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傳
大漢戰神(三)

劉毅的出現改變了商人的地位,隨著時間的發展和對大漢強大做出的巨大貢獻他們在政治權利上的聲音也越來越大,似趙家、糜家、甄家等皆有人在朝中位居高位,正是這些人形成的合力加上王朝的積累越來越為充足才讓劉桓下定了決心進行這次遠征,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可以讓劉信遠離最高權力的核心。
文遠字太安,乃文丑次子,時年三十一歲,他能夠接任重騎營統領之位可不是單單靠著父親聲名和天子垂憐,十三歲從軍自白馬營底層士卒做起,歷任伍長、什長、軍候、校尉、偏將軍等,歷經多次大戰建功無數方能一步步的走上白馬營副統領之位。劉毅多次為其誇耀戰功,並稱其勇不在工橫之下,其謀尚要勝之。恰逢原統領亦是父親至交顏良卸任,文元便順理成章的登上了這隻大漢強軍的統領之位。
跟隨魯王劉信遠征的年輕將領肯定不止文元一人,當朝吏部尚書鍾繇之子鍾會,常hetubook.com•com山王趙雲之子趙統、靖海王甘寧之子甘定、平西將軍嚴綱之子嚴普,包括開元皇帝首徒郝昭在內無數年輕俊傑都投身與此,亦在激烈的廝殺之中將屬於自己家族的榮光繼續下去。
此次遠徵文元總領重騎營、白馬營、西涼營騎兵各一萬五千為騎軍總指揮隨同魯王劉信遠征,亦是劉信最為信重的戰將之一。到得與西歐各國交手鐵騎軍將士沖征無敵奮勇拼殺更是建立奇功。
經過統一大漢的戰鬥之後劉毅進行了一系列的裁軍,經過戰亂的漢帝國應該以休養生息為主,其時有將近五十萬士卒得以回歸故土,他們為大漢的穩定發展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到了安平初年大漢的人口突破七千萬,常年在編的軍隊則有九十萬之數,其中的二十萬屬於甘寧的飛虎軍,剩下的除了戰事之外則都要軍屯以自給自足!
士卒們可以衣錦還鄉,但像龍驤軍、虎衛軍、北平軍、遼東軍這一m•hetubook•com.com個個在平定天下包括之後東征西擴南征北戰之中建立無數功勛的一支支勁旅番號是不會變得。一代新人換舊人,隨著虎將們的老去,各軍統領也都有了不小的變化,當年跟隨開元皇帝打下這片錦繡河山的老將們此時已經有人相繼離世,最早的要算平南將軍文丑。
身為鐵騎營重騎營統領,無論是統軍還是勇武,文工橫在將星如雲的漢軍之中也是聲名顯赫,開元皇帝登基他被封為平南將軍巴縣候!漢開元初年二月病逝,時年五十八歲,太上皇劉毅,安平帝劉桓盡皆親往弔喪,使之身後無比榮光,劉桓更加之為勇烈候,其子文元繼平南將軍之位,並升任鐵騎軍重騎營統領,軼比三千石!
遠征貴霜之後的三年,劉毅放下了挑在肩頭的重擔讓太子劉桓提前繼位,改元安平,后稱烈帝,自己的江山註定要有人繼承才能將漢帝國的榮光儘可能的延續下去,此事宜早不宜遲。劉桓繼位之後劉毅為和-圖-書太上皇,更多的是對兒子加以引導和建議,比之父親劉桓在勤政方面有過之而無不及,加上人才的興盛大漢在他統治下更為強大。
因此此次遠征在劉信看來也是表明心跡的一種方法,他天生就是為了戰場而存在的,假如沒有戰鬥他根本就提不起勁來,此時一舉二得他又豈能不甘之如飴?大漢安平初年六月十三,天子拜魯王為征西大元帥,統領馬步軍十三萬餘人誓師西征,再為帝國開疆僻壤!
大漢安平二年公元二百二十九年四月,征西大元帥魯王劉信率領馬步軍十三萬到達的萊茵河流域,在這一片富饒的平原之上他將要面對十七國的聯軍近三十萬人,其中包括強大的羅馬帝國。與陀羅河戰役不同此時漢軍算得上是孤軍深入,遙遠的征程也讓精銳的戰士們相當的疲憊,這樣的疲憊並不單單來源於身體,更多則是內心,但欣慰的是士氣並未因此低落,因為帶領他們的是心目中的大漢戰神!
不過一旦碰見敵人,開始了戰鬥,這些來https://www.hetubook.com.com自萬里之外的大漢精兵強將們便立刻恢復了高昂的鬥志和強大的戰力,進攻之中猶如摧古拉朽,而遠征軍每到一地都會有大漢道教的信徒們沿途傳教,說起來這還是開元皇帝的策略,其中亦有劉信岳父張魯的很大功勞,戰爭亦是文化的一種傳播,而後者比之前者更能去征服一個民族!
即使有著充足的準備和經驗豐富的嚮導,這條遠征之路劉信也走的頗為艱辛,倒不是有多強大的敵人與路阻擋,而是變幻的自然條件和地理因素在不斷阻礙著遠征軍的前進,非戰鬥減員在所難免,到得遠征軍抵達東歐邊緣開始行以戰養戰方法之時,出征時的將士們已經有六千之數倒在了行程之中,后魯王還專門記述了此行的艱苦。
提起此次遠征,萊茵河戰役就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筆,劉信的聲名傳遍世界千百年後仍為後人時常提起此戰之功不可沒,大漢安平二年七月十六,萊茵河東岸的平原上兩支龐大的軍隊已經列好陣型遙遙相對,大戰一觸即和-圖-書發!
陀羅河一戰之後,西南亞一帶漢帝國還有過幾次著名的戰役,無一不是大勝而歸,而指揮作戰之人都是魯王劉信,無論在軍中還是民間他都有著幾乎不下與兄長的聲威,尤其是在軍中大漢戰神是所有戰士崇拜的目標。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兄弟之間感情極深,可劉桓對這個縱橫無敵的弟弟還是有著一絲忌憚的!就算劉信本人並無此心,但他手下卻並非無人有此志,對此魯王表現的很是堅決,吾之父兄皆乃大漢明主,似吾只求縱橫疆場察敵決勝,再有敢言便是犯上作亂!
說起這一次遠征的行程還要歸功於幾乎將足跡踏遍了亞歐大陸的漢朝商人們,和海路一樣他們在陸地上也有著極大的探索精神,經由如今的俄羅斯到羅馬尼亞一帶被他們走出了一條通商之路,其範圍和影響絕不在名徹後世的絲綢之路之下!而由於缺乏軍隊的保護此時歐洲多半還在蠻荒時代,商人們遭受了頗為巨大的損失和傷亡,因此向本國朝廷求援派出軍隊便成了他們所有人最為有效的選擇。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