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八國聯軍
第102章 近衛雷霆炮

眾人聽了,都驚訝得一吐舌頭,要知道,這個時候的中國兵工廠,很少有自己研製的武器裝備,大多數都是仿製的,像火炮這種「高技術」的裝備,自行研製是不敢想象的。
林遠又說:「我這裡有這種火炮的圖紙,大家可以拿回去看,儘快把這種炮造出來。」
林遠說:「我已經幫大家選擇好了,第一,口徑為六十毫米,第二,彈重係數選在6,第三,炮彈的初速選在170米每秒左右。」
軍裝的問題解決了,林遠又來到軍營的軍械處,問道:「最近新來了什麼裝備?」
林遠問道:「江南製造總局,金陵製造總局,天津機器局,他們就一門炮都沒有送過來嗎?」
眾人不由得發出一陣驚呼聲,10倍口徑的身管的確是夠短了,要知道,榴彈炮的身管一般在15倍到20倍口徑之間,加農炮的身管一般在40倍到80倍口徑之間。
林遠點了點頭,轉身離開了軍營,他先給李鴻章打了個招呼,召集天津機器局的專家開會。
一個專家說:「大人,請您給這種火炮起個名字吧。」和圖書
林遠接著說:「身管也不需要膛線,做成滑膛的就行。身管外由一個兩腳架支在地上,炮尾抵在一塊方形鐵板上,這塊鐵板用來分擔後座力,擊針就裝在炮尾上,我們也不需要拉發裝置,直接把炮彈從管口放進去,炮彈下滑的時候直接裝在擊針上,擊針觸發底火,底火再進一步引燃發射葯,炮彈就打出去了。」
一個專家說:「大人,這麼低的速度,看來這種炮的身管不會很長。」
仿製和研製究竟能差多遠?可以說是天差地別!比如說一個零件長5.0毫米,你在仿製的時候只需要把這個零件做成5.0毫米,把公差控制在要求範圍內就行了,可要是自行研製的話,你就要解決為什麼這個零件是5毫米,而不是4.9毫米或者是5.1毫米的問題,看似相差不大,可是有時候就是這麼一丁點差別,就能決定整個系統的成敗。
一個專家陪笑著說:「大人,但是這些參數,就不是能一下子選擇出來的,需要反覆地試驗。」
林遠笑道:「這個問題大家不必擔心和_圖_書,我會給大家一個公式,大家照著計算就行了。」
林遠點點頭,說:「這樣吧,我們來自己設計一種火炮,用的材料少,加工製造起來還容易。」
眾人一聽,都吃了一驚,紛紛想道:「沒想到這個林大人居然是個行家!」
林遠又說:「正是,我們要做的這種火炮應該盡量輕一些,便於攜帶,所以,我們把身管的長度選在600毫米。」
莞兒說得沒錯,這種印花工藝不能說簡單,不過在中國的唐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後來的明清時期又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光說這種工藝就可以寫成一本書。
一磅大約是0.9斤,那個時代的很多技術都來自英國,所以廣泛使用英制單位。
莞兒摸了摸發燙的臉,心裏說不清是慶幸還是失落,說:「這個很簡單啊,好多染坊都會。」
另一個也說:「而且這個空隙還會影響到射擊速度,如果空隙留的太小,那麼炮彈下滑的過慢,就會影響單位時間內的擊發次數。」
林遠說道:「各位可能沒有研製過火炮,不過對於火炮的設計過程一和圖書定有很深入的了解。首先,設計火炮的時候應該先確定火炮的幾個關鍵參數,第一,火炮口徑;第二,彈重,一般我們都是用彈重係數來衡量的,這個係數是用炮彈重量除以火炮口徑的八次方;第三,炮彈初速。」
林遠又問:「那這裡能用的火炮還有多少?」
林遠一心想著雪地迷彩服的事情,絲毫沒有注意到她的變化,接著說:「我是想看看你裙子上的花樣是怎麼印上去的。」
林遠本想把江南製造總局,金陵機器局等幾家大的兵工廠的專家也找來,可是江南製造總局遠在上海,金陵機器局遠在南京,只好先把天津的專家找來。
營官連忙取過詳單,林遠一看之下,不由得心中一慌,問道:「這清單里,怎麼連一門火炮都沒有。」
營官從來沒見過林遠這麼大的官來,連忙站起來回話,說:「天津機械局呈送新快利槍500支,子彈20000發!」
營官說:「能用的也就五十多門。」
一個說:「我們的生產速度上不去啊!大口徑的火炮我們不會造,小口徑的我們會造,可是hetubook•com.com造得慢,第一,我們的鍊鋼能力就不足,煉出的鋼還要用來造槍械;第二,我們加工的能力也不足,我們廠用來給車床提供動力的蒸汽鍋爐買了快十年了,現在已經嚴重老化,時不時就得停下來修,所以膛線遲遲加工不出來;第三,我們熟練的工匠太少……」
他還要繼續說下去,林遠擺擺手制止了他,問道:「你們火藥的生產情況怎麼樣?」
林遠派人去染坊,說要在白布上印上不規則的灰色條塊,染坊的老闆們很爽快地答應了。
眾人紛紛點頭,一個專家問道:「要是這樣的話,身管和炮彈之間就需要留出一定的空隙,要是空隙留小了,炮彈下落就可能無法擊發了。」
眾人紛紛低下頭去想象這種火炮的形狀,想要設計火炮,光有大體形狀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很多具體的數據,比如說身管內表面的光潔度,孔和軸之間用怎樣的方式配合等等。
營官連忙說:「這可和小人沒關係啊,他們就是沒有送過來。」
林遠說:「把清單拿給我看看。」
營官說:「他們真造不出來!這造火炮可www.hetubook.com.com要比造槍難多了!」
林遠知道這個營官所言非虛,儘管當時的國內有幾家大型的兵工廠,可由於技術能力有限,管理機構臃腫等一系列弊端,製造能力一直不強,這幾家兵工廠一年能製造的各種口徑火炮也不過200門。
那個專家說:「一年生產60萬磅沒問題。」
林遠心想:「我說的這就是現代的迫擊炮,可要是叫迫擊炮的話聽起來也太不威風了。」於是便說:「我們這個炮的最大射程不過2000米,射程很近,不如就叫它『近衛雷霆炮』吧。」
等到專家都到齊了,林遠開門見山地說:「我們現在急需火炮,不知道貴廠的生產進度如何?」
因為這背後,是一整套的理論體系和幾十年的實際經驗,別人能賣給你產品,可是永遠不會把產品研發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給你!
眾人紛紛稱讚,林遠說道:「下面我們來討論討論炮彈吧。」
那個專家哪裡知道林遠的背景,以為又是一個外行跑來瞎指揮,本想怒斥林遠一番,但是官大一級壓死人,只好小心翼翼地問:「大人,不知道您要研製什麼樣的火炮?」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