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覆手為雨
第05章 明軍之殤

洪承疇率軍從宣大出發,採取「建立餉道,步步為營,邊戰邊進,解圍錦州」的策略。但是,洪承疇軍行動遲緩,從受命到出師已經兩個月;從宣大到山海關約百里,其間拖延又數個月,其實這是因為洪承疇和孫傳庭在訓練那些拿不上檯面的雜牌軍,故意拖慢了行軍速度。洪承疇兵到之後,設立大營,以圖進取。
洪承疇的三個前任均戰敗而死:薩爾滸大戰楊鎬入獄被殺;沈遼大戰統帥袁應泰兵敗自殺;廣寧大戰經略熊廷弼傳首九邊。洪承疇接下解圍錦州的任務后就考慮自己怎麼辦呢?薩爾滬之戰中,楊鎬為什麼失敗?
「權」是個軍事術語,「有前權,而無後守」就是說把重點集中在前頭,而後面的防備薄弱。通俗來說就叫「虎頭蛇尾」。這是因為洪承疇要把兵力集中起來逐步往前推進,他考慮護龍軍前頭打援,就把重點部署在前面。一個優秀的軍事統帥在指揮這樣重大的戰役時,中軍、前權要強,后守也不能弱,左翼和右翼要並重,前、后、左、右、中都要有部署。
「闖王」李自成率軍分道入四川,洪承疇帶兵屢戰屢勝。李自成還走潼關,洪承疇派曹變蛟設伏邀擊,李自成大敗,僅以十和圖書八騎敗走商洛。這一年是明崇禎十一年即(1638年)。洪承疇能文能武,屢立戰功,深受兵部和崇禎帝的讚賞。這時,明朝在遼東的統帥楊鎬、袁應泰、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總兵張承胤、杜松、劉綎、滿桂、趙率教、王宣、趙夢麟、馬林等十五員大將都已死亡,洪承疇成為明朝當時最優秀的軍事統帥。
洪承疇是接受了楊鎬失敗的教訓,不分兵、前權布置是其優勢,但他沒有意識到,后守薄弱就是其弱點。人以長取勝,以短取敗。三國時,關羽善待士卒而驕于士大夫,結果以驕傲取敗;張飛善待士大夫而鞭打士卒,結果被部下所殺。《三國志》評論說「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洪承疇的長處很明顯,就是不分兵,前權布置得很好,但是后守是薄弱環節。
而對於洪承疇的布置,護龍軍也有了如下應對:
明朝末年,主要戰場有兩個:一個在西北,主要是農民軍;一個在東北,主要是護龍軍。崇禎皇帝朱由檢在西北戰場剛按下葫蘆,在東北戰場又浮起了瓢。
護龍軍中大將,山海關守將趙一名見洪承疇軍陣時曾言:「此陣有前權,而無後守,可破也!」
第二,斷和_圖_書敵糧道。洪承疇統率十三萬大軍的糧道被護龍軍切斷。這引起明軍的恐慌。起初洪承疇以麾下第一猛將曹文詔去肅清糧道,初現效果。然而曹文詔很快被護龍軍大將冉義設伏,被冉義親自挑殺,屍首懸挂在護龍軍寨外,震懾明軍!
……
洪承疇無法,只能硬著頭皮開始向本就佔著優勢的護龍軍展開了攻勢,就像本來護龍軍像個成年人一般站著,而明軍卻像個小孩子,成年人本來沒打算和小孩子一般見識,至少他沒有主動動手。而明軍這個小孩子卻揮舞著自己的小拳頭主動向護龍軍這個成年人挑釁。洪承疇不傻,孫傳庭不傻,一線的明軍將領也沒有幾個是智商有問題的人,都能看出敵強我弱。
第一,分割主力,以山海關為一點,山海關外五十里處再紮營盤,逼迫明軍如果想要進攻就必須分兵兩處,哪怕是一路進攻,另一路也必須分兵去守。這就無形之中將明軍十三萬大軍分裂開來。十三萬大軍明軍,雖說護龍軍並不是很懼怕,但是哪怕十三萬頭豬聚集在一起,你想要殺完也得砍好一段時候呢,這就無法保證將這一支十三萬人的明軍全殲。不能全殲這支十三萬人的明軍,就是護龍軍的和圖書戰略失敗。這一戰的意義是徹底吃掉明軍最後的幾支可戰之軍,而不是去重創。
起初,雙方軍隊有過幾次小規模的接觸,互有勝負,洪承疇依舊不敢有絲毫心神鬆懈,並且主動上書朱由檢請求退兵山海關,以宣大、大同為新的地域構成防禦。
一切的一切,都標誌一場颶風即將來臨,舊有的大明格局,即將出現重大的改變。
這個時候的東北戰場:在北方,護龍軍破滅了遼鎮,擴大了兵源、財富和版圖,並暫時接觸了女真一族對自己的威脅;在沿海,護龍軍經營旅順等遼南城鎮,在海上對女真繼續進行封鎖;在西翼,護龍軍扶持林丹汗舊部,招納了察哈爾部部,逐漸使其在漠南蒙古站住了腳跟,使之成為自家藩屬,從而對女真一族造成極大的威脅;在中原,由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和李九成為主的各路護龍軍破塞突入長城,甚至於攻陷濟南,取得重大軍事勝利,而護龍軍統帥龍辰更是曾經領一萬鐵騎一路衝殺到了大明京師腳下,怒罵天子而歸。
俗語常雲:「韃子、流賊是梳子,自家兵馬勝如篦子。」兵馬如此,雖多何益!況太監專權,好財喜諛,賞罰失人心。在事的好官,也作不的事;hetubook.com•com未任事的好人,又不肯出頭。上下裡外,通同扯謊,事事俱壞極了。
第三,斷其退路。護龍軍派精兵伏于諸要路。特別是在明軍退往寧遠必經之路上預設伏兵,等待退敵。
此時的明朝,已經腐敗到了極點,護龍軍秘書院副理事官張文衡向龍辰奏報說:「彼文武大小官員,俱是錢買的。文的無謀,武的無勇。管軍馬者,克軍錢;造器械者,減官錢。軍士日不聊生,器械不堪實用,兵何心用命?每出征時,反趁勤王,一味搶掠。」
但問題是只要皇帝是個軍事草包,就能將大明帝國所有將領一下子全部變成軍事草包,這是大明政堂的可笑之處,因為大明這塊烏煙瘴氣的政治軍事環境,已經容不下一些個腦袋清醒的人了,在皇帝陛下近乎無知並且自大的軍事部署下,明軍將領不得不充當提線木偶,甚至不得不親手將自己的不下推進火坑。
所以,洪承疇不敢冒進,他採取了一條措施:合,把十三萬軍隊集中起來,抱成一個團,這樣護龍軍就不能各個擊破了。
決戰過程:
洪承疇中進士的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恰在這一年黃衣稱朕,建立后金。明朝受到關外和中原、八旗軍和農民軍兩種和圖書力量的攻擊。洪承疇在明萬曆、泰昌、天啟三朝,未見重用。崇禎初,陝北農民軍蜂起,崇禎皇帝以洪承疇懂得軍事,又能帶兵,命他為延綏巡撫、陝西三邊總督。洪承疇率軍作戰,屢屢獲勝。崇禎帝加洪承疇為兵部尚書,兼督河南、山西、陝西、四川、湖廣軍務。洪承疇統率政府軍大敗號稱「闖王」的高迎祥,后俘虜高迎祥。高迎祥部屬李自成繼號「闖王」。
在遼東,孫承宗告老還鄉,又由於他和龍辰見面,遭受了朱由檢的猜忌,全家被冠以通敵罪處斬,大明遼東已經失去了袁崇煥、趙率教、滿桂、何可綱等一批重臣武將,明軍的軍事力量已經被極大的削弱,就連帥才也只剩下了寥寥幾人罷了。
總結為一個字就是:分。兵分東西南北四路,分進合擊,沒合起來;而努爾哈赤則是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結果,楊鎬大敗。這個教訓對洪承疇來說太深刻了。在加上護龍軍作戰方式在某些方面和八旗軍很相像,比如都善於運用騎兵·運動作戰,不過護龍軍在火器方面是遠超八旗軍,甚至連大明在火器方面也比不過護龍軍。
然則史書記載:「上聞之,大怒,下旨斥咄之,督促其儘快主動出擊,再言撤軍者,以軍法從事!」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