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長安風雲
第一百八十七章 朝堂如戰場

其實十三歲以前的張放,與三位皇子都有來往,不過以當時張放的品性而言,最投緣的是太子劉驁。劉驁、劉竟、史邯、于恬、張放,五個非王即侯的太子黨,最喜宴飲作樂,博戲冶遊。以五人為核心,加上一眾官宦世家少年,形成一個小團體。
真正令張放悚然的是,元帝斥責太子這句話是脫口而出的。什麼樣的話會不過腦脫口而出,從心理學角度說,那就是心有所想,並鬱積於心。皇帝對太子不滿已經到這程度了么?
元帝看到眼前的太子,不由得想起與他一般年歲,又總在一起遊學,如今卻早早辭世的幼弟,一陣難過,悲從中來:「當年哀王離京,音容猶在,不成想這一別竟是永訣。唉!我的幼弟當真是福薄啊……」
太子劉驁前一秒還滿面帶笑,下一秒,整個人就「斯巴達」了。
劉康此人,性格與元帝很相似,溫文爾雅,博學多才,喜靜不喜鬧,接人待物,中規中矩。這樣的性格,自然與當年那個張放完全尿不到hetubook.com.com一個壺裡。
皇帝這樣做,居心何在?
張放記得年初的時候,劉驁曾借祭祖之便,拜訪過自己。當時劉驁就曾說過,他將代天子前往中山國,弔唁他的小叔,同時也是他們的少時好友中山王劉竟。算算時間,的確也該回來了。
既然已經站了隊,張放也沒得選擇,必須堅定站在太子劉驁一邊,這是立場問題,不容含糊。
史丹這一出,頓時令盛怒的元帝被轉移了注意力,詫異道:「朕責太子,與卿何干?」
劉康輕咳一聲,用袖子掩了掩嘴,希望用這個動作引起兄長注意。
石顯、許嘉、匡衡等幾個大佬也紛紛表態,稱太子孝心可憫。
如果是在後宮,太子叩見皇帝,皇帝不滿太子態度,當面訓斥,還可以說是父親教訓兒子,算是家事。可是搬到朝堂來,性質就大不一樣了。這樣在群臣面前,落太子的面子,一旁還有史官作記錄,說不配為人君的重話,這讓群臣心裏怎麼想?
「一切和*圖*書遵照父皇旨意辦理,中山王府上下,俱感父皇恩德。」
張放立即收回目光,眼觀鼻,鼻觀心,心如潮湧——這就對了,皇帝釋放了那麼多或明顯或含糊信號,劉康怎能沒有一點想法?
但是,已經晚了……
這樣也可以?!張放覺得腦袋有點不夠用了,這種話一聽就知道是事後補鍋,怎麼皇帝這麼好哄?不過轉念一想就明白過來了,這明擺著是皇帝知道自己失態了,而史丹的請罪,正是給他一個台階下,他豈能不下?
「如此便好,可憐哀王韶華而逝,尚無子嗣……」
這第一天上朝,就令張放印象深刻,看來朝廷這池水很深吶……
史丹將蟬冠平平放于地上,謝罪道:「旬月以來,臣誠見陛下哀痛中山王,以至損龍體。今日太子當進見,臣竊戒太子毋涕泣,以免令陛下感傷,不想引得陛下震怒。罪乃在臣,當死。」
元帝沉默一陣,嘆了口氣:「原來如此,太子、史卿多慮了,都起來吧。」
劉驁恭聲道和*圖*書:「為父皇代勞,乃是兒臣的本份,談何辛苦。」
元帝平和的聲音傳來:「太子一路辛苦,起來吧。」
這話太重了!
「中山哀王之事,辦得如何?」
劉驁噗通一聲跪下,重重叩首,驚惶之下,也不知說什麼好,只能一個勁叩首:「父皇息怒,是兒臣失儀,請父皇責罰。」
第一天上朝,就碰到這種事,張放真不知是不是自己運氣太背。身為朝堂菜鳥,他想幫也無從幫起,除了隨大流躬身頓首,也實在做不了什麼。
就在緊要當口,驀聞一聲:「臣向陛下請罪。」
遠遠的,一人踏入宮門,行走之際,袖裾飛揚,顧盼自得。趨步至丹墀下,俯身下拜:「兒臣奉詔出使中山國,傳達聖意,告慰哀王。前後兩月又十日,今方歸來,特向父皇交令。」
張放腦海里不其然閃過數月之前,在鳳棲原守孝時,劉驁談到父皇對劉康時的鬱悶神情。心有所思,眼光也很自然瞟向劉康。
一人步出,退至太子身後,伏于丹墀之下,脫下蟬https://www.hetubook.com.com冠,連聲請罪,正是史丹。
嘭!重重一響,不知擊打何物,旋即元帝怒不可遏的聲音傳來:「安有人不慈仁而可奉宗廟為民父母者乎!」即使沒敢抬頭,也可想見元帝龍顏變色。
張放目光轉到劉驁臉上時,心裏突然咯登一下,劉驁神色恭順,面帶微笑——這本是在皇帝面前最標準的表情,但現在這氛圍,不合適啊!
張放暗暗記在心裏,今天史丹可算是為他上了寶貴的一課。
張放不知道的是,在他側面上首,史丹正拚命向劉驁使眼色,但此時這位太子距離皇帝太近,目不斜視,壓根沒看到。
張放感慨之餘,也不禁暗暗在心裏豎起大拇指,這史丹不愧為天子近臣,果然熟知天子脾性,三言兩語就化解了太子危機,這危機公關做得好。同時張放又想明白一點,史丹這樣做,不是他自恃得天子恩寵逞強出頭,而是他必須這麼,誰叫他是太子中庶子呢。
只是今日所見,結合以往所聞,張放心裏突然沒底——這劉驁還會如同歷史那樣,https://m•hetubook•com•com登上皇位嗎?
張放眼神銳利,又距離劉康很近,他看到的是那年輕俊秀的面龐上,有著弟弟對兄長的關切之情,還有如釋重負的寬慰……慢著,為什麼眼裡會有一絲一閃而逝的失望……
不光他,滿朝文武都嚇住了,這是什麼情況?
太子失儀,首先要問責的,就是他這位中庶子,他避不開的。正確的做法就是像這樣,把所有的事都攬在身上。如此,在天子眼裡,他是盡責的忠臣,沒有辜負期望;而在太子心裏,這人情又重重加上一筆。
張放抬眼從那幾位朝堂大佬臉上飛快掃過,看到的都是一副淡定的表情——原來如此,這就是朝堂政治學么?
張放距離得近,聽出元帝言語之間,隱有哽咽之聲。看來「老皇帝」對這位跟自己兒子一般大的幼弟,還是很疼愛的。
劉驁也福至心靈,垂涕悲泣:「史君所言,兒臣亦深以為然,故循囑行事。請父皇以天下臣民為重,切莫感損,只要父皇龍體無恙,兒臣願與史君同罪。」
史丹這一招,兩頭討好,不愧為官場人精。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