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四百一十七章 過年才是王道

李恪決定銷往高麗是有原因的。因為,高麗遣唐使在上次的皇后中毒案中被斬,副手李思齊立功。所以,副使李思齊回到高麗之後受到了高麗王的賞識,李恪才會讓柴哲威和李宗搭上李思齊的這條線。
「關於福壽膏,本王想讓你們兩人負責,還有我會全力支持你們,只有你們負責這件事情我才會放心!」
眾人見李恪這麼一說,也就不在詢問原因,他們很清楚李恪心思,便想李恪告辭離開。
所以,這才有了這一趟的長安之行,兩人是剛從高麗回來,回到并州之後發現李恪回了長安,又聽說李恪要跟阿史那雲結婚,這才連帶著李愔一同趕到了長安城。
李宗保證道。
「諾」王中長道。
柴哲威說道,李恪讓他們兩人組建這支兵馬,他們兩人大概也猜到了李恪的意思。
想到這裏,李恪看了一眼身邊疑惑不已的諸將,他淡淡一笑對朱童說道,「辯機死了?那就死了吧!長安縣衙自會公斷,你派人和-圖-書去盯一下就行!」
李宗興奮的說道,「這次我們賺了不少錢!」
所以,當所有的罌粟都被提純出鴉片之後,李恪在離開并州之際秘密命令柴哲威和李宗將第一批福壽膏開始向高麗傾銷。
李恪建議道。
「殿下,辯機死的很突然,我們的人一直監視他,可是他還是死了!卑職也思量不出,辯機到底是怎麼死,不過現在長安縣衙可能已經派人去了會昌寺。」
對於大唐的朝堂來說,辯機的死更加微不足道。
對廣大的大唐百姓來說,過年才是王道!
所以,辯機的死除了給長安縣衙造成了一定的麻煩之外,那就是很多衙役不能及時的回家置辦年貨之外,倒是沒有影響到大唐百姓和過節情緒。
「三哥放心,我們明白!」
李恪說道。
「是」李愔答道,經過了這段時間在并州的經歷,又跟隨柴哲威和李宗去了一趟高麗,他對李恪的態度有了改變,至於到底是什麼改和_圖_書變,李愔自己也說不上來,只是覺得只要是李恪說的,他都會無條件的去執行。
對於長安士族和百姓來說,辯機的死跟他們沒有半點關係。
李恪說道,他很清楚柴哲威和李宗還有李愔肯定是一回長安就直接來到了自己的北王府。
所以,兩人苦思冥想,還是從李恪的話語中撲捉到一絲信息。
朱童也很鬱悶,李恪對辯機很關注,他也派出了鷹衛情報系統的好手去負責監視和偵查,可是他還是沒有想到辯機會死了,死的這麼乾脆,死的連一點蛛絲馬跡都沒讓鷹衛發現。
李恪淡淡的說道。
可是,懷疑歸懷疑,他一直就沒有證據,才會任由辯機活著,只能監視編輯,而沒有因為不想讓高陽公主跟辯機發生這樣的慘劇而除了辯機,他就是想看看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可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辯機死了,李恪不覺得這隻是一個偶然,他認為這很可能就是人為的謀殺,目的只是想掩飾什麼。
和_圖_書恪生怕自己的這個弟弟受到什麼傷害,才會這麼謹慎的部署!
「你現在就去告訴長安縣令鄧同達,讓他將這件案子交給左翼去查,你讓鷹衛負責協助左翼!」
「那你現在就進宮去見見父皇跟母妃,有些規矩是不能亂的!」
「那你們就先回府吧,你們回長安還沒有去自己府上呢,這樣不好!有什麼事情我們今後再談!」
柴哲威也建議道。
長安縣令鄧同達的他的人,左翼的辦案能力李恪也很信任,只要案子交給左翼,就等於變相的讓鷹衛介入了其中,李恪覺得沒準還真能查出點什麼蛛絲馬跡來呢。
李恪的話看似平淡無奇,但柴哲威和李宗卻從中聽出了濃濃的兄弟情義和信任!
「諾」朱童領命離開。
「諾」朱童領命離開。
李愔和王中長離開,李恪和柴哲威和李宗三人來到了書房,侍女在奉上茶水,出看書房,李恪這才問道,「你們這趟高麗之行收穫如何啊?」
「三哥放心,我們絕對會和*圖*書做好這件事情!」
果然,效果還是很錯!李恪看了一眼柴哲威和李宗的表情,心裏思付道。
因為,想要用於戰爭,柴哲威和李宗覺得就憑他倆的能力,訓練出來的兵馬李恪也不會瞧得上眼。
李恪這才召來朱童問道,「辯機死的很蹊蹺,你說說你們是怎麼發現的,什麼時候發現的,還有你們一直在監視他,難道之前就沒有得到什麼預兆嗎?」
這本是一件不大的事情!可是清楚歷史走向的李恪知道高陽公主和辯機之間的故事!所以,他一直在懷疑,高陽公主能夠遇到辯機,跟辯機發生一系列的情史,估計可能就是別人設下的一個圈套,而他將這個人確定在了長孫無忌身上,他敢肯只要高陽公主失去了李世民的寵愛,損失的肯定是自己,所以,他才會這麼辦。
李恪說道,又對身邊的王中長道,「你去安排一下,讓鷹衛隨行保護他。」
「恩,但你們也別忘了,你們手裡的兵馬也要時常訓練,這支兵馬可是你們打m•hetubook•com•com開福壽膏銷路的重要力量啊!」
而自從柴哲威和李宗去了并州,他就讓兩人組建了一支兵馬,目的自然是為了專門傾售鴉片。
「三哥,福壽膏的利潤很大,我們可以大面積種植,將貿易擴展到高麗之外的扶桑和西域等國!」
李恪看到眾人離開,就對留在身邊的李愔問道,「你是剛回長安還沒有去宮中看望母妃吧?」
回到長安,三人就直接來到了王府。
「三哥,那個——福壽膏太值錢了,高麗人現在簡直就是搶瘋了!」
柴哲威和李宗告辭離開。
辯機死了!
李恪沒有向二人詢問具體的細節,他們也覺得沒必要向李恪彙報,就撿一些主要的跟李恪彙報。
李恪上次回長安的時候就收集了不少罌粟的種子,回到太原他就讓專人負責種植,秋天的時候罌粟收成不錯,他命令留下了一部分種子,將其他的罌粟交給聖德言提純,聖德言不負李恪的期望,終於在罌粟中提出了鴉片,李恪欣喜不已,他隨即將它定名為福壽膏。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