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長安風雲
第一百九十一章 瓷之曙光

「提純?」陸九藤直搔頭皮,一臉為難,「小的也用過各種方法,都不太好。」
準備回府時,陸九藤親自把木匣端到張放面前,張放卻笑著謝絕:「此物你留著,它既是一種鼓勵,也是一種鞭策。希望你能早日做出真正的瓷。第一窯,第一件瓷器,我一定會收藏。」
張放當下勉勵了陸九藤一番,並交待陶坊賬房,支五千錢以賞賜。隨後在田安、陸九藤陪同下參觀了陶坊。
張放也不知道提純的方法,不過要去除鐵這種雜質,卻有方法,想了想道:「這樣,你知道磁石吧?」
在後院一間小屋裡,陸九藤小心翼翼捧出一個方形木匣。打開,裏面是兩層麻布裹著一物,將麻布掀開,眾人眼前一亮,一件從未見過的「陶器」出現在眼前。
這裡是長安外廓西部平民區,富平侯府在這裏也有不少產業。張氏的經營理念,不光佔有高端市場,對低端市場也不放過。這間名和圖書為西郭陶坊的陶器作坊,就是其一。
即便如此,背後的風言風語仍不少,直到這一天,又有制器出窯……
「不必多禮,起來吧,我就隨便轉轉,大家不必行禮,各司其職就好。」張放伸手虛抬,示意陸九藤起來。
陸九藤便是田家的師侄孫,不少陶坊工匠對這個從會稽烏程來的青年很看不上眼,要說制陶技術,這青年雖然也算不錯,但遠談不上技壓眾人。這樣的陶匠長安並不少,不明白為何大老遠從會稽請來。請來倒也罷了,誰讓他是老匠頭田安的師侄孫呢,問題是這人來了還不安心工作,整天鼓搗什麼釉水、配方,燒出了不少廢品。如果不是田安說這是家主的意思,怕早被陶匠們聲討了。
這回是田安回答:「是,長安各窯口都是如此。」
張放搖頭失笑,這件東西確實是超時代的好東西,但他實在有點看不上眼。嚴格來說,這還不算真正www.hetubook.com.com的瓷器,而是類似於唐三彩,依然屬於陶器範疇。而且這件東西的品相也不好:釉胎厚薄不均,色澤也不均勻,有幾處過濃的還凝成了斑點,釉面手感黏滯。原本冰裂紋是青瓷的一個特徵,但這釉面碗上的冰裂只有不規則的幾處,東一榔頭西一鎚子,毫無美感可言。
陸九藤一時激動得不知說什麼好,相比起來,這位年輕家主的肯定與褒獎,更令他感恩戴德。
陸九藤顯然把這心血結晶當寶貝,張放是家主,隨便摸這寶貝他沒意見,但眼見一個不男不女的假小子,用那雙有硬繭的手亂摸,心疼得不得了。看到青琰把玩,那胡人隨從也想伸手,趕緊覷個空搶回來,摟在懷裡。
這是一個造形很尋常的碗,不尋常的是,它不是司空見慣、形制粗陋的釉面陶,而是一件精美如玉的器物:色澤暗青,胎薄透明,其質如玉,有細細冰裂紋,觸手光滑和圖書……
張放對怎麼製造瓷器基本不懂,不過他卻能從化學層面,為陸九藤提供建議。張放認為釉面暗青應當是釉水原料含鐵過多的原因,建議陸九藤進一步將原料提純。
陸九藤喜得直搓手:「家主當真……了不起,這法子好。」
「你用磁石在原料粉上滾一遍,儘可能去除多餘的鐵屑,或許釉水效果更好。」
張放撫掌而笑,他又找到一個原因。張放在後世見過,燒瓷的窯口都是「龍窯」,也就是窯口如長龍一般。這種龍窯能提供更猛的火力,提高溫度。釉水說白了就是一層晶化體,而火候至關重要。或許釉面陶與真正的瓷器之間,只隔著一層火焰。
工匠們行禮告罪后,各自回到崗位,有淘泥的,有摞泥的、有拉坯的、有修坯的、還有捺水的……一派火熱景象。
田安、陸九藤都是內行,內行看門道,一見這東西,再加上家主的講解,兩人眼睛都亮起來。
除張hetubook.com•com放之外,所有人都看呆眼了。宗巴好幾次想伸手摸,終究不敢。在這方面,青琰就大胆多了:「公子,我能摸摸不?」
西郭陶坊面積約有三百平米,有陶工二十三人,前面是鋪面,後面是工坊。舉目所見,各種大大小小的陶制罐、碗、瓮、釜、魁……等等,堆滿地面,一直沿伸到牆角。除了一條井字形走道,別處全佔滿了。
張放笑道:「我只能提供一點小技巧,真正的研究,還得靠你這樣有鑽研精神的能工巧匠啊。」
田安、陸九藤深深鞠躬,久久不起。
張放隨手遞給她:「隨便摸,摸個夠。」
「磁石?知道。」陸九藤眨巴眼睛,似有所悟。
義城侯?甘延壽!
在視察燒制陶器的窯口時,看到那大小如房屋的窯口,張放心頭一動,想起一事,問道:「窯口都是這般大小么?」
儘管如此,這件缺陷多多的東西,依然令人驚喜。至少,它讓張放看到成功的曙光。
張放和圖書一直覺得,中國既然在戰國,甚至更早期就能製造出原始瓷器,那就說明存在這傳承,只是不知什麼緣故,中斷數百年。而且工匠地位低下,糊口尚且不易,哪裡還會有人去鑽研改進?以致長期沒有什麼突破。這陸九藤算是一個另類了。如果不是張放招攪並加以資助,等陸九藤上了年紀,幹勁一過,哪裡還會有這樣的勁頭?古往今來,多少人才不就是因此而湮沒么?
馬車剛從側門進入侯府,便有外院管事前來稟報:「義成侯派來家令,請家主過府敘話。」
「陸九藤叩見家主。」一個長相普通的青年惶恐伏跪于地,滿臉緊張。
張放拾過一片陶片,在地上畫了一個龍窯的外形——他也只懂個外形,內里構造就不是他所能知道的了。
雖然這一趟沒看到真正的瓷器,但不算白走,成功在望,也著實令張放頗為歡喜,看樣子,還真有可能在下一次西行之時,拿出這件拳頭產品,讓絲綢之路,變成絲瓷之路。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