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民以食為天

有了充足的物資,也不能無條件的發放給新移民,那會導致新移民滋生惰性,養成伸手討要的習慣,於是一批以工代賑項目馬上上馬。
甚至在戰亂最為紛雜的內陸省份比如川湘,都有整村整鎮的居民集體搬遷。
對於勤勞樸實的人來說,沒有外來壓迫的土地就是王道樂土。
這一次的範圍就不僅是東南省份,因為赴歐華人大多數來自北方,在這一次「闖南洋」的大潮中,北方各省佔據了相當比例,幾乎和南方各省的人數比例差不多。
加入到移民行列中的華人,大多都是在大陸沒有什麼財產的佃農,想想就能夠理解,如果他們家有浮財,想必也不捨得全部捨棄掉然後移民。
而同時,澳大利亞國內的小麥耗用量僅為4000萬蒲式耳,這樣一來,僅僅是在1915年,就有高達1.3億蒲式耳的小麥需要外銷。
1918年時期的澳大利亞,全國總人口不到500萬人,但向歐洲卻派出了近30萬軍隊,而且一直維持在這個水平,戰損多少補充多少,這實屬不易。
澳大利亞雖然以出口為導向,但國內沒有運輸船隊,澳大利亞向英國運輸物資,要全靠英國船運業協會協調,這是個極為複雜的過程,哪有直接出售給蘭芳大公國方便快捷?
在蘭芳大公國中,有面積龐大的種植園以及各種礦藏,這些地方都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人手,同時並不需要專業技術,可以說就算是把目前所有的蘭芳大公國人口都塞進去也不敷使用。
給糧食https://www.hetubook.com.com的「徭役」還是「徭役」嗎?
還是有點美中不足,因為來自北方的華人吃不慣大米,他們更習慣吃小麥磨成的麵粉。不過這已經不是問題,從戰亂中解脫出來的華人沒有更多要求,只要他們有飯吃、有活干,他們就心滿意足,不會給政府和社會找任何麻煩,他們更習慣於依靠自己的雙手解決問題。
白給?
法屬印度支那的主體是安南,而安南本身有東南亞糧倉之稱,因為地緣不同,此時的法國並不依靠來自安南的大米,而是選擇了來自美國的小麥,那麼安南的大米就出現了滯銷,甚至是嚴重的滯銷。
這又是一個令新移民感恩戴德的項目。
這個問題新生的蘭芳大公國內閣無法解決,於是就提交給秦致遠,讓這位蘭芳大公國的「國王」解決自己治下百姓的口糧問題。
主要問題是食物,民以食為天,只要能吃飽肚子,按照華人的習性,馬上就會安定下來,除非是刀架到脖子上,否則就沒有任何問題。
於是「闖南洋」的大潮再次在民國興起。
1.3億蒲式耳,大概摺合35億公斤,如果一個成年人每個月消耗15公斤糧食,就算是蘭芳大公國370萬人都吃小麥,也夠吃近五年……
哪怕是有這種認識,他們也從沒想到隨便干點什麼,就會有這麼多豐厚的報酬。
好了,沒有那麼煽情,根本不需要走太遠,往往只是為自己居住的村子平整一條公路,整修一下村莊附近的河www•hetubook.com.com堤,維修一下防野獸的籬笆牆而已。
現在就好辦了,因為蘭芳大公國的成立,秦致遠總算是有了一塊名正言順的屬於自己的地盤,可以肆無忌憚的按照秦致遠的意圖來規劃。
在整個世界大戰期間,澳大利亞向英國出口小麥達到4.47億蒲式耳。
衣服也好辦,華人女性本身就幾乎點滿了紡紗織布的屬性點,只要安定下來,服裝不成問題,更何況蘭芳大公國這裏氣候炎熱,現在雖然還是冬天,但根本不需要穿棉衣,對於那些從寒冷的北方遷移過來的華人來說,哪怕是一身夏裝也沒有任何問題。
有付出就會有收穫!
華人對於徭役從不陌生,幾乎是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會強迫百姓服這種沒有任何報酬的徭役。
小麥出口,和羊毛出口並列,是此時澳大利亞的兩大支柱產業,澳大利亞人為了銷售小麥,在全國範圍阻止了小麥管理局,同時在倫敦成立小麥出售委員會,用來向英國推銷小麥。
蘭芳大公國目前就處於由亂致治的過程中。
土地問題也好辦,蘭芳大公國雖然擁有佔地廣闊的種植園,但土地利用率並不高,大片的荒地尚處於無人開墾的狀態,甚至於類似松巴島這樣的島嶼,雖然有近1.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整個島上的居民居然只有幾千人,這還是在原住民沒有出逃之前,現在那上面幾乎就是個荒島。
這是個很大的人情了,要知道世界大戰進行到現在,糧食價格已經普遍暴漲,在某些局部地區甚至已經和_圖_書漲到戰前數倍的水平,法屬印度支那總督的這個人情秦致遠要領。
秦致遠可是個完美主義者,既然這些華人選擇相信秦致遠,選擇投靠蘭芳大公國,秦致遠就要為這些華人負責,照顧他們的衣食住行是秦致遠應有的責任。
為此,秦致遠把手中的商船集中到蘭芳大公國,全力從民國開始移民。
好在如果在蘭芳大公國想找點事做,還真是不難。
如果按照秦致遠的想法,他需要一個以科技為主導的全方位強國,不管是經濟,還是軍事、文化,在全世界……最起碼在東南亞,蘭芳大公國要處於領導地位。
這些項目涵蓋了鋼鐵、石油、肥料、水泥、基礎建設等等方方面面,只需要一個成年人出售力氣,就能養活一家老小。
蘭芳大公國的居民快速增加,這又帶來了一個讓內閣即高興又頭疼的問題,那就是這些新移民的生活物資如何保證。
為了能迅速恢復社會秩序,蘭芳大公國在進行了人口普查之後,馬上開始從國內進行移民,充實蘭芳大公國的種植園以及礦山。
既然以科技為主導,如果依靠蘭芳大公國本身,必定有一段艱難的路程要走,秦致遠既然現在已經有了一部分資源,那麼就肯定要藉助外部力量。
加斯帕德的出現,真正解了澳大利亞人的燃眉之急。誰都不願意遠赴重洋低三下四的求人,更何況蘭芳大公國承諾會自己運輸,不需要澳大利亞人負責,這對於澳大利亞人來說更是貼心之舉。
於是關於婆羅洲的發展規劃馬上就被提上日程。
於是www.hetubook.com•com蘭芳大公國的小麥供應也是極為充足,再加上幾乎是遍地的果樹以及隨處可見的漁船,新移民們的餐桌很快就豐盛起來,這讓新移民幾乎是剛剛踏上蘭芳大公國的土地,瞬間就愛上了這裏。
於是隨著西貢至泗水之間的固定通航,糧食問題逐漸平息。
住的地方好辦,以前的本地原住民出逃,遺留下來很多房屋,這些房屋足夠分配給這些新移民。
但沒想到,在蘭芳大公國,這樣的工作就能被稱為是「徭役」,而且還給糧食。
於是秦致遠又派加斯帕德前往澳大利亞,確定一個可以穩定提供小麥的途徑。
在蘭芳大公國剛剛公布以工代賑項目的時候,幾乎所有的新移民都認為這是蘭芳大公國的徭役,雖然家小還沒有安置下來,雖然剛剛脫離民國那個戰亂紛飛的環境驚魂未定,但踏實勤懇的新移民還是放下行李,揮淚告別依依不捨的妻兒老小走出家門。
在大戰期間,澳大利亞國內的經濟水平不降反增,特別是小麥,增產幅度達到令人瞠目結舌的程度。
就在這時,有關蘭芳大公國的消息終於傳到民國,苦於戰亂避無可避的華人終於有了可以躲避戰亂的世外桃源。
但當辛苦了一天之後,這些勞力每人都領到半袋糧食。
發展規劃作為一種戰略性、前瞻性、導向性的公共政策,具體到蘭芳大公國來說,就是秦致遠想把蘭芳大公國打造成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到底是農業國、工業國、還是以科技為主導的區域性大國乃至於全球強國。
糧食?
1914年世界大戰爆和圖書發時,澳大利亞的小麥年產僅有2500萬蒲式耳,但僅僅是過了一年,到1915年產量竟然高達1.7億蒲式耳,一年之內增產7倍,並且這個產量還在逐年增加。
秦致遠只是給法屬印度支那總督發了封電報,問題就得到圓滿解決,蘭芳大公國現在就可以從安南開始進口大米,而且價格維持在世界大戰爆發前的水平。
要知道不管是修路或者是修河堤,這歸根到底還是方便了移民自己,在民國時,這些根本就不是徭役,而是舉手之勞。
秦致遠往科西嘉移民是迫不得已,因為秦致遠並沒有一個穩固的後方來支撐自己前進。
此時的民國,南北兩派之間的戰爭愈演愈烈,並且在南北兩派內部也是紛爭不斷,不時會爆發出局部戰爭,整個民國戰火連天,生靈塗炭,百姓苦不堪言。
從二月份開始,移民蘭芳大公國的華人以每月十萬人左右的速度增加,並且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那麼這些身無長物的新移民抵達蘭芳大公國,如何生活就成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想把一個地區由亂致治,一個關鍵點在於要讓人們有事干,只要有事可做,就不會胡思亂想,就不會遊手好閒,社會秩序就會很快恢復。
而這個問題對於秦致遠來說還真不難,已經被歐洲接受的秦致遠具有黃博涵他們不具備的影響力,秦致遠只需要調動自身的資源就能解決蘭芳大公國的糧食問題。
所有領到糧食的人,以及他們的家小看著手中的口袋都感覺難以置信,這些淳樸的人從來沒有自己的勤勞也是一種商品的意識。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