破陣而出啊!而且,就算是再天才,煉化這種法家思想,也至少要一兩刻鐘時間吧?可是蘇林竟然……這麼快就出來了?」
當然了,蘇林是不知道,自己在童生時候的一個無心之舉,會對一個翰林大學士和一個大儒太傅,甚至是整個吳國的政策和百姓帶來如此重大的轉折改變。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