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蜀王掃六合
第736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諸葛亮在給天子的奏疏中詳細列出了將士的功勞,卻絲毫沒有提及自己的功勞。他說,臣是丞相,理當為國分憂。況且這次北伐雖然建功,卻拖了太長的時間,因為臣的無能,戰事未能按照當初的戰略構想進行,多消耗了大量的財賦,造成了當前的緊張局勢。臣有過無功,請戴罪立功,等取了并州,恢復平原之後再行封賞。
人心看不見,摸不著,但是任何想在朝堂上有所作為的人都不能漠視之——不管你是真是假。如果你為了富貴連基本的臉面都不要了,你還能指望別人尊敬你?
一匹快馬將李嚴擬定的封賞草案送到了關中,擺在了諸葛亮的面前。
另一個就是原虎威中郎將趙統,在出征南陽的諸軍中,他雖然官職不高,卻別領一部作戰,在漢吳之間起到了重要的聯絡作用,最後又生擒了司馬昭這樣的俘虜,所以天子格外開恩,連升三級,升任征東將軍,領武陵太守,鎮守辰陽。
諸葛亮既憤怒,又失望。這份草案透露了太多的內容,而這些內容大多都對他不利。最讓他揪心的是魏霸、馬謖和李嚴之間心照不宣的默契。李嚴的強勢不僅是因為他的性格,更是因為他背後有了堅實的盟友,所以他才能如此咄咄逼人。
李嚴知道,自己手上的籌碼顯然不足。魏霸讓法邈轉告他,他自有脫身之道,那他就不是魏霸必須依賴的對象,反而是魏霸要試探的目標了。
除了大封軍功之https://www•hetubook.com•com外,朝議上李嚴又提出了一個建議:基於兩個戰場的巨大消耗,以及剛剛入手的南陽、隴右都需要時間來消化,蜀漢要與民休息,養精蓄銳,以備再戰,所以在原則上,在兩三年之內保持克制,任何人沒有把握的情況下不得擅自發動戰事,以免增加百姓負擔。
驃騎將軍府終於與丞相府達成了協議,確定了南陽戰事和隴右戰事的軍功賞賜。
然而李嚴也不輕鬆,諸葛亮給他出了個大難題。
這一句話,把李嚴所有的計劃全打亂了。
這其中有兩個人的封賞比較引人注意。一個是鎮南將軍魏霸,他的自劾表被公諸于眾,寫入朝廷發往州郡的邸報之中。天子加以嚴厲申斥后,又表示事急從權,從事實來看,他這麼做對南陽戰場的勝利有非常重要的幫助,而且丞相諸葛亮也認可了,所以將功贖罪,在官職上原封不動,也沒有增加食邑,只是象徵性的賞賜了一些東西,真正實惠的封賞就是加了一個荊南督,持節督交州和荊州江南諸郡。
看著快騎離開,諸葛亮微眯著眼睛,嘴角噙著一絲冷笑。
諸葛亮拒絕了,他只是將草案上李嚴提議給他加九錫、劍履上殿等條款劃去,然後原封不動的發了回去。
而諸葛亮權傾朝野更不是什麼秘密,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實,李嚴這麼說,不過是有意無意的撥了一下大家——特別是皇帝陛下hetubook•com•com——心裏的那根刺罷了。蔣琬不敢保證,在如今諸葛亮不是一枝獨大的時候,李嚴的挑撥會不會讓陛下產生別的想法。諸葛亮再有積威,畢竟遠離關中,對天子劉禪的影響多少有些減弱,李嚴卻在成都,與陛下朝夕相處,隨時可能影響天子。
丞相諸葛亮北伐有功,增食邑千戶,合前封共三千戶。賜蜀錦五百匹,金五百,銀千斤。
諸葛亮辭功。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他急吼吼的要做大將軍,兩相比較,他豈不是成了急功好利的小人?
驃騎將軍李嚴升任大將軍,封新野侯,食邑兩千八百戶。賜蜀錦五百匹,金五百,銀千斤。
大家都清楚,李嚴的這個建議看似為百姓作想,實質是給諸葛亮套上了一個繩索。你要開戰可以,但是要有把握,換句話說,要想益州再支援你錢糧開戰,那是不可能了。
這些決定由李嚴和蔣琬在密室中商定,然後上報給天子,走了一個過場,很快就形成正式文書,發往四方。
蔣琬的確有些驚慌失措,李嚴的計策太狠了。首先,他為魏霸叫屈,說魏霸之所以出此下策,用丞相的名義欺騙吳王孫權,是因為只有丞相才能讓孫權信服,才能促使吳王出兵。只有吳王出兵,才能完成奪取南陽的戰略目標。
諸葛亮立了大功,卻不肯受封,反而主動承擔了戰事拖延的責任,還要將功折罪,再取并州以報效朝廷。這是何等高尚的品格?哪怕是李嚴明和圖書知諸葛亮這是要找借口留在關中不回來,也不得不在表面上承認諸葛亮這個姿態的確很高。
姜維、楊儀強烈反對這份草案。如果依照這個草案執行,李嚴從此就能和諸葛亮平起平坐,而在軍事上更有發言權。大將軍統軍事,比丞相統軍事來得更名正言順,這對丞相府來說無疑是釜底抽薪。楊儀建議諸葛亮立刻趕回成都去,他認為蔣琬和張裔都太軟弱了,不是李嚴的對手。
護軍陳到升任護軍將軍,封都鄉侯,食邑八百戶。
這可以說是李嚴的夢想。當上了大將軍,他就可以真正的諸葛亮平起平坐,甚至可以壓他一頭。然而這一切都被諸葛亮輕飄飄的一句話給擋住了。
雖然他的確有些急功好利,可是現在他卻不能做得這麼明顯。
……
問題在於魏霸沒說他將怎麼脫困,李嚴不知道他是故作姿態,還是真有把握。考慮到魏霸一向以來的手段,李嚴最終決定相信魏霸。換句話說,他不能冒和魏霸決裂的危險。
蔣琬甚至不能分辯。李嚴既然這麼鄭重其事的讓他看這封奏疏,就必然有充足的理由等著他。蔣琬有自知之明,知道辯論這種事向來不是他的專長。
鎮東將軍孟達升任衛將軍,領南陽太守,封鄠侯,食邑一千戶。賜蜀錦二百匹,金一百,銀五百斤。
……
至於魏霸,那就更簡單了。他是立了大功,可是他同樣犯了大錯,自劾表都上了,瞞都瞞不住。諸葛亮不發表態度,李嚴暫和-圖-書時不想發表態度,自然就一直拖了下來。
換句話說,幫這個忙,是出於李嚴自己的需要,對魏霸來說卻並不重要。有你沒你,我都能脫困,你要願意幫忙,我欠你一個人情。你要不願意幫忙,那也沒關係。當然了,你以後要我幫忙,我也要考慮考慮。
這個罪名可大了。不僅說諸葛亮是權傾朝野的權臣,還和吳國之間有不可告人的來往。
問題就在諸葛亮。諸葛亮是丞相,他的官職不可能再升,最多是調整爵位,增加一些食邑。李嚴還有空間,不僅爵位可以由都鄉侯升為縣侯,而且驃騎將軍之上還有一個大將軍的空位。大將軍慣例是由外戚來做,可是非外戚做大將軍也不是沒有先例——遠的有霍光,近的有袁紹——何況如果能當上大將軍,李嚴也不吝惜一個女兒。
李嚴從容的看著他,悠閑自在的喝著茶,欣賞著蔣琬的窘迫,像一隻貓在玩弄驚慌失措,無路可逃的老鼠。
成都的蜀漢朝堂上飄浮了幾個月的烏雲終於隨著天子嘉獎軍功的詔書下達而散去,雲開日見,雪后初霽,讓人賞心悅目,心情舒暢。
蔣琬警惕的看著李嚴,接過奏疏,看了起來。剛看了半頁紙,他的眉頭就輕輕一顫,臉色一變。他堅持著看完了,將奏疏放在案上,雙目垂簾,雙手握在腹前,靜靜的坐了很久。
李豐帶著一匣上等合浦珠和交州特產趕回成都。饒是他晝夜兼程,到達成都的時候,也已經是四月初了。
他取了南陽和圖書,諸葛亮取了隴右,兩人功勞相當。按理說,有功就得賞,將士們好說,大多數人的軍功賞賜都已經定了,現在定不下來的只有三個人:諸葛亮、李嚴和魏霸。
李嚴在此之前就回了成都,南陽議功正在進行。諸葛亮不在,和李嚴對陣的是蔣琬、張裔,面對咄咄逼人的李嚴,他們堅持得非常艱難,甚至有些狼狽。
蔣琬的額頭出現了汗珠,如果李嚴把這封奏疏送上去,他沒辦法解釋。他相信,諸葛亮大概也沒辦法解釋清楚,因為最後的確是諸葛亮的書信讓孫權決定出兵相助的。
聽完了李豐交州之行的敘述,李嚴背著手,來回踱了好久。他明白了魏霸的意思,但是他不知道魏霸的話有幾分真幾分假。不管是戰場上還是官場上,要判明對方說的是真還是假,不能單純的聽對方說了些什麼,而是要從雙方的利益出發,來分析對方的真實動機,從而判斷他說的是真話還是推脫之辭。
李嚴隨即讓人請來了蔣琬。蔣琬來了之後,李嚴把一封奏疏輕輕的推到蔣琬面前,皮笑肉不笑的說道:「公琰,戰事結束已經幾個月了,軍功賞賜懸而未決,將士們可是等得急了。針對我們之間的幾個分歧,我擬了一封奏疏,在送給陛下之前,想請你先看看。」
他要和諸葛亮爭鋒,不僅是爭權爭利,還要爭名。如果名聲不好,他身邊只剩下一幫附炎趨勢之徒,正人君子對他敬而遠之,那還有什麼意思,他還怎麼收攏人心,獨攬大權?
……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