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洋艦
大洋鐵騎——湖級通用巡洋艦

據戰後的測試,英國海軍的七點五英寸艦炮在使用標準穿甲彈的時候,能夠在一萬四千米的距離上打穿島級巡洋艦的裝甲。美國海軍的七英寸艦炮在使用標準穿甲彈時,能夠在一萬六千五百米的距離上打穿島級的裝甲,如果換上重型穿甲彈,則能在二萬二千米之外砸穿島級的水平裝甲。也就是說,島級面對主要對手的穿甲彈時,避彈區非常狹窄,幾乎難以避免被擊穿裝甲的危險。
複合裝甲的理論最先就是由帝國海軍提出來的,其主要原理就是將密度與強度不同的材質黏合在一起,表面用高強度裝甲鋼,中間用強度更高,韌性低的材料(陶瓷,高強度合金等等),內層則用韌性較好的合金鋼,其綜合抗彈能力要比採用單一的高強度裝甲鋼好得多。
其實,當時帝國海軍已經開始採用「複合裝甲」了,只是沒有大規模應用。
鍋爐:8台七十六年型燃油鍋爐,主機:4台七十六年型(乙型)蒸汽輪機,功率:185000軸馬力,推進:4軸4漿;航速:33節,續航力:10500海里16節。
正是如此,在複合裝甲問世之後,帝國海軍只在四艘驅逐艦上做了一次小規模的試驗,最終就將其丟到了一邊,沒有再在別的戰艦上應用。直到戰後三十多年,隨著相關技術逐漸成熟,以及生產費用逐漸降低,帝國海軍才再次在戰艦上大規模的使用了複合裝甲。當然,三十多年後的複合裝甲已經不是大戰期間的那種了。
不說別的,www.hetubook.com.com其關鍵部位的主裝甲帶厚度甚至超過了戰爭爆發前絕大部分戰列巡洋艦,而其水平裝甲厚度更是超過了戰前絕大部分老式戰列艦!
當然,帝國海軍的175毫米艦炮更加犀利。
問題是,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在戰艦上大規模使用複合裝甲幾乎是不可能的。
經過全面審核之後,海軍把新一級通用巡洋艦的排水量放寬到了18000噸(這甚至比造船廠要求的還多了500噸)。當然,如此大幅度的提高排水量,目的只有一個,必須擁有足夠的防護能力!
因為性能完全滿足,甚至大大超過了海軍的要求,三批次的湖級通用巡洋艦都沒有太大的差別,所以湖級也成為了帝國海軍在建造中改動最少的一級通用巡洋艦。
承擔設計工作的仍然是崇明造船廠。
可以說,湖級的量點就是其強大的防護性能。
可以說,在完成島級的設計時,崇明造船廠在建造大噸位通用巡洋艦方面已經非常有心得了。另外,崇明造船廠吸取了在功臣級通用巡洋艦上的慘痛教訓,擴大了工程師隊伍,甚至不惜挖「老東家」的牆角,從江南造船廠聘請了幾個擁有設計大型巡洋艦經驗的高級工程師。
標準排水量:18450噸,滿載排水量:22840噸,最大排水量:25780噸;總長:198.7米,水線長度:187.5米,型寬:22.7米,吃水:7.5米;定員:782人。
※※※※
和-圖-書後來的戰場統計,在使用標準穿甲彈時,島級曾經在一萬八千米的距離上打穿了美國海軍通用巡洋艦的裝甲,在使用重型穿甲彈時,最遠的破甲距離紀錄為二萬五千米!只是,在絕大部分情況下,巡洋艦的交戰距離都在一萬五千米之內(這也是為什麼巡洋艦很少配備重型穿甲彈的原因),在這個距離之內,島級在美國海軍的通用巡洋艦面前顯得不堪一擊。即便遭遇英國海軍的通用巡洋艦,也顯得比較脆弱。
也正是因為湖級的優秀性能,戰爭結束后,在處理大量「富裕」戰艦的時候,湖級一直沒有出售給其他國家,而是在帝國海軍服役了二十多年。直到戰爭結束快三十年的時候,隨著大量戰鬥力更強大的巡洋艦服役,帝國海軍才向幾個主要盟國,或者關係良好的國家出售了五艘湖級巡洋艦。而這五艘湖級巡洋艦在這些國家最短的服役了二十五年,最長的一直服役到了公元二十一世紀!
由此可見,湖級的性能有多麼先進,其生命力有多麼強大!
主裝甲帶:110-210+75毫米,裝甲隔艙:80毫米,水平裝甲:80-140+75毫米,露天甲板:40毫米,炮塔:240毫米,炮座:240毫米,司令塔:110-210毫米。
問題是,島級的設計已經盡量優化了(美國海軍比島級防護能力還要差一點的通用巡洋艦的標準排水量達到了一萬七千五百噸,比島級多了近三千噸),要想提高防護能力,除了使用採和-圖-書用了表面硬化處理,抗彈強度更高的裝甲之外,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只能增加裝甲厚度。
七十六年(44年)年底,崇明造船廠一次性的提交了總體設計與細節設計。顯然,這次崇明造船廠的設計進度非常快,連海軍都感到有點意外。
最終,帝國海軍回到了老路上來。
一是價格問題,複合裝甲的製造成本,裝配成本,以及維護成本都高得嚇人,而一艘戰艦上的裝甲用量多的有二萬多噸,少的也有幾百噸,如果全部採用複合裝甲,戰艦的建造價格將翻幾番,別說帝國海軍,恐怕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海軍可以承擔如此高昂的價格,更不可能在戰爭期間用如此高昂的價格來採購戰艦。
三是複合裝甲在戰艦上的安裝方法比較複雜,將大大增加建造的難度,從而佔用更多的船台與舾裝時間,降低了建造效率,使戰艦難以大批量的生產。
二是複合裝甲在戰艦上的維護難度非常大,如果出現戰損情況很難得到及時更換。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如果通用巡洋艦不能在戰場上修理損傷,其作戰效率就將大大降低,從而違背了通用巡洋艦的基本設計理念。
鄱陽湖號,洞庭湖號,太湖號,巢湖號,扎陵湖號,鄂陵湖號,呼倫湖號,貝加爾湖號,興凱湖號,高郵湖號,洪澤湖號,微山湖號,滇池號,千島湖號,青海湖號,哈拉湖號,巴爾喀什湖號,烏倫古湖號,烏布蘇湖號,吉爾吉斯湖號,哈爾烏蘇湖號,伊塞克湖號,鹹海號,納木錯號,松克www.hetubook.com.com爾湖號,馬什卡湖號,齋桑泊號,田吉茲湖號,大苦湖號,貝卡湖號,丁加奴湖號,多巴湖號,托武帝湖號,塔納湖號,宣武湖號,圖爾卡納湖號,馬拉維湖號,坦噶尼喀湖號,班韋烏魯湖號,基奧加湖號,魯誇湖號,查德湖號。
島級通用巡洋艦的問世讓帝國海軍巡洋艦的火力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可同時也讓帝國海軍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因為美英都立即跟隨帝國海軍的步伐,將巡洋艦的主炮口徑提高到了七英寸(相當於178毫米)與七點五英寸(相當於191毫米)。雖然英國的火炮技術比不上帝國,但是其主炮口徑更大,威力也就更大。另外,美國的火炮技術不比帝國差多少,其七英寸艦炮的威力與帝國海軍的175毫米艦炮相差無幾!
因為有江南造船廠工程師的協助,所以湖級大量採用了大型巡洋艦的設計方法。
其主要性能為:
有了這一優良基因,湖級的性能自然非常出眾。
※※※※
幾乎沒有進行修改,七十六年(44年)年底,帝國海軍就訂購了第一批十四艘,並且將其命名為「湖」級通用巡洋艦。七十七年(45年)一月,七家造船廠的船台空出來后,立即就開工建造。隨後的半年內,隨著造船廠的其他船台陸續空了出來,帝國海軍又追加了兩批訂單,最終使湖級的建造數量達到了42艘。
實際上,在放寬了排水量的限制之後,湖級已經不比鯊魚級大型巡洋艦小多少了。
從嚴格的意義上講,湖級是海www.hetubook.com.com外領地級大型巡洋艦的縮小版,也可稱其為「艦隊版」。
主炮:12門七十四年型175毫米L55型艦炮(4×3),副炮:16門七十一年型130毫米L50型艦炮(8×2)。
因為湖級的主要設計目的就是在島級的基礎上加強防禦,所以湖級的武備,以及艦炮的配製方式與島級完全相同。另外,戰爭打到這個時候,帝國海軍的後勤保障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所以湖級的續航力比島級有所下降,且主炮與副炮的備彈量也有所降低,只是這些對實戰性能的影響冰雹是很大。
可以說,湖級更像是鯊魚級的縮小版。可是從根本上講,湖級與鯊魚級幾乎沒有關係,因為湖級並沒有借鑒鯊魚級的設計方式,而是採用了海外領地級大型巡洋艦的設計作為基礎,然後進行了重點改進,即減少油艙的數量,採用口徑更小的主炮,降低主機的標準功率等等來減少排水量,並且增加裝甲所佔的比重。
據海軍的測試,針對美軍七英寸穿甲彈,湖級的避彈區擴大到了11000米-28000米,而針對英國海軍的七點五英寸穿甲彈,湖級的避彈區更是達到了8500米-31000米。可以說,正是如此強大的防護能力,才讓湖級在戰爭後期成為了協約國通用巡洋艦的殺手。在通用巡洋艦的炮戰中,湖級幾乎沒有嘗到過失敗的滋味!
如此一來,島級的防禦就顯得比較薄弱了。
地名解釋:宣武湖——維多利亞湖。
毫無疑問,加強通用巡洋艦的防護能力勢在必行。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