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九章 對李倧的安排

李倧這回徹底放心了,娶大明皇室的公主為妃是他求之不得的美事,等他有了女兒還能和崇禎皇帝結為親家,看來他要抓緊時間生個女兒才行。
這可不是我說大話,朝鮮半島的生活水平和大明帝國的平均水平相比差了很多,即便是把朝鮮百姓遷移到比較落後的地區,條件也比朝鮮半島好許多,加上越來越多的技術變革和先進工藝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嘗到了甜頭的朝鮮百姓肯定不會再懷戀故土。
「好,既然你想去,那朕就先讓你去試試,但是到時候受不了那個苦你可別來找朕哭訴。」我說到這不禁想李延能不能挺過李定國的操練,李定國的部隊可不是那麼好進的,海軍陸戰隊可以說是大明帝國陸軍的精華所在,裏面叫出一個普通士兵都是一隻猛虎啊!
「愛卿說的不錯,雲貴川等地民族眾多,朕之前那個軍政分離的辦法效果還不錯,但是沒有一個典型,無法突出以供模仿,https://m.hetubook.com.com朝鮮百姓總比那些地頭蛇好擺弄,拾掇好了也可以讓那些土司明白什麼叫樣板。」
李過見崇禎皇帝說完了,道:「皇上,臣這位弟弟胸有韜略,在特務部實在是有些埋沒他,他自己也希望能去軍中效力,還望皇上成全他。」
李倧忙道:「李大人說的是,錢財乃身外之物,小王的俸祿相信已經夠日常開銷,這就把多餘的都捐出去。」李倧何嘗不知道讓崇禎皇帝猜忌的後果,等他無權無錢之後,睡覺也不必擔心崇禎皇帝尋個借口治他的罪了,再說他真的愧對朝鮮百姓,拿出金銀來救濟朝鮮百姓能讓他的心裏好過些。
李倧膽戰心驚等了幾天之後,終於等到了大明朝對他的安排,來宣旨的除了王承恩之外還有他比較熟悉的李過,王晨恩把冊封李倧為壽王的旨意宣讀完,李倧跪倒謝恩後接受了王承恩和李過的道賀hetubook.com.com
孫承宗見崇禎皇帝把手放到雲貴川那一帶,道:「皇上是想把另外一部分朝鮮百姓遷移到雲貴川這片區域嗎?」
我點點頭道:「左良玉在信上也說了,火燒漢城的主意還是李延想出來的,這個功勞朕記在心裏,等朝鮮的事情結束后統一進行封賞,李延,你想去哪個部隊?」
宋獻策道:「皇上將李倧的封地定在榆林,是不是要把朝鮮百姓也都遷往那個地方呢?」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他們想要有一個安定的生活就要付出代價,能挺過來的,明年再給他們補貼也不晚,挺不過來的,朕也沒有辦法,大明帝國不是慈善堂,為他們敞開國門已經是最大的恩德了。」
李過見李倧光顧著高興,道:「王爺,我知道您手裡有些銀子,那些玩意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現在戶部正在募捐款項救濟朝鮮難民,王爺何不將銀子捐出去一些博一個好名聲,也可以讓皇上放心。」https://m.hetubook.com.com
孫承宗嘆了口氣道:「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最快也要五年時間才會見效,朝廷恐怕會不堪其累呀!」
對這三點我早有主意,只是有些籠統,今日跟群臣一番討論,已經有了一個具體的處置方案。
李倧愣了一下后又要跪倒,王承恩忙道:「王爺不必多禮,皇上準備將長平公主許配給你做王妃,另外,如果王爺今後有女兒的話,皇上將替皇子納其為側妃,今後王爺不但是皇上的妹婿,還是兒女親家,此等殊榮大明立國以來未有啊!」
我道:「朕還是那句話,只要朝鮮百姓能夠融入到大明帝國當中,朕不會吝嗇對他們的補貼,今年就不算了,明年開始朝廷會在基礎建設和學問教授上給予他們幫助,只要他們自己努力生活,過的肯定要比在朝鮮半島強許多。」
倪元璐咳嗽一聲道:「皇上,如果遷移費用只有六百萬銀元的話,朝鮮百姓將會經受巨大的考驗,此乃人命關天的大和-圖-書事,微臣覺得應該追加四百萬銀元……。」
李延心中非常興奮,道:「我想去李定國的部隊。」
我看過了左良玉的書信,信上除了介紹戰事進展之外,說的多是對新式武器的評價和使用心得,以及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看來左良玉還有些腦子,知道這些東西非常重要。
李過和王承恩回宮復命的時候,李過發現李延也回來了,正在跟崇禎皇帝說著什麼。
我點頭道:「從朝鮮遷移來的百姓將有一半被安置在陝西地區,那裡的條件雖然不太好,但是挖個窯洞就能安家,非常的方便,也將節省一大筆錢財。」
在座的大臣中只有宋獻策等少數幾個人知道朝鮮半島的事情是大明帝國一手導演的,因此說話的時候多多少少替朝鮮老百姓考慮了一些,倪元璐就是其中的代表。
李過見李倧又要發錢,忙道:「王爺就別客氣了,王總管那裡還有另一道口諭,王爺聽了一定會非常高興。」
我挖了挖有些痒痒的耳朵,和-圖-書打斷還在討論的群臣,道:「朕已經聽的清楚了,現在圍繞這件事有三點比較有爭議,第一就是給予李倧什麼樣的身份地位和待遇,第二是將李倧安放到哪裡,第三是如何處理朝鮮的難民,是也不是?」
「總管大人回來的正好,朕已經晉陞程卜東為少校軍銜,賜畢懋康帝國進步勳章一枚,總管先去宣旨,晚上朕設宴寬頻他們兩個。」我說完想了想又道:「把皇家科學院的那些院士也都請來吧!免得還得請兩回。」
群臣紛紛點頭,覺得崇禎皇帝說的這三點都是至關重要的,這三點如果解決了,那麼朝鮮半島的事情基本就告一段落了。
「李朝世世代代接受大明帝國的冊封,李倧的身份地位不應該有大的變動,不過稱號上可以改一改,朕將冊封李倧為壽王,封地在陝西的榆林,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隨著第一批朝鮮難民抵達天津新港,如何安置這些朝鮮百姓成了當務之急,北京城內的議事大廳內為此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