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征服
第355章 日本將是騎兵的實戰訓練場所

「督軍大人請放心,我們會依照大人的吩咐去做的。不過,大人,我們這邊雖然有兩百多的英格蘭人水手,但是要承擔那些遼東移民的運輸,肯定是勝任不了的。」約翰向蕭明乾提出了自己的問題。
「那要是韃靼人問起台灣的事情呢?」安東尼奧對蕭明乾的威脅並不在意,因為他知道向韃靼人透露台灣的詳細信息,對他們並沒有好處。
其實蕭明乾有些多慮了,后金對火槍從始至終都看不上。火炮或許還能看上兩眼,但是也不是非常的重視。特別是在早期,他們會不會提出這樣的需求都兩說。
「如果遇到這種情況,你們只要告訴他們,台灣是個平窮落後,愚昧無知的小島,除了出產白糖,其他的一無是出。」蕭明乾笑著說道,這其實正是后金人心目中對台灣最為流行的印象。
「元贇,我們打個賭怎樣我敢肯定,大明在遼東的局勢只會越來越壞,不會越來越www.hetubook.com.com好。而且因為遼東大量的消耗大明的實力,使得大明不斷的增加普通百姓的負擔,而使得大明國內的局勢也會跟著越來越差。」蕭明乾信心滿滿的說道。
不過,這麼一個漏洞其實在蕭明乾熟知歷史走向前提之下,已經不成為一個漏洞了。到目前為止,蕭明乾還沒有發現大明的歷史走向發生了多大的變化。更何況蕭明乾認為,就算自己的動作再大,也不可能改變這個時代的氣候。
在安東尼奧看來,蕭明乾在大規模的從大陸移民這件事情上非常的英明。但是這和安東尼奧關係不大,安東尼奧關心的只是在這個過程中,他能夠得到的好處。
如果大明真的平定了遼東,那麼蕭明乾的這些布局就真的有些白費力氣了,特別是在庫頁島這邊建立一個規模龐大的騎兵部隊這一條,根本就是在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實戰和圖書,當然得實戰,日本就是他們的實戰訓練場所。」蕭明乾眼露凶光的說道。
在交代了一番其他的保密要求之後,約翰和安東尼奧便離開了大隊,乘船前往遼東了。
「這一點你們放心。你們的人主要負責的是同后金做生意,至於人口的運輸,我會派人負責的。另外,我要警告你們的是,不允許向後金販賣哪怕一門火炮,一桿火槍。就算他們要,你們也要以各種借口推辭掉。」想了想,蕭明乾又補充道。
「這我就不和督軍大人打賭了,幾次同督軍大人打賭都輸的那麼慘,還是算了吧。」一聽打賭,陳元贇便不停的搖頭,那種避之如虎的表情,讓旁邊的宋佳輕笑不已。
「元贇,台灣介入遼東的時候,便是大明同台灣徹底敵對的時候。如果只是后金,我們舉全台灣的力量,戰勝它並不困難,但是一旦我們介入遼東,那麼我們將會面對來自大明,后金,蒙古甚至m.hetubook.com.com是朝鮮等等,各方面的打擊。失敗了,退回台灣的我們同時失去的還有大明這個巨大的市場,另外還有可能使得南洋的局勢因為失去強大軍事力量的威懾而陷入亂局。如果成功了,我想,大明會同后金聯起手來,先把我們趕出遼東再說。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要麼不進入遼東,一旦決定進入遼東,就要擁有同時擊敗大明和后金的實力,不然還是先積累力量的好。這正是我定下先定南洋,后謀遼東大明的戰略布局的根本原因。」蕭明乾詳細的解釋道。
「那督軍大人這次去庫頁島,想要如何訓練騎兵呢?總不至於只是簡簡單單的隊列和衝殺訓練吧要知道不經過實戰,騎兵根本就不可能真正成軍的。」陳元贇非常感興趣的問道。
正是基於之一點,蕭明乾確信大明在遼東的困局不會有根本的改善。以大明朝堂上的那幫子官員的尿性,想要平定遼東,根本就是痴人m•hetubook•com.com說夢。
「請督軍大人放心,我們知道該怎麼做。只要向那些野蠻的韃靼人推銷那些督軍大人所列的商品,然後買下那些漢人就可以了。」安東尼奧首先回答道。
「可是督軍大人,您想過沒有,如果大明最終平定了遼東,那麼這一切的布局都將化為烏有,是不是有些得不償失啊。」陳元贇一針見血的指出了蕭明乾的這個布局的最大漏洞所在。
這是一個很恐怖的時代,也是一個後世的人無法理解的時代。而蕭明乾現在正在做的,僅僅是將那些本該死去的人救活,同時給那些還留在大明的流民一個得到更多讓他們能夠生存下去的資源。對歷史大勢來說,影響並不大。
「沒錯,不過安東尼奧先生,你這次只是以一個英格蘭使節的身份參与到這次的行動當中,以後的事情,還請交給約翰先生負責。我對你們的要求只有一個,保密,全面的保密,不可向後金透露任何的關於台灣的信息hetubook.com•com。我在這裏給你們一個警告,如果有人向後金透露了關於台灣的消息,那麼你們不僅得不到一丁點的好處,而且還會遭到你們難以想象的懲罰,而台灣同英格蘭的貿易,也會因此而徹底斷絕。」蕭明乾不得不向兩人警告道,畢竟這次的事情,是遼東布局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督軍大人,我一直不明白,既然督軍大人對遼東如此上心,為何不現在就直接參与進去。以台灣現在的實力,想要取得勝利,並不是不可能的。」待約翰兩人離開后,陳元贇不解的問道。
小冰川時代所帶來的災難性天氣還一如歷史,深深的傷害著大明,消耗著大明的元氣。雖然蕭明乾從大明運出了不少人,但是這三百來萬人,基本上可以算在那些本該死去的人口當中去。畢竟每年三四百萬的流民,死個十分之一,已經算是嚴重低估了,其實每年大明各地死亡的流民都不低於五分之一哪個流民家庭當中會沒有一兩個親人死去。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