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7章 換馬

「說實際一點吧,張副使,這種話以後少說。」太子並不以為然,「我來高麗雖然不久,但是高麗上下對我朝略有不滿是早有耳聞的,況且我來高麗的時候也見過,雖然有些富戶小民夾道歡呼,但是也不過是看熱鬧而已。大部分官員和士子更是漠然處之,好像事不關己一樣……由此可見,舉國聳動之類的話,也就是騙騙自己人而已。」
他以為金藎國是不同意這項任命,然後說服了李珂,帶著他過來推辭的。剛剛正好因為這事憋了火氣,如果金藎國膽敢說一個不的字話,他就打算直接發作了,諒這些高麗人也吃不消,最後還不是得答應。
不過,這種閉鎖式的貿易,倒是十分有利於大漢在高麗的軍事集結,大漢只需要讓中國的商船盡量避免向類似海域經過,便可以差不多實現保密。
「確有此事,我昨天在晚宴的時候跟國主商請了。」太子馬上點頭,「看來他已經轉告給了議政?那請問金議政意下如何呢?」
他安住在景福宮內的當中,慶會樓雖然是在倭亂之後重建的樓宇,而且只是臨時才被收拾了一次,但是比起他之前住的地方反倒要舒適了不少,而且高麗的內侍們誠惶誠恐地服侍著他,他也並沒有拒絕這種過度殷勤的招待。
「高麗國主之前被人宮變趕下了台,還被流放到了荒島上,是我們才將他重新推上王位的吧,按理說來大漢是他的大恩人才對,他居然還有意想要糊弄殿下?」趙松忍不住提意見了,「高麗任誰都可以對大漢不滿,唯獨就是他不行!」
「金大人心中可有了人選?」
在乘坐乘輿進入漢城當中的時候,太子一直在注意觀察周邊的景象,自然對高麗現在的民氣有了個粗略的了解,當然不會被對方几句話就糊弄過去。
這就造成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明明日本是如今重要的貿易大國,每年都和中國以及荷蘭人擁有巨大的交易量,但是卻極少有日本商船游弋在外海,只是讓外國的船來日本交易而已。
「回太子殿下。」張道彥恭恭敬敬地坐了下來,身體微微往前傾,「這些天來高麗上下輿情頗為熱烈,士民都很激動,可謂是舉國聳動——畢竟天下太子殿下駕臨高麗,是之前從未見過的盛事。他們都想要一睹天顏……」
那自己到底應該怎麼做呢?太子陷入到了猶豫當中。
「趙旅正,既然如此,事和圖書不宜遲,你儘快先趕去釜山吧,把當地的事情先管起來,讓集結到釜山的軍兵們至少能夠舒服地安歇下來。」等到對方離開了之後,太子就接過了原先的話頭,「我在這裏還要盤桓幾天,總有很多繁文縟節的事情要做。」
「金議政,你……你可知道你今天說的是什麼話嗎?」
接著,他又看向了李珂,「李大使,今後你暫時就要擔當大任了,還請以後一如往常,繼續兢兢業業,既讓我朝大業得成,也讓高麗能夠多一方太平。」
「殿下……」被當面斥責了的張道彥,臉色頓時變得尷尬了起來。
為高麗國主立嗣子替代李琿一事,之前的使團團長施高藝就曾經往國內提過,不過太子覺得這樣明目張胆地廢立國君恐怕會激起高麗朝野的反對聲浪,而且對大漢本身也沒有多少好處,所以對這個提議採取了擱置的態度。他沒有想到,現在居然是高麗的領議政大臣主動來跟自己提及此事。
「免禮。」太子隨手一揮示意他們坐下,然後直接看向了副使張道彥,「張副使,這陣子施大使一直都在遼東,高麗是由你在坐鎮的,高麗上下輿情如何?」
「是。」侍從應了一聲馬上退開。
「金議政,李大使,不知道兩位聯袂來訪,所為何事?」在他們兩個人行禮之後,太子頗有些好奇地問。
大明對藩國講究寬容,講究天朝風範,想方設法都要厚待藩國,以至於多次損傷了國家的利益,最後臨到滅亡的時候,這些藩國也沒有幫上任何忙,反而還反戈相向,這個教訓大漢皇帝一直都跟太子提醒過,太子本人也深以為然。
他知道滎陽伯趙松是本朝的重要將領,又是皇室宗親,以後一定會是繼續炙手可熱,能夠給他打下手,那真的是難得的機遇。
「臣遵命。」趙松站了起來,「臣明天就離開漢城,先去江華島,然後坐船前去釜山。」
太子呆了片刻,不過很快就恢復了鎮定。「金議政倒是深明大義,有金議政秉持國政,高麗才會有如今的平穩,還請議政以後繼續為國分憂。」
這一幕讓太子更加驚訝了,他鬧不懂對方兩人到底想些什麼。一瞬間他想要叫人進來,但是很快還是又壓下了這個念頭。
「施團長說得沒錯。」太子輕輕點了點頭,「他們終究會習慣的,而且從現在就得開始習慣。昨天晚上,我跟高麗國和圖書主說起慶尚道觀察使的事情時,他還是唯唯諾諾,含糊其辭想要糊弄過去,真當我看不出來嗎。」
「好的,殿下,臣今天就給江華島寫信。」趙松連忙答應。
「海軍已經在儘力封鎖海面上的消息了。」趙松馬上回答,「不過,殿下,大軍聚集,想要完全守密是很難做到的,畢竟釜山港和周邊都有商船經過……好在商船大多數是我國的,倒是可以想辦法讓他們協助保密。」
「嗯……?」這突如其來的要求,讓原本就十分驚異的太子更加弄不清楚了。「嗣子……?這是貴國國內的事吧,又何須我參与其中?」
這番話徹底打動了李珂。
他深吸了一口氣,徹底下定了決心。
「這幾天我就會讓他們下命令,然後帶著李琿去高麗南方赴任,趙旅正莫要心急。」太子擺了擺手,「不過,還請旅正跟海軍溝通一下,讓他們協助陸軍的集結,不至於走漏風聲。」
「臣等所為的是高麗的國事,而且是最緊要的國事。」金藎國緩緩地抬起頭來,「如今國主年事已高,但是高麗一直都未立嗣子,臣等一直都在為此時煩憂,還請殿下為高麗擇一嗣子,延續我國國祚。」
「誰說不是呢……」原本就對李琿十分不滿的施高藝,這下又趁著機會繼續加深這些上層人物對李琿的不滿,「高麗國主原本就是虎狼之性,所以才會被高麗人不堪忍受趕下王位,他得天之幸復了位,卻還是沒有感恩之心,對大漢所要求的事情推三阻四,太子殿下總算也看到了吧!不是臣等不與他為善,實在是……實在是他太冥頑不靈啊!」
「臣當然知道,臣這是冒著身家傾覆的危險來跟殿下建言的。若是傳了出去,臣必將受到萬眾唾罵。」金藎國滿面的慷慨激昂,「可是臣身為高麗領相,若是在社稷傾微的時候還不能挺身而出,那怎麼能對得起國恩?殿下若是不管此事,眼見……眼見高麗就要面臨大禍了!」
「靖城君終於想明白了啊!」眼見對方終於上了道,金藎國大喜。「若說人選,雖然難找,但是總還是有那麼兩三個。選誰不重要,只要我們推上去了一位,這就是擁立之功,新君就會對我們感恩戴德,至少會重用我們……到時候靖城君還用得著怕不能保身嗎?」
「如此甚好。」太子同意了對方的意見,然後轉頭看向了旁邊的大漢副使張道彥,「張副和-圖-書使,你到時候也隨著趙旅正一起去釜山吧,你在高麗呆了多年,上上下下總歸是認識不少人,你來協助趙旅正的話,想必可以讓他輕鬆不少。」
「好了,不用告罪,你照實說就行了,不用害怕我生氣,我不會生氣的。」太子微微搖了搖頭,「他們不喜歡我們,很正常,沒什麼可生氣的。我朝是上國,對外擴張勢必會威壓周邊的小國,哪怕表面上收斂,他們終究還是會心中不滿。難道因為他們心中不滿,我們就不擴張勢力了嗎?不,他們可以不喜歡我們,但是我們還是要為了大漢自行其是,頂多是面子上做點功夫敷衍一下罷了。這也是父皇的意思。」
居然當著我的面指責主上?太子只覺得令自己驚訝的事情一件跟著一件。
大軍齊聚,糧草的保障工作十分重要,同時軍隊集結的秘密也需要保衛,這兩項工作都十分需要當地高麗官府的配合。雖然大漢駐高麗的使團已經派員前去釜山港所在的東萊都護府負責協調督促,但是畢竟還是差了一層,讓高麗的高級文官來負責配合已經刻不容緩。
「臣等有要事要稟告殿下,還請殿下明鑒!」兩個人之中膽子更大的金藎國開口了。
高麗人才濟濟,他並不是只有讓李珂當政慶尚道才能幫上忙,但是這件事如今在太子看來,已經成為了測試李琿對大漢的忠誠度的一種方法了,在李琿推三阻四的情況下,更加必須讓他按自己的心意來辦,好讓他、讓高麗群臣都明白如今的世道已經和大明時代不一樣了。
不過,他也知道自己並非是為了享受這種招待而來到這裏的。
「有什麼事情?」太子更加驚訝了。
當然,要完完全全地保住秘密是不可能的,趙松也沒有將希望放在這裏。他判斷的是幕府居於關東的江戶,和關西往來消息十分不方便,就算收到了類似的風聲,也難以做出足夠及時有力的反應,而等他們弄清楚大漢的意圖時,他手下的軍隊已經開始向著日本九州進軍了。
「原本確實這是弊國的國內之事,只是……」金藎國的臉色變得陰晴不定,最後才痛下決心,「只是現在時勢紛繁,國主遲遲不肯早立嗣子,再加上國主在國內聲望不昌,所以只好請殿下來作出裁斷了。」
兩個人一說完,又同時磕下了頭,好像是在靜待太子拿定決定。
看到這兩個人這麼富有默契的樣子,太子心和圖書裏明白這兩個人一定是私下裡溝通好了,想要借自己來為高麗選定嗣子,雖然他們都說自己是為國家著想,但是太子知道這種話也只是說說而已,他們主要的出發點一定還是為了自己。
就在這時,房門突然輕輕地響了起來,裏面的幾個人頓時都停下了話。
一大早,駐高麗使團的正使施高藝和副使張道彥兩位官員,和之前跟隨太子殿下到來、並且在使館暫住的趙松一同來到了景福宮當中。
「臣覺得殿下此舉深謀遠慮,兼顧兩國,誠為明智之舉!」金藎國突然俯首,給出了一個讓太子頗覺意外的回答,「臣已經跟國主表態同意此項任命,並且準備在議政府內早日走完程序,儘快發布任命。」
「他就算再怎麼冥頑不靈,這次也還是躲不過去,我一定要讓他把李珂任命為慶尚道觀察使。」太子一臉的平靜,但是顯然已經下定了決心,「而且不許他推三阻四,一定要儘快達成!決不能延誤了我這邊的大事。」
儘管身為大漢的太子,他親口說出這番話來有些奇怪,不過這裏都是大漢的自己人,他也不想要顧忌那麼多。
為了維護鎖國政策,日本幕府力行禁海,幾次頒布鎖國令,其中除了限制海貿對象的條款之外,還有一款就是禁止日本人出海,宣布凡事在海上出海五年以上的日本人禁止歸國,所以很多在戰國時代流落在外海的日本人無法再返回家鄉,而日本本國也極少再有人出洋。
「殿下,高麗領議政大臣和靖城君求見殿下。」門外響起了一位侍從的聲音。
「太子殿下說得對,大事不容耽誤。」旁邊的趙松也馬上附和,「如今大軍已經開始在高麗外海聚集,容不得再拖延了。」
又和其他人交代了幾句之後,太子讓其他人先去旁邊的房間休息,然後又將一直在外面等候的兩個人叫了過來。
接著,他一臉沉痛地跟太子說起目前的形勢,李琿是中途復國並無子嗣,又遲遲不立嗣子,國中宗室都已經蠢蠢欲動,都想謀奪大位,眼見就要大亂了。為了取信於太子,他故意將形勢更加說得嚴重了幾分。「殿下身為天朝太子,本來就是高麗的上主,殿下若能作出一個裁斷,想必境內無人敢於不服,縱使有一二宗室心懷不滿,也絕無可能鬧出大亂來。」
一見到太子,這三位大臣連忙躬身施禮。
「儘快告訴我吧。到底能夠用哪些人選www.hetubook.com.com。」李珂有意別開了臉,免得再去看對方的笑容,「這也是為了高麗,如果國家一直都沒有嗣子的話,恐怕於國不利。」
「臣遵命!」張道彥大喜過望,連忙俯首領命。
「終有一天,他們會習慣大漢的做法。」施高藝微微冷笑,「既然要尊奉天朝,那就哪有光是只躲在天朝的樹蔭下乘涼的道理?」
隨著大漢的軍事機器開始運轉,預定當中要進攻日本的軍團也開始集結向高麗進發了,趙松的直屬團是跟著他一起來到高麗的,現在一部分留駐在太平島,一部分已經開始在釜山聚集。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金藎國大笑了起來,「靖城君公忠體國,當為宗室之表率。」
他們所談論的中朝太子殿下,現在也已經從睡夢當中醒了過來,開始了自己一天的日程。
確實,相比能夠得到的那些,他所需要冒的風險看上去並不大。如果真的選擇什麼都不做的話,那才是坐失良機。
金藎國和李珂來求見我了?太子稍稍有些吃驚,不過他馬上就恢復了鎮定。「讓他們現在外面等候,我現在有事!」
「臣謝殿下!」李珂一邊道謝,一邊突然又重新跪倒在了地上。
「臣聽聞,太子殿下打算讓靖城君出任我國的慶尚道觀察使,不知確有其事否……?」金藎國抬起頭來問。
而這時候,金藎國也離開了座位,跪倒在了地上,兩個人以頭貼地,誠惶誠恐。
「是要辛苦海軍一下了,運輸和封鎖都需要他們出力。」太子點了點頭,「你再給海軍傳遞一個消息吧,從現在開始,每天通過海上運輸的軍兵、彈藥和糧秣給養都必須編造成冊,然後一起送到我這裏來,我需要掌握具體的實情,以免到時候手忙腳亂。」
「什麼事?」太子低聲問。
「你們,要做什麼?」他略微嚴厲地俯視著兩人。
接著,李珂也抬起頭來發言,痛陳利害,懇切地請求太子為高麗消弭一場迫在眉睫的危機。「還請殿下為弊國做主!」
他現在身居於高麗王宮當中,縱使是金藎國的領議政大臣身份,也不能隨意進入,更何況還帶上了一個李珂,兩個人必定是身有要事才得以進來的——而這個要事到底是什麼,他也能猜出個大概來。
「殿下英明!」眼見太子如此說,張道彥也鬆了口氣,「誠如殿下所言,高麗士民都對我國……都對我國略有些不滿,畢竟前明相比起來要寬容一些。」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