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轉戰滎口

項棟點了點頭,道:「是,在下當謹遵武安君之命。」
韓騰點了點頭,道:「千里馬常有,伯樂可不常有,說得好。」
韓騰的目光回到高原的身上,道:「在好的馬也是馬,能不能揚名,還是看它跟隨的是什麼主人,如果這匹馬落到別人的手裡,說不定還會當做廢馬,因為它的身形太龐大了,根本做不了拉車的戰馬,因此只有在你的手裡,才能夠成為馳騁疆場的戰馬。」
魯仁傑也出列道:「是啊,依在下來看,滎口不過是彈丸之地,那邊有袁將軍和蘇將軍主持大局,應該無憂,武安君還是在大樑坐鎮為好。」
布置好了大樑城的事情之後,高原又招見魏増和張良,囑咐了他們一番,讓他們在處置政務之餘,也不能放鬆對魏國這些世族大臣的提防。然後才帶領著蕃勇軍從大樑出發,趕奔滎口。
而且鴻溝還可以用來保護大樑的後勤補濟線,雖然現在大樑城裡的物資充足,但誰也不敢保證這一場戰爭會打多少年,長平之戰可是打了三年多,因此大樑早晚都要依靠外部的補充,保留一條安全的補濟線,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不過現在鴻溝的河床抬高,有不少地方都可涉水去河,盡靠鴻溝,是不足以擋住秦軍,保護大樑的補濟線。
高原點了點頭,道:「很好,不過我想經過了這一戰之後,秦軍也不會再來進攻大樑,因為大樑城高牆厚,易守難攻,如果強攻大和_圖_書樑,只會徒曾傷亡,我估計秦軍下一步就會大舉進攻滎口,奪入鴻溝的水源,然後以水灌大樑,因此明天我就動身去滎口,一來是防禦秦軍;二來也是視察滎口的防禦工事,我不在大樑的時候,政務方面由安城君和子房先生付責,而軍務方面,就由項大夫主管。」
高原道:「是啊,而且在大樑以西,還有近百萬魏國的居民,不僅是魏國的後備力量,同時也能夠保證我們運輸補濟線的安全,退一萬步說,如果我們守不住大樑,也可以安全的從魏國撤退。」
三百多步的距離,在赤龍的全力賓士下,幾乎是轉眼就到,高原在山坡下駐馬,跳下了馬背,拍了拍赤龍的馬頸,道:「在這裏等我。」然後走上了山坡,來到了韓騰的面前。
雖然項梁以勇武自詡,但經過了這一戰之後,總算是明白秦軍的強悍,因此傲氣也大大消退,同時也才明白,代軍是多麼不容易,因為代軍數次戰勝秦軍,可都是貨真價實的勝利,可不是這一戰這樣名義上的勝利。因此也不得不佩服高原,訓練出來這樣一支強大的軍隊。
姜桓武沉吟了一會兒,終於點了點頭,道:「好吧,但你要小心啊。」
出城之後,一行人馬沿著鴻溝的南岸行走,高原也特意觀察了鴻溝的情況。
高原笑道:「是啊,我想,他是要和我單獨談一談。」
高原也順著他的目光看了看赤龍,道:「和-圖-書它確實是一匹好馬,這二年多來,它一直陪著我東征西戰,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眾人再次齊聲道:「在下當謹遵武安君之命。」
項棟聽了,也就不好再推辭了,只好道:「既然武安君這樣說了,那麼在下也只有勉為其難,尊命武安君之命,不過武安君離開大樑之後,大樑城中應該怎樣布置,還請武安君明示。」
高原笑了一笑,道:「放心吧,我和他又不是沒有打過照面。」說著,左手一帶韁繩,腳尖輕點赤龍的馬腹,赤龍發出一聲長嘶,撒開四肢,向韓騰的方向跑了過去。
高原道:「他是在找我。」
以姜桓武的武功境界,和這雙眼睛的目光接觸,也不由自主的生出一絲畏懼的情緒來,而他的目光再看向高原,只聽高原道:「是韓騰。」
高原搖了搖頭,指了指鴻溝北岸,道:「如果我們在鴻溝北岸每隔十余里的地方修建一座烽火台,一旦發現秦軍偷渡鴻溝,就立刻舉火為號,這樣一來,就可以防止秦軍過到鴻溝北岸,大樑和滎口之間的來往,還有從陶邑送來的物資,也就都有安全保障了。」
項棟也連連點頭,道:「武安君說的是,我們絕不能大意,輕視了秦軍。」
眾人也齊聲道:「我等當謹遵武安君之命。」
高原笑道:「其實守住大樑並不難,只要小心防守,不要輕易出戰,以大樑的防禦力,完全可以擋住秦軍,當然,和_圖_書秦軍也許還會在詳攻大樑,出動小股軍隊和秦軍打幾仗也可以,但規模不要大,兵力絕不要超過三千,就當是拿秦軍來練練手屺。」
正說著,高原忽然臉色微變,轉頭向一側看去,而姜桓武也順著高原的目光看去,只見大約在三百餘步遠的一個小山坡上,一個身影兀然屹立。雖然離得很遠,但姜桓武的目光銳利,仍然看得十分清楚,見這人的身材十分高大雄偉,身穿盔甲、但沒戴頭盔,一頭烏黑的長發,隨著的披散在比一般人寬闊雄厚的肩背上,和肩上披著一件黑色的披風幾乎融為了一體,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一雙眼睛,冷酷如冰,不帶任何的感情。
韓騰的目光卻落到山坡下的赤龍身上,淡淡道:「好馬,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雄駿的戰馬。」
姜桓武聽了,也連連點頭,道:「不錯,以十里一座烽火台計算,大約需要二十座烽火台,最多一個月就可以完工,到了那時,整個鴻溝以北,大樑以西,都可以納入安全的區域。」
其實項棟說的這番話並不是客氣之談,而是出於真心,因為現在高原己經成為整個大樑城的主心骨,一旦他離開大樑城,會出現什麼情況,誰都不敢保證。因此項棟也不敢輕易的答應帶替高原在大樑城中駐守。
鴻溝並沒有留到後世,因為鴻溝連通的是黃河,水中夾帶著大量的泥沙,在漢朝的時候,鴻溝的淤塞己經十分嚴重,和*圖*書漢朝曾多次組織人力物力清治黃河及鴻溝,但到了東漢末年,國力下降、戰亂不斷,國家再也無力清理鴻溝,因此漢朝以後鴻溝水運逐漸湮廢。
高原又道:「好了,不管怎樣,這一戰己經結束了,不過我們的任務是守住大樑,和秦軍拼消耗,並不是要立刻擊敗秦軍,如果毎戰必迎,那就正好中了秦軍的圈套,因此從此以後,我們將以守城為主,儘可能不要出擊,和秦軍打野外戰。」
高原笑了一笑,道:「各位太過獎了,其實我們代軍也並不比楚魏軍強,以前能夠贏幾次秦軍,也都是各有原因,像今天一戰,如果換了代軍出戰,結果也未必會比楚魏軍好。我並不是要掃大家的興緻,只不過是想提醒大家,絕不能因為今天一戰,就驕傲自滿,低估了秦軍。」
姜桓武道:「我陪你一起去吧。」
高原搖了搖頭,道:「姜大哥,不用了,他只來了一個人,我一個人過去就可以了,你帶著人馬先走,我去看看他有什麼話說,馬上就會趕上來。」
另外,鴻溝也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因為滎口和大樑之間相隔五十余里,中間基本無險可守,而且秦軍的位置,恰好就在滎口和大樑之間,兩地之間的來往十分困難。但有了鴻溝就不同,只要保留在滎口和大樑附近的橋樑,而將其他橋樑全都拆毀,那麼在鴻溝的北岸行走,基本就可以保證安全了。高原剛到大樑的時候,向滎口送去一批和*圖*書糧草物資,走的就是鴻溝北岸。
高原擺了擺手,道:「項大夫不必妄自菲薄了,除了你之外,確實沒有人能夠擔任這樣的重任,因此你就不要再推辭了。魯將軍也不用多勸,滎口雖小,但卻關係到大樑的存亡,那邊雖然有袁將軍和蘇將軍,但我不親自去看一看,我也不放心,何況秦軍未必會來進攻大樑,而且我也隨時都會趕回大樑。」
高原道:「好吧,希望各位能夠齊心協力,共同守住大樑城。」
這個時候,鴻溝已經運行了一百余年,雖然還能引水航運,但河道己經大大抬高,水流量只有剛開鑿時的一半左右,因此秦國如果要利用鴻溝水灌大樑,不僅要擴大鴻溝的引水口,而且還要淸理鴻溝的水道,並加高鴻溝的堤岸,確實是一個不小的工程。而自己只要守住滎口,就可以斷決秦軍的水攻之計。
高原笑道:「所以說千里馬常有,伯樂可不常有。」
雖然己經有了這樣的思想準備,但姜桓武還是不由得大吃了一驚,這還是他第一次和韓騰碰面,因此也不由問道:「他一個人在這裏做什麼?」
姜桓武怔了一怔,道:「找你?」
姜桓武和高原並馬馳行,見高原的目光不斷的看向鴻溝的北岸,也不禁笑道:「你總是看北岸做什麼,難道是想過去看看嗎?」
項棟聽了,趕忙出列,道:「武安君,這樣重大的責任,在下恐怕是承擔不起,還是請武安君收回成命,另選他人吧。」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