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布滿荊棘的成長路
第58章 爭論與採訪

三三兩兩的群眾演在街道上小範圍的走來走去或者低聲聊天,他們都穿著40年代的平民服飾似乎在等候拍攝。除此外還有不少穿著二戰德軍軍服的人靠在一輛老舊坦克上交談,不知道是製作的道具還是租來的真傢伙。
她不應該去做演員而不是導演。記者先生忍不住在肚子里偷偷說一句。
歐洲那邊的看法雖然基本上是一邊倒,即使和安吉拉有過一面之緣的蘇菲·瑪索也認為她過於託大。不過保持中立的人也有那麼幾個,呂克·貝松在採訪時就表示對於一個12歲就可以寫出《殺手裡昂》、《第六感》、《捉迷藏》這種劇本的女孩不要輕易的下結論;而波蘭斯基則完全沉默不予回應。
「相信你應該看過這幾天的報紙了,我很好奇安吉拉小姐,你為什麼不為自己辯解呢?」路易斯問了第一個問題。
她很有活力而且從容不迫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比大多數人所知道的還要理智,在劇組有著說一不二的權利。我有種感覺,那些想看笑話的人恐怕不會如願以償。路易斯聳了聳肩膀頭在速記本上寫起自己的觀感來。
住進酒店后他迅速整理了下自己的旅行箱以及背包,跟著然後洗漱了下拉上窗帘準備倒時差。不過生物鍾有時候不是那麼容易調整,所以在床上躺了一會兒后他乾脆坐起來打開筆記本電腦,背靠床頭整理起採訪需要的相關資料來。
「對不起,先生,請問你是?」一個注意到他的工作人員當即走過來用英語問道。
這是《好萊塢報道》上刊登的一篇評論,這位影評在批評的同時多少還帶著善意地提醒,但更多的卻是毫不留情的嘲諷:「天才小姐顯然雄心勃勃的想要再次證明自己的實力,所以她選擇將《鋼琴家》搬上屏幕。很顯然,她認為自己既然能和斯皮爾伯格同時提名奧斯卡最佳導演,那麼必然也能像他一樣拍攝出《辛德勒的名單》這類作品。我不好多說什麼,因為當一個人忘記很多東西並不是靠天才就能做到的時候,說什麼都沒用。」
剛開始路易斯還沒什麼,可說到後面他不由皺起了眉頭,剛要反駁但是想了想之後才又淡淡地說道:「那可不一定,要知道她創造的奇迹已經夠多的了。」
「沒問題。」路易斯滿口答應道。
「去斯蘭道爾區的伯金萊酒店。」坐到副駕駛的位置上后,他用流利的波蘭語說道。
和圖書「啊,你好,我是……」路易斯思考了幾秒鐘還是決定實話實說,「我是《紐約時報》的記者路易斯·道特里,如果可以的話能對安吉拉小姐以及劇組做個訪問嗎?」
「不要忘了,天才小姐最擅長的就是創造奇迹,能在這個年齡執導出《美國麗人》這種電影的天才即使是在男性當中也是獨一無二的。也許在你們看來她高估了自己的水平,但是你們又怎麼知道她是否就如我們想象的那樣呢?如果她再次創造出奇迹的話,這些質疑她的人會不會因此感到難堪呢?」——《紐約時報》埃弗里·博爾廷
「好了,我現在就過去,很快就回來,別走開。」守在身邊的巴尼這時說道。
「很多人在知道我的計劃后都問過我這個問題,而我的答案從來沒有更改過,」天才小姐忽然偏過腦袋看向被布置得一片狼藉的街道,「從旁觀者的角度,不帶一絲感情近似於冷酷的講述,以及……相對的公正!猶太人當中有好人也有敗類,而納粹當中有瘋子也有善良的人,就是這樣。」
這篇文章刊登在了《法蘭西晚報》上,基本上可以代表歐洲媒體對安吉拉開拍《鋼琴家》的看法,反正就是嘲諷她不自量力。這樣一來美國媒體又不樂意,在他們看來即使安吉拉再怎麼盲目自大再應該被批評那也是美國人的事,跟歐洲人有什麼關係?於是,很多媒體立刻掉轉槍頭開始維護起安吉拉來。
「好吧,我會的,」巴尼點了點頭,「不過必須等現階段的拍攝結束才行,而在這之前請不要拍照好嗎?」
終於,隨著喇叭的喊話許多臨時演員從那邊街道轉了過來,看起來是常見的暫時性休息。
事實?速記中的路易斯不由挑了挑眉,順手在旁邊寫上:並非完全不在意但非常有信心。
「請等等,」路易斯叫住了他,「請轉告安吉拉小姐,我只會耽誤她幾分鐘,也請她允許我採訪下其他演員以及拍幾張照片,我不會逾越的。」
「安吉拉小姐……」路易斯趕緊叫道,但是對方沒得商量的搖了搖手走到人群中叫過助理說了幾句,跟著整個劇組再次活動了起來。
她剛剛將墨鏡摘下,眉宇間帶著一絲疲憊和焦慮,不過從她剛才的和助理說話的語氣應該不是因為那些報道。路易斯還是第一次在如此近的距離觀察天才小姐,得承認即使眼前這個少女隨便扎了個https://m.hetubook•com•com馬尾戴著棒球帽沒怎麼打扮,可依然和那些照片上所看見一樣漂亮。
「狂妄!自大!她以為她是誰?當然,好萊塢的天才小姐,他們是這麼說的。不過此時此刻看起來不過是個被榮譽沖昏頭腦的小女孩,她以為這段歷史很簡單她以為就憑她18年在好萊塢的閱歷足可以駕馭這個題材?是的,《美國麗人》是很出色,可惜的是她很快變得和大多數美國人一樣自大起來,不知道幾十年前死於那場戰爭的人會怎樣看待這部電影。」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撈到獨家新聞就一定要放低姿態,自己是記者不是狗仔。得承認,他的做法是正確的,因為——
「請你先向安吉拉小姐轉達我的意見可以嗎?」路易斯這麼問道,聽見對方的話里有「原則上」這個詞他就知道肯定有機會。
起因很簡單,《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在4月底的一天同時刊登了「天才小姐遠赴波蘭,執導和斯皮爾曼自傳小說同名的電影」這條消息。
「也許我們可以看見一部打亂了時間順序,多線敘事,帶著黑色幽默的《鋼琴家》,就像《美麗人生》那樣。」一個荷蘭網民在英國論壇里這麼留言說道,而後面跟了長長的十幾頁討論得熱火朝天,和大西洋兩岸針鋒相對的媒體比起來完全不同。
「謝謝,我知道了。」路易斯點了點頭,暗暗打量了下眼前的少女。
只是……路易斯忽然抬頭看向那個苗條的背影,她真的如表現出來的這麼輕鬆嗎?
「是的,我知道,事實上幾天前我還載過他們劇組的成員。」那個叫波羅莫維斯基的的士司機笑了起來,「他們在弗拉朗克區拍電影,拍的是二戰時期關於猶太人大屠殺的電影。聽說導演是那個19歲的天才小姐,我聽過她的歌也看過她演的電影但是我不知道她還會導演。說實話,我認為她可能有些過於的……狂妄,就是這樣。」
第二天路易斯早早的就醒了,雖然時差並沒有完全調整過來但是精神上卻相當的亢奮,他帶上照相機等設備直接去了劇組所在的弗拉朗克區。
「《紐約時報》的記者?」對方在他掏出記者證后伸出了手來:「你好,道特里先生,我是巴尼·伯納,我不得不很遺憾地告訴你劇組原則上不接受任何採訪。」
或許是因為自己的波蘭語足夠流利吧,路易斯這樣想著https://m.hetubook.com.com司機繼續交談起來。很快就他們就聊到了路易斯想知道的東西。
「是什麼原因讓你想要把《鋼琴家》這本小說製作成電影的?」
的士司機聳了聳肩似乎有些不以為然的,不過目的地伯金萊酒店已經到了,路易斯什麼話也沒有說當即下車付賬走人。
雖然安吉拉進行著封閉式的拍攝,但是對於外界的爭論她肯定還是了解的,否則也不會拒絕那幾家歐洲媒體的採訪請求。不過這麼大的壓力下她不可能這麼一直沉默下去,她總會開口發表看法,而作為美國記者的自己應該更容易搶到這個新聞,說不定還會有獨家頭條。主編之所以選擇這個時候讓他來華沙,不就是看準了這點嗎?
攝像機是在街道那邊吧?不知道她現在是什麼表情?輕鬆或者焦慮?路易斯這麼想著。雖然他並不是導演也沒有製作過電影,但是作為一個娛樂記者他很善於從導演神色中尋找某些問題的答案。
「你打算從怎樣的角度拍攝這部電影呢?」
然而造成這一切的天才小姐安吉拉卻在了華沙一心一意執導著電影全無回應,就連她的博客除了在消息見報后更新宣布正在拍攝以外,到現在至少半個月沒有再更新過了。原本有幾家歐洲的報刊雜誌派出記者到華沙來想要採訪她,但通通都被劇組回絕了,甚至有好幾個人連擋在了片場外圍連安吉拉的面都沒見到。
「告訴道具組,當坦克的炮管抬起來的時候他們準備的爆炸裝置一定要起爆,我不想在出現昨天的問題。」對助理交待好事情后導演小姐終於轉過頭來:「你好,路易斯,很高興見得你。在開始前我要聲明一下,雖然答應了你的採訪要求但我沒有太多的時間給你,你只能問幾個問題而且我有權不回答。你可以暫時呆在片場採訪其他人的,但是不能打擾劇組拍攝,而且採訪只能在今天以內。」
這大概是自己接到的最古怪的採訪任務了吧?瀏覽著相關評論的路易斯頗有些無奈,不過一想到別的報紙媒體也有可能派出記者像自己這樣大老遠的跑到華沙來他的心裏不由又平衡了許多。也許,只有天才小姐能有這麼大的能耐讓大西洋兩岸的媒體都為她爭吵不休。
最早應該是《紐約時報》的記者發現安吉拉離開了哈佛大學,而此前關於天才小姐即將執導自己的第五部作品的傳言已經聽得夠多的了,於是他hetubook.com.com們很快開始求證。
四月的東北歐果然是旅遊的季節。路易斯在心裏這麼說著拉了拉背包伸手攔了輛的士。
《鋼琴家》劇組在當地警局的協助下此時封閉了兩條街道用於拍攝,所以計程車老遠就停了下來。路易斯在付了車錢后並沒有直接上前和劇組的工作人員打招呼,而是先仔細打量起周圍的環境來。
「當人們為自己不知道不明白的事情下了結論后,無論怎樣解釋他們都不會接受,這種時候只能用事實來說話。」安吉拉微微一笑,似乎根本沒有把這些爭議放在心上。
這時,轉角處忽然穿來爆炸聲以及砰砰的槍聲,聽起來似乎在拍攝一場戰爭戲,跟著一聲悶響後街道口的房間忽然炸開升起一陣濃煙。路易斯不由趕緊向前走兩步同時握住了掛在脖子上的相機,張望著那邊想要拍張照片。
「不過,我們例外。」看著電腦屏幕的路易斯說著露出一絲笑容。
然後《華盛頓郵報》的記者也參与了進來,也許是因為那時候電影已經在華沙開機,所以記者們很容易就把情況打聽了出來,所以出現了兩家報紙同時刊出頭條的情況。而這個消息一宣布出來,立即引起了一場不小的震動。
雖然安吉拉只讓提三個問題的做法打亂了他的計劃,但是路易斯認為自己問的這三個問題還是很具有代表性的,而且還有一條獨家消息。反正自己接下來還可以採訪劇組的其他人員,也許還能挖出點什麼來,再說接下來自己還可以拍點天才小姐執導時的照片,所以就這樣吧別苛求太多。
不過在普通民眾當中並沒有這麼多複雜地看法,不少人還在網站上興緻勃勃地討論著安吉拉可能會把《鋼琴家》拍成什麼樣子。
從13歲開始策劃,直到今日終於實現。路易斯飛快記錄著她說的話,同時也沒放棄在速記本其他位置上簡短地寫下自己的看法,雖然稍微有些誇張不過也很正常,在13歲就開始策劃絕對吸引眼球,而且這也正好說明天才小姐與常人的不同之處。
「她太冒失太急躁太草率了!我承認安吉拉·梅森是個天才,沒有人在這個年齡能做得比她更好的了,去年的《美國麗人》就是最好的證明。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她已經能掌握如此沉重的題材,我不知道她為什麼會異想天開的想要把這段歷史搬上屏幕,我只知道這樣做的後果是一不小心她可能就會從此跌落深淵!」
和圖書出華沙的奧肯切國際機場,路易斯·道特里深深的吸了口氣后精神為之一振,雖然已經是下午時分但是天高雲淡的環境讓人感覺很舒服。
得承認,她有完全屬於自己的看法並且很成熟,如果她能將自己能把自己的想法完整的在電影中表達出來也許……路易斯迅速記下,不過當他再想開口的時候安吉拉已經站了起來:「很抱歉,我就回答三個問題,我們又要開機了。」
向來在文化上看不起美國人的歐洲人也跟著展開了反擊,如此一來就像95年的美英兩國的媒體大戰一樣,美國媒體和歐洲媒體又開始了針鋒相對,意外的是英國的大部分媒體這次站到了天才小姐這邊。
「好的,先生,」的士司機笑容可掬地點點頭,「你是來旅遊的嗎?」
總之,主流媒體上面大多都是持批判態度,對於安吉拉「盲目」開拍和二戰大屠殺有關的電影感到不解和不滿。許多小報也跟著瞎起鬨,用反諷的語氣說什麼天才小姐一定會拍出前所未有的電影,直到歐洲媒體介入進來。
此時,那邊的拍攝似乎暫停了下來,然後喇叭聲響了起來似乎用波蘭語在說什麼,不過距離太遠路易斯聽得不是很清楚。接下來原本從轉角處跑出來的演員又走了回去,幾分鐘后槍聲和爆炸聲再次響了起來。
然後很多文化界的名人也被卷了進來,美國本土演員和導演大多數都保持中立,不是他們不支持安吉拉而是這個題材確實不是一個19歲的少女能夠掌握的。不過有時候中立就是最好的支持,甚至人們原本以為在93年執導過相同題材的斯皮爾伯格會提出批評,但是面對媒體的提問他猶豫了下只是搖了搖頭說了句「在她完成之前不予評論」的話。
「因為這段歷史的殘酷,」對方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你應該知道,6年前我曾在《辛德勒的名單》出演過一個角色,從那時候開始我就已經有了想要自己導演同樣題材的電影這種念頭。當然,那個時候這個念頭很模糊也不確定,直到後來我決定自己導演電影的時候才慢慢完善起來,然後我很幸運的發現了發行前的《鋼琴家》,我認為這是個機會。」
「不,我是來辦公的。」路易斯笑了笑。說實話,他沒有想到總編輯會讓把到華沙採訪的任務交給自己,原本所有人都以為人選會是克利夫·貝克森,因為那傢伙不僅會說波蘭語同時對德語和斯拉夫語也有涉及。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