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將星爭鋒,天下一統
第五十三回 曹丕繼位封三王 南燁出兵入西涼(8)

龐統見諸葛亮吃癟心中也很快慰,以往都是諸葛亮看他吃癟,這次龐統總算揚眉吐氣一回,開始給諸葛亮解釋協議內容。其實協議上的這些東西都是龐統到交州之後新學的,就算是鳳雛龐統要想在交州理政也要先學習後上崗。
荀彧復出之後下的第一個命令便是放棄司隸、豫州、徐州三州,收縮兵力死守許昌。曹操赤壁一敗不光丟掉了自己性命,也葬送了文武眾將和數十萬士卒。荀彧要想許昌不失,就必須從別處調兵,再以空間換時間,力求穩定局勢。
眾將見曹丕詢問紛紛不言,望向荀彧。荀彧出班道:「眾將之言皆有道理。至於遷都與否,還看許都是否可守。劉備兵微將寡,便得豫州一地也是吃力,兵發許都不過虛張聲勢而已。孫權兵馬水戰尚可,若要陷陣攻城卻還差得遠,丞相無需憂慮。唯有南燁一路兵馬甚是堪憂,若與另外兩路合兵一處,許昌危矣,我尚無計可破。」
曹純被周瑜擊敗回到許昌才知曹操身死,心中悲痛欲絕,此時聽仇家來了不憂反怒道:「丞相無需擔憂,我願領兵出城與賊決一死戰。」
曹營眾將一聽就炸了鍋,紛紛議論,人人自危。曹丕八歲能提筆為文,此時雖難比曹操,但也明白事理,聞聽三路兵馬同來當時大驚道:「這可如何是好?」
殿上眾人聞言皆是一驚,尋聲望去,只見說話之人甚是年輕目光如鷹,正是司馬懿。
曹丕經荀彧一提才問眾人和-圖-書道:「諸公有何良策破敵?」
龐統聽南燁說出心中擔憂便覺得還真有這個可能,畢竟諸葛亮表面的理由是借兵守城,沒說將二郡相送,自然可以再往回要。不過南燁既然考慮到了,就可以讓諸葛亮在表面的借兵協議之後再補充一份額外的保密贈予協議。交州官員經常和商人打交道,很多物資都是通過交州義商購買,最精通的就是各類合同協議。
曹操下葬之後,曹丕即日登位,李儒逼獻帝劉協封曹丕為魏公、丞相,領冀州牧,受大小官僚賀拜。曹丕又封荀彧為尚書令,執掌政事。其餘文武各有封賞。
司馬懿道:「適才元穎言丞相當退公位以平眾怒,我以為不然。三賊怒丞相之公位,只因丞相有而三人無,丞相與其退還公位令四方皆無,還不如將三人封公令四方皆有。若再進一步,丞相可封三人為王,三人之中只要一人受封,另外二人便必然接受與丞相講和。待三人封王之後,丞相隨後晉陞王位也就理所應當。」
諸葛亮來這一趟也算是大開眼界,之前孫、劉、南三方雖是聯盟,但是並無具體合約規定權利義務。可是這次借兵南燁卻把合作協議搬了出來。諸葛亮也不是沒處理過公文,可是古代公文大多言簡意賅說明白就行,哪有現代合同那樣細緻具體?而交州實行法制,各類文書便如現代合同一樣制定的十分仔細,以免出現紕漏不好判斷是非權責。諸葛亮取過https://www.hetubook.com.com龐統草擬的協議一看就傻眼了,上面甲方、乙方他都不知是誰,更別說還有不可抗力之類的專業術語。
南燁清楚襄陽郡雖然稱郡卻面積不大,主要就是一個襄陽城,與江夏郡加在一起還不如武陵郡面積大,所謂兩郡之地其實與一郡也差不多。諸葛亮用一郡之地換豫州也算是筆好買賣。不過南燁卻擔心事後諸葛亮把兵一還,又把江夏、襄陽要回去,那自己可就虧大了。
軍心、民心稍安之後,荀彧便聚集眾將在大殿之內道:「主公不幸薨于赤壁,南燁、孫權、劉備三人賊心不死發大軍來攻。為今之計當另立新主,再思為主公復讎。諸公以為如何?」
韓浩出班道:「三賊來勢兇猛不宜出戰,丞相當令一上將為帥,謹守城池。」
南燁兵發司隸,劉備兵發豫州,孫權兵發徐州,曹操所轄之地烽煙四起,同時曹操|死訊也傳到了許昌,曹營文武官員盡皆大亂。治下百姓也因鏢局、錢莊關閉交子、錢票無法兌換民心不穩,多有向南遷移者。
諸葛亮為了讓劉琦全力出兵支持劉備取豫州,便出主意向南燁借兵守荊州二郡,說白了就是將二郡送給南燁,只是換了個好聽的說法讓劉琦接受。這樣做的好處有三:一是可以說服劉琦全力出兵取豫州。二是得到豫州之後劉備、劉琦的從主關係就會對調,由此時的劉備在荊州依附劉琦轉變為劉琦在豫州依附劉備。三是可和-圖-書以賣個人情給南燁,讓南燁得到荊州全境,不好意思再與劉備爭豫州。
曹操正妻卞氏見朝臣大亂無人主事,便命人將荀彧請出主事。之前荀彧因為反對曹操封公位被曹操所疏遠,因此沒有南下赤壁反而逃過一劫。此時曹操和麾下文武重臣被南燁一鍋端了,能有資歷主政者唯有荀彧。
荀彧出班道:「丞相無需驚慌!許昌兵精糧足,又有城池之利,便是南燁、劉備、孫權三賊同來也難攻破。何況眾文武在此,定有破敵良策。」
崔琰道:「有道是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依我之見丞相當攜天子遷都鄴城,許昌能守則守,不能守則退之。」
就在曹丕與百官大眼瞪小眼的時候,殿外士卒入殿來報:「啟稟丞相,南燁已取司隸之地,正在攻打虎牢關。劉備取了豫州,兵馬往許昌而來。孫權取了徐州,兵馬亦往兗州而來。」
既然雙方決定合作,具體細節南燁就讓龐統、賈詡、諸葛瑾去與諸葛亮談。或許三人中的任何一人都比不上諸葛亮聰明絕頂,但是南燁相信這三位智囊加在一處只會比諸葛亮更強。
百官朝賀已畢,便都望向曹丕,等著曹丕傳令下旨。可是曹丕此時只有十三四歲,哪裡能與曹操相比?見百官望向自己,曹丕也看向百官,不知如何是好。
越是邏輯嚴謹,規則細緻的合同漏洞越少,更不存在模稜兩可的解釋。諸葛亮舌戰群儒的辯才在詳細的協議面前失去了作用,最後只好被龐統三人https://www.hetubook.com.com牽著鼻子簽了協議告辭而去。
荀彧繼續說道:「主公雖匆忙棄世未留遺訓,但所謂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主公長子曹昂,不幸早年歿于宛城。今膝下嫡子以曹丕為長,愚意以為當由曹丕繼主公丞相之位。諸公可有他意?」
曹丕聞言喜道:「此計甚妙!可劉備若是不願講和又當如何?」
曹丕聽眾文武七嘴八舌,欲戰欲和皆有,腦袋都大了一圈,不由望向荀彧問道:「文若先生可有破敵妙計?」
曹丕也知道「王」比「公」大,開始聽司馬懿說封三人為王還有些不喜,當聽到司馬懿是為自己封王打算又開心起來。可是他自己拿不定主意,便問荀彧道:「文若先生以為如何?」
此時又有一人出班道:「丞相無需多慮,我有一計可令三家罷兵。」
這邊諸葛亮一走,南燁立刻發兵,令諸葛瑾、黃忠率兩萬交州軍接管二郡。其餘人馬分兵兩路,一路由張遼、賈詡、馬超、龐德、馬岱領兵取長安。另一路南燁、龐統、趙雲、典韋等人領兵取洛陽和科學城。時隔多年,南燁總算又回來了。
眾人聞聲視之,乃是謀士李儒。李儒雖有謀略,可是由於之前出仕董卓,因此很受曹將排擠,朝中文武皆不願與其來往。李儒自知名聲不好,為人也很低調,不過此時眾人無計可施,他也低調不下去了,上前躬身道:「丞相可速遣人與劉備講和,將虎牢關以東的司隸之地割與劉備,再遣細作將此事告知南燁。www.hetubook•com.com南燁若出虎牢關進兵許昌,必先經劉備之地,而劉備已與丞相講和,南燁又豈敢借道而過?南燁或是顧及劉備不敢出兵,或是與劉備交兵相爭,許昌皆安矣。」
荀彧見大事已定,這才將曹操|死訊正式公布全城發喪,文武百官盡皆舉哀。由於曹操屍首被馬超所得祭祀馬騰,后又被南燁安葬。曹營眾將只好用金棺銀槨將曹操衣冠入殮發喪。
劉馥上前一步道:「季珪所言有理!丞相遷都之外還可退還公位,以息三家兵馬之怒,暫與三家講和。待來日再起兵馬報今日之仇。」
由於南燁的關係,赤壁之戰提前了好幾年。如今曹操的幾個兒子都尚未成年,且同為卞氏所生,不存在互相爭權之事。故而荀彧一提曹丕,眾文武紛紛附議。
荀彧話音剛落便有一人道:「我有一計可敵國師。」
荀彧笑道:「此計甚好!若用之得當不但可使三家退兵,還可令三家為敵,丞相可如此行事……」
當各地曹兵接到軍令趕到許昌之時,曹營文武才稍微安穩。緊接著荀彧又借獻帝劉協傳出聖旨,交子、錢票、交州通寶繼續流通,如需兌換可到官府進行兌換五銖錢。這道聖旨一出民心頓時安穩,百姓最怕的就是大戰一起,曹、南兩家交惡,手中的交子、錢票變成廢紙。如今貨幣可以繼續流通,百姓倒是不急著兌換,該怎麼花用還怎麼花用。
眾將官聞言皆道:「荀公所言極是!」
曹真急切道:「丞相萬萬不可遷都!我等願與許都共存亡。」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