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翻手為雲
第05章 爭奪汗位(二)

母親殉葬時,多爾袞虛歲十五歲,實則還差一個多月滿十四歲。按照女真人的習俗,已經成年,他的哥哥阿濟格虛歲二十二歲早已成年,弟弟多鐸虛歲十三歲,也接近成年。兄弟三人全部名列共柄國政的八和碩貝勒,他們必定對母親殉葬的內情有些了解,這可能是後來多爾袞獨掌大權時,他們對此始終不曾發出過任何不同聲音的原因。
按照當時的標準,多爾袞雖然已經成年,並與多鐸最受晚年努爾哈赤的喜愛。但他當時沒有尺寸武功,在皇太極跟隨努爾哈赤馳騁疆場時,多爾袞還沒有出生。按照努爾哈赤確定多年,且生前從無改變跡象的八旗制度根本原則來看,他沒有可能被推舉成繼位的汗王。假如努爾哈赤要強行指定他為繼承人的話,事情就會變得異常複雜。因為,那將意味著八旗制度中根本原則的改變,意味著遊牧漁獵部族國家文化上的改變。除非在特別特殊的情形之下,這種改變是不太可能發生的。就像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晚年最喜愛幼子拖雷,但拖雷終究沒能當上蒙古大汗一樣。
在成書時間最早的清代官方史書《太祖武皇帝實錄和*圖*書》中,記載道:由於大妃有機變且好嫉妒,使努爾哈赤覺得不快,「留下她恐怕身後會禍亂國家,於是預先給諸王交代遺言說:「等我死時,必須命令她為我殉葬。」後來,努爾哈赤死後的第二天一大早,諸王便來向她轉達努爾哈赤的命令,大妃支吾不從。諸王說:「先帝有命令,想不遵從是不可能的。」最後,在諸王寸步不讓的堅持下,大妃阿巴亥自縊而死。」也有史書認為,她是被用弓弦勒死的。就此,阿巴亥之死遂成為前清歷史上最重要的謎團之一,引發出無數猜想與爭論。
顯然,皇太極對多爾袞的才智具有清醒的認識。同月二十九日,阿濟格違犯制度,擅自為多鐸定親,被皇太極罰銀一千兩,並罷免了他鑲白旗旗主的名位權力,多爾袞這才正式成為鑲白旗旗主。後來,皇太極又任命二十歲剛剛出頭的多爾袞主管吏部,這是權力很大的一個部門,號稱六部之首。此後,皇太極對多爾袞多次委以重任,使多爾袞有機會建功立業。就這樣,皇太極扶持著多爾袞一步步成長起來,從墨勒根戴青貝勒,到睿郡和-圖-書王,再到睿親王。在真實的歷史上,讓其直至有能力擺平戰功顯赫的皇長子豪格,先成為輔政王,再成為攝政王。
倒是准太子代善,很有可能因為心智、性情上的厚道和缺少智略,身處其中的文化氛圍,再加上權勢顯赫導致忘乎所以,才真的會錯了意。在人性的層面上,他可能並不真正了解其父努爾哈赤的真實想法與性情,於是,將努爾哈赤所說的、所想的和所要做的當成了同一回事兒,忘記了死後是死後,而現在活著是活著的道理。結果,真實的情形可能是:努爾哈赤痛恨自己還活著時就開始眉來眼去的大妃和代善。
不久,就將代善獨掌的兩紅旗,分出去了一旗,交給代善的兒子岳托。從而,代善自己失去了父親的歡心,被迅速灰頭土臉邊緣化,也害了那位大妃。這就是岳托可以領鑲紅旗的原因。努爾哈赤藉著分兒子的兵給孫子來制衡兒子,倒也挺有意思。
史書記載說:大妃阿巴亥「雖然有機變,卻終於為努爾哈赤的英明所制服」,可能就包括了這件事情。隨後,努爾哈赤宣布:「該大妃奸詐虛偽,人所有的邪惡她全都有和_圖_書。我努爾哈赤用金銀珠寶從頭到腳地妝飾你,用別人見所未見的上好綢緞供著你,養著你,你竟然不愛你的汗夫,把我蒙在鼓裡,去勾引別人,難道不該殺嗎?」隨後,將這位大妃休棄。當時,努爾哈赤另外一位蒙古族的小妃子也加入戰團,揭發阿巴亥。史書中說,大妃阿巴亥好嫉妒,大約由此可以得到證實。
此刻,在組織結構、決策與施政程序、政策法令、思想觀念上,女真政權已經深深地漢化了,在一定程度上就像是大明帝國的縮微版。為此,皇太極生前親自統領的兩黃旗大臣中,除了鰲拜幾個親自受了皇太極囑咐的人,其他人堅定主張必須由皇太極的兒子繼位。他們之中有八個人,聚集到三官廟盟誓,為達此目的,他們不惜以生命相搏。其中,還有人指名擁戴豪格,這就使事情變得異常棘手。
應該說,皇太極待多爾袞不薄。對此,多爾袞心知肚明。對於皇太極,他的感受可能是極度複雜的,一方面,他曾經說過:「太宗文皇帝之位,原系奪立。」(蔣良騏《東華錄》卷四,順治八年二月初十日。)另一方面,他也親口對大小貝勒們說和*圖*書過:「太宗之所以給予我特殊不同的恩情培育,超過了對於所有其他子弟,是因為他知道諸子弟只有靠我才能成就事業。我很明白他的意思,你們明白嗎?」(《清世祖實錄》卷二十二,順治二年十二月癸卯。)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即使皇太極對多爾袞來講確實有著一點「殺母之仇」,但這麼多年皇太極一直將自己視為接班人來撫養。
或許,努爾哈赤對阿巴亥的情意並未泯滅,畢竟阿巴亥是自己三個幼子的額娘,不看僧面看佛面嘛,故不到一年又將她接回,繼續做大妃。
天聰二年三月,即皇太極繼承汗位一年半之後,十七歲的多爾袞隨皇太極征蒙古有功,被「賜以美號」,曰:「墨勒根戴青」,是漢文「睿智」的意思,多爾袞和碩睿親王的漢文爵位便是由此而來。
而如今,在皇太極在旅順城身死之前,更是傳令于鰲拜要其奉多爾袞為汗位。
因此,年輕的多爾袞只能得到旗主的權力與財富,卻不能坐上部族國家汗王的位置,原因端在於此。
本來,按照推舉制原則,就能力、威望、地位與實力而言,多爾袞最應該被推舉為最高權力繼承人。偏和*圖*書偏此時的情形已經與努爾哈赤死後大不相同。經過皇太極多年年經營,如今的后金早已不是當年的后金。從人性的層面考察,當年,當所有大小貝勒在代善的帶領下,擁戴皇太極即皇帝位,誓死效忠,並全體匍匐在他腳下三跪九叩首時,這一切改變就已經行進在不可逆轉的過程之中了。
事實上,努爾哈赤死後,兩黃旗雖由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繼承,但是,多鐸是正黃旗旗主貝勒,阿濟格是鑲黃旗旗主貝勒,多爾袞並沒有實際掌握一旗。不久,在其他一切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皇太極將汗王才能掌握的兩黃旗旗色收回,交換出兩白旗,從此,兩黃旗由皇太極掌握,阿濟格和多鐸分別成了兩白旗的旗主貝勒。
在原本歷史上,皇太極稱帝建立滿清時,冊封了四大親王,他們是代善、濟爾哈朗、多爾袞、豪格。應該說,皇太極在多爾袞身上傾注了不少心血,甚至超過了對他的親生兒子豪格。
努爾哈赤的處理更有意思,他放出風去,說是要搜查大妃私藏的財物。大妃便慌慌張張把財物分送到各處藏匿,結果,全部被搜查出來,包括藏在兒子阿濟格家的三百匹綢緞。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