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支援艦
火力兇猛——海洋之星級火力支援艦

比如,德國在戰爭期間消耗的鐵礦石有二成是帝國提供的,而土耳其消耗的鐵礦石有四成是帝國提供的。德國需要的橡膠八成來自帝國,而其所需要的銅礦石有七成來自帝國,還有大批的武器彈藥,也是由帝國提供的。
當然,「海洋之星」級的出現,也讓陸戰隊獲得了一種空前強大的對地打擊能力,從而徹底的改變了火力支援艦隊的面貌。
對火力支援艦來說,最重要的戰鬥指標就是火力強度,而當時能夠採用的只有海軍的重型艦炮,不管是400毫米艦炮,還是200毫米艦炮,乃至老式戰列艦上的300毫米與350毫米艦炮的后坐力都非常大,超過了普通商船的承受能力。
經過工程師的詳細評估,最終確認,在油輪上也可以安裝火箭炮。辦法非常簡單:用鋼板封死油艙,將油艙改裝為彈藥艙,然後將火箭炮的發射器固定在甲板上,並且在其四周增設防熱隔層就行了。
首先是難以找到合適的船隻。
當時,帝國還承擔了向同盟國提供戰略援助的重任,這也需要大量散裝貨輪。
也就在陸戰隊為火力支援艦的事情發愁的時候,有人提出了在火力支援艦上和圖書安裝火箭炮的設想,並且又這類火力支援艦執行大面積壓制任務,然後再由裝備了重炮的火力支援艦執行定點壓制任務。
如此一來,要想用商船改裝火力支援艦,就必須加強船體結構。
當然,細節問題還需要解決,比如彈藥裝填問題,就需要在甲板上增設幾條彈藥提升通道,並且安裝配套的裝填工具。
這絕不是一件簡單的工程,在改裝「鳳凰」級的時候,陸戰隊就發現,改裝商船的費用,甚至不比建造一艘新的商船低多少。
實戰中,其表現非常搶眼,特別是在陸戰隊上岸之前的火力壓制中,其發揮出的作用甚至超過了「友誼」號火力支援艦,達到了完全令人無法相信的效果。
要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設計專門的火力支援艦。
嚴格的說,火箭炮並不是什麼新奇的東西,帝國民間慶祝新年時,小孩子經常玩的二踢腳就是最原始的「火箭炮」。
「鳳凰」級在裝備了四門400毫米與八門200毫米重炮之後,就已經不堪重負了。
按照海軍的建議,陸戰隊後來還拆掉了「鳳凰」級上的二門400毫米重炮,新添了四門和-圖-書175毫米火炮。如此一來,「鳳凰」級的火力強度就更低了。
最關鍵的是,大戰期間,陸戰隊不可能隨意徵用商船,特別是散裝貨輪。
最終的試驗證明,工程師提出的這一辦法完全可行。
相對而言,火箭炮除了在火力密度上的優勢之外,最大的好處就是其後坐力遠遠小於一般火炮,而且能夠直接部署在沒有加固的甲板上,不需要對船體進行大範圍的加固,從而縮短了改造時間。
隨著俄羅斯陸軍在其西線戰場上使用火箭炮,德軍在戰鬥中繳獲了數門火箭炮之後,帝國陸軍立即想辦法搞了一門回來,並且對其詳加研究。半年之後,帝國陸軍建立了第一個火箭炮炮營,隨後火箭炮在戰場上大規模使用。
只是當時陸軍有大量火炮,對火箭炮的需求反而不是很大,研製熱情也不是很高。
戰爭期間,任何一個國家需要得最多的就是散裝貨輪,而不是油輪與客輪。不管是運送彈藥,還是運送其他作戰物資,都需要散裝貨輪。很多時候,運送武器裝備也需要散裝貨輪。而戰鬥中,彈藥與各類作戰物資,乃至武器裝備的消耗量是非常驚人的,需要大批散裝貨輪承和圖書擔戰役與戰術運送任務。
在改進「鳳凰」級火力支援艦的時候,陸戰隊遇到了不少的麻煩。
確定沒有技術上的難題之後,陸戰隊立即徵召了十二艘油輪。
當然,因為當時用來改進的油輪型號非常繁雜,所以該級火力支援艦的性能並不完全一致。比如,「海洋之星」號有24座十二聯裝火箭發射器,一次能夠投擲288枚火箭彈。而「大洋落日」號裝備了16座二十四聯裝火箭發射器,一次能夠投擲384枚火箭彈。另外,這些火箭發射器的口徑也不完全一樣,「海洋之星」號的是180毫米,而「大洋落日」號的是240毫米。
只是,在戰局高度吃緊的情況下,海軍不會浪費人力去設計為陸戰隊服務的戰艦,而陸戰隊又沒有單獨的戰艦設計能力,那些負責改進「友誼」號與「鳳凰」級的工程師都太年輕了,沒有設計全新戰艦的經驗。
早在戰爭爆發之前,帝國陸軍就展開了相關方面的研製工作。
其次就是火力支援艦的火力配製有問題。
可以說,在萬噸論的船體內根本裝不了太多的重型火炮。
如此一來,陸戰隊只能繼續設法將商船改進為火力支援艦hetubook.com.com。而當時,陸戰隊能夠得到的,就只有客輪與油輪。
如果採用輕型火炮,火力支援艦的火力強度將進一步降低,而且輕型火炮的射程遠不如海軍的重炮,其火力壓制能力將大打折扣。
因為該級火力支援艦的首艦為「海洋之星」號油輪,所以用其名字為該級艦命名。
再說了,陸戰隊急需大量的火力支援艦,而不可能因為新的設計而等上一年半載。
最終,這批火力支援艦一共達到了二十四艘。
由此也能看出,帝國海軍陸戰隊在改造火力支援艦的時候,真有點飢不擇食。
除了「友誼」號這種原本就是戰艦的火力支援艦之外,由商船改進而來的火力支援艦都不可能承載太多的火炮。
※※※※
海洋之星號,太平洋風暴號,颱風號,赤道暖流號,野蠻人號,中華新星號,獨行者號,爵士號,啟明星號,穿梭者號,光明號,晨曦號,大洋落日號,飛梭號,鋼鐵巨人號,曙光號,瞭望號,探索者號,南洋海盜號,劫掠者號,魔幻號,馬車夫號,吞金獸號,南海霸主號。
相對而言,這個問題的影響更大。
更關鍵的是,不一定要用散裝貨輪來改裝為火力支援艦。
在此和-圖-書情況下,陸戰隊就不可能隨意抽調散裝貨輪來改裝成火力支援艦。
要將客輪,或者油輪改裝為火力支援艦,難度非常大。
這批油輪的改造工作都在七十五年(43年)之前完成,並且被編入了火力支援艦隊,參加了進攻莫爾茲比港的戰鬥。
結果,最先把火箭炮投入實戰的,反而是帝國的敵人——俄羅斯。
這時候,一種新的武器解決了陸戰隊遇到的難題,這就是:火箭炮。
有了如此好的成效,陸戰隊立即增加了十二艘的訂單。
當然,徵召的仍然是油輪,而不是散裝貨輪。
顯然,海軍不會對火箭炮感興趣。
這些物資都得由散裝貨輪運送。
主要就是火箭炮的精度太差,而且威力太小,對戰艦的威脅並不大,甚至完全沒有威脅。另外,當時火箭炮的射程也很有限,很難對付幾十公裡外的敵人。
陸戰隊迅速採納了這一建議,並且立即著手了相關方面的研製。
後來,隨著登陸戰役的規模越來越大,這些火力支援艦被編成了一支新的火力支援艦隊,專門負責登陸前的火力壓制行動。
只是,相對於安裝重型艦炮的火力支援艦來說,用油船改造而成的「火箭炮型火力支援艦」就太簡單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