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中原大戰
第305章 二虎相爭 一

馬馬虎虎打了幾炮以後,國民軍的炮兵就算完成任務,可以洗洗去睡覺去了。剩下的事都是步兵們的。
第一波衝鋒,大概有兩個團身穿著灰色軍服的國民軍官兵在夜色的掩護下展開了衝鋒隊形。三千多人組成了好幾波灰色的人線,慢慢向前走著。走幾步就停下來打幾槍,配屬給這兩個團的機關槍連也從側翼靠近敵軍的陣地,以火力掩護這些步兵前進。
「大帥,咱們不能……」鹿鍾麟的聲音突然在馮玉祥耳邊響起,不過吞吞吐吐,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
陝縣。
一排大大小小的火光又在遠處的城牆上面閃爍起來,這是直軍的步槍開火了。緊接著是十幾條火舌從各處的火力點噴吐而出。嗒嗒嗒的連續槍響好像是什麼催命的魔音一般,嚇得衝鋒中的國民軍官兵趕緊卧倒,各自尋找有利地形匍匐前進。慢慢朝前爬行,同時也以步槍火力還擊,試圖以火力壓倒對手的抵抗,再次發起衝鋒。但是直軍的火力現在遠在國民軍之上,哪兒有那麼容易被壓倒呢?這個局面不過是雙方不斷消耗鮮血的彈藥罷了。
這番話好似是醍醐灌頂,一下子就讓馮玉祥清醒了不少。現在這局面的又不是誰打死了吳佩孚這河南就歸誰的。要是那樣吳佩孚恐怕在淇縣夜戰中就全軍覆沒了。那些國民黨左派放虎歸山不就是為消耗自己的實力嗎?把自己消耗乾淨,他們好獨吞河南吧?
「輔文兄,如此精銳可當得天下第一的名號?」
鹿鍾離沉沉一笑:「河南是我們和國民黨左派二虎相爭,而國民黨內卻是右派和左派在爭!廖仲愷和鄧演達恐怕不僅是著眼于河南一省,而是整個國民黨吧?他們現在不過就是一師的兵力,靠著這些實力在國民黨裏面憑什麼去爭?只有拉上我們的十幾萬大軍才能和右派來個分庭抗禮。所以,咱們只要實力還在,和*圖*書廖仲愷和鄧演達最後就肯定要來拉攏咱們……」
看到自己的軍隊早已經失去了一往無前的決死衝鋒的勇氣,馮玉祥也忍不住吐了口吐沫,罵起娘來了:「娘的!這樣的打法再有十天也拿不下陝縣!這個吉世五怎麼也這樣不經誇呢?」
鹿鍾麟此時已經站起身來,湊近馮玉祥耳邊,低聲道:「大帥,河南之戰眼看就要結束了……咱們在戰場上得不到的就只能從談判桌上去爭了。而談判桌上面咱們能夠倚仗的也只有這支兵了!」
鄧演達哈哈一笑:「難道輔文兄傾力打造出來的國民革命軍也不是對手嗎?要不你們還是和我們一樣學學人家共產黨的真本領吧!依我看這將來的世界必然是赤旗的海洋!除非咱們能跟上這個時代,徹底將國民黨來個翻天覆地改造,否則……如何是人家紅軍的對手?我這二十一師不過是學了點皮毛就如此善戰了,要真是中央紅軍的百戰精兵還指不定有多厲害呢!搞不好你那二十師國軍都敵不過人家十幾萬人呢!」
黃河邊上,公元一九二六年十一月五日。
鄧演達一把收住韁繩,轉過頭看著羅耀國,臉上還有幾分不可置信:「能收到那麼多錢!看來這河南省中部的地盤還真不能讓出去的,只是……馮玉祥能答應嗎?」
這時國民軍的十幾門75mm山炮已經開始零星發射了,國民軍可沒有一次打掉一萬發炮彈的大手筆,那樣可就是上百萬的現大洋聽了個響了。現在國民軍的炮擊也就是意思一下,告訴對手他們其實也是有大炮的。
看著已經得意得有點不知道天高地厚的鄧演達,羅耀國也只是點頭附和著。對於二十一師的戰鬥力,他自然早就是心中有底的。這支軍隊其實就是歷史上那支共產黨強軍的翻版;一流的戰鬥精神加上三流的訓練水平再加上四流的武hetubook•com•com器裝備,如果還能有超一流的軍事指揮當然是一支強兵。這種軍隊最適宜的就是打混戰打亂仗,歷史上在朝鮮連美軍都吃過苦頭的。不過真要是雙方穩住陣腳,擺開來打……現在國軍的任何一個師都能打敗鄧演達的二十一師。
而現在,他已經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了。因為他的敵人不僅僅是吳佩孚一個,還有那群和他打一面旗號的國民黨左派!如果他在這兒耗上半個月……這河南最肥美的地盤恐怕就和自己無緣了吧?到時候十幾萬大軍的開銷又要從哪裡來呢?
馮玉祥的神色微微好看了一些,不過還是沉著臉訓斥道:「瑞伯,你糊塗啊!現在我們只有進不能退了。如果我們不趕緊打敗吳佩孚,這河南的地盤怕是就要被人家搶光了!哪兒還有我們的份?」
鄧演達冷冷一笑:「地盤自然是誰搶到歸誰了!我們二十一師流血犧牲打敗了吳佩孚,就是拿下整個河南也是應該的嘛。他馮玉祥現在還被人家堵在陝縣,就他那熊樣……要是沒我們,恐怕連關中老窩也要給吳佩孚奪去了吧?」
「……就算是廖仲愷不要咱們,不是還有國民黨右派嗎?胡漢民、許崇智、蔣介石甚至羅家叔侄,恐怕都不希望國民黨左派重回中央來和他們爭權奪利吧?咱們現在可也是掛著國民黨的招牌,廖仲愷也不能隨隨便便對咱們動武的。所以咱們不怕他兵強,大不了把官司打到孫大炮那兒去。就算是孫大炮要護犢子,有那麼多右派大佬幫咱們說話,咱們有什麼好怕的?」
羅耀國在馬上挺直了身子,看著意氣風發的鄧演達,也連聲的感嘆:「昨天晚上那一番激戰,別說是咱們中國,就是世界上也很少有軍隊可以頂住你的二十一師的!這用紅軍的辦法訓練出來的部隊還就是不一樣啊!」
「我知道是二虎相爭!我要和*圖*書是不打垮吳佩孚這隻老虎,這河南的山山水水憑什麼給咱們?我的十幾萬大軍又上哪兒去籌集軍餉來養?就算在共產黨那裡,我又有什麼說話的資格呢?」
連續幾日白天苦戰受挫以後,他決定要試一下夜戰,時間就是今夜。上萬國民軍的精銳將在夜色的掩護之下,向陝縣縣城和城南的李家凹高地發動一場夜戰!力爭在今晚一舉突破直軍的防禦。
鄧演達得意洋洋的用馬鞭遙指著望不到邊的大軍。眼前這數萬精銳都是他耗盡了心血一手打造出來的,如今終於能縱橫在中原大地之上,而且似乎也是所向無敵了。此情此景又如何能不讓他激動感慨呢?
「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還能得到?他廖仲愷真就那麼好說話嗎?」馮玉祥皺著眉毛搖搖頭。
「大帥,這河南現在是二虎相爭的局面,咱們不能把實力白白耗在這裏!」鹿鍾麟跺了下腳,似乎是吐出了壓抑在心頭多時的肺腑之言。
「對!你說的對。」馮玉祥拍了下大腿,笑道:「瑞伯老弟啊!你真不愧是我的智囊,剛才是老哥說話沖了些,是我對不住你,我這就給你下跪道歉……」
……
「那就好!那就好!」羅耀國朗聲大笑道:
馮玉祥有些壓抑不住心頭的怒火,用血紅的怒目狠狠看了鹿鍾麟一眼,要不是看在鹿鍾麟是他手底下絕少有的智囊,這會兒大耳刮子就該抽上去了。
整個北中國現在已經是一片烽煙,而黃河之畔的此地,似乎還是處在一片安靜祥和之中。除了這支一眼望不到邊的土黃色行軍隊伍。這支軍隊就是在幾日前在一場夜戰中擊潰了吳佩孚的精銳,現在已經被冠以中國第一鐵軍的中央陸軍第二十一師!經過了真正殘酷的戰爭考驗后的二十一師,現在顯得更加沉穩,精銳之氣也愈加內斂了。兩萬人的大軍,排著整齊的行軍隊形,緩緩行進和_圖_書在華北大平原之上,除了隆隆的腳步聲,全軍上下聽不到一點其它的雜音。任何一個稍通軍事的人,遠遠一望,就能感覺到一股濃烈的肅殺之氣。
「不能什麼?有話快說,有屁快放!」馮玉祥扭過頭瞪了一眼站在身後的鹿鍾麟,罵了一聲:「娘的,你鹿瑞伯怎麼也這副熊樣了?」
「不!我沒有糊塗!是大帥糊塗了!」鹿鍾麟爬了幾步,一把抱住馮玉祥的大腿,哭喊道:「大帥,你想想看,咱們憑什麼能到河南來刮地皮?還不是靠您手裡的十幾萬兵嘛!只要您手裡有兵,他們總要劃出些油水給您的。要是……咱們的實力拚光了,就算抓到吳佩孚又能怎麼樣?頂多就是請您去武漢當個什麼委員養著罷了。」
夜色當中,身材高大的馮玉祥悄然而立,在他身後侍立著國民軍的親信官佐。
這座小城,已經將馮玉祥的十萬國民軍整整堵了五天了!而且就是再給馮玉祥五天他也肯定打不下來。這倒不是國民軍戰鬥力差,也不是馮玉祥打仗的手藝潮。而是這裏本來就是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地形。從崤山的邊緣到黃河只有短短的兩三公里的平地,大軍要想通過,只有硬生生從直軍堅固設防的陣地上踩過去。而防守在那裡的又是赫赫有名善打防禦戰的彭壽莘!
「大帥!您沒明白我的意思。現在不是您和吳佩孚二虎相爭,而是您和胡景翼、鄧演達爭河南了!吳佩孚已經是敗軍之將,不是覆亡就是北走山西,這河南已經沒有他站的地兒了。真正和咱們爭奪河南這塊肥肉的是國民黨左派的二十一師!」鹿鍾麟噗通一下跪在馮玉祥腳下,哭喊著繼續進諫。
「對了,你們和馮玉祥談過怎麼分配河南省的地盤嗎?」羅耀國微笑著詢問起戰後的利益分配來了,相比打打殺殺,他更感興趣的是河南的地盤。眼下南中國的重工業建設已經和_圖_書邁出第一步了,這重工業的發展可是離不開煤炭。而河南可是這個時代中國第二大產煤省,而且交通還十分便利。
「我還擔心你們和馮煥章簽了什麼協議,要分他半個河南省呢。擇生兄可能不知道,這河南省油水最多的就是中部這塊地盤。不僅是京漢鐵路打這兒過,而且這裏還有豐富的煤礦資源。現在南方的重工業建設可需要很多的煤炭。如果這塊地盤控制在你們手裡,往後就是靠收煤炭稅一年也能有兩三千萬。養個十萬強兵都有餘啊!可千萬別讓馮煥章奪了去。」
此時的馮玉祥緊鎖著濃眉,瞪著布滿了血絲的虎目,死死盯著遠方的直軍陣地。他也知道現在國民軍這種不顧死活的一味猛攻根本就是錯誤的戰術。打這種堅固設防的據點,沒有別的法子,唯有穩紮穩打,步步推進,將敵人的外圍陣地慢慢磨掉,直到露出最核心的部分,然後才能一舉突破。不過這樣的打法卻是個費時費力的活計,如果……他的友軍國民黨左派的二十一師,沒有取得那場淇縣夜戰的大勝,他自然是可以慢慢耗,雖然他的軍糧已經有些不足,不過總能通過向老百姓「借」糧支應上十天半個月的。
一團火光突然在國民軍的波狀隊形中騰起,這是直軍的大炮開始發射了。很快又是數十團衝天的火球將國民軍的衝鋒隊形打出一個個缺口,但是在中下級軍官的竭力控制之下,他們還是保持著散兵線的隊形,以快步走的速度壓了上去……
「吉世五(吉鴻昌)打得還是挺有章法的嘛!」馮玉祥輕聲贊了一句。在這樣緊迫的形勢下,還能打出如此沉穩的進攻來,這個吉鴻昌的也確實是不凡啊,比起那些暮氣沉沉的國民軍老將來,不知要強出多少倍。
羅耀國和鄧演達這會兒也是全身披掛整齊,騎著高頭大馬,在一隊渾身上下都透著精銳的騎兵簇擁之下,緩緩地行進著。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