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國存
第167章 一切終將回到原點

林沖誠誠懇懇。
耶律大石趁機突擊至真定府,真定帥劉韐率軍嚴陣以待,耶律大石眼看無從下手,兼金軍二十萬即將展開進攻,遂急急忙忙退軍回燕雲防守,臨走前修書一封,以弓弩射入城內,回師途中檢查宋軍軍營,發現了身穿儒袍自殺在大帳內的張英。
停止進攻,與党項議和,以最快速度返回國內,抵達河北之地,準備北伐燕雲,限期兩個月。
「戰後,大軍慶賀,大帥這才拿出官家詔書,大軍才知道是大帥把官家旨意秘而不宣,促成此戰之大勝,並且打算如果戰敗就有自己一力承擔,大軍拜服此情此景,和當初,何其相似也?大帥,三軍渴望勝利,三軍渴望滅夏!千載難逢之機遇,和不義之戰,孰輕孰重?大帥青史留名,是否重要?望大帥三思!」
沒人知道在那個絕望的夜裡,張英是懷著怎樣的心情自刎而死的,也沒人知道為什麼張英什麼都不說,就以一軍主帥的身份自刎而死,開了一個先河,儘管這並不是什麼光榮的先河,唯獨知道的,是在那之後一個時辰里,發生了許多事情。
「大帥,末將還記得大帥當初是怎麼步入軍旅的,當初大軍伐夏,官家卻因為宮廷著火而欲圖讓大軍撤退,大軍行進至大半,聖旨抵達和_圖_書,大軍局促不安,擔心這是官家要求撤軍的聖旨,大帥看完聖旨,只是說官家期待我等大獲全勝,大軍心安,遂大獲全勝。」
西軍內部排名前三的超強熙河軍主將擺明態度拒絕撤軍。
譚稹親自帶人去找,卻發現主帥帳篷里沒有張英的身影,只看到了一幅盔甲,那是出征以來,從未離開過張英身體的盔甲,譚稹似乎預料到了什麼,瘋了一般的前往供放徽宗皇帝所持天子劍的帳篷內,在那裡,大家看到了身穿染血儒袍倒地不起的張英,他的手中緊握著天子劍。
宣和五年三月二十八日,宋北伐軍二十萬慘敗於真定府以北數十里處,遼將耶律大石親自率軍十萬突襲宋軍軍營,宋軍本就因為張英之死而混亂不堪,監軍譚稹找不到身影,使者太監早就跑了,宋軍無統帥,根本沒有戰意,只知道一個勁兒的南逃往真定府和河間府,遼軍大獲全勝,斬宋軍三萬有餘。
童貫面色蒼白,神色局促不安,一雙手緊緊握住徽宗皇帝的詔書,心中糾結萬分……
張英留下的四字血書,也被付之一炬,彷彿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
宋軍炸營,遼軍突襲,使者太監狼狽逃命,譚稹默默地收起了天子劍,收起了張英的血書,對和_圖_書著張英的屍體拜了三拜,轉身離去。
譚稹也死了,在徽宗皇帝的雷霆之怒下,眼看張英用性命爭取來的機會也付諸東流,不由得萬念俱灰,想到金人南下,國破家亡,更是心痛不已,三拜徽宗皇帝以全恩義之後,猛然持劍自刎,血濺皇宮,徽宗皇帝大驚失色,使者太監嚇昏過去。
眼看著滅夏在即,難道就要這樣放棄一年多來的戰爭收穫,放棄數萬西軍同袍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大好局面,去完全不熟悉的河北戰場,去和遼人爭奪燕雲十六州?西軍內部對這道命令產生了強烈的抵觸情緒,百萬禁軍幹什麼吃的?拿那麼多軍餉,結果二十萬大軍兵敗如山倒,他們是不是男人?有沒有卵蛋?!
當初出使宋軍軍營的使臣也在軍中,認出了張英,判斷張英死於自殺,大石繼而詢問宋軍俘虜這是為何,俘虜泣而回答,大石聞之長嘆不已,凄愴道:「若非爾等背信棄義,我等何須如此,我等兩敗俱傷,金人坐收漁翁之利,燕雲一地,兩國國祚,孰輕孰重?宋皇何其短智!目光何其淺薄!張帥之死,何其不值!」
剛剛從戰場上下來的火爆脾氣的姚古瞪著眼睛揪起了傳令太監,渾身血氣把太監直接嚇暈過去,童貫怒喝一聲「放肆」,姚hetubook.com.com古懾于童貫的威嚴,這才停止動作。
种師中抱拳道:「大帥,此時此刻,于情于理,都不該撤軍,大軍氣勢如虹,眼見百年頑敵即將被滅,大家心神激蕩,士氣正旺,而党項人士氣衰退,探報顯示,党項人二十萬大軍被殲滅之後,已然準備放棄興慶府,遁入大漠求生,我等只要攻克興慶府,就能立刻把党項人打回茹毛飲血之醜態!此時此刻,我等如何能撤軍?大軍如何能被說服?大帥如何向天下人交代?!」
北伐軍最高的兩位領導——主帥和監軍,殊途同歸,以一種悲慘且戲劇性的方式結束了他們的人間旅程。
宣和五年三月二十七日,在徽宗皇帝派遣去的使者太監咄咄逼人的氣勢之下,在譚稹苦諫無用,跪地磕頭也沒有任何作用的前提下,那個本不該感到寒冷的夜裡,宋軍大營吹起了一陣讓人感到絕望的冰風,一夜呼嘯不止,其聲響猶如一個人在絕望的哭嚎,三月二十八日的辰時,大家愕然發現平常一定會準時點卯的主帥張英沒有出現在帥台上。
「大帥,難道我等真的要退軍?真的要去河北打遼人?不說大好局面,再有兩個月,我等定然可攻破興慶府,滅了党項雜種!把這伙混蛋徹底幹掉,蕩平西域!恢復漢唐榮光hetubook.com.com!遼人雖然不算什麼好東西,但是澶淵之盟從來沒有違背過,我等北伐燕雲,挑起戰事,已屬不義之舉,趁人之危,更是小人之事,女真又是什麼東西?!此等做派,姚古不敢苟同!」姚古瞪著充血的雙眼,滿臉橫肉直打顫。
白髮蒼蒼的种師道和种師中出列,种師道怒道:「率先違背盟約,背信棄義,此乃不義之舉,我等雖然是武人,是粗人,但也曉得大義,此等不義之舉,不可為之!不義之戰,不可行之!大帥,三思而後行啊!」
然後他們的死似乎並沒有阻止徽宗皇帝奪回燕雲的決心,環視驚慌失措的朝臣,徽宗皇帝大為失望,張叔夜得知了張英之死後,暈厥過去,一病不起,無法出征,滿朝大臣武將,找不出一個可以獨當一面帥軍出征的人,萬般無奈之下,徽宗皇帝把目光投向了西北。
童貫當場傻眼,西軍諸將目瞪口呆,剛剛全殲党項一萬精銳鐵鷂子、為收復失陷百余年的靈州立下大功的林沖和魯達不顧受傷的身體闖入帥帳,要確認皇帝是否真的下達了退軍的命令,他們無論如何無法相信,在這個即將滅夏的關頭,官家會下達這樣的命令,簡直是無法想像的!
張英在絕望的寒風中,沐浴更衣,焚香禱告,在這個黑暗的伸手不見五指和_圖_書的濃重的夜裡,拿著徽宗皇帝的天子劍自刎而死,身旁留下了一張紙,上書四個血字——聯遼抗金。
童貫大太監攻陷靈州,大破党項軍二十萬,終於把西夏打趴下,西軍一路高歌猛進,大有收復自太宗時代起就丟失的靈夏五州之勢頭,党項人屢屢遣使認慫,童貫大太監屢次拒絕,繼續進兵,党項人眼看著童貫大太監毫不停止,遂死了求和的心,一心一意準備衛國戰爭,就在宋軍兵鋒直指党項國都,岳飛張憲率鐵騎一路猛衝之時,徽宗皇帝詔書抵達童貫軍營。
林沖站了出來,童貫眼見自己的愛將站出來,就知道林沖也是反對撤軍的,西軍中最強大的前三名,林家軍、種家軍和姚家軍都表明態度反對撤軍,這讓他如何是好?
張英死了。
大石遂命遼軍將士為張英發喪,尋得棺木將張英屍體至於其內,放歸宋俘三千二百餘人護送張英靈柩回到宋土,臨走前在此地立碑,上書四個血色大字——唇亡齒寒。
遼軍退走,宋軍北伐慘敗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東京開封府的徽宗皇帝耳中,使者太監一頓哭訴,讓徽宗皇帝怒火萬丈,大罵張英,直到譚稹歸來,手持沾染張英之血的天子劍和張英留下的四字血書,在徽宗皇帝面前怒斥使者太監,全然不顧徽宗皇帝越來越黑的臉色。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