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戰略規劃

等其他官員都離開之後,高原這才對寧戚、申慎、趙軒把這一次自己齊國之行的經過,還有和齊、楚、魏、燕四國搭成的協議,以代楚出兵出力,援助魏國抵抗秦軍,燕齊供應糧草物資的結果都講說了一遍。
趙軒道:「是,我會馬上著手進行安排。」
因此後來劉邦對張良的評價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對韓信的評價是: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這就是戰略和戰術的區別。而對蕭何的評價是: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饟,不絕糧道。說明張良在這方面的能力顯然不及蕭何。而且在漢朝建立之後,張良在治國理政方面也沒有多大的建樹。
這三步計劃是環環相扣,缺一不可,而且三步將同時進行,並不是先施行第一步,等第一步完成之後,再來進行第二步。因此在實施第一步的時候,高原就己經開始考慮到后二步的布局了。
高原道:「要完成這個計劃,首先就是要儘可能的利用魏國來拖住秦國,能夠保住魏國更好,如果保不住魏國,也要多消耗秦國的國力,同時儘可能保存我們的實力,讓秦國吞併魏國之後,在一定的時間內,無力再對外發動進攻,而我們還有足夠的餘力去攻取燕國,因此我決定,這一次救援魏國,只帶蕃勇軍、背嵬軍,再從其他軍團中再抽調騎軍步軍各一支,共計大約兩萬兵力左右,至於詳細的作戰方案,我們下一步再作計議。」www.hetubook.com.com
高原呵呵笑道:「也不急這一二天,我們剛回代郡,孑房怎麼樣也要休息幾天,看一看代郡的風土人物,再動身也不遲啊。」
趙軒道:「主公放心吧,雖然我們在魏國沒有設置情報點,但三晉本是一體,因此我們對魏國的情況並不陌生,魏國的地圖也有,等一會我回去找一找,下午就可以送給主公。」
頓了一頓,又道:「我和齊國的大司馬安平君田克臧己經達成了協議,他會在魏齊邊境地區僻出一塊地分,讓我們和楚國的軍隊會在那裡駐紮,隨時都可以進駐魏國援助。因此你去了魏國之後,我也會馬上出兵,進駐到齊魏邊境。」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張良應該是諸葛亮似的軍師形像,在《三國演義》中,作者羅貫中也借水鏡先生之口,把諸葛亮比作張良,但實際上張良的主要能力是在大戰略方面,而不是戰術呈面,更不是治國理政。事實上在另一時空里,張良在成名之後,就極少親自指揮軍隊,在兩軍陣前作戰,而是在後方為劉邦出謀劃策,如在鴻門宴上幫助劉邦脫離險境;灞上分封時請劉邦求封漢王得漢中地,楚漢爭雄時,又提出不立六國後代,聯結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策略,在劉邦取得了軍事主動之後,又主張追擊項羽,殲滅楚軍等等,沒有一件是領軍帶隊征殺疆場的。
不過張良還有另一項才能,就是和-圖-書外交才能,折衝周旋,長袖善舞,這一點在鴻門宴前後的過程中表現得十分淋漓盡致。如果是在現代社會,張良就屬於那種國安會的參謀智囊兼外交型的人材,而不是領軍作戰的將軍,或者是那種能處理各種繁雜鎖事的實幹型人材。
寧戚點了點頭,道:「是,我馬上就安排人員,到鴻上塞修建補濟點。」
聽了張良的講說之後,寧戚、申慎、趙軒也都大為嘆服,因為三個人都知道,代郡的先天不足,基礎薄弱,很難有發展壯大的機會,而且在秦國的強勢壓迫下,也不會給代郡更多的發展空間,因此雖然他們都知道,代郡不能夠坐以待斃,但不知道應該怎樣發展擴大,而張良的規劃,確實是為代郡的發展指出了一條道路,而且也確實有一定的成功性。
高原雖然十分看重張良,但並沒有讓他參与代郡的政務事情,一來是因為在政務方面,現在的班底己經做得相當不錯了,有沒有張良,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就是加進了張良也不過是錦上添花,屬於人材從疊浪廢。因此高原不禁釆納了張良提出的發展規劃,同時又派張良出使魏國,都是充分的發揮張良在戰略外交方面的才能,而且這也是代郡最缺少的。說實在話,如果早有張良的加入,這次高原也不會冒充使臣去出使齊國了。
聽完了眾臣的彙報之後,高原也點了點頭,總體來說,現在代郡的發展勢頭還是不錯,畢和*圖*書竟代郡過去可是趙國最落後的地區,四個郡的全部人口加起來,也只有一百多萬,要不是從趙國遷移過來大量軍隊人員,又從燕國遷來了大量的人口,也到不了現在的發展情況。但代郡畢竟是基礎太差,而且突然又激增了五六十萬的人口,沒有問題是不可能的。工匠不足的桎梏,也不是一下子就能解決,只能慢慢來吧。
因此高原還是對所有的官員這一段時間的工作給予了肯定,並鼓勵眾人幾句,讓他們繼續努力奉公,然後才讓其他官員離開,各自回各自的署所辦公,但留下了寧戚、申慎、趙軒、張良四人,商議大事。
隨後,高原又轉頭對張良道:「孑房,你的任務也十分重要,你要代表代郡,馬上出使魏國,因為我們在齊國己經約定好了,回國之後,立刻派出使臣到魏國去協商抵抗秦國的事務,我們的目標是取得能夠指揮魏軍,抵抗秦軍的權力,不過這個目標並不好實現,因此你到魏國之後,不要先提此事,而是要求我們和楚國的軍隊在魏國的糧草物資一應供應,都將由魏國供應,然後和楚國的使者先暗中協商,我們和楚國之間先取得一致,可以將副職讓給楚國作為交換條件,等到秦國的大軍壓境,對魏國造成了巨大威脅的時候,再向魏國提出來,這樣魏國迫於局勢,就不得不答應我們的要求。」
然後高原才道:「按照我的估計,最多三個月,最少一個月,秦軍就會出兵m•hetubook•com•com進攻魏國,因此我們也要做好所有的準備,隨時都可以出兵救援魏國,好在是目前我們的軍隊物資都十分充足,而且這一次救援魏國,不僅僅是要保住魏國,同時也是我們代郡趁機擴張的一個好機會,對此我和子房己經制定了一個詳細的計劃,請子房向大家說明。」
不過刺秦對張良提出的發展規劃影響並不大,而且高原對刺秦之後的情況也有預案,因此經過了兩人的協商之後,張良的規劃形成了一個分為三步進行的戰略計劃,第一步就是救援魏國,並借魏國之力,消耗秦國的力量;第二步則是趁著秦國的國力減弱之後,進攻燕國,奪取燕地作為建基立業的基礎;第三步是在穩定了燕地之後,再進取趙地,合燕趙兩地,與秦國抗衡。
因此這時三人才有些明白,高原為什麼會對張良這麼看重,能夠提出這樣一個規劃來,說明張良確實是有真才實學,並非誇誇而談之輩。看來張良的才能雖然重要,而高原看人的眼光更是令人佩服。
聽了高原的話之後,張良點了點頭,道:「主公所言極是,我馬上安排,這就動身去魏國。」
高原又轉向趙軒道:「趙將軍,現在錦衣衛的重點是儘可能多收集秦國的消息和魏國的情況,對秦國是要摸淸楚秦軍的動向,兵馬糧食的調動;而對魏國方面,則要儘可能查淸楚魏國的朝政、官員、軍民心態等等,如果能夠弄到一張魏國地圖,那就再好也不過和*圖*書了。」
自從在返程的路上,張良向高原講說了自己對代郡發展的規劃之後,兩人又經過了幾次交談,對張良提出的這個規劃進行了細化和修正,只是燕國正在準備刺殺秦王政的事情沒有說。因為這件事件關係太大了,高原別說是沒有告訴張良,就連代郡的其他所有官員,包括李瑛鴻都不知道。
高原聽了也很滿意,道:「很好,不過除了收集秦國、魏國的情報之外,還耍加快在燕國和趙地的布點,由其是燕國,盡量多布幾個情報點,派出人員潛伏,為我們下一步攻取燕國,並進攻趙地做準備,如果這方面做得好,那麼將來我們攻取燕趙之地時,也就會更容易一些。」
「而且這一次秦國也派出使臣去了齊國,對我們的結盟一定會有所察覺,因此在進攻魏國的同時,一定也不會轉易的放過我們代郡,至少會出動一部份軍隊,進駐井陘塞,牽制我們的動向,不過我們也正好可以將計就計,調上谷、雁門兩軍進駐鴻上塞,並且在鴻上塞附近修建一個軍用物資的補濟點,至少要能夠保證十萬軍隊半年所需要的糧草物資,就算這一次用不著,以後我們真的抵抗秦軍,或是以後攻取趙地,也都用得著。而且可以利用秦國的情報點,向秦軍傳遞虛假消息,就說我們將全力守衛代郡,只會派出少量兵力去援助魏國,讓秦軍將力量都集中到進攻魏國一線,這樣秦軍也不會真的進攻代郡,就不至於消耗我們太多的實力。」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