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未來的曙光

這是秦致遠和威廉皇儲約定中的一部分,現在看上去是秦致遠佔了大便宜,德國人吃了大虧。但在德國需要的時候,秦致遠也要幫德國人重建這一切,甚至包括德國人的軍隊。
而把「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重點放在財富上,只有某些野心家在需要的時候才會這樣解讀。
這並不需要把整個蘭芳都建設成另一個時空中的深圳那樣,只需要某幾個超大型企業,再加上一定程度的宣傳,就能形成有相當規模的「示範效應」。
秦致遠就是想把蘭芳打造成另一個「深圳」,一個放大版的深圳。
哪怕是死了,也要死在祖宗身邊,到了陰間還能重新相聚。
隨著《停戰協議》的簽訂,在戰爭中被俘獲的德軍戰俘逐步開始釋放,最先釋放的是那些不適合勞動的殘疾軍人,然後是身體衰弱的那些,最後才是身強力壯的青壯年。
秦致遠這段時間也有事做。
好吧,老祖先在就預見到了這種情況,因此有前例可循,那就是「衣冠冢」。
尤其是在世界大戰剛剛結束的時候。
要知道,在世界大戰期間,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工廠都在拚命趕工,工人的工作時間動輒15.6個小時,加班費什麼的就別想了,能準時發放基本工資就算是財務水平不錯了。
秦致遠為這些人開出了優厚的工作生活條件,提供住處以及基本的生活設施只是基礎,更有兩倍于克虜伯的薪水,每年不少於一個月的帶薪假期,平均分佈於年中的各種假期,包括歐洲的聖誕節和元旦、以及復活節、萬聖節、聖誕降臨節等等,同時每當處於華人的節日時,和-圖-書這些德國人同樣會休假,比如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中秋節。
而在秦致遠看來,一個國家,或者說一個地區,能夠依靠的是什麼?
另外關於工作時間,蘭芳也有比科西嘉島更加詳細的規定,比如原則上每天工作八個小時,超過十個小時就算是加班,加班會有1.5倍的加班費,節假日加班2倍加班費,每周五天工作制等等,這讓管理更加的人性化。
比如說另一個時空中的深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明白自己要幹什麼,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的秦致遠有明確的目標。
或許是從這件事里感覺到了危機,也讓更多人心灰意冷,三天之內,選擇去科西嘉島工作的工人和工程師增加到2000多人,選擇去蘭芳工作的增加的更多,差不多已經和選擇去科西嘉島的已經持平。
在改革開放之初,深圳的價值並不在於他能賺多少錢,而是樹立一種模式,成為一個標杆,讓處於迷茫中的人們明白「深圳速度」是一種什麼樣的速度,讓不自信的人們了解華人的潛力到底有多大。
秦致遠已經買下了整個布洛涅森林,這片大約有20平方公里的地方,現在完全屬於秦致遠和他的外籍軍團。
當然了,與之相對的,是華人部隊取得的輝煌戰績,他們參加過的大規模戰役有十余次,從索姆河戰役開始,幾乎所有法軍在西線戰場發起過的戰鬥華人部隊都有參与,在戰鬥中,華人部隊擊斃了超過十萬德軍,俘虜了超過30萬人,總數超過全部華人部隊的兩倍。
也就是說人活著不管是在那裡和圖書求生活,死了的時候就一定要埋在自己的土地上。
總之,在協約國的「巴黎和會」結束之前,秦致遠要把所有能看得上眼的東西全部搬到蘭芳去,在蘭芳重建德國的強大工業。
隨著大量工人和工程師決定加入「法蘭克公司」,克虜伯的問題已經初步得到解決,接下來的事還需要更多的時間發酵,而那只是時間問題。
最下層的那些人看不到上升通道,他們沒有晉陞空間,也沒有晉陞的渠道,簡單來說就是看不到希望,於是各種社會問題紛紛衍生出來。
華人部隊的戰果,在整個協約國中並不是最大的,但如果按照部隊人數計算比例,則是無可爭議的第一。
從秦致遠率領華人參加對德作戰,一共歷時近兩年半,在這兩年半中,華人戰士陣亡一萬八千餘人,近七萬人次負傷,雖然相對於協約國其他部隊來說傷亡比例不算大,但相對於華人部隊的總數而言,這個數字已經算是傷亡慘重了。
能恢復的是經濟和建築,心理創傷卻不是那麼容易恢復的,死去的人更不可能復生。
但在世界大戰期間,每天都處在死亡威脅中的各國政府都是狂暴的,他們撕下溫情脈脈的面紗,變得殺氣騰騰,只要有人敢罷工,那麼就把他們全部集合起來送上戰場,罷工的組織者則是以「反人類」被訴諸法庭,在英國和德國都出現過這樣的極端事例。
到目前為止,秦致遠手下的部隊也沒有超過20萬人,按照比例計算,華人部隊的傷亡比例近一半。
其實地方很好找,就在黑天鵝城堡所在的布洛涅森林里。
和-圖-書這肯定需要時間,特別是因為民國擁有龐大的人口基數,註定需要一個艱難的過程,甚至有可能需要幾十年才會實現,但秦致遠不氣餒,他的心理年齡雖然已經小三十,但這個身體今年才21歲,有的是時間去慢慢實現他規劃的藍圖。
所以在遍地哀鴻的歐洲,蘭芳的人性化管理就看上去格外吸引人,彷彿就像「蘭芳」這個名字一樣,每一個字都充滿誘惑力,字裡行間透露出空谷幽蘭的芬芳。
其實「拔苗助長」這個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人的局限性,看看21世紀的迪拜就會明白,當你真心想做一件事時,困難真的不像想象中的那麼多。
於是留下兩個精通德語的同伴負責後續聯絡,張天運和隆氏兄弟他們繼續往下一站進發。
這些青壯年要用勞役為德國的「侵略」行為贖罪,他們要留在法國修路架橋開挖礦山,直到把法國在戰爭中被破壞的地區恢復成戰前的樣子,這些德軍戰俘才會被釋放。
第一批入土的戰士一共79人,其中有13人沒有找到屍骨,只能建成「衣冠冢」。
這個價值表面上看不出來,但實際上的作用極大。
秦致遠想創造一種扁圓結構,最上層的人還是那麼少,但他們賺的卻不是那麼多;最下層的人數也少,這部分是不思進取混吃等死的,活該他們受窮。
華人中流行「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句話,這句話值得從來就不是財富,而是希望和機會。
或許是因為遠離歐洲的緣故,選擇去蘭芳工作的人中工程師和設計人員的比例要高一些。
下一站是萊茵金屬,再在下一站是寶馬公司和-圖-書,然後是凱撒大帝造船廠,然後是卡爾·蔡司股份公司……
增加工人的福利,其實對於工廠主來說,也就是賺一百,還是賺五十的問題。
更何況對於目前的秦致遠來說,因為青霉素和聯合石油公司,以及正在運作的「法蘭克公司」,秦致遠手中已經有了不錯的基礎,這些工廠每年都會為秦致遠帶來巨額財富,如果用於民國可能稍顯不足,但如果用於打造一個示範性地區卻是足夠了。
當時秦致遠的手下一共只有310人,可見戰鬥之慘烈。
對於蘭芳來說,以後要走的路線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業,那麼產品的利潤率就會很高。
華人有句話叫「葉落歸根」。
法國距離民國不遠萬里,很多屍骸已經被歲月沖刷的只剩下累累白骨,這要是送回去,恐怕會讓死者的家屬更加傷心,於是就在巴黎尋找一塊地方,建設一個大型的公墓集中埋葬,而送回民國的,只是那些陣亡烈士們生前所用過的一部分遺物。
當然了,華人也同時享有歐洲節日放假的福利。
而最令人稱奇的是,雖然華人部隊給德軍部隊造成了重大傷亡,但德國人明顯對華人並沒有多少仇恨,著從第二次蘭斯戰役中,德軍士兵爭先恐後的向華人部隊投降就能看出來。
但秦致遠認為這都是值得的。
布朗德被帶走調查確實造成了影響,不過影響看上去並不是那麼壞。
增加工人的福利,肯定就會影響產品的成本,進而會影響到產品的競爭力。
只要有希望有機會,華人更習慣於使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而不是簡單的「等、靠、要」,那些伸手黨和_圖_書不管在哪裡都不受歡迎。
人數最多的,就是廣大的中間階層。
不是最上層的統治階級,也不是最下層的勞動階層,而是廣大的中間階層。
12月24號,平安夜當天,秦致遠主持了第一批戰士的入葬儀式,這些戰士是在卡皮地區陣亡的,他們其實當時只是民夫,甚至都不是戰士。
這是華人世界的一個傳統,也是華人們尊重祖先的一種方式。
西方對於私有財產的態度非常開明,只要是私人領地,哪怕是關起門來當皇帝也沒人問,開闢公墓更沒問題,這種充滿人文關懷的舉動,政府是支持的。
「蘭芳代表團」的德國之行,就是要儘可能利用德國那些即將被拆毀的工廠,那些即將被遣散以及分流到其他國家的熟練工人和成熟的工程師、設計師團隊,用近乎拔苗助長的方式給蘭芳奠定初步的工業基礎。
不管是在目前的任何國家,社會收入的分配基本上都是金字塔結構,最上層的人數最少,卻佔有最多的資源,最下層的人數最多,分配的物資卻最少。
戰爭既然已經結束了,那麼就有一個重要事項要安排,那就是在戰爭中陣亡的那些華人戰士的屍骸。
聊作安慰。
甚至比歐美國家的人性化水平還要高得多。
最上層的那些人,也就是所謂的「頭面人物」,不管他們的出身有多差,一旦混到金字塔最上層,他們的任務就不再是繼續攀登更高的階層,而是保證他們的地位不受影響,於是他們就會失去前進動力,變成社會變革的阻礙者。
工人們當然不願意承擔強度如此之大的勞動,於是普遍存在的工會開始組織工人罷工。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