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諸葛家族

在得到的時候,人們一般會選擇風險規避,不願意冒險去得到更多,見好就收。在失去的時候,人們一般選擇風險喜好,更願意冒險去減少自己的損失,放手一搏。
兒子啊,爹跟你說啊,要想做有節操的君子啊,要通過清心寡欲來提高自己的修養,以勤儉節約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幹啥,不排除外來干擾就沒法達到遠大的目標。學習,要專心致志,想要有才幹就要學習。你不學習就鍛煉不出能力,沒有志向就學了也白學。弔兒郎當的就會精神萎靡,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整天做自己想做的事兒不做自己該做的事兒,以後就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等到混成了窩囊廢再感嘆時間都去哪兒了?哪裡還來得及啊?
作為「東吳杯」我最喜愛的同事特等獎得主諸葛瑾的長子,諸葛恪少年兒童時代的幸福冠絕三國。
34歲,諸葛瞻執掌尚書台,統領國事。但當時劉禪寵信的宦官黃皓隻手遮天,朝中大臣都不敢招惹,諸葛瞻也裝聾作啞,所謂統領國事,徒有虛名而已。

諸葛恪

拍馬屁不管用,諸葛恪開始搞政治投機。他瞅准了孫權不滿於張昭的倚老賣老但又礙於他的老資格無可奈何。諸葛恪便以小賣小,逮著個機會就揶揄老張頭兒,以最禮貌的言辭說出最難聽的話。孫權很是解氣,然後還是一笑而過。
從19歲到31歲,諸葛恪兢兢業業地不務正業。他的本職工作——督辦軍糧在很多人眼裡是個肥缺,但諸葛恪才不稀罕這個,他要的是建功立業。可孫權再喜歡他也不會把部隊貿貿然交給一個愣頭青。諸葛恪發揮特長狂拍孫權的馬屁,說自己的父親比二叔強,因為父親知道跟隨偉大的領導而二叔不知道。孫權很高興,但也一笑而過。
壽春城中存儲的是足夠十萬大軍吃一年的糧食,可現在城中有十八萬人,吳國看來也使不上什麼勁兒了,天公又不作美。諸葛誕手下的得力幹將蔣班等人認為,東吳嘴上說還會發救兵,實際上是想坐觀成敗,不能指望他們。現在城中糧食不足,應該趁著人心還沒散,拚死一擊,突圍而出,雖然會有損失,但也能有一部分力量得以保存。可是文欽不同意他們的看法,他認為諸葛誕率淮南十余萬之眾來降,東吳不可能不要,三萬東吳子弟也被困在壽春,東吳更不會坐視不管,因此主張固守待援。兩人說的似乎都有道理,諸葛誕一時拿不定主意,雙方各持己見,互不相讓。文欽脾氣一直不太好,這回又犯了老毛病,大怒,要殺蔣班。這時諸葛誕也決定採納文欽的建議,固守待援。蔣班一氣之下,跳城逃跑,投降司馬昭了。
這就是62歲的諸葛瑾的表現,出了事兒他的表現是驚慌,有了主心骨,他就負責安坐,唯一值得稱道的是聽人勸吃飽飯,讓幹什麼幹什麼。對比兩年前去世的弟弟諸葛亮,不知道諸葛瑾是否感到汗顏呢?
47歲,聽說劉備要傾蜀國之力討伐東吳,孫權想要求和。諸葛瑾給劉備寫信說:「老劉啊,我們不就是奪回了荊州,殺了關羽嗎?你就非覺得跟我們是深仇大恨,不肯和我們講和,真是小人之心啊。我都替你琢磨過了,你聽我的,不要聽你身邊那些將軍的。我問你啊,是關羽重要還是漢獻帝重要?你是要荊州還是要天下?我們只不過殺了關羽,曹魏可是廢了漢獻帝啊、兩家都和你有仇,你應該先跟誰報仇?您動腦子想想,這不明擺著的事兒嗎?」
司馬昭沒能阻止吳國的三萬援軍進入壽春,勸降的政治攻勢也宣告無效,畢竟諸葛誕兩度經營淮南,又刻意收買人心,群眾基礎紮實,哪能被這簡單的策反宣傳所瓦解?但司馬昭並不急於攻城,圍而不攻,把戰略重點放在阻止吳國後續援軍上,以確保自己敵軍數量不要再增加了。
諸葛瑾參加工作42年,要麼不做事,要麼不成事,在不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了平凡的業績、他是漢末三國失敗次數最多記錄的保持者。可同樣是作為臣子,他從領導那裡得到的信任卻比他那個天縱英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弟弟還要多!這說明孫權很有愛嗎?恰恰相反,孫權是一個刻薄寡恩的君主,他的哥哥孫策替他打下了江山,他稱帝之後卻只追封孫策為王,連個名譽性的皇帝之名都不捨得給。他拿自己的妹妹作為政治籌碼造成妹妹一生的不幸也從未見她對妹妹有所補償。對待自己的兒子,他廢了太子孫和、賜死了魯王孫霸。對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孫權也沒有重用他們的後人,卻對諸葛瑾悉心關照、對諸葛恪疼愛有加。臨終前更是全權委任諸葛恪做顧命大臣。可以說,孫權這輩子對諸葛瑾的好,超過了對其他所有人的總和!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諸葛瑾同孫權無論談話、勸諫,從不直說,只是稍微表示出自己的傾向,大略道出自己的意圖,點到為止。如果孫權有一點點不愛聽的苗頭,他就放棄正在進行的內容而轉向其他的話題,漸漸地再借其他事情從頭開始,以對同類事情的看法求得孫權的贊同,於是孫權的思想也往往得到開通。
連風度都不要了才使出的毒計,依然無法奏效。53歲的諸葛亮,終於走到了人生的盡頭。他強支病體,最後一次巡視軍營,看著在風中兀自飄蕩的「克複中原」的大旗,心中無限蒼涼。木牛流馬、諸葛連弩、孔明燈,這些他親手研製的器械,將不再為他所用。秋風襲來,徹骨生寒,諸葛亮仰天長嘆:亮再不能臨陣討賊矣!悠悠蒼天,何薄於我!
18歲,諸葛瞻出任左羽林中郎將,掌管禁軍,掛侍中頭銜,相當於蜀漢政府秘書長。因為蜀漢官民都懷念諸葛亮,諸葛瞻又精通書法繪畫,記憶力強,才思敏捷,因而很受歡迎。每當朝廷頒布一項好的政令,儘管不是諸葛瞻建議倡導,百姓們都會互相轉告說:「這都是諸葛武鄉侯的的主意!」。諸葛瞻的美名受到了過分的渲染,有些名過其實。
別的家族是一點一滴的積累,一步一個腳印地攀升。諸葛家族卻是在漢末三國各自白手起家,異軍突起,甚至一度控制了整個蜀國(諸葛亮)、整個吳國(諸葛恪)以及魏國局部(諸葛誕)。
可以說,三顧茅廬之後,白帝託孤以前,諸葛亮的工作就像是漢代的蕭何、明代的李善長,主要是搞後勤,重要歸重要,但並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
經過了一個世紀,在世風日下的漢元帝時期,諸葛家族出了一位大人物——諸葛豐,這是一位卓越的鳳凰男,因為德才兼備而出人頭地,一度做到司隸校尉(相當於國家安全局局長兼首都衛戍區司令,權力超過明代東廠、錦衣衛),然後迅速因為鳳凰男普遍存在的不夠圓滑的特點,得罪了權貴階層被降職為城門校尉,失去了監察權的諸葛豐仍然死性不改,繼續直言敢諫,終於觸怒皇帝,被罷官之後老死於家中。
42歲,諸葛恪得知陸遜對自己有意見,寫信給陸遜,希望他不要求全責備,以大局為重。這封信文采平平、觀點也談不上新鮮。然而當時陸遜已經因為總提意見惹毛了孫權,不久就因為孫權的激烈指責憂憤而死。諸葛恪作為第一紅人完全可以不在意這個前輩的意見,缺德點兒的話還可以落井下石……
有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是,劉備第三次來找諸葛亮時,諸葛亮是真睡還是裝睡?
無為而無不為
諸葛亮閱盡滄桑,臨終前總結了自己一生的經驗,傳給兒子,說來說去就是四個字——好好學習。要是看了這封信就能成才,全中國人民都成才了!
諸葛亮派郝昭同鄉多次遊說郝昭投降,郝昭嚴詞拒絕。
人口不足倒是可以想想辦法。諸葛恪把目光投向了丹陽山,這裏盤踞了一群反政府武裝,窮山惡水出刁民,只要大軍壓境就躲進山裡打游擊,大軍過境就接著出來蹦躂,從東漢就處於事實上的獨立。由於國際局勢緊張,孫權也不敢打一場大規模內戰,於是就這麼將就著。
諸葛亮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經歷過多少大風大浪才有了「善敗者不亡」的本事。諸葛恪則是人生五十年如夢似幻。到了五十歲才經歷第一次失敗並且敗得如此窩囊、諸葛恪無法接受,無法接受的結果就是亂髮脾氣、推卸責任。
52歲,諸葛瑾和孫權分兵兩路攻打魏國重鎮襄陽,兩路都戰敗。這次諸葛瑾沒有受到處罰倒也正常,可他居然還陞官了,從左將軍升為驃騎將軍(張飛在蜀國的職務也就不過如此,人比人得死啊)。
諸葛恪攻城時,司馬孚的二十萬大軍就在壽春居然按兵不動,這就是要張特當炮灰。司馬師採納謀士傅嘏的建議,把主要精力用來對付姜維,對於合肥新城,已經做好了破城的準備。對於諸葛恪來說,縱然形勢不利,佔領合肥新城恐怕是痴人說夢。但種種跡象表明,張特是司馬氏的一枚棄子,只要能破城,哪怕來不及搶掠就立即撤退也足以挽回顏面、告慰孫權的在天之靈!
身高一米八五,儀錶堂堂、風流俊雅、有很多闊親戚又志存高遠、才華橫溢的高富帥諸葛亮輕易得到了荊州最高軍政長官劉表的連襟,名士黃承彥的垂青,把頭髮黃、皮膚黑但智商很高的女兒嫁給了他。從此諸葛家族與荊州五大家族劉、蔡、黃、蒯、龐、都成了親戚。諸葛亮雖然只是一個無職無權的小地主,卻可以自由出入于荊州的頂層社會、地位超然。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諸葛亮的婚姻是一次政治聯姻,但他主要靠的還是他的人格魅力,證據是他的弟弟諸葛均從出身上看和他完全一樣,卻沒能討到豪門大族出身的老婆。
過江作說
68歲,孫權兵分四路伐魏,諸葛瑾和長子諸葛恪各率領其中的一路。魏國派出司馬懿,將四路吳軍全部擊敗。
47歲,趁魏國將戰略重點放在吳國,魏蜀邊境空虛,揮師北伐。派趙雲故布疑兵出斜谷吸引曹真主力,他本人親自率軍出祁山,兵鋒直至長安。毫無準備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望風而降,還意外收穫了後備幹部姜維。此戰中,諸葛亮唯一一次動了點私心,派內定的接班人馬謖鎮守戰略要地街亭,不論是馬謖坑了諸葛還是王平費禕聯手坑了馬謖,都無法改變街亭失守的事實,於是形勢便急轉直下,諸葛亮只好放棄三郡匆匆撤兵。兵法有雲:善敗者不亡。諸葛亮就是一位善敗者,他的一個神奇之處在於,無論形勢如何嚴峻,有他在都能全身而退,誰敢來追擊,那就是來送死。
46歲,上《出師表》,表明心跡,交代工作,屯兵漢中,磨刀霍霍向曹魏。
做官、做事、做人都很有一套,諸葛誕無疑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到此為止,諸葛恪所做的一切其實都沒有什麼錯,與其叔父諸葛亮不遑多讓。史書上卻記載了早已有人預料到諸葛恪要敗亡。魏國在東興大敗之後,國丈張緝對司馬師說:「諸葛恪雖然贏了,但離死不遠了。」司馬師問:「這是什麼緣故?」張緝說:「他的威望震懾君主,功勞蓋過全國,想要不死,可能嗎?」這段話總被人說成是張緝有先見之明。但是張緝是什麼人,他就是後來想要政變推翻司馬師的主謀之一!分析諸葛恪是假,敲打司馬師才是真的吧?
49歲,在孫峻的幫助下,諸葛恪處死了陰謀政變的二號人物孫弘。以太傅的身份(皇帝的老師)成為東吳帝國的首席行政官。諸葛恪撤銷了孫權設立的特務機構、免除老百姓拖欠的賦稅、取消關稅並迎擊司馬師的三路大軍,取得東興之戰的大捷。
50歲,諸葛亮二出祁山,第四次北伐。這是他與司馬懿的首次交鋒,這一年,司馬懿52歲,剛剛成為魏國最高軍事長官,他的任務,是救援祁山的魏軍。
1.真睡,醒來輕鬆進入角色,突出高人風範,劉備也發現是真睡,不免更加佩服氣魄不俗。
乍一看,諸葛瑾除了是諸葛亮的哥哥什麼都不是,再一看,他的另類、他的反常識,是那麼的無與倫比、登峰造極。
與魏蜀兩國軍隊國家化不同,吳國的士兵很大一部分都是幾大家族的私兵,20萬兵力的規模榨乾了士族們的老底兒,賭贏了諸葛恪成為神話,賭輸了要他們虧本,他們當然不願意。蜀國打壓士族到底,最先亡國。魏國曹操打壓士族,從曹丕開始妥協,第二個亡國。吳國對士族拉攏到底,國祚最久。到最後都歸於代表士族利益的晉朝。諸葛恪是吳國唯一一個侵犯士族利益的領導者,他要同時對抗敵國的軍隊和本國的制度!這才是擺在他面前最大的困難。
第三、與領導關係鐵到這個份兒上的人寥寥無幾,即使有,也往往會去爭權奪利、引起眾怒,於是黨同伐異、剷除異己、最後身敗名裂。諸葛瑾呢,他從來沒有利用領導的信任作威作福www.hetubook•com.com,反倒是一次次出手幫助同事免於災禍。不爭、不搶、不鬥、不說是非。縱然他的弟弟諸葛亮人格高尚、智計無雙,但內有政敵李嚴、外有宿敵司馬懿。諸葛瑾則詮釋了什麼叫做仁者無敵,漢末三國、群雄並起、將星雲集、除了諸葛瑾,還有誰可以稱得上天下無敵?
談妥了結盟的事兒,諸葛亮就回到了劉備處,之後火燒赤壁、曹操敗退就沒諸葛亮什麼事兒了,擊敗曹操的功勞應該主要記在周瑜頭上。
諸葛恪被當場殺死,屍體以草席包裹扔進亂葬崗。不知道他所喋血的是否就是當初萌萌噠地寫下「諸葛子瑜之驢」的那一座宮殿。
淮南一叛(王凌之亂)
面對歷史車輪的無情碾壓,諸葛亮憑藉超卓的個人能力將蜀漢國祚延長了四十年,並且經濟上富強、軍事上主動、外交上平等,最終天不假年,沒能逆轉乾坤。好在不以成敗論英雄、不崇拜強者,只崇拜仁義的中國人一直,並將永遠讚頌他、愛戴他、懷念他。誠然他的事業以失敗告終,但卻贏在了後人心中,川民為他戴孝達千年之久,各地的武侯祠至今香火不絕,這一切,不僅僅是因為他是智慧的化身,更多的是因為這個人,集公、忠、廉、能於一身、又兼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他,有著真正偉大的人格。
4.假睡成了真睡,劉備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特么的居然真睡著了!真睡著了啊!!我演給誰看啊!忍住,忍住,一定是我心中還有雜念……
草根兒出身的諸葛誕,不投親、不靠友,完全憑藉自己的實力在三國亂世的腥風血雨中摸爬滾打,在夾縫中求生存。而且由於諸葛瑾、諸葛亮在吳蜀兩國都身居高位,諸葛誕在魏國長年遭受壓制,直到兩位族兄謝世才得到重用,一路做到了征東大將軍、司空的高官。
小皇帝向諸葛恪發來了宴會的邀請函,而諸葛恪在得到最後一點親信的示警之後竟然只防備著飲食中有毒。沒錯,他是把禁衛軍都換成了自己人,但擺下鴻門宴的正是他的親信,當初力挺他上台的孫峻!
諸葛恪沒有像諸葛亮那樣在戰敗之後自貶三級主動承擔領導責任,這才是他走向身敗名裂的開始。
由於東線戰區更靠近吳國的首都建業(今南京),實力自然就超過了同為對吳作戰的南線,是曹魏的第二大集團軍。誰掌握了東線,誰就有了與司馬氏抗衡的本錢。恰逢東線戰區的最高長官被調回中央養老,關於誰來接替這個關鍵職務,曹爽與司馬懿兩派爭論了整整一年,最終互相妥協,將長期在東南戰線工作,與兩派都不遠不近、已經67歲的王凌提拔為東線一號首長,征東將軍。東線三號首長,廬江太守則由曹爽的親信,猛將文欽出任。而諸葛誕,他既是曹爽集團頭號骨幹夏侯玄的鐵哥們,又是司馬懿的兒女親家,而且他和王凌也是兒女親家,成了三方都易於接受的不二人選,於是諸葛誕投筆從戎,作了揚州刺史、昭武將軍,也就是東線戰區的二號首長。
三國故事的精彩之處在於征服世界、戰勝別人的英雄事迹,唯有諸葛瑾的故事,是一部征服自己私心雜念,用一生去幫助別人的反英雄主義傳奇。
淮南二叛的主要影響有二:

諸葛瞻

國之偶像
陸遜死後,孫權追悔不及。家世、功勞、度量一個都不少的諸葛恪無可爭議的地升任大將軍、荊州牧。
17歲,諸葛瞻迎娶了劉禪的女兒,被授為騎都尉。
吳國的第二波援軍被擊退,面對城外黑壓壓一片的敵軍,諸葛誕依然氣定神閑,甚至哈哈大笑。他選擇在壽春打防守反擊可不只是因為壽春城堅固那麼簡單,壽春一帶每年都會下大雨,一下雨淮河就要漲水,一直淹到壽春城下。所以諸葛誕看見司馬昭在城下紮營非常高興,他得意地說道:「這下我不用動手敵人就玩兒完嘍。」可讓他沒想到的是,自從司馬昭紮營開始,就一滴雨都沒下,是少有的大旱……
所以諸葛亮年初剛走,年尾就又打過來了,此次的兵鋒指向了陳倉。偏偏駐紮在陳倉的魏國守將郝昭早有準備,導致第二次北伐成了諸葛亮一生中最糟心的一戰:
諸葛瑾的一生,沒有辦成過一件事兒,卻步步高升,善始善終。他的故事沒有什麼精彩,卻極為耐人尋味。
如果光看這些有利因素,王凌好像無比強大。但換一個角度看,他的這些關係除了他的外甥令狐愚,其他人和司馬懿也都頗有淵源,能保持中立不跟著司馬懿來收拾對他就不錯了,跟著他造反,憑什麼?偏偏唯一靠得住的外甥,兗州刺史令狐愚剛聯絡完楚王曹彪就病死了,王凌的實力縮水了一小半兒。而他所擁立的楚王曹彪,是曹操的小兒子,論輩分,是魏帝曹芳的爺爺輩。自古帝位傳承無非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以叔代侄雖然很少,也還勉強說得過去,而以爺代孫……太不倫不類了吧?曹魏從建國以來,所有掌權人物都是曹丕一脈的既得利益者,立曹彪等於是對曹丕、曹睿、曹芳三代皇帝的背叛,大義名分蕩然無存。就連他的兒子,諸葛誕的女婿王廣都覺得這次謀反不靠譜,別人就更不會跟著他一起雞蛋碰石頭了。
論出身,他是以離間計誅殺董卓的司徒王允的侄子,家族威望遠在河內司馬氏之上。
48歲,強敵司馬懿終於去世,但孫權也已病重,二宮之爭后坐享其成的第三任太子孫亮又年僅九歲。孫權開始安排後事,諸葛恪兼任太子太傅。同時,中書令孫弘兼任太子少傅,這就是確立了未來的首輔和次輔大臣。
公元255年,毌丘儉、文欽謊稱得到了太后的手詔,于東南第一重鎮壽春舉兵,討伐司馬師。他們將在淮南屯駐的大小將領都召集到壽春城內,于城西築壇,歃血為盟,毌丘儉率領老弱駐守壽春,修築防禦工事,文欽率領五六萬機動部隊在外圍作戰。同時,向天下發出公告,揭露司馬師的罪行並將毌丘儉的兒子送到吳國做人質以求援兵。
驚才絕艷的諸葛恪堪成吳國中後期第一能人,他的功業在諸葛家族中僅次於他的二叔諸葛亮,但因為性格上的缺陷成為了諸葛家族名聲最糟糕的成員。中國傳統歷史觀的長處是不以成敗論英雄,短處則是過於強調道德的力量,在君子小人的二元論之下缺乏理解以至於苛刻。
2.裝睡,兩人都知道裝睡是為了試探,各自秀得飛起,一個彷彿高僧入定,一個定得不能再定。完了雙方都覺得對方是個角色,不容小覷。
無為
4.不知道必須戰,這種人對國家的前途並不關心,只要能讓老婆孩子過上安定的生活怎麼都行。
戰前,諸葛瞻悲憤地說道:「我于內不能除去黃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維,進軍又不能守護國土,我有三罪,還有什麼臉回去啊?!」於是諸葛瞻在綿竹擺好陣勢等待鄧艾,鄧艾派兵左右包抄,結果兩路人馬都被諸葛瞻打敗退回,報告說:「敵人太厲害了!」鄧艾大怒說:「我們到了人家家門口了,打不贏就都得死!」於是兩路人馬拚死奮戰,擊敗蜀軍,諸葛瞻戰死。
48歲,孫權稱王。諸葛瑾被提拔為左將軍、督公安,假節,封宛陵侯。剛陞官就趕上曹丕伐吳,總體上來說這一仗是吳國贏了,但具體到諸葛瑾這兒卻是打了個敗仗,但他照樣沒有遭到任何處罰,沒有受到一句批評。
史書上說諸葛恪的這次進攻是不顧眾人反對,反對的理由是國力不支,士兵疲憊。這實在令人費解。司馬師繼承司馬懿的權力本就沒有正當性,光是魏國內部的反對派就足夠他頭疼,本想著一戰立威結果剛上台就遭逢大敗。這時不出兵,休養生息?吳蜀兩國的人口、國力加在一起都無法與魏國相提並論,休養生息當然是對魏國更為有利。吳、蜀兩國唯一的機會就是趁魏國虛弱的瞬間全力一擊。這麼淺顯的道理,難道只有諸葛亮和他的侄子、學生才明白?
呂壹是孫權提拔起來的特務頭子,簡單地說他就是一條見誰咬誰的瘋狗。太子孫登和孫權說過很多次這個人不行,孫權都不聽。可就是這樣一條瘋狗,也從來不咬諸葛瑾。呂壹被處死以後,孫權唯一一次責備諸葛瑾,說:咱們什麼關係啊,我用錯了人,你應該指出來的。
司馬昭調動了二十六萬大軍,在兵力上佔有優勢,後勤補給上更是以全國敵一隅。但他有一個很深的顧慮:當初他老爸率軍出征,他大哥留在朝中坐鎮;後來他大哥率軍出征,他留在朝中坐鎮。現在,他率軍出征,他的那幾個弟弟可都沒本事在朝中坐鎮。帶著皇帝御駕親征?可太后還在,太后要是想搞事兒,比皇帝還麻煩,得,咱們一起出征吧。於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太后、皇帝一起「帶領」大將軍出征的場面。辦法雖巧,風險也很大,萬一有個閃失,太后、皇帝被俘,那就等於把自己最大的本錢,號令天下的資本都輸光了。這是司馬家族與諸葛家族賭上全部資本的最後一戰,也是決定三國歷史走向的關鍵一戰。
可是與諸葛瑾、諸葛亮相比,他沒有崇高的理想,也沒有無私的幫助過什麼人。他的努力、他的拼搏,歸根到底不是為了得到權力地位就是為了保住權力地位。他的得失心太重,這並不能說是他的缺點,只能說是他的弱點。他雖然了不起,但也只是一個了不起的俗人,他雖有大智大勇,卻沒有大仁大義。
諸葛玄去世后,諸葛亮、諸葛均兄弟在卧龍崗隱居。雖然諸葛亮後來總憶苦思甜說自己年輕時躬耕于南陽,可從他整天不是走親訪友侃大山、就是看書睡大覺順便搞搞發明創造的生活狀態來看,他不可能是一個農民,而是一個有錢有閑的小地主。
針對城中缺糧的現狀,又吸取淮南二叛時北方士兵士氣低落,容易投降的教訓,文欽想出了一個奇葩的主意——將城裡的北方士兵統統遣散以節省糧食……諸葛誕和文欽分別是壽春城中兩股力量的代表,以諸葛誕為代表的軍事集團多數是北方人,現在文欽要遣散北方兵等於是解除諸葛誕的武裝力量,那諸葛誕能答應嗎?文欽的這個建議的確能夠緩解城中缺糧的問題,但也削弱了城中的戰鬥力,尤其是削弱了諸葛誕的力量,要知道這些北方兵是諸葛誕多年培養的資本,是這次反叛的中堅力量,也是他投靠東吳的最大本錢,如果都解散了那他豈不成了光桿司令?諸葛誕和文欽原本關係就非常糟糕,現在萬般無奈聯手抗敵,彼此間卻一直心存芥蒂,文欽這麼餿的主意一提出來,雙發積壓多年的矛盾終於爆發。諸葛誕覺得文欽的用意是在削弱自己的力量,你這混蛋到底安的什麼心!?文欽也覺得很委屈,老子好不容想出來的好主意,你竟然不聽?文欽一直是有名的暴脾氣,說著說著就開罵了。諸葛誕一氣之下親手把他殺了。文欽死了也就罷了,這樣的人留在城裡也確實是個不安定因素。可文欽的兩個兒子文鴛、文虎當時正在巡視城防,得到消息立馬要帶兵找諸葛誕算賬,可他們手下的人數太少,文家兄弟喊破了嗓子也沒人願意跟他倆去跟諸葛誕死磕,按說這已經耽誤了不少寶貴時間了,可諸葛誕竟然沒有採取任何行動眼,就這麼睜睜看著文家兄弟投降司馬昭了,要知道文鴛可是三國後期難得一見的猛將,司馬師就是被他嚇死的!
諸葛恪就這麼帶著他的三百人馬出發了,耳邊迴響著老爹絕望的聲音:「這孩子不光宗耀祖也沒什麼,這怎麼還要給家族惹禍呢?」(興家赤族)
諸葛誕長大成人的時候,兩位族兄都已經在蜀吳兩國舉足輕重,但他沒有前去投奔,全憑自己在魏國打拚,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這個人相當有志氣。他從縣令做起,後來調到中央做尚書郎(相當於正廳級秘書),具體工作是在人事部負責提拔幹部。做這份工作,找他走後門的人自然少不了,諸葛誕的應對方法很有創造性,誰和他推薦了什麼人,推薦的時候誇了些什麼話他全都記下來,再把這些話公布出去,被推薦的人都給予試用的機會,大夥一起來監督這個人是不是名副其實,這樣一來找他走後門的人也就都不敢隨便推薦人了。
諸葛亮繼續出招,做出屯田長駐的架勢,這一招使司馬懿有些坐不住了,但司馬懿終究是司馬懿,經過仔細計算,明白了這塊高地上的小平原壓根種不出多少糧食,無法供養蜀漢大軍,你喜歡種地就種吧,我繼續防守,看你能把我怎麼著?
吳帝孫亮進封諸葛恪為陽都侯,加封荊、揚州牧,督中外諸軍事,並賜金一百斤,馬二百匹,繒布各萬匹。軍民百姓歡欣鼓舞,將太傅大人視為國民偶像,每次諸葛恪外出大家都伸長脖子競相一睹他迷人的風采。
經過了長時間的思考,我重新認識了諸和*圖*書葛恪。
諸葛恪懶得和他們廢話,直接找到孫權強調成功之後會有四萬兵員入賬哦,這可比赤壁之戰東吳投入的總兵力還要多哦。孫權像面對一個非要討點錢炒股的孩子一樣答應了諸葛恪的請求,任命諸葛恪為撫越將軍(雜號將軍,沒啥地位)、敲鑼打鼓以壯聲威(這簡直就是哄孩子玩兒)。至於交給諸葛恪的兵力,足足有……三百騎兵。(這樣龐大的規模,難道是穿越到三國的特種部隊?)
別的家族把雞蛋都放到一個籃子里,選對了就一飛衝天,選錯了就聽天由命。諸葛家族卻是聚散天涯,分別跟了三個老闆,偏偏一個老闆都沒跟錯。
從26歲參加工作到41歲,諸葛瑾所任職的江東集團經歷了赤壁之戰、南征交州、合肥之戰、濡須口之戰、孫劉聯姻等一系列大事,可以說是捷報頻傳、連戰連勝、花團錦簇、皆大歡喜,可在這十五年裡,他竟然沒過出一個載入史冊的主意,沒有領導過一次戰鬥,甚至連一次外交任務都沒有,可以說江東集團上上下下你方唱罷我登場,唯有諸葛瑾連龍套都沒跑過。
在指定了蔣琬、費禕作為接班人後,諸葛亮溘然長逝。蜀軍撤退,司馬懿放膽追擊。蜀軍依照諸葛亮遺計做出反攻態勢,司馬懿大驚,以為中了諸葛亮的詐死之計,倉皇逃跑。從此以後,千年以降,有華人的地方,都流傳著死諸葛驚走了生仲達的傳說。
A.直接得到五千元。
第三步,向山嶽人宣講政策——只要投降就有飯吃。古往今來,罕有這麼接地氣的政策。
40歲,屯兵宛城的諸葛恪得到了魏國太傅司馬懿來襲的消息。或許當年司馬懿對陣諸葛亮時還有幾分養寇自重的意思,但此時為了與曹爽爭奪在軍隊的影響力,他必須全力以赴。
49歲,抵抗曹真的伐蜀大軍。其實曹真也是一名不錯的統帥,不是《三國演義》里刻畫的那樣的草包。但要讓他在崇山峻岭間打敗不世出的奇才諸葛亮就太難為他了,何況就連老天爺也來搗亂,連續下了一個月的大雨,魏軍還沒遇上一個蜀軍就在山裡摔死了一大片。曹真想,那就班師回朝吧,全當野外拉練了。可諸葛亮豈是好惹的?曹真還在回家的路上,魏國的南安郡就遭到了蜀軍的偷襲,魏軍竭力抵抗,照樣慘敗。
55歲,孫權稱帝,諸葛瑾被封為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需要注意的是,天下十三州中的豫州並不在吳國手裡,那是魏國的地盤,與吳國接壤。給諸葛瑾這個職務的潛台詞是,老哥,好好乾,打下這塊地盤都給你!
諸葛亮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是催人奮進的一生。他始終代表著社會的公平與正義,代表著蜀國的光榮與夢想。
諸葛誕決定放手一搏。他的手裡有堅城壽春、有數千絕對效忠於他的死士、有十萬兵馬,還有足夠支撐一年的糧食,這還不夠,他又殺死揚州刺史,收編了五萬降兵,把兒子送到吳國做人質請求支援。吳國大喜,敵國這麼高級別的將軍帶人馬、帶城池來投靠誰不高興啊?當即派三萬大軍前來接應,當然也少不了淮南二叛時的主角之一、剛剛來到吳國沒多久的淮南活地圖文欽。吳國還封諸葛誕為左都護、假節,大司徒,驃騎將軍,青州牧,壽春侯,吳國的意思是:諸葛誕,我們支持你,你一定要頂住!
論年齡,他比司馬懿歲數還大,當時已經快八十歲了,別人見了司馬懿要叫一聲老太傅,可在他這不過是司馬懿那小子!
諸葛亮無奈,佯裝撤退,引誘司馬懿來攻。司馬懿率軍跟進,卻始終保持一定距離,蜀軍一停下來,魏軍就防守,絕不主動出擊。諸葛亮心裏有些沒底,佔領了鹵城心裏才踏實,司馬懿更不會傻到去攻城。就這樣,兩位絕世高手誰也不肯先出招,司馬懿的如意算盤是先立於不敗之地然後和諸葛亮拼消耗,拼後勤,把諸葛亮逼走就是大功一件。但是司馬懿左等右等,諸葛亮就是不走,按說上邽割的麥子早該吃完了啊?他哪裡能想到發明家諸葛亮已經推出了高科技裝備——木牛流馬,解決了後勤運輸的問題。
最後,出於陸遜的安排,由諸葛瑾在船隊里坐鎮(這個坐鎮我可以理解為老老實實坐著嗎?),陸遜率領全部兵馬向襄陽進發。敵人震懾於陸遜的威名,立即退回城中。諸葛瑾便引船而出(他要做的就是下一道開船的命令),陸遜慢慢整頓好隊伍,大張旗鼓地走上船。敵人不知究竟,反而不敢追擊,於是全軍安然退出。
26歲那一年,諸葛瑾在逃避戰亂時與家人走散,孑然一身來到江東,遇到了孫權的姐夫弘咨。弘咨對諸葛瑾的才學感到驚奇,向小舅子強烈推薦。此時剛剛執掌江東的孫權正值用人之際,把諸葛瑾留作門客,先讓他做長史(秘書長),后讓他做中司馬(參謀長)。
也許是因為在危險關頭捨生忘死感動魏國的優異表現,諸葛誕被破格提拔為御史中丞兼任尚書(監察部長)。做了高官的諸葛誕和高幹子弟、皇親國戚夏侯玄很對脾氣,成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鐵哥們。由於夏侯玄得罪了魏明帝的小舅子,還加入了高幹子弟們在一起議論朝政,抨擊掌權老幹部的文化沙龍,被魏明帝扣上沽名釣譽的罪名,夏侯玄等高幹子弟全部被免職。諸葛誕明明只是一個草根兒,但就因為和夏侯玄走的太近,也被免職。
53歲,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為此他足足囤了兩年的糧食,並且聯絡孫權一起出兵,畢其功於一役,要和司馬懿一決雌雄,領軍十萬進駐五丈原。
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被稱為諸葛家族龍、虎、狗。這裏的狗並非貶義,而是用來稱讚殺敵立功的人,典出「功狗」。同樣的例子還有北洋三傑中的馮國璋,就被稱為北洋之狗。諸葛誕名聲不大,卻有好幾個很有名的親戚:諸葛瑾、諸葛亮是他的族兄,司馬懿是他的兒女親家,東晉開國皇帝晉元帝司馬睿是他的曾外孫。但他能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並不是依靠這些鼎鼎大名的親戚,完全是憑藉他個人的奮鬥。
淮南一叛就這樣虎頭蛇尾地結束了。司馬懿將曹氏宗族全部嚴加看管。確保再沒有人能另立中央之後也含笑九泉。由於立場堅定,諸葛誕接替王凌出任東線戰區最高長官、文欽則接替了諸葛誕二號首長的職務。
45歲,跟隨呂蒙一起討伐關羽,奪回了荊州。這次諸葛瑾真的只是跟著去,還是沒有什麼作為,但是這麼大的功勞,來者有份兒,就這麼白撿了宣城侯的爵位(諸葛亮可是在劉備死後才被劉禪封為武鄉侯)。同時,為江東集團立下不世之奇功的呂蒙得到了南郡太守、駐守公安的職務(相當於分給他一塊地盤兒以彰其功),誰能想到呂蒙剛上任就去世,諸葛瑾就這麼不費吹灰之力地接替了呂蒙的職務,坐享其成。
司馬師死了。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文欽之子文鴦帶兵偷襲,司馬師驚嚇過度,再加上本來眼睛上就長了個瘤子,經常流膿,致使眼睛震出眼眶。沒多久就活活疼死了。
曹操如馬蜂般佔領荊州,劉備又一次如蟑螂般逃跑,投奔如蝴蝶般閃躲的孫權。
而新來東線戰區的毌丘儉,更是個狠角色,曾經領導過中國古代史上對東北方向最遠的遠征,從朝鮮半島攻下一大片地區劃入魏國疆域,把不可一世的高句麗王國打得險遭滅頂之災。從朝鮮半島到俄羅斯濱海地區都傳頌著毌丘儉的威名,時至今日,遼東還能看到紀念他功勞的石碑。毌丘儉是個實誠人,他深為感激魏明帝曹睿的知遇之恩,對司馬氏專權深感不滿。只是一來對司馬懿的能力相當忌憚,二來以南線戰區的實力不足以成就大事所以才一直強自忍耐,不敢有所動作。
曹魏帝國有四大戰區,對蜀作戰的西線戰區、對吳作戰的東線戰區、南線戰區和對鮮卑作戰的北線戰區。由於諸葛亮的北伐一度成為曹魏帝國的心腹大患,西線戰區也就水漲船高,地位飆升。長期領導對蜀作戰的司馬懿也因此獲得了巨大的政治資本,雖然諸葛亮去世后,司馬懿就被調回中央,但西線依然掌握在他的心腹,征西將軍郭淮的手中。
3.還是公平。
高平陵之變,司馬懿逆襲曹爽。曹爽集團盡滅。司馬家族在曹魏帝國的勢力到了隻手遮天的地步。此時唯一有資本對抗司馬家族的王凌,對魏國、對曹爽集團都談不上多深的感情,但是他對司馬懿獨霸朝綱很不服氣。
平心而論,司馬懿的能力是比不上諸葛亮的,但司馬懿手下有一個駐守西北十余年的副手郭淮,諸葛亮卻只能事必躬親,鞠躬盡瘁,唯一能替他出主意的參軍馬謖早已不在了。於是戰爭從一開始就向以逸待勞的魏軍傾斜,郭淮憑藉對魏蜀邊界軍事地理的無比熟悉,指出諸葛亮一定會佔據北原這塊地方,與五丈原成掎角之勢。司馬懿採納了他的意見,仗著魏軍騎兵多,先蜀軍一部抵達北原,修築防禦工事。很快,魏軍就在郭淮的感召下拚死擊退了緊隨而至的蜀軍。諸葛亮一計不成又生一計,聲東擊西,司馬懿險些上當,但又被郭淮阻止。
31歲,職位不高的諸葛恪憑藉其特殊的身份把計劃書擺在了東吳大佬們的辦公桌。該項目受到了包括其老爹諸葛瑾在內的所有大臣的反對。當然,他們還是先誇獎了年輕人的勇氣然後才完成了搖頭、苦笑、后嘆氣的一系列經典動作。
諸葛亮用井闌(一種很高的帶有輪子的箭樓)在城外居高臨下向城中射箭以掩護工兵將護城河填平,直接攀城。郝昭卻在城牆裡又修了一堵簡易的內牆檔箭,令井闌失效。
62歲,孫權再次北征魏國,派陸遜和諸葛瑾去打襄陽。陸遜派他的一個叫做韓扁的親戚懷揣奏疏上報朝廷,返回途中,被魏軍抓獲。諸葛瑾聽后,十分恐慌,寫信給陸遜說:「皇上親自帶領的人馬都回去了,就剩下咱們了,敵人抓了韓扁,我們的虛實敵人都知道了。而且現在河水也快乾了,趁著船還沒擱淺,咱們趕緊撤吧!」陸遜沒回信,催促手下去種蔬菜、而他自己就和眾將領下棋、玩遊戲。諸葛瑾知道后說:「陸遜足智多謀,他這樣做一定有他的道理。」於是親自來見陸遜。陸遜告訴他:「敵人知道皇上已經回去了,肯定專心對付咱們。現在敵人知道了虛實,我們更要鎮定自如,穩住部隊,然後再巧施計謀,退出此地。如果今天就讓敵人看出來我們要走,敵人就知道我們害怕了,肯定來追殺,那我們可就完了。」

諸葛瑾

他辦事講原則,對人事管理制度提出了創造性的合理化建議。對領導,他能夠捨生忘死,對部下、對百姓他也深得人心。他這一生和他關係不好的好像只有一個簡單粗暴的文欽。
別的家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風光時如烈火烹油,衰落時便樹倒猢猻散。諸葛家族卻是東邊不亮西邊亮,一個諸葛倒下了,另一個諸葛站起來。
本期為您講述對漢末三國影響最為廣泛的家族——諸葛!
35歲,姜維戰敗而回,諸葛瞻指責姜維好戰無功,致使國內疲敝,上表給劉禪,要求罷免姜維的兵權,沒有成功。
政通人和 南征北戰
孫權由於算命先生說出兵不吉利命令諸葛恪撤退。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況是這種不靠譜的理由。然而諸葛恪竟然乖乖撤退了。看來諸葛恪也不是天不怕地不怕,連叔叔都沒轍的司馬懿他還是有所畏懼的。這在當時看來是明智之舉,但當我回望歷史時不禁要想,如果諸葛恪能夠在司馬懿手上吃點虧、回國以後受到一些懲罰,讓他從強大的敵人那裡學到一點東西,那該有多好啊。
這一年,諸葛瑾去世,臨終囑咐辦喪事不要多花錢。他的一生就這麼結束了。
諸葛誕所領導的淮南三叛充分吸取了前兩次的教訓,做了充分的準備。
對待李嚴這樣的政敵,他堅持走司法程序,僅僅把他免官為民,並且繼續任用李嚴的兒子。如果看看魏、吳兩國的權力鬥爭,動不動就剜眼、剝皮、滿門抄斬、夷滅三族,就能對比出諸葛亮的管理是多麼的人性化。
小時候讀三國讀到三顧茅廬,不禁替諸葛亮擔心,要是劉備不來他可咋辦?後來知道了諸葛亮的人際關係網才明白,只要諸葛亮願意,就能讓全荊州握有話語權的人在任何人面前給自己美言。表面上劉備是主動來的,其實是諸葛亮做了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聘請軍師哪家強?荊州卧龍諸葛亮!憑藉廣泛的人際關係,劉備每次動身他都能得到消息,拿捏好分寸,事不過三,嗯。
虞翻因為狂放直率而被流放,只有諸葛瑾多次替他說情。虞翻在給親友的信中說:「諸葛瑾真是個厚道人啊,多虧他為我仗義執言,為我保全名分,無奈我得罪的人太多,惹怒陛下次數太多,深為陛下所厭惡,解救是沒有什麼希望了。」
這時的諸葛亮,已經重病纏身。十幾年的鞠躬盡瘁和圖書,壓垮了他的身體,眼看諸多計謀無濟於事,這個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的遲暮丞相不惜使出有些下三濫的招數——給司馬懿送去了女人的衣服,以當時最大的侮辱,逼司馬懿出戰。這一招,雖然不夠光明磊落,但非常厲害,司馬懿如果出戰就正中下懷,如果不出戰就威信掃地。
時間、地點都沒有選錯。只有三千士兵的合肥新城守將張特,堅守了三個月實在撐不出了,派人對諸葛恪說根據魏國的法律,只要堅守一百天再投降就不會連累家人,現在已經守了九十多天,請暫緩進攻,到了一百天就投降。
秦朝末年,主公無能,內奸當道。陳勝率先跳反,其麾下有一首席名將葛嬰,有勇有謀,用兵如神。陳勝未稱王時,葛嬰遇見楚國後裔襄疆,為求得正統,便擁襄疆為楚王。但隨後便傳來陳勝稱王的消息,葛嬰感到一臣不能事二主,殺掉襄疆,並隨即返回陳縣拜見陳勝報告這件事情,端的是光明磊落。陳勝卻因此懷恨在心,過後找了一個借口將葛嬰殺害。
44歲,親入不毛,採取參軍馬謖的建議,以攻心為主,平定南中地區所有叛亂(回師途中創造性地發明了包子這一食品併流傳至今)。以南中的豐富資源為國家提供軍用,充實國庫,同時訓練士兵,準備北伐。
出乎所有人的預料,諸葛恪成功了!他的計劃執行起來總共分三步:
就這樣雙方你來我往,激戰二十余日未有勝負。蜀軍糧草不繼,又聞訊魏援軍快到,只好退軍。看起來郝昭好像是和諸葛亮打了個平手,然而諸葛亮只是有些鬱悶,回師途中還順手斬殺了不知死活前來追擊的魏將王雙,也算出了口悶氣。而郝昭卻是心力交瘁,兵馬折損過半,連城裡棺材都挖出來當木板使光光了。年僅三十八歲的郝昭,經此一戰油盡燈枯,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41歲,為了慶祝劉備佔領了蜀地,同時也是為了催促劉備趕緊把從東吳借去的荊州還回來,諸葛瑾終於亮相,出使成都。由於談判期間,他與闊別多年的弟弟諸葛亮只在公開場合談公事,私下從不見面,兄弟二人公私分明、公而忘私的風格傳為美談。但要說這次談判有什麼成果,這個真沒有。地盤兒當然不是那麼容易要回來的,但是作為又占理、又有實力的一方派出的代表卻連一丁點好處都沒找回來,怎麼說都是有辱使命了吧,可諸葛瑾回去以後竟然沒有受到領導、同事的一句指責,這工作可真是好乾啊。
攻蜀前後,龐統戰死,法正病亡,諸葛亮又一次成為了劉備唯一的軍師,他還繼續干他做行政搞後勤的老本行。他守備成都,在背後支持劉備取得了定軍山大捷,奪取了漢中。很多人以為劉備和諸葛亮的組合是劉備給牌,諸葛亮盡情發揮,其實史實剛好相反,劉備奮戰在一線,諸葛亮在二線做幕後英雄。
研讀諸葛瑾,不僅可以刷新我們對三國歷史的認識,甚至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刷新我們的歷史觀、人生觀。
當然不是,主張休養生息的大臣無非四種人:
下面我要介紹的是另一個諸葛瑾,一個無為而無不為的諸葛瑾。
吳郡太守朱治,在孫權除了是孫策的弟弟什麼都不是的時候推薦他出來做官,孫權平時對他很敬重,即使有不滿意的地方也不好開口說他,心裏感到十分憋屈。諸葛瑾揣摩到了領導的意圖,又不敢公開明白地說出口,他就寫了個劇本,內容是孫權怎麼訓斥朱治,朱治被訓斥的心服口服。孫權看后很高興,笑著說:「我心裏的疙瘩都讓你給解開了啊。孔子的弟子顏回能協調好別人的關係,讓大家更親近,你就和顏回一樣了不起。」
19歲,諸葛恪剛剛舉行完成人禮就被孫權授予騎都尉的職務。太子孫登的核心班底共有三人,諸葛恪便是其中之一。後來孫登英年早逝,他的班底成員都在第二任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的二宮之爭中落馬,只有諸葛恪的地位無人可以撼動。
孫權臨終時以諸葛恪為五名顧命大臣之首但又有些不放心不下他的性格。排名第四的顧命大臣孫峻擔保說滿朝的大臣們沒有人比得上諸葛恪。孫權想想也是啊那就只好這麼決定了。

諸葛家族的淵源

諸葛亮掌握了蜀國的軍政大權,此時的蜀國剛剛經歷過關羽和劉備的兩次大敗,永久地失去了荊州,文臣武將凋零、元氣大傷,內有南蠻叛亂,外有魏吳兩國虎視眈眈,怎麼看都是亡國前夜了,且看諸葛亮如何逆轉乾坤:
50歲,諸葛恪興兵二十萬攻魏。這是東吳在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四次合肥之戰乃至後來的晉滅吳之戰都沒有的強大兵力。蜀將姜維因為費禕的遇刺身亡擺脫了長年的壓制,銳意進取,與諸葛恪夾擊魏國。
淮南二叛(毌丘儉、文欽之亂)
42歲,派人與東吳修好。得勢的時候,喊打喊殺,要人家國破家亡,現在落難了想和人家和好,哪是那麼容易?好在孫權不像劉備那麼重感情,他很實際,一邊對魏國稱臣,一邊同蜀國結盟,這意思擺明了要讓魏蜀繼續死磕,他坐觀成敗。
當然沒有。
諸葛恪覺得這個要求入情入理,沒想到張特利用爭取來的幾天時間加固城防,到了一百天就翻臉表示要跟吳軍死磕到底。而吳軍將士本就長於水戰短於攻城,打了這麼久居然還要他們論成敗人生豪邁大不了從來再來?偏偏這時吳軍又爆發了瘟疫,像赤壁之戰時的曹軍一樣出現了大量非戰鬥減員。將領們紛紛要求撤退。諸葛恪將不同意見者貶的貶、砍的砍。後人談及此處都對諸葛恪口誅筆伐,卻對一個顯而易見的蹊蹺之處視而不見——魏國為何讓張特以三千守軍堅守了這麼久?
至於蜀漢滅亡,更是不能把責任推到諸葛瞻的身上,一個從來沒上過戰場,一直養尊處優當擺設的文藝青年,突然讓他承擔起保家衛國的重任,去做一名士兵,並不過分,但要他當總司令,率領一群官二代、官三代去指揮戰役,這就是把人家往死里逼了。憑什麼這麼擠兌人啊?就憑他是諸葛亮的兒子?那蜀漢還是劉備家的呢?劉備的兒子、孫子怎麼不去?
3.知道必須戰,但能拖一天是一天,及時行樂最安全。
諸葛亮回師途中,終於射殺了魏軍最後一個不怕他,敢來追殺的張頜。威風是很威風了,卻也因為威名太大導致終其一生,魏軍都成了縮頭烏龜,再也沒人敢主動挑戰他,使得他在之後對魏國的作戰中越來越難佔到便宜了。
試問這是勸和還是挑釁?理雖不粗,話也太粗了吧?就算劉備原本還有點兒猶豫,看完這封信也要立馬殺過來了。不禁懷疑諸葛瑾這些話是說給劉備勸和的還是說給孫權表忠心的。
西漢文帝時,文帝為追錄葛嬰反抗暴秦的功勞,賜封葛嬰孫子為諸縣侯,並世居於諸縣。葛氏感念文帝的恩情,將「葛」姓與地名合併改稱「諸葛」。諸葛這個姓氏自問世那天起便飽含著對漢室滿滿的忠誠和感激。
3.真睡醒了裝睡,好傢夥,劉備心中想到,是個有本事的人,這麼不把我放在眼裡,必須搞到手。諸葛亮則想到,好傢夥,臉皮夠厚,城府也深,是個有前途的人。
投筆從戎
有一次尚書僕射(相當於副總理)杜畿帶著他一起去試剛造好的船,遇到大風浪。這船還真是禁不住試,直接翻了,兩人都掉進河裡。虎賁(特種兵)划著小船來救,首先遇到諸葛誕,在這種緊要關頭,諸葛誕卻大無畏地喊道:別管我,先救領導!這幾個特種兵也真是實在人,真就撇下他不管去救領導了。杜畿當時已經是六十二歲的老人,儘管被撈了上來但還是淹死了,諸葛誕則是漂到岸邊昏死過去,被人救活。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出於尊老愛幼也好,玩命巴結領導也罷,至少說明諸葛誕是一個不怕死,捨得下血本的人。
如今,司馬懿這頭老狐狸不在了,司馬師不過是個小狐狸,不足為慮。自己又掌握了淮南,擁有了叫板的本錢。真是絕好的機會啊。誠然,他初來乍到,對東線戰區並不熟悉,但這難不倒毌丘儉,他相出來的辦法也很實在,作為領導卻能放下身段,一個勁兒給文欽送禮。文欽本就是是曹爽的心腹,早就想給消滅司馬氏曹爽報仇,一邊假意順從司馬氏一邊等待合適的機會。現在老糊塗蛋王凌、討厭鬼諸葛誕死的死、滾的滾,新領導毌丘儉對我這麼夠意思,此時不起兵,更待何時?
劉備集團進入鼎盛時期以後,劉關張三人開始了自我膨脹。關羽發動襄樊戰爭、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結果被東吳從背後捅了一刀,荊州軍覆滅,關羽敗走麥城。緊接著曹操病亡、曹丕篡漢、劉備稱帝,諸葛亮無可置疑地被任命為蜀漢丞相,卻無力阻止劉備、張飛為關羽復讎,嘆曰:「如果法正還在,一定能夠說服主上」。
1.公平。
諸葛瞻長子諸葛尚聽說兵敗后,嘆息說:「我們父子受了國家那麼多的恩惠,而沒有提早斬除黃皓,以致慘敗,還有什麼面目活下去呢?!」於是也沖入陣內戰死。
人們常常把王凌、毌丘儉、文欽、諸葛誕都看作反對司馬氏的曹魏忠臣,併為他們沒有團結起來對抗司馬氏感到惋惜。其實這幾位完全不是一路人,王凌想的是另立中央,取司馬氏而代之。毌丘儉一半是出於自保,一半是想報答曹家的恩情。文欽想的是給曹爽報仇。而諸葛誕,他只是想自保而已。
諸葛恪是一個幸運的天才,諸葛一氏的家學淵源為他打下了極好的基礎使他的才能得以盡情發揮。他和諸葛瑾一樣懂得討領導的歡心,和諸葛亮一樣對小國的前途有著清醒的認識,並在大權在握時依然堅守著對皇室的忠誠。然而家世、才華、寵愛也造成了他無比的脆弱。千年以來,人們對諸葛恪的態度多為笑罵,我只想說一句:極端的成長經歷勢必會造成極端的後果,無需苛責。
諸葛亮46歲那一年,終於有了一個兒子,取名諸葛瞻。
一次戰敗大夥都能理解,戰敗之後的倒行逆施才讓人們目瞪口呆若木雞。以前有多愛現在就有多恨!而諸葛恪完全不考別人的感受一心想挽回面子,通令全軍準備再次進攻魏國,而且這回的目標不再是一座城池,而是是青州、徐州!
可司馬懿是什麼人?那是厚黑學的鼻祖!他一邊喊打喊殺,一邊趕緊派人去洛陽,要曹睿下一道聖旨:決不允許出戰,嚴格貫徹先前的防禦戰略,膽敢再請戰者,軍法從事!
48歲,諸葛亮第三次北伐,佔據武都、陰平二郡,由於糧草用盡,諸葛亮見好就收。這一次終於從魏國身上咬下一塊肉來,對上對下總算有了交代。
淮南二叛時,毌丘儉、文欽只有五六萬人馬,還要防著吳國來偷襲,既要防守,又要進攻,左右支絀,捉襟見肘。現在諸葛誕手上有十八萬大軍,吳國對他也是鼎力支持,戰略上諸葛誕更是力求穩妥,絕不出擊,以逸待勞,倚仗堅城壽春打防守反擊。
哄領導高興可以得到很好的待遇,搞政治投機可以被領導當做貼心人。但要想得到重用還是得幫助領導解決實際問題。論抖機靈,諸葛恪當世無敵。但論解決實際問題……孫權重視但又沒能解決的問題不就剩下魏、蜀、人、馬四個老大難了嗎?魏蜀兩國輪不到他去操心。南方不產戰馬的問題誠可謂我去西天問佛,佛說我也沒轍。
第一步,在谷口修建圍困工事,調集各路將領擺出要大舉進攻的態勢,把山嶽人嚇得躲進山裡。(各路將領的配合顯然是不是因為他撫越將軍的頭銜兒。官二代的好處就在於人脈廣、可調動資源多)。
國之棟樑
足食足兵
諸葛瞻的一生很奇特,很光鮮亮麗,又充滿悲劇,也很少有人去談論他。他是諸葛亮唯一的親生兒子,但因為年紀還小,諸葛亮沒有教過他兵法而是全部傳授給了姜維,諸葛亮留給他的智慧,只有短短的一封被稱之為《誡子書》的信,信中說: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舌戰群儒碾壓東吳文臣、草船借箭抖機靈、借東風呼風喚雨、借關羽之手在華容道捉放曹、三氣周瑜把周瑜擠兌得一命嗚呼、七擒孟獲一勞永逸、空城計震退司馬懿,火燒上方谷惜敗於天——以上事迹純屬虛構。那麼諸葛亮的真實事迹有哪些?他為什麼能夠流芳千古?羅貫中為什麼如此偏愛諸葛亮?
毌丘儉起兵之前,曾派人聯絡諸葛誕一起打倒司馬師,諸葛誕連眼都不眨就把使者給殺了,還向司馬師告密。於是司馬師不顧剛剛做了眼部手術,需要靜養,親征毌丘儉、文欽,又派諸葛誕等到附近駐守,同時命令各路大軍暫時不要交戰。毌丘儉、文欽進退失據,加上淮南將士大多是北方人,害怕家屬受到牽連,士氣低落,越來越多的士兵選擇投降,只有淮南地https://m.hetubook.com.com區新加入的農民仍然效忠。司馬師調遣鄧艾只帶領一萬人出擊誘敵,而司馬師親率大軍隱秘地與鄧艾會合。文欽有勇無謀,想都不想就追殺鄧艾,中了司馬師設下的誘敵之計,被魏軍擊破敗走。毌丘儉聽到文欽戰敗的消息后慌忙棄城,連夜逃跑,手下紛紛棄他而去,毌丘儉英雄末路,被一名農民射殺。文欽則逃入吳國,被吳國當做了淮南活地圖。
至於沒能收拾黃皓,史官常璩(《華陽國志》的作者)曾經向西蜀長老考證,聽說陳壽曾經在諸葛瞻手下任職時受辱,所以誣陷諸葛瞻,把不能阻止黃皓的過失歸咎於諸葛瞻身上。
諸葛誕又回來了。這次平叛過程中,諸葛誕比司馬師還要積極踴躍,他不僅第一個告密,而且第一個領兵攻入壽春。就這樣他再次回到了他所熟悉的淮南,鎮守東線戰區。
孫權的姐夫弘咨在史書上留下的唯一印跡就是推薦了諸葛瑾,似乎他這一輩子就只推薦了諸葛瑾一個人。當時的諸葛瑾,是一個無背景、無財產、無工作經驗的難民,不可能憑關係、憑賄賂,可要說他憑才學吧,也沒見他談什麼天下大勢,提出什麼合理化建議,可弘咨一見就他就驚為天人,孫權一見他就把他當成寶貝,留在身邊委以重任。諸葛瑾的不同凡響之處剛剛開始,他這一生處處都透著神奇。
蜀漢滅亡后,諸葛瞻的次子諸葛京搬到了河東,初任郿縣縣令,官至江州刺史。
諸葛亮自西向東,司馬懿自東向西,卻擦肩而過,當然這是諸葛亮有意躲開司馬懿,吃飯要緊嘛。等到司馬懿得到消息回師,蜀軍已經開展了好一陣子的割麥子大賽。眼睜睜看著糧食被糟蹋的魏軍,以老將張頜為首,紛紛請戰。司馬懿統統拒絕,安營紮寨,堅守不戰,同時派輕騎兵騷擾,讓蜀軍的割麥子大賽沒能圓滿成功。諸葛亮親自查看司馬懿的大營,感到進攻沒有把握,便派出士兵叫罵,引司馬懿先動手,自己打防守反擊。再看司馬懿,不管蜀軍怎麼罵,手下怎麼請戰就是不動手!
儘管諸葛恪暴露出了激進的弱點,但平定山嶽是孫權後半生唯一欣慰的事情了。東吳的國之棟樑,周瑜之後有魯肅、魯肅之後有呂蒙、呂蒙之後有陸遜、但陸遜之後呢?人才凋零是困擾三國領導的大難題。諸葛恪根紅苗正,年紀輕輕就表現出如此卓越的軍事才華。52歲的孫權感到他的帝國後繼有人,加封諸葛恪為威北將軍、晉爵都鄉侯。
了不起的俗人
諸葛亮用雲梯、衝車攻城,郝昭用火箭射雲梯,用磨盤砸衝車。
18-33歲,諸葛瞻在沒有任何作為的情況下,步步高升,官至尚書左僕射、軍師中郎將。相當於副宰相兼總參謀長。
1.知道必須戰,但不願意看到別人立功。
從此,司馬懿打定了主意,再也不和諸葛亮正面交鋒了。可魏國五子良將中碩果僅存的老將軍張頜依然憤憤不平。
A.失去五千元。
第二步,率本部騎兵衝進農田收割糧食之後揚長而去,正所謂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43歲,專心整理內政。由於他生活簡樸,手下也就不敢奢侈。他賞罰嚴明,大伙兒自然不敢亂來,干起活兒來還渾身是勁兒。其實搞行政的要點無非是一個公平,但人總有親疏遠近,在野的時候啥也不幹,挑別人毛病容易,執政以後還能做到公則生明卻是太難太難。諸葛亮沒有培養家族勢力,一碗水端平,他的弟弟諸葛均在卧龍崗看家看了九年了很是不容易,諸葛亮雖然給弟弟安排了工作但終諸葛均一生也只做到長水校尉,連個雜號將軍都沒混上。由於諸葛亮的嚴於律己,以李嚴為首的反對派完全抓不到把柄,蜀國實現了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當時有人跟孫權告狀說諸葛瑾這時候聯繫劉備是要賣國求榮。孫權說:「諸葛瑾絕不會做對不起我的事,就像我絕不會做對不起諸葛瑾的事一樣。」告狀的人也是真傻,怪不得在史書上連名字都沒留下,也不想想諸葛瑾給劉備寫信敢背著孫權嗎?這樣的一封信過去,諸葛瑾等於是自絕於蜀國了。
淮南三叛(諸葛誕之亂)
在諸葛玄生命中的最後幾年,他的主要成就是把兩個侄女嫁入了荊州豪族蒯氏(劉表的鐵杆心腹蒯良、蒯越的家族)和龐氏(龐統的家族),使諸葛家族進入了荊州的上流社會。在那個特別注重門當戶對的時代,只是小康之家的諸葛玄竟然能做到這一步,只能說諸葛玄是一個有著超強人格魅力、使人無法拒絕的奇男子了,他的這種特質對從小跟著他長大的諸葛亮的影響想必是不容小覷的。
這可是實實在在的傳奇家族。

諸葛亮

赤壁之戰過後,劉備集團佔領了荊襄九郡中的四郡,諸葛亮出任軍師中郎將,負責調整稅賦,充實軍用物資,也就是一手掙錢,一手花錢,這份工作雖然是個肥差但特別容易得罪人也容易授人以柄,做起來容易,做好很難。好在諸葛亮和只會創業不會守業的劉備正相反,他很難打下一塊地盤,給他一塊地盤他卻能治理得井井有條,讓上上下下都滿意,要問有什麼訣竅?
如何才能完成從弄臣到大臣、官二代到國家棟樑的華麗轉身,諸葛恪陷入了深思。
諸葛亮在蜀,盡其心力,其子瞻臨難而死義,天下之善一也!——晉武帝司馬炎
對他來說,皇位唾手可得,但他選擇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生長在官宦家庭,又少年得志,對於勞動人民談不上多少感情,但他愛民如子,安撫百姓。
說諸葛誕是曹魏的忠臣恐怕是往他臉上貼金,他對曹魏也談不上多深的感情,他如果那麼有正義感,怎麼會兩次幫著司馬氏平叛?對司馬氏他不僅沒有仇,反倒是實在親戚,他準備造反,僅僅是因為不安。他感到不安,主要是因為放眼這時的魏國,能對司馬氏構成威脅的就剩下他一個人了。
他的第一次亮相在一次宮廷宴會上。孫權在驢臉上貼了一張標籤:「諸葛子瑜」(諸葛瑾字子瑜),拿諸葛瑾的大長臉逗樂兒。從孫權一生的記載來看,他只開過諸葛瑾的玩笑,實乃倆人友情的絕佳見證。此時諸葛恪小朋友萌萌噠地向孫權行禮,請求在標籤上填兩個字,便成了「諸葛子瑜之驢」。這包袱抖的恰似小品《不差錢兒》中的「這個可以有」、「這個真沒有」。成為了東吳君臣的經典段子。諸葛恪一舉成名,以好朋友家有趣小孩兒的身份成為了孫權身邊最年輕的紅人。
諸葛亮去世那一年,寫信給哥哥諸葛瑾,說諸葛瞻已經八歲(虛歲),十分聰明可愛,只是怕他過早成熟,將來成不了大器。諸葛亮病故,諸葛瞻繼承武鄉侯爵位。
立下大功的諸葛恪不著急回去領賞,他選出一萬人搶劫了魏國的舒縣,把該縣的百姓全部帶回吳國。緊接著他又打算再接再厲去攻打魏國東線第一重鎮壽春,被孫權緊急叫停。
縱使王凌外強中乾,司馬懿依然不敢大意,不惜以年老多病之身,親率大軍南下。諸葛誕、文欽也統統站到司馬懿一邊,王凌眾叛親離,內外夾攻,只好束手投降,被逼自殺。
假設你的總資產為三萬元,現在給你兩個選擇:
張特在歷史上唯一的印跡就是合肥新城之戰,勝利之後他得到的封賞僅僅是雜號將軍(而且連具體是什麼雜號都沒記載)、列侯(具體什麼侯也沒有記載)、安豐太守(安豐郡在魏國也實在談不上什麼重要地位,而且這提拔真是提拔得不太明顯)。之後此人再無任何記載。顯然,他不是司馬家的嫡系。
對待外敵,諸葛亮領兵從不燒殺擄掠,只消滅敵方軍隊,與百姓秋毫無犯。在國力、兵力、運輸能力都遠遠不及魏國的情況下,在糧草難以為繼的困境中,卻能與「據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眾,據牢城,擁精銳」的司馬懿、曹真、張郃等當世之名將在相鬥之中屢佔上風。不僅如此,諸葛亮「提步卒數萬,長驅祁山」卻能夠在敵國境內,來去自如、想攻就攻、想退就退。以蜀軍徒步之士卒讓曹魏飛馳之鐵騎聞風喪膽!
和平年代默默無聞,時代不行了就立馬就爬起來似乎是諸葛家族的宿命。在兵連禍結、瘟疫橫行、伸手不見五指的東漢末年,一個叫做諸葛珪的年輕人當上了泰山郡郡丞(相當於副市長),他的弟弟諸葛玄當上了荊州牧劉表的屬官(主要負責向朝廷彙報工作),在官本位的時代蟄伏了兩個世紀的諸葛家族,終於看到了一點崛起的苗頭。可好景不長,正準備去洛陽出差的諸葛玄得到了兄長病故的噩耗,立刻請了長假,馬不停蹄地前往徐州照料三個侄子(諸葛瑾、諸葛亮、諸葛均)和兩個侄女(不是我不尊重女性,實在是史書上沒有留下她們的名字),剛到徐州就趕上曹操前來攻城。諸葛玄趕忙帶著五個孩子逃往揚州投奔和他關係不錯的袁術,在兵荒馬亂中,與諸葛瑾走散。
然而諸葛恪沒有這樣做。這個人格上的亮點在史書上從未得到過讚揚,也許在史官的眼中這都是最基本的,嗚呼!生活在今天的本人讀史至此竟倍受感動。何也?
國之少年
諸葛亮治蜀,最難得的是維持了一套優良的人事管理制度。漢末三國的時代,世家子弟可以坐享其成,寒門子弟難有出頭之日,看魏國,曹操生前還可以平衡世家和寒門的關係,曹丕為了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採取九品中正制,造成豪門世家逐漸尾大不掉。東吳那邊打從一開始就有點聯邦制的意思,幾個大家族把持了東吳政權的關鍵職位,連孫權的權力都要受到牽制,寒門子弟更是難以出頭。唯有蜀漢在諸葛亮的治理下,高幹子弟只是享受榮譽和福利待遇,掌握實際權力的文官武將,都是憑真本事。
要說這諸葛玄可真不是一般人,不僅能帶著一群孩子逃跑還能讓眼高於頂狂妄自大把出身看的比什麼都重的袁術對他青眼有加,立馬任命他為豫章太守(相當於市長)。諸葛玄興沖沖地跑去上任,心想著諸葛家族馬上要在這亂世當中有一塊自己的地盤兒了!可諸葛玄這個太守只是袁術封的,隨他去上任的也只有家屬,朝廷任命的太守借了點兵馬分分鐘就把諸葛玄趕跑了。諸葛玄只好又跑回荊州投靠他的老領導劉表。舟車勞頓加上大喜大悲使諸葛玄生了重病,按說是命不久矣了,但上天似乎一定要諸葛玄完成他的使命,偏巧他的私人醫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神醫,《傷寒雜病論》的作者張仲景!要是換一個大夫,他的身體能不能支撐到孩子們長大就很難說了。
諸葛誕為了找到安全感,不惜血本,收買人心,麾下聚集了數千名死士。又向朝廷(此時的魏國朝廷已經等於是司馬昭的軍政府了)要求增兵十萬以抵禦吳國。諸葛誕手下本就有十萬人馬,吳國那邊兒從立國到滅國始終都在為兵源不足而頭疼,砸鍋賣鐵也掏不出十萬以上的部隊,諸葛誕說要十萬人來幫忙防守,誰信?就算司馬昭本來沒怎麼懷疑他這下也非得懷疑他不可了。
51-52歲,為了徹底解決限制他發揮的糧食問題,諸葛亮花了兩年來修棧道,屯糧食。
魏軍得知城中有變,又見文家兄弟前來投降,喜出望外。很多人想到文家與司馬昭有殺兄之仇,爭著搶著拍馬屁要求把這哥倆砍了。司馬昭卻給這哥倆加官進爵、並且不用他們上陣廝殺,只要他們騎著馬繞著壽春城做廣告:都來看啊,文欽的兒子投降了都沒事兒啊!你們還怕什麼啊?一開始,文鴦和文虎一接近城下,城裡守軍就放箭,不讓他們順利開展反動宣傳;可到了後來,隨他們在城下怎麼喊,城裡也沒人放箭了。這可能是宣傳起了作用,守軍已經動搖了,更可能是餓的。
36歲,魏國征西將軍鄧艾甘冒奇險,率領軍隊從山地翻滾而下,繞開蜀國守軍,攻入蜀漢腹地。諸葛瞻帶領張飛的孫子等開國元勛子孫前往抵抗。臨陣猶豫不決,錯失先機,未能佔領戰略要地,致使鄧艾長驅直入進入平原擊敗先頭部隊。諸葛瞻退守錦竹。鄧艾遣使送信誘降諸葛瞻:「你如果願意投降,我一定上表封你為琅邪王(琅琊是諸葛家族的故鄉)。」諸葛瞻受此刺|激,大怒,諸葛亮的血液在他的身體中復甦,斬殺鄧艾使者,率軍出戰。
論勢力,四大戰區當中,他自己是征東將軍,征西將軍郭淮是他的妹夫,征南將軍王昶是他的發小兒,鐵哥們;刺史一級,兗州刺史令狐愚是他的外甥、揚州刺史諸葛誕是他的兒女親家、荊州刺史王基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親信。
公元257年,「朝廷」下詔升諸葛誕為司空併入朝赴職,司馬昭也知道諸葛誕不大可能乖乖奉召,但這樣做相對於直接征討,更加占理,讓大家覺得不是我司馬昭無故屠戮功臣而是他諸葛誕不識抬舉。
幼小的諸葛瞻作為諸葛亮唯一的兒子,承擔了巨大的壓力。表hetubook.com•com面上看,他什麼都不幹就能迎娶白富美,出任CEO,真是人生的贏家。但是他一定會問一個問題:我的人生到底有什麼價值?
不聽諸葛亮勸諫的結果是張飛被部下暗殺,劉備被陸遜火燒連營,劉關張辛辛苦苦二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悔青了腸子的劉備終於明白諸葛亮是對的,臨終前授權他成為蜀國實際上的統治者。
劉備在荊州發展,諸葛亮負責看家,劉備攻取蜀地,諸葛亮繼續負責看家。後來劉備那邊人手不夠,諸葛亮去幫忙,荊州交給了關羽。在攻打蜀地的戰役中,主要是龐統、法正出謀劃策。
綜合來看諸葛瑾一生的言行,他的可貴之處至少有三:
第二、諸葛瑾揣摩領導意圖,動機上是出於對孫權的無限感激,再加上他委婉的表達,要真心有真心,要方法有方法,他達到了拍馬屁的最高境界——發自內心地去關心一個人,說出他最想聽的話。於是才有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結果。如果非要為他和孫權的關係找一個相似的例子,那就是哆啦A夢與野比大雄的關係了……哆啦A夢沒有給大雄帶來多少實質性的幫助,他的意義在於陪伴。在孫權的心中,諸葛瑾不是他的手下,而是他的朋友,唯一的、貼心的朋友。能為他建功立業、打江山的人很多,諸葛瑾卻是絕無僅有的、無可取代的。別人給他的都是身外之物,只有諸葛瑾能夠關心、安慰他內心的感受,讓他舒心。這個朋友,從他18歲執掌江東就一直陪伴著他,長達42年的陪伴,卻沒有一次惹他不高興過……
多數人會選擇B。
B.猜硬幣,猜對了沒有損失,猜錯了失去一萬元。
結束了?
若是諸葛恪在這一年死去,他就是又一個諸葛亮,將永遠為世人所傳頌。
然而吳軍的上下離心、瘟疫橫行終於傳到了司馬孚的耳朵里。張特的死活無所謂,全城軍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也無所謂,但若是能得到諸葛恪的項上人頭那還是很有所謂滴。司馬孚大軍出動,東吳朝廷催促撤兵的詔書也也接連到來。國恥難雪、壯志難酬,諸葛恪于萬般無奈之下帶著一肚子的遺憾撤兵。
國之公敵
公元252年,趁著孫權駕崩,吳國人心不穩,司馬師派司馬昭帶領東、南兩大戰區攻打吳國,大敗於吳國太傅諸葛恪之手。打了敗仗總要追究一下責任,司馬師先拿司馬昭立威,免去了他的的爵位,同時將東、南兩大戰區的一號首長諸葛誕、毌丘儉職務對調。這樣問責既能顯示司馬師的公平,又能達到削弱軍閥勢力的目的,使兵不知將、將不知兵,不能說沒有水平。但司馬師還是失誤了,諸葛誕與文欽兩人的關係非常糟糕,只要他倆在一起就是互相掣肘,這次職務對調反倒使得此二人都感到了空前的自在。
假設你的總資產為三萬元,現在給你兩個選擇:
孫權手下的校尉殷模,惹孫權不痛快了,孫權打算整死他。很多大臣為殷模求情,孫權更加憤怒,與求情的大臣們反覆論爭,只有諸葛瑾一聲不吭。孫權問他怎麼不說話,諸葛瑾說:「我和殷模一樣是逃難來到江東,都是要啥沒啥的窮光蛋,全靠陛下您的恩情才有了今天。我們不能互相監督,互相敦促,以報答您萬分之一的恩德,致使殷模辜負聖上的恩惠,犯下罪過。我認罪還來不及啊,實在不敢說什麼。」孫權聽后很傷感,說:「我特地看在你的面子上赦免他。」
好在諸葛瞻求仁得仁,以壯烈的死亡洗刷了污名,得到了敵人的尊重和比較公正的評價:
淮南一叛時,王凌領導下的東線戰區矛盾叢生,諸葛誕領導下的東線戰區可是鐵板一塊。
諸葛誕想帶著他的死士們突圍,可城外全都淹了,往哪裡跑啊?就這樣死於亂軍之中。他的親信幾百人被活捉,魏軍一個一個的問,「投不投降」?只要不投降,立刻斬殺。就這樣從頭問到尾,幾百人無一人投降,都說:「能為諸葛公而死,沒有什麼遺憾的」。
多數人會選擇A。
諸葛亮向劉備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戰略——聯合孫權對抗曹操,佔住荊州吞併益州,等曹家內亂從荊州和益州兩路出兵,則大業必成。雖然這個戰略忽略了孫權的野心,把盟友假想成了無條件配合的乖寶寶,引發了後來的悲劇,但對劉備集團來說已經是最好的策略了。顛沛流離十幾年,一直是走一步算一步的劉備從這個26歲的年輕人身上看到了希望,使出渾身解數邀請其實早就想跟他走的諸葛亮出山,對他親密得連關羽張飛都吃醋了。劉備說,我得到諸葛亮就像魚兒得到了水啊,你倆都給我消停點。劉備捨得下血本,諸葛亮也是真夠意思,劉表剛死,他就勸劉備趁亂佔了荊州,全然不顧與他沾親帶故並且恩重如山的劉表的立場。反倒是劉備要堅持立牌坊,不肯趁人之危。此時的諸葛亮還太嫩,這麼迫切地表忠心,我們可以理解為他這是公而忘私,不顧小家顧大家,但劉備怎麼想就不好說了,從劉備對他不如後來對龐統、法正那樣信任來看,劉備多多少少是有些介懷的。
搞定。
諸葛恪的長子因為捲入魯王孫霸一黨早已被他親手毒殺。次子、幼子、弟弟、外甥、外甥女也都被孫峻所殺。三國第一厚道人諸葛瑾在吳國的子孫全部因為諸葛恪而死於非命。興家赤族,一語成戳。(後來諸葛恪在吳國恢複名譽,諸葛瑾過繼給諸葛亮的兒子諸葛喬之後諸葛攀回到吳國作為諸葛瑾的後嗣)
2.知道必須戰,但總想等到更好的機會。
曹真回國,等待他的是眾人敢怒不敢言而敢鄙視的目光。曹真一世英名毀於一旦,羞愧難當,加上旅途勞頓,一命嗚呼。曹真之死對諸葛亮來說很難說是一個好消息還是一個壞消息,因為曹真的死使他的對手換成了生平最大宿敵——司馬懿。
王凌覺得自己擁有這樣的實力,憑什麼要聽司馬懿的,你司馬懿不就是仗著手裡握著皇帝曹芳嗎,我也立一個皇帝不就結了?於是他派外甥令狐愚聯絡楚王曹彪,打算另立中央,與司馬懿一決雌雄。
不修心性者,難成大事。智勇雙全者有敵,仁者無敵。
別人家出了一個大官往往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漸漸演變成世家大族,比如司馬懿的高祖父司馬鈞,不過是一個在獄中自殺的常敗將軍,卻因為做人圓滑交友廣泛,子孫照樣發達,終於發展成鼎鼎大名的河內司馬氏。諸葛家族卻因為諸葛豐的關係從兩漢官場消失二百年。諸葛豐這老爺子得罪了多少人,得罪到什麼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也許諸葛豐的子孫們吸取了他的教訓,不再那麼剛直,但也都繼承了他寧折不彎的死心眼兒。
此戰過後,曹魏對蜀國採取「據守要塞,大力恢復魏國實力的防守反擊戰略」。諸葛亮意識到,如果讓曹魏有時間發展國力,那麼蜀魏兩國之間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大。一旦等到曹魏國力強大,蜀國只能坐以待斃。只有出蜀,佔領雍州、涼州,一來可以獲得秦川駿馬,組織騎兵、二來作戰之時有迂迴空間,發動大規模作戰。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對於蜀國來說,山峻之險無疑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可是這有相對性,別人攻不進來,但你也殺不出去!用一句話來形容蜀地:「天下大亂,勝天堂、天下一統,死牢房」。天下大亂,佔據蜀地。可以發展自己的經濟,擴充自己的軍隊,伺機而動。但是天下將要一統,那麼蜀地絕對是一個死牢房,因為你自己打不出去。而且崇山峻岭不適合大規模作戰。不能大規模作戰,別人傷不了你,你也傷不了別人。兩軍只有僵持,但是你的後方絕對會被活活拖死。最終結局是無兵源、無財力、無民心只有投降一條路可以走了。
宦海沉浮
B.猜硬幣,猜對了得到一萬元,猜錯了一無所獲。
《魏末傳》記載了司馬昭的頭號心腹賈充在拜見諸葛誕時的一段對話。賈充說,京師的賢才都希望司馬昭能夠接受曹魏的禪讓,您對這事有什麼看法?諸葛誕很生氣地說:你還是賈逵的兒子嗎?你們父子受曹家厚恩,你怎麼能說出這種大逆不道的話來?如果有人在京師搗亂,我一定以死捍衛皇室!《魏末傳》這段記載也出現在《三國演義》里。但這段對話的真實性是值得懷疑的,諸葛誕當然知道賈充在司馬昭跟前的地位,不可能跟賈充這麼毫無顧忌,就算他真是這樣想的,也沒必要當著著賈充的面說出來。所以《三國志》和《資治通鑒》也都沒有採信這段對話。
這時的諸葛誕,要麼主動交出兵權求一個平安,要麼豁出全部身家去拼一把。於是便成了心理學上十分經典的,關於風險規避還是風險喜好的選擇。
司馬昭見狀,知道時機已經成熟。下令攻城,城中士兵餓的一動不動,眼睛間或一輪。頗為諷刺的是,司馬昭大軍剛剛攻入城中,就下起了暴雨,壽春城外一片汪洋……
而這是我能想到的對於一個人,最高的評價。
眼看拖延的時間大大超過預期,就算司馬懿沉得住氣,張頜等將軍卻是再也忍受不了了,眼看再憋下去威信就要崩潰,司馬懿只好先出手,果然被諸葛亮痛扁一頓,成就了諸葛亮歷次北伐中斬獲最大的一戰。
所以諸葛瞻忌恨姜維,他奪走了屬於他的父愛和家傳絕學,這份恨意,至死都沒有化解。這份恨意,誰又有資格去指責?
三顧茅廬
2.公平。
蜀國人給予諸葛瞻的是榮譽也僅僅是榮譽,誰也沒想過讓諸葛瞻去子承父業,畢竟就連他老爹以及他老爹的親傳弟子姜維都完成不了克複中原的偉業,這個官二代,用來裝裝門面就好。諸葛瞻能做的也就只有搞搞他的書畫創作,做一名文藝青年了。

諸葛誕

傳奇的諸葛家族,在中國的歷史上留下了絢爛的一筆,雖然史書記載的只是吉光片羽,卻足以使人受益:
諸葛恪的理想與諸葛亮別無二致,而他所選擇的進攻對象合肥新城對於吳國來說更是具有重大的象徵意義。孫權攻打合肥四戰四敗,尤其是第二次合肥之戰,孫權以十萬大軍慘敗於張遼的七千守軍,創下奇恥大辱,被21世紀的歷史愛好者親切地稱之為「孫十萬」。
諸葛亮挖地道,想突襲城中,郝昭又在城內挖下橫壕溝,擋下地道……
諸葛瑾縱然沒有處理實際事務的能力,卻也從不算計別人,擅長化解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以德服人、使人如沐春風,放在任何時代,都會是一個受歡迎的人。
諸葛亮圍困祁山其實只是做做樣子,自從二次北伐受挫于陳倉后他就基本放棄了攻城戰術,轉而打起了圍城打援的主意。但是諸葛亮必須先解決自己的短板兒——缺糧,從蜀地翻山越嶺送糧食太困難,每次大軍出髮帶出來的糧吃光了,就難以為繼。這一次諸葛亮要就食于敵,他留下小股兵馬攻打祁山,自己率領主力部隊去祁山東北的上邽割魏國的麥子吃。
諸葛誕的父親沒有做過官,也沒有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相對於那兩位官二代出身的族兄,諸葛誕只是一個草根兒。他的出生年份不詳,無從得知他的準確年齡,但從他的經歷來看,他至少應該比諸葛亮年輕十幾歲。
第一,在具體事務上,諸葛瑾雖然不做事兒、不成事兒、可是從不挑(第三聲)事兒。肯做事,能成事固然好,但最重要的是絕對不能挑事兒。一個人如果做成了事情,得到的回報少了,會有怨氣,得到的回報多了,會有傲氣。怨氣和傲氣都會使人想要挑事兒,而不做事兒不成事兒不挑事兒的人無功受祿,最是心懷感激。理論上,沒有功勞的人自然沒有資本挑事兒,但在實際中,不管有沒有功勞,人都是很難克制挑事兒的衝動的。
等到魏明帝駕崩,曹爽與司馬懿共同輔政。由於老幹部們多數站在司馬懿這一邊,曹爽啟用了這批高幹子弟充實自己的勢力,諸葛誕也跟著官複原職,但這並不能說明諸葛誕是曹爽的黨羽,因為他和司馬懿還是兒女親家,屬於兩派都能接受的,政治立場頗為模糊的人物。
諸葛亮趕緊渡江遊說孫權,其實即使沒有諸葛亮,魯肅也會讓孫權堅定抵抗曹操的決心,因為員工投降了還可以繼續打工,老闆投降了就沒什麼指望了。諸葛亮要做的是要確立孫劉兩家平等的盟友關係,讓劉備集團避免變成東吳的附庸。諸葛亮先用二分法給孫權兩個選擇:1.讓曹操去死,揍丫的。2.趕緊爬過去抱曹操大腿,屈膝投降。孫權很生氣,問劉備怎麼不投降?諸葛亮就抬高劉備身價,說劉備是漢室宗親有氣節,雖然屢敗屢戰,但絕不投降。又指出曹操部下是北方人水土不服不會水戰啦,人數雖然多但是肯賣命的沒多少啦,跑了這麼遠的路將士們都很疲憊啦,最後亮底牌,我們手上還有兩萬人哦哈哈哈哈沒想到吧。由於孫權也只能拿出三萬人,和劉備實力相當,雙方順利結盟。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