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返回方式

接下來就是減速,然後讓月球飛船以固定的速度繞地球飛行,畢竟月球飛船和登月艙是不會返回地球的,接下來的火星飛船的建造,是要以月球飛船為核心進行建造的。
太空梭那東西固然拉風,但當太空梭從外太空返回地球的時候,可是一項極為危險的活兒。
事實上,當初建造月球飛船的時候,唐風曾經像施密茨博士提議,建造一艘類似於太空梭一樣的航天器,專門用來往返地表與月球飛船,畢竟相比于返回艙,太空梭要舒服的多。
待到鷹隼號飛行到指定高度時,月球飛船就從月球的另外一面轉了過來,然後在自動程序的控制下,鷹隼號耗費了大約半個小時的時間,與月球飛船成功對接在了一起。
「主引擎啟動倒計時十秒鐘,10、9、8、7……」隨著韓正的命令,鷹隼號頓時就陷入到了一種緊張的氣氛中。
在月球上是聽不到聲音的,因此這次發射註定是一次無聲的發射。
這個合適的角和圖書度一般為40度。
所以說,太空梭這棟看起來似乎拉風無比,但實際上是危險重重,尤其是在降落的時候,遠不如返回艙那麼安全……
這種繞圈加速用不了多長時間,兩三圈之後,月球飛船的速度就已經達到了相應的速度,待到月球飛船從月球背面再次繞出來的時候,月球飛船就再也不繞著月球飛行了,而是沿著一條拋物線的線路,直奔地月轉移軌道。
雖然只是從月表升空,但只要牽扯到火箭發動機的點火,那就不是一件安全的事情,而且鷹隼號並不像「星空一號」運載火箭那樣,擁有彈射裝置,萬一要是鷹隼號的發動機不過關,就有可能把鷹隼號上的所有四個人全都留在月球上。
「主引擎啟動……2、1,點火!」伴隨著韓正的命令,羅賓·科羅索按動了面前的紅色按鈕,下一刻,伴隨著鷹隼號內發出的轟隆隆的巨響,巨大的鷹隼號底部向外噴射出了濃烈的火焰,火焰夾雜著和*圖*書漫天而起的塵土,再次將周圍極大的一片範圍全部籠罩。
只不過施密茨博士駁回了這個提議。按照施密茨博士的話來講,太空梭固然是舒服,但那玩意兒太耗資金,往返一趟地表和太空,光是回到地球之後的檢修工作,就需要耗費上億美元的資金。
鷹隼號上的四個人頓時就被一股極為強大的推背力直接按在了座椅上,雖說在月球上升空比在地球上要容易的多,但月球也是有引力的,因此要想讓鷹隼號順利到達環月軌道,鷹隼號的升空時產生的過載力最大也可以達到大約5個G以上。
或許,只有等到離子推進器的功能變得足夠強大,將使用化學燃料的火箭發動機全面取代之後,這種危險才會降低到零。
這一路上,四台離子推進器始終以滿負荷的功率在運轉,再加上在逃離月球引力的時候,飛船的速度已經足夠快,所以用了僅僅不到三十個小時的時間,月球飛船就完成了地月轉移軌道和*圖*書的全部路程。
所以說,太空梭是一種中看不中用的昂貴玩具,有檢修太空梭的資金,還不如多進行幾次發射,或者將資金用在離子推進器上的改進呢……
匯合了鷹隼號的月球飛船直接啟動了全部四台離子推進器,開始繞著月球進行加速。以離子推進器的推力,還無法直接讓月球飛船逃離月球的引力,只能是讓月球飛船在環月飛行時不斷的加速,然後利用彈弓原理,直接將月球飛船拋出去。
這個時候的太空梭的速度仍然在10000公里/小時左右,遠比世界上任何一款飛機的速度都要快的多,即便是世界上最快的導彈,這個時候也只能幹看著太空梭從它的前面飛行,然後甩得導彈看不見太空梭的后尾燈……
至於當太空梭著陸的時候,更是危險之極,因為在這個時候,太空梭的操作完全就是由機長來進行手動操作。這個時候,太空梭朝跑道下落的速度是一般客機的20倍,下落路線傾斜角度是https://www•hetubook.com.com後者的7倍,只要機長稍微有一個動作做的不到位或者有點偏差,那麼下場就是機毀人亡!
儘管這種可能性極低,但畢竟是有存在的概率,所以鷹隼號上的幾個都是面色各異。
待到月球飛船穩定的運轉起來之後,唐風他們六個人就鑽進了來時的載人功能倉,脫離了月球飛船,直接向地面墜去。
最終,施密茨博士還是採用了這種最通用的返回方式,即返回艙。這玩意兒全世界通用,而且安全性有保障,可以說,只要返回艙上的那三個降落傘有一個不出問題,那麼就可以保證返回艙的安全。
因為太空梭在進入到大氣層之前,速度通常都在27000公里/小時,所以這個大傢伙在進入到大氣層之前,要先減速,將速度降低下來之後,然後必須以一種極為合適的角度進入到大氣層。這個角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進入角度小了,那麼太空梭就會像打水漂的瓦片一樣,被「彈」出大氣層,而如果進入角www.hetubook.com.com度過大,那麼就會和密集大氣層摩擦產生的溫度過高,從而導致發生難以挽回的災難。
讓所有人都放心的是,被盛放在金屬容器內的那塊「天外隕石」,並沒有對月球飛船的核反應堆造成影響,但也沒有人再敢打開那個金屬容器,生怕再造成什麼意外。
這種過載力相比于「星空一號」運載火箭升空時產生的過載,無疑要小得多,鷹隼號上的四個人甚至都不用採取躺姿,就可以安然的扛過這種過載。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施密茨博士才會捨去中看不中用的太空梭,選擇了用返回艙返回地球的方式。
作為一個善於接受別人意見的人,唐風自然是從善如流。在這方面,施密茨博士是專家,對於自己不懂的事情,唐風向來是善於聽專家的意見的。
事實上,當太空梭進入大氣層時,它就不再是一架太空梭了,而是一個無動力的滑翔機。美國太空梭飛行主管保羅·黑爾曾經說過說:「由於它只是一個龐大的滑翔機,所以只能飛行一次。」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