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逆天的瘋狂
第三百八十四章 火器

趙興站起身來:「就這樣吧,你們把兩廣的銅礦控制好,我立刻回去封鎖渤海灣,封鎖日本海,以防止金人得到火藥。
美食我們就不說了,趙離人府中美色也一時無二,前有廖小小,後有揚州當紅花魁一丈青與秋日,這幾個人盡心竭力,將茉莉園裝扮的天上人間,而臣曾見到茉莉園中還有諸藩國精心挑選的美姬來往其中,可謂瑤池仙境。
或許,正常的歷史上,玩慣了煙花表演的宋軍一見對方的火器比自己威力大,從而驚慌失措,以至於全軍覆沒,進而亡國。但這種歷史不會存在了,至少趙興麾下的士兵已經見識過火炮的威力,而他使用的火炮,至少在四五百年的時間里無可超越。
趙興在擔心:金人會了火藥,那麼西夏人呢?遼人呢?他們還會用多久時間學會火藥技術?
廣州這裏天高皇帝遠,趙興也無所顧忌,他漫不經心的招呼:「帥范那裡有消息?報上來!」
趙興想了一會兒,慢慢的坐下來。
周文之比較溫柔,他在荊湖擔任過州官,受謝麟的影響,為人比較君子。他是從另一個方面考慮的:「太師,廣南軍械局不是製造出了新槍么?我看過,新槍威力比舊槍大,但它卻是吃錢的老虎,連彈殼採用黃銅製做,那些銅彈殼衝壓一下就是銅板。全是錢吶!
也就是說,在真實的歷史上,宋金戰爭到了末期,金人在武器上已經不落下風,甚至還佔有部分優勢,而大宋當時局限於黨爭,新黨成員反對一切不符合自己黨派的東西,甚至包括不屬於自己黨派的火藥技術。這使得宋人雖然最先將火器運用到戰爭,但隨後卻沒有發展創新。
說起來,我有點佩服趙離人,臣住在茉莉園期間,茉莉園四時征歌不斷,似乎從天一亮就開始奏響樂器,一直到夜深時分,則掌燈再戰。然而,茉莉園雖然喧囂,臣未曾在那些官場酬酢中見到過趙離人的身影。當時臣就在想,當別人飲酒作樂的時候,趙離人在做什麼?
風花雪月捨得、美酒美食捨得,再進一步,他會成為皇宋第一權相,他依舊捨得。我不如他,臣之病在於不舍,但臣鄙視他,美酒佳肴在前不動心;高官厚祿在前不變色,每日的心思都在營營造造,琢磨一些學問,生活了無興趣。臣之字帖當流傳百世,萬古遺芳,趙離人琢磨出來的那些學問,誰知道能流傳多久。也許過不了多久,那些學問像他自己說的——過時了。」
他一個人不可能改變整個世界,朝堂大臣們傳統上沒有保密意識,這麼多年來,他霸住火藥配方不外傳,不知惹了多少非議,也幸虧他是大臣,是地方跋扈的大軍閥,否則的話,朝廷會像徵用奴隸匠戶一樣將他名下的火器匠師徵調進入軍器監,而後再由軍器監大臣不經意間將火器配方泄露給遼人西夏人。
為什麼阻止我靠前,臣自那以後,經常尋找趙離人的身影,某一日臣突https://m•hetubook.com.com然恍然——推衍,臣當時是見到軍將們在進行戰前推演,突然大悟的。久有傳聞趙離人知道一種秘術,能夠見一知微,推演出事情的發展,將門子弟將這門秘術稱之為『武侯遺學』,程氏弟子將其稱之為『邏輯學』,廣南百姓稱之為『智學』。
趙興豎起大拇指:「異族屠夫,本族英豪——詹守這麼說,說明詹守在做總督期間,一定很好地維護了大宋利益。更說明廣南的殖民政策執行的很好,我放心了!」
看著道君皇帝疑惑的表情,米芾稍稍停頓一下,馬上解釋:「在臣看來,趙離人是位極其寂寞的人,若干年來,臣不曾聽說趙離人曾經參加過什麼官場宴遊……,這也不對,臣記得他參加過西園雅會,參加過章水論辯,參加過廣南無數冬至日的演講,表面看起來,趙離人似乎很喜歡宴遊飲樂,因為自他中舉以來,似乎大宋凡知名的官場宴會,都有他存在。
無利不起早,周文之君子,他這是想藉機控制勃泥大型銅礦。
隨從遞過一份信函,這份信函上貼著三根雞毛,表示「非常急報」。趙興不在意的拆開信函,才掃了一眼,立刻大驚失色,脫口而出:「什麼,金人竟然有了火炮!」
米芾說的是趙興對上古某些學問的否定,廣南新學的興起,使得宋人原來就開始的審視古學的風氣越來越洶湧,許多上古時代的學問,在他們看來已經是錯誤了,新的學問將其完全否定。在這股思潮下,趙興所說的「與時俱進」,起了推波助瀾的左右,宋人現在都真切的認識到,知識這個東西必須配合生產力,才能符合實際……然而,他們不知道,上古的好多學問都是經驗主義的總結,它符合青銅器時代的大環境,但趙興總結出的學問是一種體系,它不是經驗的結果,而是科學。
米芾說這話的時候,揮舞著手裡的毛筆加強語氣,毛筆甩出的墨點濺的滿房子都是,連宋徽宗臉上也被米芾甩了一團墨跡,但米芾卻渾然不覺,他情緒激動的舞著筆,沉醉其中的高聲喊道:「我故知趙離人會這樣,東坡先生畢生學問就是兩個字:捨得。趙離人不愧東坡先生的得意門徒,他拿得起放得下,萬事悠悠,在他看來該舍則舍,絲毫不會有一點眷戀。
米芾愣了半天,慢慢的說:「或許有人生而知之,也未可知。然……」
至於詹范……嗯,這人說的話太血腥,趙興不認識他!
這世界變化真快,金人已經會使用火炮了,南洋諸小國還要多久會把火炮知識搞到手……我要求你們加強監管,加強火器管制,盡量遲滯阿拉伯人獲得火器的時間,同時,儘可能快地利用我們目前的技術優勢,將南洋徹底征服。
用這種槍打仗,戰爭已徹底改變了,今後戰爭打的就是錢,打的就是銅器的擁有量。太師,我們現在有大理銅礦,有勃泥銅www.hetubook.com.com礦,這些礦藏儲量豐富,導致境內銅價低的不成樣,現在已沒人融化銅錢鑄銅器了——不夠工錢!
我看要從根子上控制遼人、西夏人手中的火器,只需要控制銅礦流出、控制火藥原料的銷售,這兩國即使偷得了我們的火槍技術,也拼不過我們——太師回去,必須加強對日本、小琉球的封鎖,不能全指望北洋事務局,今後我們的硝石必須由我們的海軍軍艦進行運輸,卸貨也必須在指定的地點,而民船不得參与硝石的運輸與儲存。
我琢磨著:我們需要進一步控制倭國的口岸,那裡離遼東比較近,據說當地人腰上別個葫蘆就能游過海去。雖然倭人現在看不起金人,心中對大宋充滿仰慕,但硝石礦必須控制在我們手中,所以我打算去倭國轉一圈……」
某一日,臣飲酒過剩,正打算去園中歇息,卻發現園子里,那條詩歌大道上亮著燈火,臣醉醉咧咧趕到詩歌大道,發現趙離人獨自在大道上徘徊,身邊唯有幾個掌燈的侍女,他手裡拿著一本書,踱步在詩歌大道上,心思既不在書上,也不在腳下的碑帖上。
不過,如果單憑比拼生產力的話,遼國與西夏即使獲得火器配方,以他們低下的生產力,拼不過宋人。畢竟歷史改變了,整個南洋事務局已經在趙興的刺|激下,開足馬力尋求創新,而大宋兩百年來雄厚的基礎,不是草原上崇尚破壞與搶劫的民族所能比擬的。
我向來以為:誰耕耘,誰收穫,天經地義。所以我這次準備給你們放權,兩廣之地人口已經達到一千萬了,這樣的人口,再加上你們背後我南洋事務局的支持,還有你們手中的先進武器,相信以兩廣之地經營南洋,應該做得到——誰耕耘,誰收穫。兩廣耕作南洋,收穫是兩廣的,別說我偏心眼,把好處全留給兩廣,這是耕作者該得的酬勞。
想通了這些,趙興緩緩的坐下,將布告遞給詹范與周文之,淡淡的說:「帥督師正在渤海,沒錯,渤海國是我們一手炮製的,渤海國動亂也是我們一手操作的。帥子連現在還在渤海,他傳來報告,說是向北試探了一下金人的力量,發現金人已經學會使用了火炮。
瞧瞧,這都成了什麼?周文之,君子也!兩湖對此早有公認,在官場一片潛規則的時候,周文之依仗在廣南工作過,宦囊豐厚的他絕不參与兩湖官員的貪小錢行動。如今,這個君子說話時依舊和煦地笑著,嘴裏吐出來的話語確包含滅國、入侵、強佔的陰謀。
歷史已經改變了,大宋現在換裝武器,並沒有隱瞞遼人與西夏人,新換裝的火槍兵在京城耀武揚威,大宋皇帝恨不能讓這支軍隊每天進行表演,在火器巨大的威力下,可以想象那兩國的駐京使節該怎樣向國內渲染這種武器的威力,而後又怎樣不遺餘力的打探這種武器的秘密。
還有,軍械局設在廣南的目的就是要利用和圖書它的天高皇帝遠,使朝廷不易插手控制,今後你們替我把軍械局看好了,我準備開放兩廣民間火器買賣,准許獵人購買燧發火槍狩獵,准許衙役槍手自行配置火槍作為個人防身——讓他們開足馬力,加大生產量。今年底,我需要讓軍隊換裝新槍完畢,還要對外銷售百萬桿燧發槍。這可是大買賣,讓他們都動起來,燧發槍的產量要達到今年百萬,明年三百萬,後年五百萬,且要維持年度百萬的維修能力……」
他忘了,他的火藥技術是從西域得到的,是敦煌附近的鄉民黃大、黃二兄弟,在主持他的火藥研發。
這段時間我顧不上你們了,我要立刻返回杭州,籌劃應變……對了,燧發槍還有多少庫存,我要求繼續生產燧發槍,大量裝備民間——嘿嘿,金人要跟我們比武器,我們就跟他們比人口,他有十萬火槍兵,我就在民間裝備一千萬火槍手,比不死他們。」
但臣以為,這不是趙離人的全部,仔細想來,除了這些知名雅會以外,臣未曾聽說他參加過其他官場酬酢。那麼,趙離人其他時間在做什麼?
金人究竟怎樣將火藥技術從大宋偷去,而後將之運用到戰場的,這是一個歷史未解之謎,現代人猜測,可能是喜歡鼓搗煉丹術的漢人道士,將火炮技術傳給了金人;更或許是金人吞併渤海國后,當地漢人道士將這一秘密獻給金人邀寵。
你們也知道,朝廷現在對我限制越來越嚴,我的兵馬局促在兩浙路,每次動兵,言官們總是大聲叫嚷,而廣州不存在這現象。你們動兵,等朝廷大員知道后,已經時過境遷了。
去吧,兩廣有力量就組織船隊直臨南洋,這裏本來就是一個移民省份,外地遷來的廂軍比你們原來兩廣的土著還要多,再讓他們遷移一下,也不為過……
兩廣有力量,哪怕吞下整個南洋,我也不反對。沒有力量,你們自己吃不下,不是還有錢么。你們可以僱人,從天下各處僱人,我要求你們儘快把南洋吃下,而後牢牢的站穩腳跟……」
趙興不知道,在原本的歷史上,金人甚至比宋人更先將火炮技術運用在戰場。
趙興最後一句話一說,眼前這兩人都知道趙興的脾氣,馬上問:「太尉大人這麼急,是打算明年動手……有廣南的事嗎,我兩廣富足,籌措一筆戰爭費用不成問題。太師,肉不能光讓兩浙路吃了,我兩廣商人也要喝點湯。」
如此一來,遼人拿什麼跟我們打?我以為,即使新槍技術泄露出去,那兩國也沒那麼多銅打仗……火藥,對了,還有火藥原料。倭國硫礦、小琉球硝礦,都控制在我們手裡,遼人、西夏人想要打一場火器戰爭,它拿什麼跟我們打?靠熬人的屎尿提煉的那點硝石嗎?且讓他聞屎聞尿吧!臭不死他!
然而,現在南洋局勢並不如西湖水一樣平靜無波,我們需要在南洋保持武力威懾,在西洋、在阿拉伯則需要不斷的施加壓力,www.hetubook.com.com讓他們感受到我們大炮的存在。這些就需要兩廣來做。
趙興搖頭:「我還不打算對遼國人動手,現在還沒有準備好,況且對他們動手必須經過朝廷,需要全國的力量,還必須與北洋事務局協商……我也不打算對西夏人動手,對夏人動手需要陝西地方協助。
這硝礦、硫磺礦歸太師負責嚴防死守,我兩廣地帶則著力控制銅料的流出,如此一來,大理今後還需要加派兵力,勃泥也要再駐紮一支艦隊……我聽說呂宋王已經抵達杭州,太師,不如由我兩廣派艦隊護送呂宋王南下,順便直接強駐呂宋。」
這種學問至少在一千年之內不會過時。
真實的歷史上,與北宋軍對抗的遼軍和西夏軍不善攻城,他們除了能擊破一些兵力少,守備弱的小城寨外,對守備較強的城市,往往是無能為力的。比如楊延昭守威虜軍,雖「城小無備」,因為用心防禦,也終於使遼軍潰退(《宋史》卷272《楊延昭傳》)。
趙興一揮手,侍女們如潮水般退下,大廳里只剩下陪侍趙興的一丈青與秋日:「我是來放權的……說的直白一點,兩廣地區天高皇帝遠,動一動兵馬,四五個月後朝廷才能知道,這就是極大的便利。
趙興正在交代,一名軍官匆匆趕進來,低低的說:「有緊急情況,渤海國有消息。」
詹范曾在海外擔任過一屆總督,他膽子較大,聽完趙興的話,他獰笑的說:「太師何用擔心,那樣小國,一村知道火器的秘密,我們就屠一村;一島知道屠一島;一國知道則屠一國。島外軍艦一圍,事幹完了也沒人知道,朝中大臣何來呱噪。屠,我就不信,哪裡會有割不盡的草。」
臣注意看了,以後一個多月的時間,趙離人或在院中徘徊,或在樓頂獨處,白天大多數時間他則待在書房裡,翻閱各種卷宗,聆聽部下的彙報。官家,趙離人府中的美食素享盛譽,童大閣曾說蔡元長府中飲食之精美,當世無雙,然而比之茉莉園府中餐點,則只能用一個字形容——陋!
金軍不同於遼軍和西夏軍,能舉行猛烈的攻城戰。宋人曾記述「金人野戰,長於用騎」;「金人攻城,長於用炮」。當時,金軍的攻城器械包括火梯、雲梯、對樓、偏橋、鵝車、洞屋等等,但最厲害的還是石炮。第二次攻擊開封時,「城下列炮座二百余所」,「飛石如雨擊」,「又用火炮燔樓櫓」(《會編》卷66,卷68)。
詹范立刻拍著大腿叫囂:「沒錯,我宋國要駐軍勃泥了,當地土王不願意,就讓他們問問我們的大炮。為了大宋,我們必須如此,必須嚴密控制住銅礦外流。」
另外,中國使用火藥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晉代,距宋代已經有六七百年了。五六百年的時間,足以讓任何有心人獲知這一秘密——不,它甚至不是秘密,五六百年的時間,足以讓火藥技術傳的人所共知,簡直像家中做飯必須放鹽一樣普及,以至於和*圖*書到了宋代,一個道士不會擺弄火藥,出門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趙離人那是在推理,他獨自徘徊于詩歌大道上,在別人舉杯邀明月的時候,他在獨自思索——官家,臣之所以寫字出類拔萃,無它,不過是比別人用了更多心力,考慮運筆行墨。想來趙離人也是如此,他用了臣考慮運筆的時間,來推敲事物的原理及其發展,在這方面,臣自愧不如。臣自以為勤奮,但臣在享受美食美姬的同時,趙離人卻獨自徘徊,思索推衍事物的發展。
但遼國、西夏吶?到哪裡尋找銅?過去他們連鑄造錢的銅都沒有,完全靠收購宋錢融化成銅,這需要多少物資才能換回……嘻嘻,可惜太師現在已經開始推行紙鈔,今後,我們大宗交易都採用紙鈔結算。遼人還想像往常一樣通過交易收購宋錢,他們收購的不過是一堆紙。太師印刷的紙,或者朝廷印的紙鈔。
可這些趙興並不知道,他驚愕了半晌,實在想不出火炮技術究竟是怎樣泄露的。在他想來,自己將這項技術控制的夠嚴密的,怎麼先是歐洲人,再是金人,都先後得到了火藥技術——
這一切,該是多麼大的誘惑,臣置身其中,尚且樂不思蜀——其實我也不差,我聽說宗澤素來嚴謹,龜山先生(楊時)素來方正,張繹古板,王明叟清明……但這些人都渾然忘我,樂在其中。獨趙離人,他精心操持這一切,臣曾聽說,舞妓們每段樂曲,每個舞姿都經過他之手精心設計,但此人設計出這絕美的舞姿之後,卻能立即放下,只顧獨自沉思。這麼多時間思考,在臣想來,他在推測事物的演化上面,應該與臣寫字帖方面不相上下,為古今第一人也。」
米芾停了一會兒,臉上現出回憶的神情,道君皇帝也不催他,過了許久,米芾一邊思索一邊回答:「臣從日本回來的時候,臣在茉莉園住了一段時間,見識過茉莉園的風景,也見識過趙離人日常生活起居,在臣想來,或許趙離人用在揣摩他人心思上的時間比臣多。」
他們是否會和真實的歷史上一樣,在火藥技術上受到了宋金雙方面的封鎖,使得他們直到亡國,仍未有掌握這項技術。
廣州城,詹范與周文之欣賞完一丈青的舞蹈,也順便讓秋日表演了一番歌舞,等到酒喝的半醺,兩人趁醉探問趙興來的目的:「太尉,要說鄉老會,我兩廣最早建立,而且最為完善。如今各地鄉老以村寨為單位,遍布兩廣地區,大理地區則以土司為單位,設立鄉老議政體系。太尉大人這次巡視南洋事務局,真的是來查看兩廣鄉老會的嗎?」
由此可知,現代人所知道的歷史是經過刻意篡改與修飾的。真實的歷史上,在北宋末期不是靠簡陋武器戰勝宋軍的,他們當時已學會了使用火藥兵器。到南宋中期,金朝的火藥兵器更加發展了,如宋寧宗時金人攻打蘄州,還使用鐵火炮,「每一炮繼以鐵火炮,其聲如霹靂」(《辛巳泣蘄錄》)。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