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轉戰三千里,山海氣如虹
第一八六章 俊傑何其多

他之所以提前放棄學業,跑來從軍,就是仰慕王羽的名聲,不僅僅是戰無不勝的勇名,更重要的是,王羽懂得重視人,尊重人。
那可是管亥!
自己說的那些大道理,對方顯然都懂,也認可,但認可道理,並不代表認可說道理的人。
痛定思痛,管寧突然心中一動,原本已經絕望的心中生出了一絲希望,有這樣的豪傑在,青州還有希望,還沒到放棄的時候!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武藝這東西可是做不得假的。
他身體向後退了半步,微微一旋身,輕輕巧巧的脫出了太史慈的掌風籠罩。
對孔融,他還是很尊敬的,不管怎麼說,對方在自己離家的時候,幫忙照顧母親,是個仁厚之人。
所以,他要阻止同袍,拼盡全力。
「哼!」太史慈剛才光顧發火了,沒注意到周圍動靜,聞言轉頭看看,見是孔融,他也只能冷哼一聲,悻悻的停了手。
這不是胡吹大氣是什麼?既然要吹,他幹嘛不吹得更大一點,比如給他一千人馬,就能平定青州,拯救大漢什麼的?
當時太史慈顯然是動了真怒,探手那一抓,隱隱間有風雷之音,說是勢若奔雷,一點都不為過。換了在場的北海將校,沒一個人敢說能招架得住,結果,徐庶舉重若輕的避開了,招架的招式,一點煙火氣都沒有,不懂行的人,可能還以為兩人在互相謙讓呢。
管亥和王羽勢均力敵?笑話,三歲小兒都能看出,兩者間天壤雲泥一般的差距!
「原來是德公門下,難怪出言不凡,言之成理呢。」孔融恍然道:「子義也是我青州的少年俊彥,二位應該多親近才對,不要因為一時誤會,傷了自家人的和氣。」
「以和為貴,這樣才好和-圖-書。」孔融頷首微笑,道:「二位也不必為這些瑣事煩惱,料民不周,本就是融這個國相的過失,前事不可追,但古人亦云: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就由融來收拾殘局吧,如何?」
擊敗幾十倍於己的敵人,而且自身傷損極少,殺死和俘虜的敵人數目,也都有自身十倍以上……軍中儘是這種豪傑,豈能不強?
太史慈的武藝確實很高,否則也沒本事兩度進出管亥的連營,兩月間,奔波往返渤海,泰山,北海數地。王羽慧眼識英才,又有魄力,任用為將也不稀奇。
「文舉公說的是,原是福自顧著逞口舌之快,以先見為主的想法,冒犯了子義將軍,抱歉之極,請將軍多多見諒。」徐庶借坡就下,拱手向太史慈致歉,臉上神情,儘是出於至誠。
儘管此人頭上身上都是血,狼狽不堪,完全沒有當日縱橫無敵的威風勁,但他給北海眾人留下的印象太過深刻,又哪裡會認不出?
就算有幾個不怕死的,看過太史慈和徐庶短短一個照面的過招后,也徹底死了那份心。
放了倒是簡單,但是,都昌這場突襲戰只是個開始,離平定青州還遠著呢!不說別的,張饒那二十萬大軍要怎麼解決就是個大問題。
帶俘虜回泰山?輕騎發揮戰力,靠的就是機動力和速度,帶上這些俘虜,和自尋死路沒什麼兩樣。
「能領教子義將軍的武藝,當然是好。」他雙拳平舉于胸,看上去是在施禮,實際上卻是將太史慈繼續抓過來的手臂格開,「不過現在軍機尚未商定,孔北海諸位又遠迎出城,將軍是不是應該先辦正事啊?」
以此子的武藝,勝過管亥同樣也不足為奇。
他明白太史慈為啥惱和-圖-書火了,其實主張要殺俘的是方悅和秦風兩個,太史慈只是隨口附和了一句,他找上太史慈,純屬誤傷。
放他們去跟張饒匯合?要知道,不是每一仗都能突襲敵人,打敵人個出其不意的,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
泰山軍中,到底有多少英雄啊!
方悅等人根本沒把北海人算計在內,連昨夜那麼有利的形勢,他們都不敢出城助戰,還能指望他們干點啥?
泰山軍,太讓人不可思議了,簡直就是個讓人無法理解的存在!
唉,都是不成熟,慮事不周惹的禍啊!
這種事可能嗎?
徐庶身份的升級,並不能消除北海人的震撼與挫敗感。
隨著爭吵的升級,令人震驚的消息如海潮一般,一波接一波的向北海眾人襲來。
太史慈出現在這裏,並成為了泰山精騎的主帥,就已經很讓人意外了。一個只在東萊薄有名聲的年輕人,從求援的信使,搖身一變成了統兵一方的大將,從古至今,就沒聽說過有這種先例。
孔融心中略有幾分遺憾,但更多的卻是欣慰,畢竟是他先發現並任用此子的。世人皆知,被王鵬舉看重的人,都是上將之選,自己多少也能落得個有先見之明之類的評價,至於其他……
徐庶心中暗嘆,手腳上的動作卻非常利落,這個時候慢不得,否則後果會很嚴重的。
徐庶很狡猾,他試圖轉移視線。
身為德高望重的名士,居然說了這麼荒謬且不負責任的話,簡直,簡直就是……恥辱化成了無法形容之重,壓得他透不過氣來!
另外,徐庶的身手也比他預計的要高,對方進退之間步伐輕靈,身形飄忽,不動兵器的話,十個八個回合很難拿下對方。動兵器就是拚命了和*圖*書,太史慈還沒失去理智,自然不會同室操戈。
「鹿門山龐公門下,潁川徐福,見過文舉公。」徐庶微微一笑,報拳施禮。
這位比自己大不了幾歲的主將,做事很大胆,也很有計謀,但他慮事卻不長遠。拿對方那件成名往事來說,那不是無謀之舉,而是很有策略,很見智謀的作為,但很顯然,對方並沒有仔細考慮過最終的後果,最後只能舍家逃亡。
生擒管亥的是個少年,這個少年只是個斥候……好吧,他不是一個人,應該算是個斥候隊長……
反倒是因為太史慈的關係,他和王羽的聯繫變得更加緊密了一些,總體而言,就是件好事。
但凡見過太史慈昨夜發威的景象之人,只要腦子沒病,就不會想著跟他過招。徐庶自忖武藝還過得去,但跟太史慈這種猛人打?多少條命也不夠啊!
徐庶明白此中的道理,但他更明白王羽的心思,求仁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人口比地盤更重要,有了人,才會有一切。
生擒管亥的,居然不是太史慈,而是那個跟太史慈據理力爭的少年!
世事弄人,自己的運氣真是糟糕啊!徐庶無聲的嘆息著。
強,實在是太強了。
孔融也罷,北海的名士和將校們也罷,初聽之際,都覺得難以置信。這少年又不是王鵬舉,怎麼會有這麼大的本事?
可是,地上那個被捆著扔在一邊,動也不動,生死不知,也沒人理會的,不是縱橫北海,斬將奪旗所向披靡的管亥又是哪個?
武安邦等武將則是徹底傻眼了,原本他們對太史慈是很不屑的。原因很簡單,這小子太狂妄。
由於種種陰差陽錯,自己已經成了對方的眼中釘,然後自己還一直唱反調,結果,把對方給惹https://www.hetubook.com.com毛了。
突圍進城很了不起嗎?賊軍雖多,但營盤扎的卻不算嚴密,想混進混出又有何難?結果就是因為這麼點小功勞,這小子就放出大言,說什麼給他一千兵馬,他就能擊敗賊眾!
管寧只覺臉上熱辣辣的,其他人投注過來的視線,都像是帶著火,帶著刺一般。就算沒有這些,想到自己夜裡在城頭的發言,他也有一種無地自容的感覺。
說白了,太史慈不笨,很聰明,但他做事卻只顧一時痛快。
難怪他們能以千余之眾,就能取得這般輝煌的戰果呢!
這件事孔融還可以理解,畢竟鵬舉賢弟的魄力非同尋常,因人制宜的眼光也是犀利無比,如果不是他突發奇想,誰能想到虎牢關之戰中,會有禰正平的一席之地呢?就憑他那張臭嘴?
一個小小的斥候隊長,就能生擒管亥這種恐怖的大魔頭?那死在管亥倒下的幾名北海武將又算是什麼?在朱虛城門圍攻管亥,試圖奪回城門的控制權,被對方殺得血流成河的郡兵又算是什麼?
雖然偶爾會犯糊塗,但基本上,孔融是個有自知之明的人,他沒有爭雄天下的志向,自然也不會因為錯過招攬上將機會這種事而感到懊惱。
好在孔使君英明,沒被這個小子騙了,都昌城才得以保全。
「文舉公安好。」
然而,等他想通此節后,還沒來得及高興,就被另一個令人驚秫的消息砸暈了。
文武雙全,儀錶不凡,泰山軍中,俊傑何其多也。
然後,太史慈再次出現……他帶著不到一千騎兵,打得管亥全軍覆滅,順便還生擒了管亥,嗯,在生擒管亥的行動中,他甚至都沒親自出手,而是委派了一個斥候隊長……
「好說,好說。」孔融等人到場已經有一會hetubook.com.com兒了,不過卻一直沒出聲,不是沒找到插話的空隙,只是太過震驚,無法開口而已。
北海將校們除了張大嘴巴,瞪大雙眼,啞口無言,還能如何?
他哪知道徐庶心裏轉了這麼多念頭?伸手不打笑臉人,徐庶又是道歉,又是賠笑臉,他也沒法繼續發作了,不過,他還是很討厭徐庶,非常非常討厭。
孔融開始打圓場,微笑著說道:「子義,還有這位……」
徐庶不知道別人怎麼看王羽在河東的作為,但他非常欣賞,那是最恰當的處理方式,讓白波有口飯吃,消弭了無數兵災,這才是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王鵬舉,非但不是浪得虛名,說不定比傳言中還更高一籌!
殺俘也不是完全沒道理,泰山軍一共不到一千人,但俘虜卻有三萬多,是泰山軍的三十幾倍!控制俘虜不難,可如何安置就麻煩了。
他長得本就俊秀,特別是在笑起來后,陽光一下就寫滿了臉,雖然身上穿的破爛,但給人的感覺,卻像是翩翩濁世的貴公子一般,引得一眾名士心中都是讚嘆不已。
在軍略智謀上,孔融跟徐庶二人根本沒法比,但在人情世故上,他比王羽還要高上幾籌。七歲就知道讓梨邀寵的人,情商怎麼可能低得了?憑著對太史慈的了解,他一眼就看出了癥結所在。
可回過頭來他才發現,他那是誤傷,而且誤傷的目標是最糟糕的那個……不過,對方是主將,他不找太史慈又要找誰?
這段時間,太史慈在都昌城已經成了笑柄,吹牛者的代名詞,只有開玩笑的時候,才會有人提起他的名字。
最麻煩的是,這三萬多人還要吃飯!
「嗯。」太史慈很勉強的哼了一聲。
徐庶發現自己做事有點欠考慮,沒考慮到主將太史慈的性格和情緒。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