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露布飛捷

「國公他卻不這麼看。」
正深思之時。贏放鶴卻忽又聽樓下方,又傳來了議論聲。這次卻是說的北方時局,讓他稍稍在意。
嬴放鶴眼神閃動,卻別有所思。心想國公大人他如此作為,只怕不止是用人『重德』之策,而是因朝中時局。
嬴長安說到這裏,又笑道:「且那些真正有才的,大人他也不是全都拒之不理。只需過錯不算嚴重,他可以貼出銀錢以彌前過,只下不為例。」
「我卻心憂,安國公他任權破虜軍節度職也就罷了,竟還督冀宛二州諸軍事。只怕聖上,或有催迫安國公,出兵冀州之意!」
「怎麼可能?」
嬴長安搖著頭,微含笑意:「他說千里之堤毀於蟻穴,治大國若烹小鮮,絕不可縱容玩忽貪賄之風。若因其人有才而不顧國法,則世人遲早將國法視為無物,有德之人亦會動搖,隨之腐化。相反朝廷如重嘉有德之輩,那些有才能的人,也自然會遵守朝廷法紀,成為德才兼備者。」
「我看是急病亂投醫吧?北境有難,朝堂諸公與陛下,卻偏還為統軍人選爭執不下。又說什麼和圖書府庫無錢,不足以支持大軍北上。如今只能依靠一介黃口小兒,支撐北境四州。如此下去,我大秦危矣!」
這個時候,安國嬴府大肆『招降納叛』,不但無益,反而會更顯惹眼。國公大人他現在本就是眾矢之的,如此作為,只會招致群起而攻。
近日光只是右都察院諸官,就是一日七易,又有十數人接連下獄。可見天聖帝,是真不打算再忍了。與世家之爭,已近白熱。
「——四月初五,行宛州節度使嬴沖,全殲彭瑩玉三十萬大乘軍于樓峰口外,斬首十二萬級!」
「這又是何解?」
如今大人他的注意力,都在北方戰場,並無多少心思。來理會這場朝爭。且此時朝中,亦無真正有份量之人,可以抗衡那些世閥。
整個輕雲樓內,頓時都是轟然震響,所有人都紛紛擠向了窗欄之旁,往那長幡看了過去。
三人聽到這裏,不由面面相覷,都面露哂色。這下面的人,還只知湯神昊與屠千鳥,被安國府軍破于武陽。
卻不知前日,嬴沖已率軍出關,將彭瑩玉麾下三十萬人,全殲和圖書于樓峰口外。
「此事難免,如今朝中,也只有國公大人,才能使他們上岸脫身。」
「這才幾日?是真是假?」
可前些年見同僚以一微末小官之身,豪取近萬金而逍遙自在,亦曾心理失衡。
憑什麼這些人無能貪賄,卻仍升官發財?自己為官清廉,兢兢業業,卻只能困於七品之職,數十年不得提拔?
「確實,以十五歲之齡的,督冀宛二州諸軍事,這除皇子之外,何曾有過?」
這幾日他的客人中,有好幾人才華不俗,政績也很是了得,是少見的能官。雖有些貪賄劣跡,卻都能適可而止。
待得北境平定之時,又何愁安國府旗下,沒有足夠的羽翼?
「我看未必!那彌勒教軍如今前有險關,後有匈奴,臨至絕境時,必定會拚死一搏。且此番匈奴氣勢洶洶,又豈會到樓峰口而止?」
其餘二人聞言,不禁都側目看了過來,眼含好奇之色。
「你我這裏還算好的,聽說昨日那安國府門前的馬車都能排到巷尾。門外等候的四品官,就有著七人,吏曹參軍魏徵一天忙到腳不沾地。」
和_圖_書時安國公在朝中聲勢不弱,可根基還顯淺薄。正需人手幫襯。
嬴放鶴也有了閑心,完成當日之諾。
此時在樓內,嬴長安三人則是眼露古怪之色。初五凌晨時的露布飛捷,七日就到了京城,按說是沒這麼快的。
「樓峰口此地我曾去過,確為險地。安國公既能以三萬弱旅,大破湯神昊及屠千鳥聯軍三十九萬,就必定能穩守樓峰口。即便那位靠不住,也還有定武軍右路鎮守使嬴宣娘在。冀州糜爛難免,宛州卻定可安然無恙。」
此事今日初晨,就已傳回了咸陽,震動當朝權貴。消息雖未傳開,卻已使朝中局勢大變,也正是今日,陛下他連續罷免了六位三品高官,氣勢兇惡高漲。
贏放鶴好奇的問:「管仲有才無德,卻能使大齊強盛,稱霸七國;宋襄公有德無才,終使宋軍大敗,自身也為楚俘。」
更有許多人趨炎附勢,見安國府勢大,便欲賣身投靠。
「好快——」
「正是!只需守住樓峰口,就可使元宛二州安然。可若安國公他從了聖上之意北上,只怕——」
畢竟這朝中雖權貴無數,又怎及m.hetubook.com.com得上在宛州呼雲喚雨,又親手定下此案的安國公?
方珏神情古怪,語氣疲憊:「可這德才兼備,何其難矣?朝中上下,能一直清廉自守之人能有多少?一個個篩選考察,實在費神。我看到最後,故往嬴氏門人,十成人能剩兩三成,就算很不錯了。」
「北上?這是說笑吧?光是那彭瑩玉麾下三十萬眾,就已棘手之至。彌勒教的大乘軍,可非那些草寇能比擬!」
這些人正說著話,就有一陣馬蹄聲奔騰而至。眾人拿眼望去時,卻見那半里之外,只有十余騎在大街之上縱馬飛馳。其中一人高舉著長幡,上面寫著一行大字。
「權右候衛軍大將軍,權破虜軍節度使職,并行宛州節度使職,持節,以督冀宛二州諸軍事。陛下待那位大人,也真是信重已極了——」
還有昨日,天庭合同幾家勢力整整五位權天境,兩位上柱國,三位柱國,都戰亡于樓峰口北一百二十里。
方珏聞言,不禁若有所思。心想他這些年之所以不貪,倒非是因不戀錢財。只因家中薄有家資,看不上罷了。
便連自己都是如此,何況他hetubook.com•com人?可見國公大人的說法,是極有道理的。
「只是平常的接待,自然無需如此,你我皆可應付得來。可國公的交代,說是收納無妨,卻必須身家清白,最好能德才兼備者。」
可就因嬴沖設下的標準,只能拒之門外。
俗語有言,樹倒猢猻散。如今武陽嬴氏謀反案,已經由政事堂定論。這些人如今也只有依靠安國嬴,才可脫出泥潭,否則難免丟官棄職。
「所以大人有言,我等若是有一日缺錢了,只管去向他求助。絕不可動那歪門邪道的心思,給他蒙羞。」
這真使人驚奇。大人他明明還不到十六,就已如此的老成。並未因嬴氏之滅,安國之盛而沖昏頭腦,在朝中行事反倒更為謹慎,顯出步步為營之態、不顯分毫破綻。
嬴長安心想自己如未入安國府麾下,此時也多半是這群人中的一員。
「用人之道,國公大人以往倒是曾與我談過。」
他頗為可惜,也覺不解。當朝世閥,哪一家不是儘力結黨連群,拉幫結夥?
嬴長安若有所思道:「國公說他用人,以德為上,尤以清廉二字為重。否則再有能為,他亦不敢用。」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