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奪嫡之爭
第二十九章 王孝傑上書

而且,西北地勢高,勢壓關中,若是有必要,完全可以讓王孝傑提兵進入關中,佔領關中。關中,那是西京長安所在,一旦被王孝傑佔領,那後果還用想嗎?
說到這裏,停頓一陣,道:「陛下要立八哥為太子。」
「大帥以為皇嗣當為太子。」狄仁傑臉色凝重。
「自己看吧。」武則天的臉色陰沉,把奏章扔到狄仁傑面前。
「是呀。」一片附和聲響起。
眼下集中在西北的唐軍有接近二十萬,比起在漠北的唐軍要多得多,要是讓王孝傑去西北的話,這不僅沒有達到削王孝傑兵權的目的,反而讓王孝傑手中的兵力更多。
「八九不離十。」上官婉兒點點頭,剖析道:「平心而論,在陛下兩子一女中,誰能把陛下的江山發揚光大,必然是皇嗣了。皇嗣沒有過人的才華,但他有一個好兒子,楚王英明果決,小小年紀就立下如此大功,若是再過些年,他會更加了得。只要有他在,這江山必然會更加錦繡。」
「這是好事!」緊接著,李隆基、李旦、姚崇、宋璟、張說他們就是歡喜。
放眼整個朝廷,能與狄仁傑抗衡者只有王孝傑了。王孝傑表明了態度,他要支持李旦,那麼李顯的勢力就會暴漲,因為王孝傑是頭號大將,他背後就是軍隊。王孝傑支持李旦,也就是軍隊支持李旦了。
不管是陳玄禮還是張說,都是李隆基的人,他二人任何一人去了漠北,就等於李隆基掌控了這支軍隊。
群臣的目光齊刷刷落在李隆www•hetubook•com•com基身上。
「陛下,武三思、武承嗣中傷大帥,這是大罪,不可不懲。」張說更狠,直接指責兩人。
王孝傑上書這事兒一下子打亂了武氏、李顯和太平公主的勢力,這要如何做?這些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無可奈何。
……
狄仁傑是武則天最為敬重的大臣沒錯,他是國之重臣沒錯,只是他手中無兵,這份量比起王孝傑來說差遠了。
「廬陵王為長,立太子當立長,廬陵王當為太子。」
「陛下,楚王年紀輕輕就能縱橫千軍,這鎮守漠北之事非楚王莫屬。」張柬之聰明絕頂之人,立時就想到一法,可以把李隆基發配到邊關。
狄仁傑撿起奏章,展開一瞧,眉頭一挑,一臉的驚訝。
「國老,大帥所奏何事?」有大臣實在是忍不住了。
可是,李旦雖然沒有過人的才華,沒有強勢的性格,卻是有李隆基這個好兒子,完全可以讓江山傳承更加久遠,立李旦就是一傳兩君,是天大的美事。
「該不會是漠北出事了?」李隆基也是吃了一驚。
「退朝。」武則天站起身,快步而去。
武則天目光灼灼,掃視群臣,停留在李旦身上,臉上泛著微笑,微微點頭。
「不可能吧?」蕭至忠也是不信。
王孝傑奉命坐鎮大漠,處在緊要位置上,他的奏章必然有大事,不僅武則天緊張,就是群臣也是緊張,個個瞪圓眼睛,打量著武則天手中的奏章。
「要是陛下不放心的話https://www•hetubook.com•com,張說也可以去漠北。」宋璟上前一步,大聲道。
這段時間,是武則天這輩子最為煩躁的時間之一了,在立李顯和李旦之間難以決斷。
「陛下,王孝傑居心叵測,竟敢私議立太子之事,罪大惡極,理應當誅。」武三思對王孝傑是懷恨在心,立即中傷王孝傑。
「三郎,你年歲輕輕,正是建功立業之時,你當為國多用心。」太平公主深知這樣做的好處,也來幫腔。
他們雖然看見了武則天的舉動,心裏也隱隱約約的猜到了一些,當聽到太平公主的話后,仍是震驚。
「邊將不得私議朝中事,王孝傑這是僭越。」武承嗣忙來幫腔。
說來說去,不僅李隆基的勢力沒有被削弱,反而更大了。
「當真?」竇懷貞大吃一驚。
說到這裏,頓了頓,道:「陛下先前無法決斷,是因為我們聯合在一起,勢力太大,陛下不得不好好掂量。如今,有王孝傑這員重將上書,也就是為皇嗣保駕護航,我們的反對已經無關重要了。」
「陛下,王大帥所奏何事?」狄仁傑上前一步問道。
「陛下,大帥奏章。」就在這時,只見賈銘快步而來,捧著一份奏章。
「西北?」群臣沒好氣的直翻白眼。
「呼。」武則天三兩下展開奏章,瀏覽之下,臉色一緩,長舒一口氣。
「兩個狗東西,給朕閉嘴。」武則天狠狠瞪了武三思和武承嗣一眼,要中傷人也要找點象樣的理由。
王孝傑是軍隊的旗幟,他的www.hetubook.com.com意思就是軍隊的意思,得到軍隊的支持,李顯當上太子的成算就大多了。
「你……」姚崇這話非常在理,武三思一下被噎住了。
「你……」武承嗣啞口無言。
「哼!」一片冷哼聲響起,出自狄仁傑、張柬之、李顯、太平公主、武三思和武承嗣這些人之口,王孝傑的份量太重了,可以說比狄仁傑的份量還要重,他們感到了巨大的威脅。
如今的王孝傑遠在漠北,而且手握重兵,其份量不需要說的,重如泰山。
「要是陛下不放心的話,臣舉薦一人,唐休璟可使。」姚崇也舉薦一人。
群臣看在眼裡,也是暗鬆一口氣,看來漠北並未發生大事。
陳玄禮才智不凡,具有大器局,能全面運籌,排兵布陣更是在行,若是把他派到漠北去接替王孝傑的話,的確很合適。
立太子之事成了這段時間最熱門的話題,哪天不爭論?爭來爭去,都沒有結果。
「邊將不得私議朝中事,敢問武大人,這是哪條律法所訂?」宋璟上前一步,沖武承嗣質問道:「宋某熟知律令,就未知有此一說。武大人,你能教教我么?」
「朝中的情形你們也知道了,我就不多說了。」太平公主一臉的凝重,道:「王孝傑在節骨眼上上書,是一錘定音呀。陛下離去前目光在八哥和三郎身上停留甚久,還大為讚賞,要是我沒有猜錯的話,陛下的心意已決。」
「煩!煩!真煩!」武則天拍著額頭,只覺心煩意躁。
「真是好算計。可惜,我不會上當和-圖-書的。」李隆基在心裏冷笑道。
奈何李顯的勢力、武氏勢力、太平公主的勢力聯合起來了,極力支持李顯,使得李顯的勢力大過了李旦的勢力。若是立李旦的話,後果會很嚴重,說不定會發生動蕩。
狄仁傑、張柬之、太平公主的臉色難看。他們原本想削了王孝傑的兵權,把李隆基調離洛陽,結果卻是年輕一輩更加了得,趁機擴大勢力。
軍隊的重要性不需要說的,是個人都明白,得到軍隊支持的李旦,誰能與之抗?
「陛下,大帥年歲大了,久處漠北的確是對他不利,理當讓大帥去西北。大帥威鎮吐蕃,去西北的話吐蕃定然望風而遁。」李隆基上前一步向武則天上奏。
「狄仁傑不愧老謀深算之輩,明明要卸王孝傑的兵權,卻是找了一個漂亮的借口。」李隆基打量狄仁傑,大為讚許。
王孝傑身為國之重臣,他的奏章是得弄明白。狄仁傑這話正是群臣心裏所想,無不是睜大眼睛緊盯著武則天,靜等她說話。
狄仁傑和張柬之的想法若是實現的話,既讓王孝傑困在神都無所作為,又讓李隆基不能左右立太子一事,這兩人真是好算計。
就是足智多謀的太平公主也是束手無策了。
然後,目光移開,落在李隆基身上,點點頭,一臉的讚賞。
李旦這邊的主心骨就是李隆基,只要把李隆基調走的話,李隆基也是鞭長莫及。
「至於漠北,何須楚王出馬,臣舉一將足以威懾大漠。」張說精明人一個,立時上前一步,為李隆基幫腔,道:「陛下,陳https://www•hetubook•com•com玄禮可使。」
「王孝傑的奏章?可有緊急軍情?」武則天眉頭一挑,大聲道:「拿來。」
他是支持李顯的,以他的身份,他支持李顯的話,李顯當上太子的可能性就大多了。因為他是國老,是武則天最為敬重的大臣,他的份量在那裡。
李顯本就當過皇帝,只是被武則天廢了,而他又年長,立他為太子是名正言順。
「啊!」一片驚呼聲響起,群臣震驚莫銘。
如此一來的話,李隆基控制的兵力就會更多,威脅會更大。
「笑話。」姚崇立時反駁,道:「大帥德高望重,功勛昭著,你武三思能議論立太子之事,大帥就不能上奏?你這是哪門子的歪理?」
太平公主回到府里,立時召來上官婉兒、竇懷貞和肅至忠這些心腹商議。
「太子當立賢,皇嗣賢明,楚王英明,一傳兩君,何等美事。」
想來想去,武則天都難以做出決斷。
唐休璟是一員良將,是一員老將,很有威望,而他久鎮北方,對大漠非常熟悉,他去漠北也合適。而且,他也是李隆基的人,與陳玄禮、張說他們去有何區別?
就是李隆基也是意外,萬萬沒有想到,王孝傑會在這時節給他以最有力的支持。
張柬之、宋璟、張說、姚崇、李顯、李旦、太平公主、武三思、武承嗣他們個個張大了嘴,一臉的難以置信。
甘露殿,群臣正在爭論。
「陛下,王孝傑年事已高,漠北苦寒,對王孝傑不利,應當召王孝傑回神都調養身子,另派良將鎮守漠北。」狄仁傑老謀深算,立時想到一個辦法。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