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竊國
第四十二章 奴酋授首

可是這朝廷不賞也就罷了,怎麼翻臉不認人,直接就把人家定為了叛臣呢?人家要是想來謀叛,何苦要在天津衛跟建奴死戰呢?這事是明擺著說不通呀!這天下怎麼能有這種事呢?
可是他這邊剛把詔書發出去,京師裏面還沒有來得及張貼出來,派去傳旨的人也剛剛離京,于孝天居然就派人把多爾袞的屍體給送到了京師,還大鳴大放的招搖過市,直抵京師東門之下。
當然他也很清楚,于孝天肯定不會按照他的詔書辦事的,但是這麼做對他來說已經足夠了,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他是皇帝,他說了算,于孝天聽不聽是他的事,不聽就是抗旨不尊,就是叛逆之臣,這罪名就算是坐實了。
有認識字的人走上去圍觀一下,起初還以為肯定是朝廷聞之消息,龍顏大悅,搞不好要昭告天下,為於家軍慶功,可是這一看之下,所有人的眼球都掉了一地。
但是他們在被屠殺之前,也給於家軍騎兵營造成了不小的殺傷,不到三百步甲,居然愣是殺傷了近三百於家軍的騎兵,幾乎是一比一的交換比,這在步兵對騎兵的亂陣之中,絕無僅有的輝煌戰績,更何況是對付的武裝到牙齒的於家軍騎兵們,他們能取得這樣的戰果,也足以自豪了。
於是老百姓一聽,很多好事之人,都立即呼呼啦啦的朝著東門跑去,想要親眼見識見識,這奴酋多爾袞到底是什麼樣子,是不是傳說中的那樣,青https://www.hetubook.com.com面獠牙跟厲鬼一般。
他們也都看著呢,大明這麼多官軍,都聚集在京師周邊,可是建奴入關之後,這些官軍都幹了點什麼事情?他們整日里躲在營中,任由建奴直入大明腹地兩千多里,攻城略地,燒殺搶掠,那些當官的和軍將們幾乎視而不見,好不容易出了個盧軍門,敢領兵對抗建奴大軍,可是還被楊嗣昌、高起潛給活活的逼死了。
他命人仔細給多爾袞清洗了遺體,原本他是想要下令將多爾袞就地厚葬的,但是轉念一想,這麼做好像不合適,這個多爾袞就算是死了,還是有很大價值的,而且就算是他給他立碑厚葬,估計今後也會被恨極了他的那些大明百姓刨了墳頭,挫骨揚灰不可。
于孝天沒有想到多爾袞居然會親自留下斷後,並且連戰馬都放棄了,僅僅率領了數百正白旗披甲之士,留在了最後為其它建奴斷後,這麼做根本就是已經抱定了死志,完全沒有給他自己留任何後路。
這時候如果消息傳入京師的話,于孝天可以料定,崇禎馬上便會想方設法的給他扣上一個謀逆的大罪名,並且迫他要麼起兵造反,要麼率兵退回福建。
不多時他的親衛抓來了幾個奴兵俘虜,讓他們認屍,這些奴兵一見到多爾袞的屍體,頓時都跪地嚎啕大哭了起來,當場指認出了多爾袞的身份。
第二天一早,他們就又https://m.hetubook.com.com聽聞消息,說於家軍的將士,已經將多爾袞的屍體送到京師的東門,現如今就在東門外面。
所有人都翹首以盼,盼著於家軍把奴酋多爾袞的人頭送往京師,然後遊街誇攻,讓他們大明百姓,也都好好的揚眉吐氣一番,多少年了,大明人都沒聽過這樣的好消息了,而且據說這個多爾袞還是什麼建奴的一個親王,地位僅在現如今建奴奴酋皇帝皇太極之下。
于孝天並未見過多爾袞,但是在他抵達這個交戰之地的時候,還是第一眼就看到了多爾袞的屍體,策馬來到了多爾袞屍體前面,默默的注視著多爾袞,微微嘆息了一聲,說了一句:「不管此人是誰,他都值得我們這些作為軍人給予他尊重!你們妥善收殮他的遺體,查明他的身份!」
在騎兵的洪流之中,一個人即便是身披重甲,能擋住一些殺傷,但是也很難做到如此地步,可見多爾袞此人,確實堪稱一員悍將,而且也堪稱一員盡職盡責的大將,在大軍失敗的時候,勇敢的選擇了直面失敗,為自己的過失選擇了勇於擔當,寧可站著死在疆場之上,也沒有做一個灰溜溜夾著尾巴逃走的懦夫。
所以在此之前,他必須要先想辦法打擊一下朝廷,更多的爭取一些民心,而眼下多爾袞的屍體,無疑是一個很不錯的可以借力的物品。
順便於孝天還讓手下擬出了一份告捷奏報,讓人攜帶送往京師,一旦路上和*圖*書被大明官軍截取,他命令手下可以將多爾袞的屍體交給他們,並且把他的奏報也交給對方,保全自身安全撤回。
多爾袞身上的衣甲明顯區別於其他建奴,一看就是一個奴酋,而且地位肯定很高,所以多爾袞被殺之後,於家軍的兵將對他也給予了尊重,沒有破壞他的屍體,就這麼讓他身上插滿了長槍,立在疆場之上。
於是他和手下謀士商議了一下之後,立即派出了三個小隊,連夜上路,兩個小隊掩護,一個小隊攜帶多爾袞的屍體,穿越明軍的封鎖線,將多爾袞的屍體送往京師奏捷。
崇禎當時就被氣暈了,這姓于的乾的都是什麼事兒呀!簡直處處都算準了他的想法,他這邊剛一動手,于孝天就搶先一步動手,把多爾袞的屍體送入了京師,而且他的詔書還沒有張貼出去,多爾袞被於家軍當場擊斬的消息,昨天晚上就傳遍了京師。
這幾百建奴正白旗的披甲之士,也著實夠強悍,區區六百人迎戰於家軍一個騎兵營,在先遭受於家軍騎兵一通短銃射擊之後,已經傷亡過半,剩下的不足三百人,居然愣是在騎兵洪流之中,堅持到了最後一人,沒有任何人逃走,連帶多爾袞在內,全部陣亡當場。
所以這樣的逆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昭告天下,千萬莫要輕信于孝天的蠱惑,與之同流合污。
所以于孝天雖然痛恨這些建奴韃子,可是對於多爾袞如此壯烈的表現,還是給予了應有的尊重。
這告示和_圖_書一張貼出來,滿城百姓立即便轟的一下傳開,頓時就亂了套了,老百姓當真就看不懂了,這于孝天明明是個忠臣,萬里迢迢的從福建率兵前來勤王,而且孤軍奮戰,在天津衛力戰建奴十萬大軍,並且成功克敵制勝,將十萬建奴大軍打的冰消瓦解,連奴酋多爾袞都被他們陣斬了。
偏偏在這個時候,順天府的衙役,敲著鑼上了街,開始在街上到處張貼起了告示,而且居然是朝廷聖上親自下發的詔書。
于孝天很清楚現在朝廷對他是什麼想法,就算是他今天和建奴決一死戰,並且成功擊敗建奴大軍,朝廷也只會更加忌憚於他,絕不會就此轉變想法,把他看做是一個忠臣,而且他也確確實實就沒打算當大明的忠實走狗。
老百姓可沒有當朝的皇帝陛下和那些一肚子花花腸子的當官的覺悟,肯定想不了太深,他們只認一個明面上的道理,誰打建奴,誰就是好漢,誰就是忠臣。
但是這三個騎兵小隊,還是順利的完成了任務,晝伏夜出,利用夜間趕路,終於將多爾袞的屍體送抵了京城。
眼瞅著建奴飽掠之後,要帶著眾多財貨還有那麼多大明的百姓,殺出關外,可是官軍卻無人去阻擊建奴大軍,去救那些百姓。
原來這昭告天下的告示,居然和他們想的完全相反,聖上居然曆數了于孝天大大小小十幾條大罪,稱于孝天乃是一個叛臣,此次北上根本目的並非是來打什麼建奴的,而是想要蠱惑民心,興師造反,和_圖_書直入京師,想要挾天子以令諸侯。
所以與其厚葬了他,倒不如讓他繼續發揮一些餘熱,於是他和手下人商量了一下之後,立即便想出了一個辦法。
起初京師之中的人們只知道于孝天的於家軍在天津衛大捷的消息,只知於家軍徹底擊潰了整個建奴大軍,但是卻並不知道連這次率兵入關的奴酋多爾袞居然也被於家軍陣斬了。
所以于孝天聞訊,也大吃了一驚,立即撥馬回來,親自檢查了多爾袞的遺體,當起下插在多爾袞身體上的那些長槍,脫去多爾袞的甲胄之後,于孝天發現多爾袞身上一共有大大小小的傷口二十余處,既有銃彈射擊的傷口,也有刀傷,還有十余處透明窟窿,都是被騎槍捅的。
現如今聽聞奴酋多爾袞當場授首的消息,京師之中三十多萬百姓,頓時又一次沸騰了起來,連夜京師城中,到處都是在傳出鞭炮的響聲,搞得像是過年了一般,幾天工夫,京師之中出售鞭炮的商鋪,都宣布售罄,有人趁機加價,還小發了一筆小財。
崇禎正忙活著給於孝天扣帽子,這邊剛把昭告天下的詔書用印發放下去,命人在京師四處張貼告示,並且派人將詔書送往各地傳閱,同時也派人給於孝天送出了詔書,令于孝天就地解除軍職,聽候發落,命於家軍就地放下武器,接受官軍的整編安置。
誰要是立下這樣的汗馬功勞,不知道當今聖上會怎麼封賞呢!估摸著賞銀萬兩都是輕的,起碼也要給個一品柱國乾乾吧!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