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群英會京畿,誰是大英雄
第一三九章 箭風血雨

一邊聽黃忠講解著敵人軍陣的變化,王羽口中喃喃低語,搞得黃忠直有翻白眼的衝動。
王羽先前的嘆息是有來由的,他邀徐榮陣前答話,確實不懷好意。揚長避短,他最擅長的就是這種小團隊突襲作戰,名聲什麼的……反正他現在名聲已經足夠大了,損失點也沒啥。
下一刻,盾手們從地上拔起盾牌,泰山軍陣開始向前移動。
王羽的所在,就是月牙處,護衛在這裏的部隊是機動力最高,戰力也最強的白馬義從。
放在後世,黃忠這個年紀正當壯年,可在這個七十古來稀的年代,現在的黃忠其實也可以算是老頭了,他久歷滄桑,相貌本來就顯老。
後世有種說法,說古代這些陣型沒什麼大用,練點長矛兵,拉個方陣,就能橫掃一切雄兵猛將了。以前,他不知道那種說法對不對,但現在看來,事情遠沒有那麼簡單。
「真是個不好對付的倔老頭……」
龐大的陣列潮水般涌動而前,一直保持著穩定的速率,大有泰山壓頂之勢。
唯一值得慶幸的,就是他的戰略成功了,至少開頭很順利,徐榮果然沒有對百姓動手的打算,兩翼得以保全,為王羽保留了一線取勝的希望。
魚鱗陣雖然是突擊陣型,但徐榮沒有在第一時間發動突擊,他改用這個陣型,似乎只是擔心陣型橫向延伸開,容易誤傷到兩翼的百姓。
王羽心裏明鏡一樣。
徐榮軍中也有弩兵,不過他們的弩比不過泰山兵的,泰山兵手裡的都是十石強弩,也和_圖_書就是所謂的:大黃力弩,是漢弩之中,威力最強勁的,當然,造價也很高昂。
這種利器的使用簡單,裝填則很麻煩,所以,弩手都是強壯有力的精銳,張弩也得用上全身的力量才行。
「風!風!風!」
旗手將軍令傳出,前軍以旗號回應,隨即,盾陣開合,泰山卒手持強弩,小跑出列,在盾陣前列成了一條散兵線。
「吱……」
「奪!奪!奪!」迎接光幕的,是堅實的盾陣。
雙手舉著大櫓,也就是巨盾的盾牌手在前;弓弩手緊隨其後;然後是最擅長陣列而戰,手持矛戈的長兵;以及跟在最後,更利於纏鬥的刀盾甲兵。
「崩!」一道光幕之後,還有第二道,弩手的齊射分了兩輪,先後射擊同樣的目標。
「風!」于禁抬起的手,猛地向下一揮,喝出了最具時代特色的遠程攻擊口令。
箭風血雨之中,兩桿相同的黑色漢字戰旗,傲然挺立!
王羽聽得眉頭大皺。
解釋軍陣變化的最佳人選是于禁,不過於校尉正在忙著調度兵馬迎戰,沒這個空閑,好在黃忠在軍伍中呆了半輩子,軍略也很不錯,擔任個解說還是綽綽有餘。
「架弩!」
一百二十步到一百步之間,是步兵長弓發威的距離!
沒人顧得上這些,因為大風已經揚起來了!
「三百步……」
「風!風!風!」
這些巨櫓足有一人多高,由厚重的木板造就,分量極為沉重,即便是孔武有力的壯漢,舉著這東西,也只能慢慢和*圖*書向前挪動。巨盾下面有尖銳的木樁,靜止不動的時候,可以將巨盾插在地上。
「五百步……」將台上,有專門的觀測員,隔一段時間,就會向主將報告兩軍距離。
陣如其名,全軍呈弧形配置,形如彎月,是一種非對稱的陣形,大將本陣通常位於月牙內凹的底部。作戰時注重攻擊側翼,以厚實的月輪抵擋敵軍,月牙處暗藏殺機,是一種攻守兼顧,最利於兵強將勇的軍隊發揮的陣型。
「架弩……風!」
唉,可惜了……
徐榮軍中雖然也有一部分是北軍精銳,但他們的裝備卻比不上泰山軍。這也是這個時代的悲哀之一,中央軍的裝備,居然比不過地方豪強的。
事實上,即便是大黃力弩這樣的利器,同樣也奈何不了這些大傢伙,可饒是如此,徐榮軍依然出現了傷亡。
大黃弩的射程高達三百步,不過那是最大射程,想有效殺傷,須得進入二百步以內,想要破甲,至少也得在一百五十步之內。
凄厲的示警號角聲,在同一時間響徹了兩軍陣列。
如果這個最基本的判斷失誤了,徐榮分兵攻打兩翼,自己也只能學劉皇叔,拋下百姓,趁亂開溜了。好在兩位未婚夫人都不在,就算沒有趙子龍護駕,自己應該也能跑得掉……
「崩!」一點寒星離弦而去,數百點寒星在兩軍之間形成了一道光幕,那是弩矢反射陽光的光芒,映射出了死亡的光輝。
「……徐榮在兩翼布置了數道防線,兵少了破不了陣,和圖書兵多了又會被發覺,此計也只是說說罷了,想破此陣,還是得想辦法擋住敵人的鋒芒,耗盡敵人銳氣后,以精銳趁勢反撲,不過,還須得提防敵人變陣……」
強弩的衝擊力太強,弩矢也太過銳利。
各色戰旗在空中飛舞,五彩繽紛,讓人眼花繚亂。傳令兵就象暴雨來臨前田野上的飛燕一般,在大軍擺下的陣勢里進進出出,忙忙碌碌。
徐榮的魚鱗陣就是多個小方陣組成的,而這些小方陣則是從原來的千人方陣中分割出來,獨立成形的。
于禁擺出的陣型是偃月陣。
不對,他否定了自己的猜想。
只可惜,徐榮壓根就沒上當,連個招呼都不大,換了個陣型,就這麼衝上來了。要不是派去李十一見機夠快,沒準就成為這場大戰中第一個壯烈的勇士了。
幸好自己沒胡亂插手練兵的事,也沒抓著指揮權不放,否則只怕撐不過三五個回合。
「此陣,大將位在中后,主要軍力在中央集結,實行中央突破,優勢時使用,每有摧枯拉朽,一舉定乾坤的效果……此陣的弱點在於側后,若是我軍在兩翼藏有一支奇兵,或可……」
若是不然,軍略不如人,兵力也不如人,機動力也不如人,這仗還怎麼打?只能帶著幽州軍去打游擊了,正面作戰,不是只有被人圍殲的份兒嗎?
「漢升兄,我不是在說你,你別往心裏去。」
「風!」萬人應和,旋即,強弩發出了咆哮!
一邊盡職的為王羽解說,黃忠心裏也有些納悶,這位被和-圖-書世人譽為軍略無雙的王將軍,居然連陣型變化都不懂,說出去誰信?難道是故作不懂,跟自己套近乎?
風雲變色,這是弓箭手之間的肉搏,他們不顧頭上隨時可能落下來的羽箭,只是滿臉狂熱的重複著相同的動作,從自己箭壺中拿出一根接一根的長箭,奮力的將其傾瀉出去。
裝備不行,硬要對射,那就是自取其辱了,儘快拉近距離,進入弓箭,乃至短兵相接的距離才是正理。
在第一輪的打擊下,不少盾手持不穩盾,使得盾陣露出了縫隙,第二輪齊射趁勢而入,在人群中帶出一溜血花,以及幾聲慘叫哀嚎。
拋開陣型到底對戰力有多少影響的問題,單是這個變陣,技術含量就已經很爆棚了!拉個大方陣,以不變對萬變的對付古代的陣勢?
弩弦發出了刺耳的呻|吟聲,在泰山軍的陣前響成了一片,絞弦的聲音很難聽,但包括離得最近的盾手在內,沒人皺眉頭。見過強弩威力的人都知道,絞弦的聲音越響、越難聽,等下敵人的慘呼聲就越凄厲。
他用的是正攻法。
兵力配置則是和徐榮差不多,這是漢代以步兵為主的軍隊的標準配置,經過千百場血戰演練出來的,流傳至今,自然有其道理所在。
幾乎令人忽略了,兩軍打的是同樣的戰旗,呼喝的是同樣的口號……
結果,徐榮瞬間做出了決斷,毫不猶豫的放棄了更容易的取勝方法,卻不願意有絲毫妥協,不給王羽留下絲毫說服或刺殺他的機會。所以,王羽才有了倔老頭和-圖-書的感嘆。
「弩手出列!」于禁揚聲發令。
霎時,烏雲鑽入了波濤洶湧的浪尖上,化作一團團的水花四射飛濺,隨即融入了浪濤中,無影無蹤,只有激起來的片片血花,才能證實,它們曾經存在過!
隨著徐榮軍的推進,兩軍中的戰鼓聲都變得密集起來,一陣密似一陣,從大軍的各個角落裡不停地響起,此起彼伏。
無數的長箭被弓箭手們拋入了空中,密密麻麻的,形成的兩朵巨大的烏雲!烏雲在空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凄厲地嘯叫著,向著兩道人浪猛撲過去。
何況,若非真的不精通戰陣,他何必將指揮權委于手下?難道不怕象曹操那樣,一戰被打回原形么?
在兩軍接近到百步之前,訓練有素的泰山勁卒又進行了一輪齊射,隨後,他們收起強弩,退回了盾陣之後。
徐榮軍仍然沉默的前進著。
這東西堪稱守利器,堅不可摧。
開什麼玩笑!
天彷彿都黑暗下來,滿天飛舞的,只有密密麻麻的箭雨……肆無忌憚!
接觸了這麼長時間,黃忠對王羽已經有了些了解了,這位將軍雖然不是什麼忠厚老實的人,但他也不會搞這種無謂做作,沒必要。
「一百五十步……」
相向而戰的數萬將士,喊著相同的戰號,舉起盾牌護在頭頂。戰鼓聲也不約而同的變得急促起來,如驚雷一般,響徹在天地之間,催得人熱血沸騰!
這位墨家傳人,脾氣就跟他的祖師爺一樣,又臭又硬……嗯,相似的還有他用兵的風格,同樣不是一般的硬朗。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