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竊國
第九十二章 交權

你記住了,十年!你說過的十年,十年之內,你還大明一個天下太平,國富民強!十年,十年之內你剿滅東虜韃子!朕就坐在這裏,看著你干,振搗時要看看,你到底能否能做到!
這些人表面上一個個道貌岸然,像是謙謙君子一般,但是實際上各個都是一肚子的男盜女娼,什麼狗屁氣節,根本就不是他們關心的事情,他們最關心的還是他們的官位能不能保住,他們以後還能不能繼續撈錢,並且高高在上做人上人,至於平時他們嘴裏面說的最多的為國盡忠,不過只是他們用來裝點門面的幌子罷了。
當有一天有人要篡權的時候,這些人立即便露出了他們醜陋的嘴臉,一個個立即將以前的偽裝撕去,跑去找新的大腿抱。
崇禎坐在龍椅上捫心自問,他這麼多年來,難道真的錯了嗎?這麼多年來,他為了整個大明,做了這麼多,付出了這麼多,可是卻得到了一個什麼結果呢?
他登基之後,立志要光復遼東,滅掉建奴,可是十多年下來,建奴非但沒有滅,而且越來越強,控制了更多遼東的土地,東江鎮也丟掉了。
大明的官風已經是積重難返,必須要下猛藥方能扭轉,像聖上以前那樣,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辦法,很顯然已經無法奏效,那麼微臣願意當這個惡人,來把這些陳規陋俗徹底砸爛,來一個重新開始!
所以崇禎最終徹底崩潰了,又一次跳和-圖-書起來要和于孝天拚命,于孝天也沒有和他動手,只是稍稍後退了一步,自有那些太監忙不迭的上去勸解崇禎,又一次把崇禎給安撫了下來。
他想要做到國富民強,可是大明百姓卻民不聊生,他想要一個清明的官場,可是當官的卻絕大多數人貪鄙成風,厚顏無恥到了極點,當官的日日想的是黨爭,爭權奪利,根本沒有多少人真正在為他的大明著想。
崇禎指著于孝天又一次用嘲諷的口吻說道:「好!于孝天!既然你這麼想要這一副爛攤子,那麼朕又有何捨不得?你要什麼拿去便是!朕就按照你所說的,看看你十年之內,能做到什麼地步!
崇禎在聽於孝天說罷了和關寧軍眾將達成的這個協議之後,頹然跌坐在龍椅之上,面如死灰,半晌都沒有言語。
「可笑!真是可笑呀!想我朱由檢登基之後,為了大明天下,殫精竭慮,做了這麼多事情,可是到頭來卻落得了一個如此不堪的下場!
微臣並不看重什麼皇位,這對於微臣來說,沒有多大的意義,微臣還真就沒看上這大明的江山,微臣要的要比眼下大明的疆土多得多的東西,微臣要的是在未來數十年間,親眼看著我們漢人,楊帆遠海,去以前從未踏足過的地方,為我們漢人開拓更廣闊的疆土!
如果聖上還繼續堅持的話,那麼也罷!于某大不了就當一次屠夫,殺出一條和圖書血路,來重振我華夏國威!只不過是多死一些人罷了!」
反倒是祖大壽這幫丘八們,顯得還要比這些人可愛一些,他們不要臉,是不要到了明處,誰給他們提供糧餉,他們就為誰幹活,現在朝廷被于孝天控制了,那麼他們就聽於孝天的,因為他們可以說,他們是當兵的,他們的職責是鎮守關寧,至於誰來當政,不是他們關心的事情。
崇禎瞪著眼怒道:「休要羅嗦,你只管去取來便是,朕即便是留著又有何用?這些人眼中可還有我這個聖上嗎?」
現在聖上應該明白,于某為何說要把這個官場徹底砸爛了吧!聖上難道認為,大明如此這樣的官場,還有必要繼續保留下去嗎?
這些年來,他也殺了不少大臣,可是卻還是沒有能改變任何東西,大明的局勢依舊在繼續糜爛下去,讓他看不到任何希望。
而於孝天在得知了祖大壽提出的這個條件之後,二話不說,便下令調撥二十萬兩銀子,立即將其運往山海關,交給祖大壽使用。
就在祖大壽為了這件事頭疼不已的時候,一個于孝天派出的使者卻在山海關被守軍抓住,這個於家軍的使者是一個年輕人,化妝成了一個行腳商人,當被抓住之後,他公開身份,說奉于孝天之命,特來見祖大壽。
王承恩趕緊上前,為崇禎撫胸捶背,崇禎狂笑了好一陣子之後,眼淚都笑的流了出來,這才和*圖*書漸漸的收住了狂笑的聲音。
隨著于孝天把一件件事情都告訴了崇禎之後,許多地方的重臣紛紛在於曉天的遊說之下,表明了他們願意聽從於曉天的吩咐之後,崇禎整個心理防線開始出現了裂紋,以前的執著和堅持,到了這個時候已經變得脆弱不堪了起來。
王承恩放聲大哭了起來,跪在地上哭求道:「不能呀聖上!這玉璽不能交呀!」
他知道他已經被很多人給徹底拋棄了,這一次於孝天入京清君側,讓他看到了天下非常多的官員以及讀書人的無恥程度。
崇禎聽罷之後,突然間放聲狂笑了起來,笑的是前仰後合,捶胸頓足,幾乎笑的喘不上氣,把大殿裏面所有人都嚇了一跳,幾乎認為崇禎受不了這種打擊,當場徹底瘋掉了。
眾叛親離,對!就是眾叛親離,沒有什麼詞彙,能比這四個字更貼切了,他想要做一個明君,可是他手下的那些大臣,卻讓他做不成明君,他想要中興大明,他為此努力了,可是大明非但沒有出現任何中興的曙光,反倒是整個天下局勢卻在每況愈下。
崇禎十二年五月初八,混亂了已經整整數月的京師傳出了一個非常重大的消息,當今聖上崇禎帝下旨首肯了于孝天此次清君側之舉,這也正式等於當今大明聖上,對於曉天的篡權做出了最後的妥協。
當崇禎又一次平復下來之後,他整個人彷彿又瞬間老了許多歲一般,整和_圖_書個人的精神都變得更加萎靡不振了起來。
祖大壽看到于孝天這麼爽快,於是也沒什麼好猶豫的了,當即表態,只要于孝天以後不虧待他們關寧軍,那麼關寧軍絕不會派一兵一卒再入關去找于孝天的麻煩。
這個協議的達成,給於孝天提供了一個難得的緩衝時間,接下來他便可以少了一份對關寧軍的忌憚,可以全力以赴的用兵迅速的控制北方局勢。
使者到了錦州之後,和祖大壽密談了一段時間,最終和祖大壽等關寧軍的軍將達成了一個協議,那就是不管關內局勢如何變化,就算是以後于孝天當權,但是也會繼續保障關寧軍給養的供應,以前的一切供應,今後都不會變,有了于孝天這個保證之後,祖大壽等關外的軍將們,這才放心了下來。
山海關守將不敢殺他,但是這時候在山海關的吳三桂卻聽聞消息,非要將這個于孝天的使者殺掉祭奠他的父親吳襄。
既然于孝天保證了以後不斷絕他們的糧餉供應,那麼他們為何還要和于孝天作對?打是打不過於家軍的,那麼以後便只能聽於孝天的吩咐了,只要于孝天不對他們太過刻薄,讓他們日子能過下去,那麼朝廷誰來當權,就不是他們關心的事情了。
最終在眾人的勸解之下,吳三桂只得放棄了殺掉他的想法,山海關守軍趕緊派人把這個使者送到了錦州去見祖大壽。
於是祖大壽讓使者回去告訴于孝天,如果於孝天和*圖*書有誠意的話,就先給他撥二十萬兩餉銀,只要他收到餉銀,那麼他就保證不會率軍入關。
現在於孝天此獠悍然入京奪權,可是朝中的官員,真正站出來和他抗爭的卻寥寥無幾,幾乎絕大部分官員,都立即選擇倒向了于孝天,開始為于孝天搖旗吶喊,為于孝天出謀劃策,為于孝天做事。
王承恩,去吧玉璽拿來!給他便是!」
現在連他最為器重,將其依做長城的洪承疇,也選擇了背叛於他,而這麼多年來,他想盡辦法投入成百上千萬兩銀子,打造出的大明最強的兵馬關寧軍,卻也作壁上觀,根本不管他的死活。
于孝天,你這一下滿意了吧!想必你現在一定很得意吧!」崇禎緩緩抬起頭,用無比怨毒的眼神看著于孝天,但是卻用一種嘲諷的口吻,對於孝天問道。
于孝天搖搖頭道:「聖上!微臣並沒有感到一絲得意!而是感到悲哀!這就是大明官員的現狀,他們食君俸祿,但是卻不思報國!這不但是聖上的悲哀,同時也是天下人的悲哀!
錯過了這個時候,那麼我們中國人,便將永遠失去這個最好的時機,所以微臣斗膽,懇請聖上,還是授權給微臣,讓微臣一展拳腳!這麼做不但對聖上有利,而且對天下百姓有利,對我們大漢民族更是有利!
大明如果繼續如此下去,恐怕亡于這些人之手,絕不是危言聳聽,所以想要重複我大漢民族之威,靠著這些人是絕對不成的。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