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
凱瑟琳·伊麗莎白皇后號

很早以前,奧地利的國土是與海邊接壤的,也曾經擁有過海軍,在近代海戰史上曾經有過輝煌的戰績。只是由於歷史的變遷,最後才形成現在一個純粹的內陸國家。當年在奧匈帝國的海軍中服役的一艘巡洋艦「凱瑟林·伊麗莎白皇后號」,隨著它的誕生並經歷過無數的風雨坎坷,其最終的命運竟然和萬里之遙的青島聯繫在一起。
在青島沉沒的奧地利巡洋艦-凱瑟琳·伊麗莎白皇后號:
歷史還應從頭說起:公元1848年全歐洲爆發大規模的「憲法革命」並迅速波及到奧地利。當時強大的奧地利曾經數次打敗義大利,其國家版圖已經到達義大利北部的威尼斯地區,成為南部周邊各國的太上皇。廣大的國土面積使得奧地利的擴張野心得到充分的膨脹,可是當時的奧地利雖然擁有一支人數不多民族混雜的小型海軍,卻實在不能擔任海上擴張的先鋒力量。當革命爆發后,幾乎所有的義大利人都奮起反抗奧地利的統治,在這支擁有5000人的奧地利海軍中大約只和*圖*書有72名軍官和665名水兵表示將效忠奧皇,並駕駛部分軍艦來到義大利北部亞得里亞沿海的伊斯的科亞半島(今屬克羅埃西亞)上一個十分貧瘠荒涼的漁村-普拉。至此奧地利的海軍火種在此處點燃!
1914年11月1日,當最後一枚炮彈從「伊麗莎白皇后號」上發射出去之後,該艦的炮聲沉寂了。為了防止軍備資敵,為了阻塞青島港口的主航道,「伊麗莎白皇后號」巡洋艦于次日凌晨3時打開海底閥門自沉于團島和黃島之間的主航道水域(即團島燈塔西南4.5鏈處海底),其沉船的精確坐標為北緯36度00分,東經120度15分!奧地利巡洋艦「伊麗莎白皇后號」的生命結束了,奧地利海軍艦隊也從此伴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失敗,永遠離開了海洋,成為了歷史的名詞。至於這艘有著傳奇色彩的巡洋艦「伊麗莎白皇后號」也最終在遙遠的青島找到了自己的最後歸宿。據說它的巨大身軀至今還靜躺在35米深的海底下,和*圖*書作為歷史的見證無言的向過往的船舶訴說著90多年前那段極為慘烈的往事。
在青島日德戰爭期間,「伊麗莎白皇后號」巡洋艦的奧地利官兵表現英勇。儘管在戰爭初期,該艦為了支援德軍陸上炮台的火力,將艦上4門150毫米艦炮和2門70毫米副炮及部分50毫米速射炮拆下,分別安裝于德軍中央堡壘后側的仲家窪西側高地(位於今海信立交橋北)及大鮑島山(今觀象山),部分官兵也隨之登岸加入地炮作戰。但是該艦依然能夠利用所剩的火炮抗擊日軍,在戰爭期間始終活躍在膠州灣水域,與德軍炮艦一道不斷的北上配合德軍陸上炮台向前沿日軍陣地發炮轟擊,支援德軍堡壘,遲滯日軍推進。
1892年奧地利皇儲弗朗茨·裴迪南大公乘坐該艦進行了一次環球航行。此次的環球航行促使他對發展奧地利海軍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儘管他本人只是一名陸軍軍官。「伊麗莎白皇后號」巡洋艦在以後的歲月中更多的角色是訓練海軍,主要任務為培www.hetubook.com.com養奧地利海軍和保護奧地利在世界各國的商業利益及從事外事活動等。曾經在遙遠的中國、埃及、印度和中東各國港口留下過它的身影。1900年中國爆發義和團運動,西方八國聯軍打著保護使館和僑民的名義,進攻天津。作為奧地利海軍的顯示力量,「伊麗莎白皇后號」巡洋艦也加入進西方列強的東征行列中,夥同奧地利巡洋艦「瑪利亞·特雷莎女皇號」、炮艦「阿斯佩恩號」和「贊塔號」參加過對天津大沽口炮台的戰鬥,並向陸上派出陸戰隊士兵參加解救駐北京使館的軍事行動。戰爭結束后,該艦駐守天津。期間「伊麗莎白皇后號」上的軍官阿瑟·馮·雅諾克少校還曾將中國的圍棋帶回國內,並在普拉海軍基地的海軍俱樂部里成立了全歐洲第一家圍棋愛好者協會。1905年-1906年間,該艦經過整修和局部改裝后長期在地中海水域駐紮。
1914年8月1日,歐戰爆發,8月23日中午時分,日本政府對德國宣戰,青島保衛戰打響www.hetubook.com.com
1866年奧地利遭到普魯士和新成立的義大利軍隊的聯合進攻,奧軍在陸地的戰爭失敗了,但是在海洋的戰爭卻以奧軍的勝利告終(注:即1866年7月20日著名的「利薩海戰」,奧地利艦隊採用新式戰法徹底擊敗義大利艦隊。)奧地利重新佔據義大利的部分領土,依然是那裡的統治者。此後奧地利政府開始大規模的軍事整備,擴充海軍。當年那個小小的普拉漁港也逐漸成為相當規模的軍港和造船基地。1890年9月25日一艘被命名為「凱瑟林·伊麗莎白皇后號」的裝甲巡洋艦在普拉港建成下水,這是以奧皇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的妻子(即巴伐利亞公主茜茜)的名字命名的。該艦的基本數據如下:排水量4030噸,燃煤鍋爐裝置,航速20節,艦上官兵424名,裝備8門150毫米艦炮、2門70毫米副炮、14門50毫米速射炮及1門47毫米禮炮等。該艦為當時一艘十分先進的軍艦。
1913年8月19日,「伊麗莎白皇后號」巡洋艦再次遠和_圖_書航來到中國,作為奧地利在遠東海軍力量的象徵長期駐紮在天津大沽口外海。1914年6月24日,在歐洲的塞爾維亞首都薩拉熱窩突發事件-奧地利大公弗朗茨·裴迪南遇刺身亡。使得歐洲各國之間原本就已經十分緊張的關係頓時失控,紛紛積極備戰,大戰的陰雲籠罩著歐洲大地。當緊張的氣息傳到遠東時,正停泊在山東芝罘港(今煙台市)預計將要訪問日本的「伊麗莎白皇后號」巡洋艦也趕緊終止訪問的計劃,積極的檢修和補充煤水和彈藥。7月初,該艦奉命北上來到天津的大沽口將駐守在天津租界及使領館的奧地利警衛部隊(注:為奧地利駐中國殖民軍【駐屯軍】185名官兵,攜帶2門77毫米速射野炮和奧制馬克沁重機槍8挺。)搭載南下,7月22日抵達芝罘港。經過短暫逗留于同月27日來到青島。其他部分奧地利官兵則乘坐火車轉道來青。此次奧地利軍隊是作為德國的同盟軍,在遠東地區協助德軍作戰,在得到奧軍統帥部的指令后,彙集青島參加保衛膠州灣殖民地的戰鬥。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