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他還是他,我還是我

向曉菲那邊拖拉了整整一個多月,終於可以與薊京供電局正式簽署合同,張逸夫本人雖然在辦公室里閑坐,但他清楚這一刻意味著什麼。
當然,這也只是理論上的,還來不及用實踐來檢驗是否科學。這幫薊京大爺們也許會在參透政策后,用某種特殊的方法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老闆與員工的博弈就此展開。
在前任廠長的「苦心經營」下,二修廠的硬體其實還是過關的,每年不管生產出多少東西,採購預算都不會放走一分一毫,秉承著「有多少,花多少,不夠了再要」的原則,二修廠有很多難以理解的開銷,比如現在大家所在的這個裝有四台老式空調的會議室。
而對張逸夫個人來說,重要的事卻是實實在在發生了。由於與華北局洽談的刺|激,明確了急迫的成果需求,學校那邊的幹勁兒也跟著上來了,有的時候向曉菲跑來跑去說一個月,不如賈天芸這邊的一句話,www.hetubook•com•com學校承諾一周內將完成實驗圖紙與工藝設計,成果將很快送往恆電集團。
張逸夫也只是在摸索階段,希望用這套方法可以做到專時專用,每天上崗都有事做,你不出無用的力,我也不付憑白的薪。
在廠子生產任務不緊的時候,鼓勵大家休息,把假日都用了,提前休息,緊的時候再補回來,周期按月結算,如果最後沒補齊,則按缺勤處理,工資咔嚓一刀。
二修廠在恆電接手后,煥然一新不敢說,風平浪靜倒是真的。重新上崗的同志拿到了不少補發的工資,在職的同志也不必再每時每刻為丟飯碗而擔憂。同時,他們心裏也清楚,從現在開始不是混著吃國家的大鍋飯,往後是給老闆幹活呢,老闆肯定是要績效的,要有個交代的,這即是壓力也是動力,每個人都清楚,要不了多久,就要忙起來了。
這個深坑美其名曰——https://m•hetubook.com•com空閑調休。
二修廠不止是二修廠,他更像是一個堡壘,張逸夫把它當作自己最後的陣地。有朝一日,若他無法忍受體制內這一切的時候,他有權選擇歸隱田園,放下家國天下,偏安一隅,時不時拿出一個小創新賺些閑錢,自得其樂。
三路人馬就在四月底的這一天,匯聚在了二修廠那幾乎淪為麻將室的會議室。
所以必須給他們挖一個深坑……
第二天,倒也沒出現任何大風大浪,張逸夫還是那個張逸夫,袁鐵志也還是那個袁鐵志。看到辦公室中依然泰然自若的張逸夫,在走廊中偶遇照舊熱情微笑的袁鐵志,秦玥覺得自己有點杞人憂天了。
在做的人,除了二修廠的幾位技術尖子,班長,多是熟人了。電院一方陳延睿與常思平二老,攜弟子雙雙出場,陳延睿談過這次后就回去,常思平等人則暫時駐紮於此,指導生產。畢竟常教授也是拿人家https://www.hetubook.com•com的手短,最核心的設計圖都是張逸夫出的,學校這邊只是完善流程罷了,人家有指導的需求,滿足一下不為過。
另一點,就是班組獎勵制度了。
華北局……也只是電扇而已啊。
其一,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假期與工時制度的改革。
這些事情,還要慢慢摸索,省煤器試驗樣品的製造卻是片刻怠慢不得的。
在這空前的發展中,蘊藏著太多的財富與權力,能看到這些的人,不可能說放下就放下。常人會在回憶追思之時,才驚訝變化之快,機會之多;而張逸夫永遠在變化中追趕,在機會間抉擇。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考慮到現在90%的人都在乾瞪眼吃白食,張逸夫寧可看不到他們,讓他們在家歇著,最後願意補工時的來補,不願意補的自願砍薪,張逸夫也省錢了。當然,在工期緊的時候是不開放調休政策的,相對應地,此時會開放攢休政策,加班加點和圖書的每個小時都會記錄在案,將來開放調休后就可以肆意地休息了。與調休相同,屆時你也可以放棄這些假期,將你多付出的工時換成一筆象徵性的加班費,只是相對於薪水攔腰砍,這個數字少些罷了。
為今這137號人,90%都是薊京土生土長的大爺,又過慣了舒服日子,讓他們加班加點基本是痴人說夢,多干一個小時活兒恨不得把你八輩祖宗都罵了,並且總有辦法用其它方式彌補自己的這個損失。
於是新的班組制度應運而生,生產一線的人將被分為若干組別,在生產績效管理上引入一種競爭性獎勵,在有生產任務的時候,完成任務最多的班組將獲得一筆不菲的獎金,根據張逸夫惡補的管理學知識,獎金這種東西要用好,就是要用金錢的刺|激,讓大家打雞血,造就成倍的利潤,資本家真是罪惡啊。
在恆電剛剛接手的頭一天,向曉菲就宣布了張逸夫精心設計的新一版廠規。
當然,做了這麼多和圖書,現在讓他放下是絕不可能的。保守來看,二修廠是最後的堡壘,但激進來說,它同時也是開疆擴土的根據地。過去的一年,中國的年發電量是六千億千瓦時,美國是三萬億千瓦時,而二十年後的數據是,中國是五萬億過半,美國則不足四萬億。
由於與供電局的合同所限,張逸夫不可能隨便辭退任何一個人,只要他每天朝九晚五來,沒有犯紀律錯誤,就無法辭退。這幫薊京大爺生活壓力有限,夠活就行,很有可能在將來面對可怕的生產任務之時,選擇逃避,也就是混。
雖然大多數內容依然是陳詞濫調,紀律性的內容,但裏面默默提出了兩點不一樣的地方。
三天後,北方電院的技術支持團隊入駐二修廠進行指導。在張逸夫的精心策劃下,自己也成為了華北局考察研發生產工作的專員,攜文天明參与了這次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接頭會議,當然,這個歷史性意義也許只局限於張逸夫個人。
克服困難,勇往直前。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