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卧龍齊魯
第103章 才女與女武神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你看都「溪亭日暮」了,還在瘋玩,還不回家,而且還是一群女伴兒喝了酒在外玩。家裡人也不著急?她老爹就允許一個女孩兒家這麼隨意?
這說明,李清照這個大家閨秀,她的成長曆程從小就是無拘無束的,從小就是非常健康的、自由的,甚至是自主的。
根據粗略統計發現,在李清照所有的傳世作品中,提到過喝酒的佔了百分之七十左右。中國人,尤其是古代,可不像西方人一樣喜歡有事沒事兒拿著杯葡萄酒當飲料喝。有人的會說了,詩人嘛,酒助詩興,喝點酒也是正常的。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攤鷗鷺。
主僕二人與澹臺龍舞和白清一起,坐在馬車車廂當中,雖然坐了四個人,但是依舊十分的寬敞,絲毫沒有擁擠的感覺,坐在白府這架華麗而舒適的馬車當中,李清照還好,畢竟她的家世不錯,在未嫁人之前,也不是沒有坐過這豪華的馬車,但是鈴嫣就不同了,李清照與趙明誠二人為了收藏,幾乎是把所有能動用的銀錢全都投入在了自己的興趣愛好上,對於物質上的要求並不是很高,所以他們平日的生活一直都比較拮据,作為李清照的丫鬟,鈴嫣還是第一次乘坐如此華麗精美的馬車,在車廂當中,一時間手都不知道往哪裡放,一副拘謹的模樣。
一般人解讀這首詞,都贊它白描手法的高妙,以及最後對「爭渡」瞬間的精彩刻畫。但我覺得不然,這些只是小小的藝術技巧,只是小道。我覺得這首詞真正的奧妙應該在於這些美妙的瞬間是怎樣發生的,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白清、澹臺龍舞和李清照單獨坐了一桌,菜還沒有上來,白清就驚訝的看到,滿頭大汗的驛卒將兩壇酒搬到了他們這桌上。
這館驛的規模實在是太小了,幾乎從來都沒有接待過如此數量和規模的官員,白清一行人幾乎將整個館驛的大堂塞的滿滿的,而且做飯的人手也是嚴重緊缺,那驛吏無奈,緊急從村鎮裏面招募了一些婆子前來幫手,方才算是勉強做出了四五十人的伙食。
「這是怎麼個情況?」白清看到他們的動作,一時間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是看到澹臺龍舞和李清照臉上那似乎毫不意外的表情,他心中不由得有種不好的感覺,不會是這兩位……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可一直百無聊賴地坐到黃昏,那些淡淡地花香滲滿了衣袖,酒意漸濃風漸起,思念便如一種病,足以讓人銷魂了。
有一段時間,李清照作為元佑黨人的後代被朝廷明令不準住在京城,她只得孤身回到老家山東明水。夫妻分居兩地,她分外思念自己的丈夫,就寫了這首《醉花陰》寄給丈夫趙明誠。
送走了裴宣與其他那兩個投誠的嘍啰,白清與那些親衛們,在鈴嫣的帶領之下,到了馬車那裡,鈴嫣先是紅著臉,回到馬車上,將自己散亂在外面的那些衣服快速的收拾好,然後白清便讓那些親衛們將馬車上的行李一一搬下來。
「來,小舞,咱們姐妹們多年未見,先干一杯!」李清照對著澹臺龍舞輕笑著說道,然後雙手端起酒碗來,衝著澹臺龍舞m.hetubook.com.com遙遙一敬,再轉過頭來,對著白清輕笑一下,做了一個你自便的眼神,最後將碗端到嘴前,一仰頭,露出一段如同天鵝般修長白皙的脖頸,咕咚咕咚的喝了起來,彷彿喝水一般。
(愛喝酒的李清照)
後來「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三句就成了後人傳頌的經典中的經典。但我以為,這三句話固然經典,但若沒有前兩句的鋪墊,境界也不會如此絕妙。為什麼「人比黃花瘦」呢?是因為「消魂」;那為什麼會「消魂」呢?是因為「東籬把酒黃昏后」——又喝酒了!
由於李清照這邊已經只剩下她與鈴嫣兩人,澹臺龍舞便邀約她們主僕二人一同行走,待白清拜訪完畢之後,再由白清他們將她二人護送回青州老宅。
《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節,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識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語,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好吧,看到眼前的這一幕,白清徹底的石化了。
換了是林黛玉,那坐這一天下來,估計就要一命嗚呼了,她那身子骨,只適合在哭哭啼啼中斷斷續續,怎麼可能這麼堅定地與一杯酒、與從早晨到黃昏的漫長時光坐在一起呢?
她們兩個弱女子,在此時這種社會環境之下,自然無法單獨出行,面對著澹臺龍舞的邀約,李清照只是微微遲疑了一下,便爽快的答應了,畢竟對她來說,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同時白清還能夠明顯的感覺到,李清照似乎對他也是格外的感興趣,而這一切的緣由,都是因為之前她在外面時得知了白清的名字,所以在和澹臺龍舞說話的間隙,李清照也會不時的轉過臉來,想要與白清交流一番。
事實上,李清照不僅在外面玩的時候喝,在家裡也經常喝。你看第二首《如夢令》說「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就是說前一晚上喝得實在是太多了點,睡了一夜這酒勁兒還沒過去呢!所以這時候日上三竿了。
這種問答的過程中,我們明顯可以看出已經睡了一夜、睡到日上三竿的李清照這時候還是帶著幾分酒意的。也就是說她昨晚上實在是喝得太多了。
事實上,這也是李清照的《如夢令》讓這個經典的荷塘場景變得不尋常的關鍵。這說明什麼?
澹臺龍舞對著文斌招招手,等他過來之後,在他耳邊耳語幾聲,接著就看到文斌來到那驛吏的跟前,掏出一錠碎銀子,說了些什麼,就看著那驛吏不斷的點頭,然後就出去了。
不過在李清照,這時的飲酒倒未必是種借酒澆愁,這時候她飲酒倒不太多了。尤其是不太醉酒了,就像《聲聲慢》里說的那樣,她飲的是「三杯兩盞淡酒」,雖不敵「曉來風急」,但卻是「乍暖還寒時節」、「最難將息」時候的唯一的精神伴侶。
趙明誠一讀之下,感覺寫得真是太好了。老婆大人太有才了,而自己作為一個太學生,怎麼也不能比老婆差啊。就起了好勝之心,關起門來「閉門造詩」,一口氣寫了五十多首詩詞,然後把李清照的這首《醉花陰》也夾雜在其中拿給朋友陸德夫請他品鑒。
「姐姐,一別多年,不https://www.hetubook.com.com知道還尚能飲否?」澹臺龍舞對著李清照,輕聲的說道。
有人會說,那不一定啊,說不定是李清照偷著在外面喝酒,家裡大人們並不知情啊!這麼說,好像李清照就應該屬於不良少年了。
事實上,《如夢令》描寫的情景在李清照的少年時代那應該是一種常態,這正說明他爹李格非的家庭是教育是非常寬鬆的,非常人性的。
陸德夫跟趙明誠夫婦都是好朋友,細細品鑒之後,向趙明誠表示祝賀,說這一回你寫的詩詞絕對不比你老婆差,終於可以超過你們家那位大才女了。
不過正在她一臉為難的時候,恰好白清領著人回來了,李清照急於關心她的藏品,匆匆的跳下馬車,算是暫時給澹臺龍舞解了圍,讓澹臺龍舞下意識的鬆了一口氣,然後看著外面正一臉拘謹的和李清照寒暄的白清,眼神當中閃著莫名的神采。
既然說「沉醉不知歸路」也就是說她們都有些醉了,但凡有一兩個清醒的,也不會「誤入藕花深處」啊!
看到李清照也是如此豪放的樣子,白清覺得自己心目當中那個溫柔如水的女詞人形象,徹底的崩塌了。
見到白清這一行人,那驛吏何曾見識到如此華麗的馬車,在看到麒麟衛的大旗之後,聽說來人是大名鼎鼎的澹臺上將軍,不由得一臉誠惶誠恐的出門迎接,同時趕緊吩咐驛卒好生打掃,小心伺候。
能這麼坐一天下來的女子,應該具有怎樣的性格啊!只有李清照,雖然她毫不掩飾地說「怎一個愁字了得」,可她在「乍暖還寒」的這一天里,與「三杯兩盞淡酒」一起,尋覓過去的美好時光,感受冷冷清清的院落,甚至直面「凄凄慘慘戚戚」的情緒,雖然她說「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但她還是就這樣「守著窗兒,獨自得黑」了下去。
作為這方圓百里之內唯一的一家館驛,或許是因為地處淄州與青州交接的原因,人煙稀少,館驛的規模不大,不過在這種偏僻的地方,他們也不敢奢求有什麼更好的條件。
一路上,小丫鬟鈴嫣,在看向白清的眼神當中,充滿了畏懼的神色,似乎剛剛白清的表現,把這個小丫頭給嚇到了,恨不得能離得白清遠遠的,白清每次問她話的時候,她都是猶如驚弓之鳥一般的表現,讓白清不由得有些哭笑不得。
事實上,幾乎所有的瞬間都是美妙的,只要你能把那個瞬間從時間的模塊里給摳出來。所以哪怕只是發獃過程中的一個瞬間,你只要摳得出來,它也可以上升到「思想者」的高度,雕塑大師羅丹不就干過這個事兒嗎?所以李清照這樣的才女能描摹出「爭渡」這個瞬間並不是什麼難事。
《神鵰俠侶》的開篇就寫少年時期的程瑛與陸無雙在荷塘里划船,她們也邊唱邊笑,邊剝著蓮篷、吃著蓮子,就跟李清照她們一樣,唯一的區別就是她們沒喝酒。
要不李格非也就不會是著名的「蘇門六學士」之一了,這種性情,這種人性化的家庭教育正和他的老師蘇東坡有幾分相似。
要知道,這可是一幫十四五歲的少女。女孩子結伴出來遊玩是正常的,尤其是唱著《採蓮曲》泛舟在荷塘里,那是非常經典的「江南可採蓮」的景象。
丫環來捲簾了,李清照才突然會問,後花園的海棠花怎麼樣了?丫環說沒什麼變化,李清照說不對,www.hetubook.com.com有變化,應是「綠肥紅瘦」。也就是下了一夜的雨,綠葉固然肥美了,但花瓣也一定被「雨打風吹去」了。
也就是說思念並不一定讓人銷魂,而當「思念是一種病」時候,那就足以銷魂了。而讓思念成為一種病的過程,正是「東籬把酒黃昏后」的過程。
注:
對方可是文學史上大名鼎鼎的女詞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堪稱宗師級別的,而白清自家人知曉自家事,那首《青玉案·元夕》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到底是什麼個情況,所以面對著李清照的交流,更多的時候他都是淺嘗輒止的空談著,不過偶爾冒出一兩句名言佳句,也是讓李清照驚艷不已,同時也對他身上那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博古通今的知識欽佩不已,這樣一來,在李清照的眼中,白清的形象反而更加的高深莫測起來,甚至很多東西,就連澹臺龍舞也是第一次從白清口中聽說,看向白清的眼神當中,也帶著異樣的神色。
但也有不少人認為應該是「曉來風急」,因為這樣更能表現出李清照一夜輾轉反側、無法入眠的情態。
關於第一首《如夢令》,大概實在是太有名了,以至於有過很多的模仿之作。
眾所周知,李清照在中國文學史上是被稱為「一代詞宗」的,這個「詞宗」主要指她是婉約詞的詞宗。人們很難想象一個最善於寫婉約詞的女詞人,居然這麼喜歡喝酒。
李清照反倒是落落大方,與澹臺龍舞兩個人興緻勃勃的談著些什麼,不過更多的時候,都是李清照在講,澹臺龍舞在聽,偶爾她才插上一兩句嘴,白清則是坐在那裡,一直陪著笑的樣子,聽著兩個女子間的談話,不時的在心中感慨不已:李清照不愧是歷史上有名的奇女子,果然是才高八斗,博學多才。
這四首詞都是她的名作。兩首《如夢令》是寫她少女時代的生活,《醉花陰》是寫她的婚後生活,而著名的《聲聲慢》則是寫她亡夫之後的晚年生活。四首詞是這樣的:
這附近是個名叫「邵庄」的村鎮,規模很小,不過三四百戶人家的模樣,也算不上繁華,街邊巷口的,出了少許商戶之外,大部分人都還是以務農為生,而此地主持館驛的驛吏,也是這個鎮子上的富戶。
當國破家亡之後,當深愛她的丈夫趙明誠病逝,而欺騙過她的那個張汝舟也終於離開她之後,李清照的晚景陷入了孤獨、清冷的氛圍之中,這時候的李清照就更離不開酒了。
而白清身旁的另一位,好吧,已經揮揮手示意讓驛卒離開,然後徑直給自己滿滿的斟上了一碗,然後再把她自己面前的碗也給斟滿了。
「小舞和你家官人,是如何認識的?」李清照與澹臺龍舞兩個人,在馬車當中相互訴說著離別的這十年間所發生的事情,末了,李清照才對著澹臺龍舞問道,帶著一絲很感興趣的神色。
真正讓人奇怪的是,這一切竟是在酒醉后發生的,而且作者記載的還不是一個人醉酒,而是一群人的「酒後駕船」行為。
而澹臺龍舞,在李清照衝著自己示意的時候,她則是微微點頭,沒有說話,拎著酒罈就朝著自己口中倒去,涓涓酒液如同細流一般倒進她那微張的小嘴兒當中,她是一小口一小口的喝著,給人一種豪爽的感觀,但是看起來又不覺得粗俗而有失文雅,點點的酒水灑出來,順著她的脖頸滑落,最後滴在胸前的衣服www.hetubook.com.com上,但她絲毫都沒有在意。
是酒,讓李清照情志漸篤,用情彌深!
我們選取了她人生不同階段的四首詞,來看看這個才華橫溢的李清照和酒之間到底是個怎樣的關係。
我們一般認為這裏一首絕對哀婉斷腸的婉約詞,尤其是最後有一句「怎一個愁字了得」,這讓後世很多人評價這是宋詞人最能打動人心的一首詞。但正是因為其中的「三杯兩盞淡酒」,讓我讀出了這首詞中哀婉、凄切之外的味道。
這裏要注意一點,就是這個地方到底是「曉來風急」還是「晚來風急」?一般人認為應該是「晚來風急」,你看後面寫了「到黃昏、點點滴滴」嘛!
天快黑的時候,他們已經進入了青州地界,不過按照他們的速度,要到達青州治所益都的話,尚且需要大半天的時間,眼看著前面出現了一個館驛,他們便決定今天晚上暫且在這裏過夜休息。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在家裡也喝這麼多,為什麼呢?其實和她早上和丫頭對答的初衷一樣,一定是在昨夜的風雨中慨嘆著青春年華的易逝,慨嘆著歲月的蹉跎,才使她「酒不醉人人自醉」的。這說明:第一,她在家中也是常喝酒的;第二,她的喝酒是她情緒發揮的一個重要途徑。
至於那些親衛們,則是自顧自的大碗喝著酒,根本就沒有露出半分驚訝的模樣,想來他們這些人,已經不止一次見過這種場景了,只有白清臉上是一副大驚小怪的模樣,其實也怪不得他,自從澹臺龍舞和他成親之後,一直都在保持著端莊的形象,就算是偶爾幾次飲酒,也只是淺嘗輒止而已,但是今天,白清算是見識到了這位大齊女武神的風采。
那麼從酒里,我們就可以看出這樣一個李清照:她有著高尚而健康的生活情趣;她有著豐富而獨立的人格魅力;她有著敏銳的藝術感受,有著驚撼世人的才情;她有著舉世濁濁我獨清的品性,也有著洞穿世情、可以寫煉達文章的思想力。所以她才叫李清照,可以「朗朗清輝照古今」的一位奇女子!
一直以來,在白清的心中,澹臺龍舞是那種認真到近乎于古板的那種性格,滿腦子都是忠君為國之類的思想,而且自從成親以來,她在舉手投足之間,都處處以一個普通的婦道人家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這還是第一次,白清看到她居然會表現的如此豪爽的樣子。
可以試想一下,一個年華逝去的女子獨自坐在窗前,飲著「三杯兩盞淡酒」,從早晨一直到黃昏,枯坐終日,獨自得黑。這是一般女子能做到的嗎?
從這兩首《如夢令》我們不難看出李清照成長的少女時代的健康與活潑,是酒體現了她獨立自主的個性,體現了她豐富而敏銳的情感特性。
婚後的李清照還是一如既往地愛喝酒,幸好,她找了一個和她情投意合、和她一樣愛喝酒的丈夫。
「爭渡」,也就是不只一艘船,就算是一艘船上有兩三個人(因為她們前面在邊划船邊喝酒,一艘船上一個人那喝個什麼勁啊?),那麼兩三艘船至少也有六七個人。
聽到李清照的問話,澹臺龍舞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畢竟她和白清認識的緣由,實在是讓人無法開口。
不大會的功夫,就看到幾個驛卒,從門口的馬車上卸下了十幾壇的酒。
等到hetubook.com•com熱氣騰騰的飯菜端上來之後,一個驛卒走過來,將酒罈上的封泥拍開,拿來三個碗,依次擺在了每個人的面前,剛準備放到澹臺龍舞面前的時候,卻被她給制止了,看到這裏,白清心中輕輕的鬆了一口氣,還好還好,剛剛只是自己杞人憂天了,但是很快,白清就發現自己錯了,在他不敢置信的目光當中,澹臺龍舞自顧自的從地上抱起一個酒罈,拍開封泥,就那麼拿手拎著。
「原來小舞你還記得啊!」李清照笑著說道,不過白清在她瞧向酒罈的眼神當中,看到一絲……貪婪!
將那些為了掩護李清照逃走而慘死的侍衛們一一埋葬起來之後,他們一行人,帶著行李,按著原路返回,朝著大部隊所在的方向而去。
白清坐在那裡,手上端著酒碗,看著自家娘子往口中倒酒的洒脫模樣,一臉的瞠目結舌……
李清照喜歡喝酒,還經常喝醉,這從她的少女時代開始,一直到她的老年,一貫如此。那麼有人就會奇怪了,李清照她為什麼這麼喜歡喝酒呢?是患了一種病嗎——嗜酒症?還是她天生性格內向,精神壓力大,喜歡寫詩作詞?要不一個女同志,怎麼能這麼個喝法呢?
這首詞上片是寫快到重陽的這一天,因為思念自己的丈夫,李清照晝夜難眠,而在重陽這一天,悶鎖屋中的李清照終於到院子里來了,要按重陽的風俗把酒賞菊。
李清照為什麼這麼喜歡喝酒?我想,只有透過她自己的詞,我們才能解答清楚。
「來,感謝剛剛小舞你的仗義相救,不然的話,姐姐今天還不知道會怎麼樣呢!」就在白清眼界大開的時候,李清照已經再次將眼前的酒碗給斟滿,對著澹臺龍舞遙遙一敬,然後仰頭便一飲而盡。
我以為見證了這個漫長過程的「三杯兩盞淡酒」,就特別能體現李清照作為一個女人,一個曾經愛過、恨過、創作過、生活過的女子的人性之美。她的生命歷程就如一杯沉釀,在人生的終點處盡顯其醇厚之美!
文斌前去開了房間,然後那些親衛們,有的將行李歇下來,有的將馬匹和馬車在驛卒的引導下牽到後院,自有驛卒前去照料。
其中最好的三句就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趙明誠聽了這話,很高興。為什麼呢?一是徹底佩服了李清照的才學,二是為擁有這樣有才氣的老婆而慶幸。作一個甘拜下風的丈夫,這也可以看出趙明誠這個男人的可愛之處的。
不論她多麼傷心,多麼哀婉,多麼憂愁!換了是薛寶釵,那肯定是傷心一會兒,就堅定的抹去眼淚,展開笑顏面對明天的生活了!
但要知道,李清照的喝酒可不是附庸風雅的淺嘗輒止,她可真的是喜歡喝,不論是白天還是晚上,甚至是剛起床一大早,她都有可能喝上兩杯。她經常喝醉,而且很容易喝醉。所以在她的詞里會經常提到「醉」這個字。
好一通忙活之後,直到天已經擦黑,村鎮上到處能夠看到裊裊炊煙升騰起來的時候,他們一行四五十人才進了大堂。
好吧,白清心中那種不好的感覺更加強烈了起來。
另外,宋人也有一個早晨卯時喝酒的習慣,叫做「扶頭卯酒」,而這也是符合李清照的飲酒習慣的。還有,只有是從早上開始喝酒的,看到天空中飛過舊時相識的大雁,才顯得比較合理。至於後面為什麼又寫的「到黃昏、點點滴滴」,這裏面酒的作用就比較關鍵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