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城管在英國
第18章 納爾遜騎士團(下)

這樣一來。當外國移民在不列顛初步站穩腳跟,開始想要躋身英國上流社會,爭取政治權利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不管走到哪裡都會受到歧視,承受的打壓和抑制力度簡直是難以想象,並且根本找不到可行的突破口財富可以賺取,名望可以積攢,宗教信仰捏著鼻子也能改變,但膚色和血統又該怎麼辦呢?
其次,英國人在吸納國際移民,填補人口老齡化造成的勞動力匱乏之際,不僅是迫切需要的勞動力進來了,各式各樣的蚊子蒼蠅也一起進來了大批湧入不列顛的黑人和阿拉伯人群落,不僅在宗教信仰和生活習俗上,給傳統保守的英國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衝擊,還大大加劇了涉毒和暴力犯罪的頻率……
真正導致整個英國社會人口比例失調的問題,起源在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也就是大英帝國的世界殖民體系開始土崩瓦解的時候隨著米字旗在一塊塊殖民地降下。原本駐紮在海外殖民地的軍隊、文官和僑民紛紛撤回不列顛本土,而成千上萬名曾經服務於大英帝國殖民政府,長期協助英國殖民軍鎮壓和統治本族同胞的當地土著拿中國人的話來說就是「漢奸」由於擔心在殖民地獨立之後,遭到民族主義新政府的清算,也紛紛收拾行李、拖家帶口地逃離故國,跟隨英國主子搬遷到了不列顛。
於是。印度、馬來亞、香港、西非、南非等各處前大英帝國殖民地的土著居民。就隨著撤退的英國殖民官吏和軍隊,源源不斷地湧入英倫三島,從而出現了所謂的「逆向殖民」現象。
雖然這麼說似乎有種族歧視之嫌,但世界各國的黑人聚居區普遍暴力販毒問題嚴重,犯罪率極高,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譬如在二百五十多萬美國囚犯中,有至少一半是黑人毫不誇張的說,很多還好吃懶做的外國移民,在英國的日常生活就是領福利和從事各類犯罪,從而引發了英國白人的普遍敵視。
然後,就在他們的閑聊和唏噓之間,大巴車終於開到了倫敦的唐人街。
「……撥發的賑濟糧食還是有的,但地方上的祭司、貴族和地主勢力極大,絕大部分的救災物資都到不了賤民手裡,能從指縫裡漏出十分之一就算不錯了。」
偏偏在這一時期,英國的人口結構開始老齡化,青壯年勞動力出現匱乏,而當時英國政府採取的最有效對策之一,就是利用國際移民來hetubook•com•com補充人力資源的短缺。這一措施確實在一定時間內緩解了社會勞動力的缺乏,避免了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衰退,但由此導致的後患也很嚴重。
前兩天,有個英國大學生失業在家快一年,實在沒辦法了,來我表弟工作的公司里應聘,馬上就被英國老闆錄用。誰知這傢伙才試用期第一天就不肯幹了,理由就是這份工作每天要在戶外不停地跑,不是英國人應該乾的活聽好了,不是英國人應該乾的活!那麼他們還想幹什麼?繼續享受世界的供奉?!」
雖然是一脈同生的英語國家,以及先後統治地球的世界霸主,但美國和英國社會氛圍的截然不同的。
「……那個……拉赫曼同志,既然英國人對待你們這樣不友善,甚至連安全保障都沒有,為什麼你的同胞還要繼續往英國移民呢?」王秋眨了眨眼睛問道,然後得到了一句犀利的反問:
在金融風暴席捲西方,社會經濟陷入衰退之前,英國政府還能用社會福利和多元文化政策採取官方手段在一個國家內部強制推行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尊重和寬容,讓語言文化方面截然不同的人們在同一個城市裡共存來勉強協調老住戶和新移民之間的關係,但還是遏止不住英國白人紛紛從大城市外遷,就如同美國白人遷居到郊外別墅,把市區內的貧民窟讓給黑人一樣。
至於印度……你知道嗎?在印度的農村,最恐怖的事情就是農民自殺潮,每一年,印度都會有一些地方因為洪災、旱災、病蟲害等等導致莊稼顆粒無收,引發飢荒。這些飢荒有大有小,如果是小飢荒,農民就要借高利貸,甚至不得不賣老婆賣女兒;而大飢荒呢,農民實在吃不上飯,就會集體自殺。」
「……整個南亞次大陸都是這樣慘,來自中國的小同志。我的故鄉巴基斯坦固然是動亂不斷,三天兩頭鬧爆炸,每個人連自身安全都缺乏保障記得有一支前來我老家白沙瓦城修信號站的中國建築隊曾經抱怨說,他們的工地外面碉堡林立,槍聲不斷,簡直不像是在搞工程,而是在《星際爭霸》遊戲里守分礦!
美國是移民國家,需要不斷吸納外來人口,但英國可不是啊!在過去的幾百年時光里,不要說吸納勞動力了,英國人自己都經常被人口壓力逼得在不列顛無法待下去,不得不漂洋過海移民美國呢!hetubook.com.com
事實上,對於為什麼在英國能夠看到這樣多的黑人,王秋原本一直感到非常困惑美國有很多黑人倒是容易理解,那主要是南北戰爭以前,美國南方搞煙草、棉花種植園而批量購買的非洲黑奴後代。可是英國本土又沒有種植園,非洲的黑人也不是適合進工廠的勞動力,這麼多英國黑人又是從哪兒來的?
而這場災難的罪魁禍首,在金融風暴中興風作浪的銀行財團,也在從中上下其手,刻意挑撥民族矛盾、製造種族衝突,以此來轉移民眾注意力否則的話。民間的仇恨就會集中到他們這些金融吸血鬼身上,而最佳的對策就是再找個更好的靶子給民眾瀉火:對於統治階級來說,民族矛盾總比階級矛盾要強。
「……十九世紀的美國人對待中國勞工也很糟糕,為什麼中國人還是要繼續往美國移民呢?」
自始至終。英格蘭人從未能徹底解決境內民族認同這一痼疾。只能用放棄國土的辦法來卸下包袱。
光是看看英格蘭征服大不列顛島這麼多年,居然連近在咫尺的愛爾蘭人和蘇格蘭人都沒能融合成功。甚至就連最弱小的威爾士人都還保持著一定的獨立性,就知道英國人的民族融合能力有多麼糟糕了。
如果是性格溫順的華人和印度人,遇到這樣不合理的對待,或許還能勉強忍氣吞聲,但那些脾氣火爆的穆斯林在受了委屈之後,又遇上了全世界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復興的浪潮,恐怕就沒那麼容易消停了……
直到現在看了納爾遜騎士團的傳單,又跟幾個曾經來英國出過任務的同事們閑聊了一會兒,王秋才發現,目前誘發了英國社會危機的上千萬外國移民,最初似乎是大英帝國崩潰之際留下的遺產。
類似的事情,在美國也發生過在曠日持久的越戰結束,南越政權最終覆滅的時候,美國不得不捏著鼻子大量接受南越逃亡者,防止他們遭到越共的清算,最終導致了將近兩百萬越南人移民美國。
因此。即使是在大英帝國最強盛的時代,被老牌貴族把持的不列顛上流文化圈,也無法把印度、緬甸、西非、馬來亞和埃及這些殖民地的社會精英,當成自己人整合進來。而鑒於上院里的這些「貴族血脈」不容玷污,想要把印度王公和緬甸酋長通過聯姻等手段塞進英國的貴族圈子裡,更是近乎于天方夜譚。
雖然早在十八hetubook.com.com世紀末,印度人、黑人、東南亞人和中國人就先後來到倫敦,在這座當時的「世界之都」學習、工作、生活和奮鬥,但相對於整個英國的人口來說,不過是滄海一粟。並且很多人最後仍舊各自回家,而不是在倫敦紮根定居。除了給倫敦增添了幾分國際化色彩之外。並沒有引發出太多的社會問題。
而另一方面,雖然在美國和蘇聯這兩大巨人的碾壓之下。小身板的英國毛驢(丘吉爾的自嘲)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世界帝國,但最初依然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捲土重來。再加上慘烈的二戰給不列顛帶來了驚人數字的死亡,造成了勞動力的缺乏……所以。對待這些不離不棄的忠心奴才,以及有朝一日反攻倒算之時必不可少的帶路黨,英國政府的態度相當寬厚,讓他們很容易就能申請到入籍。
至此。日益頻繁的動蕩和混亂,不可避免地籠罩了整個倫敦,乃至於整個不列顛……
相反,美國的那些財團和政治家族,雖然同樣有著封閉和保守的一面,但是就起源來說,卻是歐洲各個民族都有,沒什麼「生而高貴」,歷史淵源也比英國貴族短暫得多,相對來說自然也更有活力。
言歸正傳,雖然在五六十年代,遷入不列顛的外國移民總數還不算特別多,但由於他們一般聚居在倫敦、曼切斯特、伯明翰等幾座大城市裡,故而特別顯眼。此外,雖說大英帝國完蛋了,但「英聯邦」這個帝國幽靈卻依然存在,而英聯邦國家之間的「特殊關係」,又讓這些原殖民地國家跟不列顛本土之間的人口流動,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所以,在第一批大規模移民成功打下了根基之後,很快又繼續往不列顛輸入自己的親朋故舊……最後硬是往針孔里塞進一隻大象,讓不列顛土地上的外國移民數量急速膨脹起來。
緩緩蠕動的大巴車上,來自巴基斯坦的拉赫曼·阿巴斯一邊喝著礦泉水,一邊跟王秋、王瑤和「中國異能組織旅遊團」的眾人閑聊著當下英國的時事。「……你們剛剛下飛機的希思羅機場,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勞工修建的。他們在不列顛從事最卑賤、最辛苦的工作,居住在最髒亂、最破爛的街區。每天送孩子去最便宜的國立街區學校上學,生病需要預約三個禮拜才能見到醫生,拿到手的工錢一個月比一個月縮水……最後卻被英國佬當成是來佔便宜的和*圖*書寄生蟲!還有導致一切災難和厄運的罪魁禍首!!這還有天理嗎?!」
在大英帝國的全盛時期,上院曾經擁有比下院多得多的權力。即使在貴族制度嚴重式微的今天。上院也仍然是英國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貴族與平民的劃分,一直是英國歷史、文化和政治的重要特點。而貴族傳統的一大特徵,就是封閉的社交小圈子和極端注重血脈和家世……
總之。對於那些稍微有些節操的西方國家來說,位於遠方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不僅是財富、利益和權勢的象徵,很多時候同樣也是麻煩、拖累和義務的來源。
拉赫曼聳了聳肩,「……更何況,印度官員在內心裡恐怕還巴不得這些賤民多死一點呢!持續增長的人口已經把基層官員快要逼瘋了,由此引發的治安、環境、衛生問題根本解決不了。在他們看來,如果不能想辦法消滅掉一些『多餘的人』,很多地方就會變成地獄……你說說,在這樣絕望的環境里,對於窮人們來說,恐怕沒有幾條比移民海外更好的出路了吧!而鑒於英聯邦國家之間的特殊關係,我們巴基斯坦人和印度人移民英國,相對來說要比移民到其它國家更加容易一些……」
大英帝國在海外唯一可以信賴的力量,就是由盎格魯撒克遜人組成的英國軍隊。而土著殖民地軍隊的使用,則必須慎之又慎在印度土著軍隊大批政變暴亂之後,英屬印度殖民地的歷史也就走到了盡頭。
說到這裏,他的語調中忍不住帶上了几絲憤怒。以及幾分調侃。「……說什麼我的同胞們搶了他們的工作?明明是英國人既懶惰又挑剔,這也不肯做,那也不肯做雖然殖民地都丟光了,裝甲部隊和大艦隊也都完蛋了,但這些高傲的英國紳士依然以歐洲第一大國自居,以大英帝國的輝煌為本,那份骨子裡的高貴一點沒有因為經濟危機而有所動搖。比如說,雖然眼下工作難找。但我有一個最近移民到這裏的表弟,還是很容易就在倫敦找到了一個推銷寬頻網路的活。這份工作要挨家挨戶不停地登門拜訪。還要受人家的白眼冷遇,薪水也微薄,所以從來沒有英國白人肯干,因為他們瞧不上,覺得有失身份,只能雇外國移民。
(很多人誤以為是甘地的懇求打動了英國政府,允許印度獨立。卻沒注意到同一時期的印度兵變。)
總之。在對外國移民的歧視和排斥問題上,傳hetubook.com•com統的英國人並不比日本人強上多少。
但英國卻是一個古老的(相對於美國來說)小國和民族國家,而且還有著傳承千年的君主貴族制度,殘留著很濃重的血統論、門第觀念,社會階層相對來說要僵化和死板得多事實上,號稱「先進」的英國,直到今天仍然是一個法定的貴族國家。在國王之下,還有大大小小的親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和教會貴族、法院貴族等共一千多人。這一千多人組成的貴族院(上院),和剩下8000萬人選舉出來的平民院(下院),理論上是平級的,二者共同構成英國政治的中樞。
「……因為當時晚清中國的生存環境更差,幾乎活不下去……難道您的祖國也這麼慘?」王秋咋舌道。
「……為什麼在倫敦會有這麼多的印度人和穆斯林定居?而英國右派又會對我們這樣毫不遮掩地敵視?這個問題只要翻翻歷史書就能明白了在十九世紀的時候,你們中國人又是被怎麼弄到美國去修鐵路的?而在鐵路工程結束之後,中國勞工在美國又是怎樣的形象?遭到了怎樣的殘酷對待?」
與此同時,剛剛坐著大巴車逃出海德公園,在嚴重塞車的倫敦街道上緩緩「蠕動」的「中國異能組織旅遊團」眾人,也在一邊看著剛才納爾遜騎士團拋撒的種族主義傳單,一邊議論著今天看到的情況。
首先,英國原本的民族屬性相對單一,封建貴族傳統遺留物甚多,從來沒有成為「全世界民族大熔爐」的歷史經驗,對於各族移民的接受和消化能力,要比自己的前殖民地美國差得多。
然後,隨著一場難以想象的金融風暴席捲英倫,政府財政陷入危機,工廠倒閉,商店關門,待業在家的人越來越多。為了爭奪日益減少的工作機會,英國窮人跟外國移民之間的矛盾急劇升溫。
而在這座城市的另一個角落,作為極端排外組織的納爾遜騎士團,也從海德公園「凱旋歸來」……
拉赫曼有些不屑地說,「……通常全國每年都會有幾萬受災農民自殺,真是些缺乏抗爭意識的懦夫!」
美國是一個年輕的大國和移民國家,本身就有善變、兼容的一面,歷史積淀較少,社會上升空間較多至少在早期是如此,並且一直有著從世界各地吸納移民的傳統,並不怎麼講究血統之類的陳腐玩意兒。
「……餓死這麼多人,印度政府難道就不管嗎?」有人驚訝地插嘴問道。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