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水雷屯
第297章 一鴉不驚城鼓低(8)

袁樞重重點了點頭,便要告別。
錢謙益愛憐一笑,道:「你這還是婦人之見啊。朝堂爭鬥,哪有理義二字?為夫便是太看中『溫良恭儉』之說,才會敗在溫體仁那小人手中。這些年來,每每坐思,便深恨當日不能力爭,以至於明皇為小人所誤!」
明朝風氣使然,生死遠輕於大義。為了大義而死,在士大夫中頗為盛行,常常是要齋戒沐浴,與家人辭別,交代好後事,寫好遺表,然後在故友和家人的支持下從容赴死。親友為了表示對這種高尚品行的理解和推崇,也要等後事辦完后才能悲戚。
「悖逆聖教,以刑名邪術牧民,此乃奸我華夏,罪莫大焉。」袁樞朗朗道。
柳如是雙眉微跳,道:「老爺今日所言,果然振聾發聵!」
朝廷要徭役,民夫在這等人手中;
錢謙益也不硬留,親自將袁樞送了出去,回到書房猶自撫掌哀嘆。
「老爺,若是南都眾臣去了行在,逆儲難道還能盡數封殺不成?」柳如是道:「朝堂之上,不也一樣是居重馭輕么?」
「正是因此,樞才要與同志者北上,匡扶聖駕,以正逆行。」袁樞凜然道。
「正是!」錢謙益渾然振奮:「中環所言甚是!既知儲君無道m•hetubook.com.com,中環莫非還要北上么!」
「羈留天子,虛空九五之位,此乃壞我社稷,其罪三也!」
「中環誤矣!」錢謙益滿臉痛心疾首:「此乃自致於人之舉也!某不才,卻也知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君今前往行在,必然也被逆儲所困,如何能夠拱衛聖駕?當今之際,只有在南都聲討,庶幾可保聖駕。」
「有人暗中煽動,要在南京議立監國。」
「老爺的名望自然是極高的。」
「愚夫山隱十年有餘,方才悟透這王霸之術。唉,可惜啊,此等至理不能示於人。」錢謙益遺憾嘆道:「只要南都眾臣齊心一致,截斷山東錢糧,逆儲能撐得幾日?還不是得乖乖南下?如今他們紛紛北上,正是棄了自家根底,任人魚肉。更可嘆還有南人不願朝廷南幸,生怕加稅攤派,真庸人也!」
「擅更祖制,撤衛所入州縣,此乃弱我國防,其罪一也!」
「貪婪民財,羅織罪名,苛刻士子,此乃侵我天下,其罪四也!」
「可是,有人說是老爺首倡議立外藩為監國,以為聖天子奧援。」柳如是小心翼翼道。
朝廷要官吏,士子在這等人手中;
「而為夫以政爭hetubook.com.com獲罪,雖然得赦,卻無實職,朝堂高官為何與我議事?也是因為根底!」錢謙益說罷,頗有些自豪。
柳如是突然一個激靈,道:「老爺,前些日子妾身聽到一則消息,只以為無稽之談,故而未曾放在心上。」
柳如是自來有「性機警,饒膽略」之譽,常作男子冠服,與江南名士議論時政,飲酒唱和。錢謙益雖然比她年長三十六歲,但常常就政事諮詢於她。此番從老家趕到南京,也讓柳如是相隨,堪如幕友。
錢謙益抬頭一看,正是愛妾柳如是,一腔愁思頓時消散,道:「適才袁伯應來了,說是要北上行在,拱衛聖駕。為夫以為,他此番是羊入虎口,不能自保,故而哀嘆。」
「于武將而言,如左良玉、方國安、鄭芝龍等人,其根底在手中兵將。只要兵將不散,便是一方藩鎮。入其軍中如入敵國,性命全在其掌握。故而逆儲非但不敢去湖廣,更不敢調用這些藩鎮之兵。那些藩鎮悍將,自然也不屑理會勤王之旨。」
「哦?」
「在南都聲討?」袁樞搖頭道:「操莽之時,未聞有聲討而復國者。我願死諫陛下,以正視聽。仁人志士,當明我心。」
「這事我已經hetubook.com•com得知了,是高弘圖、呂大器等人的愚行,且不用管他們。」錢謙益面露不悅,也為東林這塊招牌再難聚攏人心而悲哀。
柳如是點了點頭,道:「有人說因為老爺見罪于聖上,所以朝廷南幸之後,必然不得用,所以暗中聯絡,議立藩王監國,謀取顯職,又使聖駕不敢南下。」
「是何消息?」
袁樞安靜聽完,起身拱手道:「牧齋先生恐怕還漏了一條。」
別的罪再大,都不如與儒教作對的罪過大。有明一朝的士大夫只有政權概念,沒有國家概念,就連民族概念都十分模糊。他們所推崇的華夷大防,更是文統道統,而非血統。只要統治者推崇儒教,士大夫階層就可以與之合作,反之則是天下公敵!
江南名士愛名妓,乃是風氣。柳如是作為脂粉班首,自有許多姐妹在江南名士府中為妾為友,往來交談中常常能套出許多內幕,這也是她的主要消息來源。另外還有她直接與名士結交取得的消息,誰都不會提防一個以才情聞名的女子,自然可靠性極高。
朝廷要海稅、商稅,你看哪艘海船不是這些人的資產,哪家商號沒有這些人的銀兩?
「老爺,」柳如是在錢謙益身邊坐下,「妾身倒是以為該去。m•hetubook•com.com到底皇明正統在彼,又有明旨傳召南都諸臣奔赴行在聽用。去了被困,則理屈在彼。不去,卻是理屈在我。」
我所謂的根底,乃是江南鄉紳、勢家、豪族!
「《通報》!」柳如是的目光落在那報紙上:「既然逆儲有《皇明通報》為其張目,老爺為何不能辦一份《君子報》、《士林報》?辦這種報刊要幾個錢?咱們全出了白送給人看!看還有誰能血口噴人!」
「私設兵將,以散銜亂職品,此乃亂我朝綱,其罪二也!」
朝廷要征糧,田地在這等人手中;
「卿卿果然高見!」錢謙益頓時大喜。
歷史證明,錢謙益自己是斷然不肯走到這一步的,但並不妨礙他對這種行為的嚮往和推崇。
「老爺,」柳如是上前輕輕搖動錢謙益的膝蓋,「既然不是老爺的主意,我們自然要高聲說出來,以免那些小人攀誣!」
「本就是流言風語,徒然辯誣,只怕讓人說是心虛……」
「有此四罪在前,中環還要北上么?」錢謙益一二三四羅列下來,總覺得還有什麼罪過漏了。但所謂一鼓作氣,他正是要借這氣勢喝醒袁樞,至於是否有遺漏也顧不得了。
錢謙益聞言又驚又怒,失態叫道:「此言當真!」
「不止是名望。」錢謙和*圖*書益搖頭道:「這名望只是虛的,十停之中倒有八停是花花轎子人抬人,抬出來。
「人多人少只是一面。」錢謙益搖頭道:「還要講『根底』二字。于朝中大佬而言,門生故吏是其根底。根底足,則能掌控輿論,推行政治。如夏言、徐階、高拱、張居正等名相,無不如此。反觀溫體仁、周延儒,卻是因為無此根底而取敗。」
這些才是真正的根底。只要有根底在手,朝廷南幸之後,自然能夠從容施為,驅除小人,拔擢君子,再開眾正盈朝的局面,早日光復山河社稷!」
錢謙益知道愛妾的消息來源可靠,頹然落座,神情恍惚,良久方才凄苦道:「愚夫還是小覷了那些小人!不想他們竟然會攀誣至此!我等君子焉能在聖駕未歸之時議論監國!這豈不是亂臣賊子么!」
見袁樞如此說來,錢謙益只得道:「既然中環志向堅決,某隻能祝君一路平安,感化痴頑,說服聖天子貶斥小人,早日還朝。」
事實上,如果現在有人指摘錢謙益怕死、不肯為大明盡節,錢謙益肯定會真心憤慨這種誣衊之詞,而且絕對自信在最後關頭必能大義凜然地踏上盡節之路,成就忠貞之名。
不一時,一個清麗佳人踏進書房,柔柔喚道:「老爺,為何獨自感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