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既然用了賢達,自然要給賢達權力、爵位、富貴乃至於封國,而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終生信任!
君不見,後世,即使經過了砸孔廟的運動。
沒有的人肯定要滅亡!
於是,就有作死者的心裏悄悄的想著:「既然墨家是這樣的被誤會的學派……」
反正,楊朱與老莊,在傳說中淵源頗深,說不定,能搞到一點楊朱的東西來看看呢!
原來,許多人還覺得,這有可能是畫餅充饑。
那個階級或者利益集團,願意與墨家同生共死,共同進退?
但,儒家在新世紀,不是又燃起了星星之火了?
只要這些人還活躍著,還存在著,法家就不會滅亡。
畢竟,諸子百家之中,其實,墨家的思想是相對最先進的。
然而,墨家也有著致命缺陷。
當儒家通過昭宣之交時的種種事變,漸漸的蠶食法家的這些基本盤后,法家就一蹶不振了。
至於墨家的基本盤和利益集團?
倘若某天劉徹翻臉,你看看,現在保和_圖_書
衛墨苑的軍隊,會不會對墨家揮起屠刀?
楊朱學派是不是也是被誤解了呢?
死也要支持!
嗯,回頭去找個老莊學者來問問。
這句話,真是說到了列侯勛臣們的心坎裏面去了!
比起法家那些動不動就設下各種約束和束縛的規矩要爽快多了!
這個缺陷就是——墨家沒有基本盤!
不過,那是一顆抹了蜂蜜的毒丸。
這樣的學派,必須支持!
端坐于上,劉徹也是感慨萬千。
你看,陛下很早就喜歡墨家了。
墨家其實從來不曾在上層擁有什麼可靠的盟友和支持者,更別提利益集團了。
根據情況的不同,時代的不同,墨家的義利觀和價值觀取向也都不同。
但儒家卻永遠不會滅亡。
卻不知,這種想法,完全就是在作死!
他是皇帝,不是老百姓。
想到這裏,劉徹也是搖搖頭。
作為一個紮根在基層和實驗室搞發明創造的學派。
多好的學問啊!
而墨家也是主張善待功臣m.hetubook.com.com
賢達和大臣,使之富貴、榮譽和有尊嚴!
但絕不是現在!
就在劉徹想著的時候,台上的楊毅,沒有停歇,依然在繼續闡述著墨家對世界的認知和看法。
正是這個缺陷,讓其沒有撐過秦末的戰火,從而在漢初陷入衰敗消亡的厄運。
廣大的中小地主以及自耕農階級,就是他統治穩固的最大盟友和中堅力量。
為墨家而遺憾。
況且,你難道會以為,在這個西元前的時代,人民真的有什麼力量嗎?
用賢達大臣治國嘛!
歷史告訴人們,不能攢成一個拳頭的力量,不是力量!
這樣,強大的中產階級,才能保護他和他的帝國,強盛發達,直至世界之巔!
或許在南陽的重工業基地,或者未來的世界之中,墨家能尋找到一個可靠的,與它能一起發展和強盛的利益集團。
正如武帝歷史上罷黷百家獨尊儒術。
事實證明,任何派系,乃至於劉徹這個皇帝,都需要一個可靠的可以依m.hetubook.com.com賴,並且禍福與共的利益集團來作為底牌。
劉徹很清楚這一點。
但如今來看,卻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了!
看看,人家說的多好!
那麼……
現在,還看不到可能出現的影子。
鼎盛之時,法家是騎在儒家腦袋上,名為外儒內法,實則是法骨法皮。
與儒法黃老相比,墨家思想,一個極為重要的不同,就是墨家思想的是一種辯證的思想。
而且,根本無法在上層發揮什麼影響。
「何以尚賢?詩云:告女憂恤,誨女予爵,孰能執熱,鮮不用濯?此之所謂,般爵以貴之,裂地以封之,終身不厭!」
而法家,他的基本盤就是中小地主、官僚系統以及龐大的軍功利益集團。
答案是沒有!
用句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一枚硬幣的正反面。
他說道:「是故,子墨子曰:欲興天下之大利,不可有不尚賢!」
他更明白,他的統治穩定,靠的是誰?
至於墨家紮根在基層的組織和力量?
武帝罷https://m•hetubook.com.com黷百家獨尊儒術,終結了輝煌燦爛的古典時代。
而士大夫和諸子百家的名士巨頭,此刻的內心都是崩潰的。
哪怕是軍方,其實也是看在劉徹的面子上,加之想要利用墨家,才對墨家友好。
但皇帝不能在思想和學術上有所偏移。
想到這裏,有列侯甚至是淚流滿面。
那最多只能影響一地而已……
到了宋明,儒生們乾脆就推行重文輕武,徹底斬斷了法家可能的依靠和復起的可能。
但,因為戰爭的關係,實際上,法家才是受益者。
朱元璋用理學和八股文治世,結果是禁錮思想,並留下無窮後遺症。
他想起了天子即位以來屢次暗示和明示,未來要分封諸侯列侯于西域身毒之地,使功臣開國家,建社稷,啟一世代之新!
但,也只是遺憾而已。
甚至,當初曾經有人將墨家與楊朱學派,稱為陰陽。
比起儒家那些彎彎繞直白多了。
只要這些人還存在,無論當政者怎麼對待和討厭他們。
墨家,確實是除m•hetubook.com•com了楊朱學派之外的諸子百家裡,最大的一個奇葩。
可以說,墨家思想,是諸子百家裡,最先進的思想之一。
所以,無論如何,劉徹都會確保這個階級的利益不受損害。
老百姓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支持誰。
像儒家,他的支持者和基本盤就是大地主、豪強貴族和士大夫文人。
而在這個世界上,一個政治派系或者學術組織,能不能得到一個可靠穩定的利益集團的支撐,這是至關重要,甚至關乎生死存亡的關鍵條件。
甚至還有人感慨:「吾今日方知,昔者墨家何以為顯學也!有此想法和訴求,墨家不為顯學,誰為顯學?」
歷史告訴劉徹,這樣做的結果,除了災難,並不能產生什麼其他結果。
為人君主,當然要尚賢。
而與之相比,墨家在這朝堂上能依靠誰?
無數人歡呼雀躍著,眼巴巴的看著上首的劉徹,心裏紛紛想著:陛下,吾等錯怪您了!原以為,陛下用墨家,乃欲與吾等為難?哪成想,墨家的主張竟然是如此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