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風起
第十章 恆業

嚴之恆想了想,繼而回答道:「此類事情孫府尊確實未曾與本官提及過,不過還請各位父老相信官府會處理好此事,今日之會結束后本官便派人去府城,過幾日便會有消息,還請各位父老稍待時日。」
只是對於在官府中比例更大的金華本地官吏以及那些小吏、衙役和他們的幫閑們而言,這條政令無疑是在強奪他們的口中食、身上衣。尤其是幫閑,這些人在官府中並不在號,平日靠著協助小吏、衙役辦事混口飯吃,這條政令就意味著他們所得的比例會減少很多。
聽到了這個答案,那老者倒是暫緩了哭訴,只是他身旁不遠處的一個讀書人卻開口問道:「學生敢問縣尊,這徵用荒地,哪塊地是荒廢的,哪塊地不是,這事情是衛所說了算,還是府衙說了算,亦或是縣衙說了算,還請縣尊為我等說明。」
就這樣,能夠回答的,嚴之恆便儘力回答,而暫時還不知道如何解決的,他也當面記錄下來,表示一定會派人向陳文和孫鈺二人問清楚。
不過不管怎樣,嚴之恆以及其他知縣所遇到的這些問題與衛所的關係並不是很大,尤其是那些擁有永業田的軍戶,更加不必理會此事,因為不出意外的話,二十年內他們是無需繳納賦稅的。
徵用荒地建立衛所屯田的政令下達不過數日,可是縣衙的大門都快被踏破了,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嚴知縣的女兒張榜招親,可是這樣的消息實在震撼,尤其是涉及頗多,很快就傳遍了大街小巷,甚至https://m•hetubook•com.com傳出了更加聳人聽聞的版本。
春耕還未正式開始,距離收取夏稅也還有幾個月的時間,所以眼下的這些不滿還在積蓄之中,距離爆發還很有一段時間,具體會如何還尚未可知。只是徵用荒地建立衛所的政令,卻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至少,她現在能夠看到未來的希望,而不是失去了家中頂樑柱后的絕望。
「各位父老,政令中已經寫明,此番陳帥和孫知府下令徵用的土地皆是無主荒地,各位家中的田土不會涉及,無須擔憂。」
這讀書人乃是東陽縣六族中雙泉徐家的子弟,東陽縣六族在本縣勢力很大,很多百姓都以其馬首是瞻,而且這個問題確實問到了關鍵之處。畢竟官字兩張口,誰說了算很重要,尤其是這裏還涉及到軍隊,歷來武夫都是最不講道理的,若是由軍隊決定土地是否荒棄,那麼只怕這金華府就再沒一塊不是荒地的田土了。
只不過,一旦涉及土地,事情就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輕易解決。嚴之恆接下來又解答了好幾個問題,奈何他剛要喝口茶水潤潤嗓子,一個更加棘手的問題又擺在了他的眼前。
只是嚴之恆很清楚,想要在此立足,他們這些大蘭山出身的官吏將士首先要抱成一團,否則必回被本地勢力衝垮,到時孫鈺還好說,他們這些寧紹人士就非要被排擠到邊上不可了。所以即便心中再有不快,他也得繼續為官府樹立威信。
作為丁克己的遺孀和和-圖-書獨子,丁家母子自然而然的享受到了撫恤田的待遇,這是陳文在天台山上就許諾過的,而今天也終於落到了實處。
只是這裏面幾家歡喜幾家愁,其中很有些家族家中頗有些在官府中擔任小吏、衙役,亦或是給這些小吏、衙役幫閑之人,尤其是幫閑,「漲工資」的事情與他們無關,自然是滿腹怨言,眼下不好當著眾人的面向知縣申訴,但結束后也總要說道說道,以保全大夥的利益不受損害。
按照政令規定,從即日起,徵收稅賦嚴禁地方官吏收取火耗等以行政為由的濫收費,也同樣禁止淋尖踢斛之類的額外收費,增加百姓的負擔。並且明確表明會派遣人員進行暗訪,若有違背,定當嚴懲。
這條政令貫徹自大蘭山時代,當初王江為爭取民心、降低貪腐曾經下達過這樣的命令,只是執行上並不能盡善盡美,所以才會有陳文與褚素先結仇的那次衝突。此番孫鈺同樣為了政令的有效施行而提高官吏薪金以為補貼,但同時也在陳文的建議下聲明會進行暗訪以進一步貪腐。
對於外面的流言蜚語,嚴之恆很是有些無奈,不僅僅在於政令全部由陳文和孫鈺單獨商議完成,沒有徵求過其他老營官吏的意見便直接施行,而且最無語的還是出了事情還要他們來擦屁股。
不過比起備補兵和那些隨軍百姓,戰兵、軍烈屬、傷殘將士分到的田土無須繳納賦稅,每每收穫的都歸自家所有,即便是需要佃戶耕作,那也能收取佃租,畢竟無須自m•hetubook•com.com家做事情便可收穫,有了這時間做些別的活計也可以多一份進項。
由於這條政令在大蘭山時代就已經出現過,所以在那些大蘭山老營五司出身的官吏看來並不稀奇,尤其在考慮到即便收復金華府城后性子開朗多了也會板著一張臉做事的孫鈺,以及孫鈺背後站著的那個曾經當眾毆打過同僚的陳文,也不太敢如何,至少不會做到如以前那般的程度。
「此番事項,自然是由府衙決定。具體的操作,府衙和縣衙都會派人參與,各位父老也可以對於審查結果提出意見和建議,而衛所只是從旁監督,並不會親自參与。」
丁家娘子在聽聞這個喜訊之時,和其他軍烈屬一樣,一邊歡喜,一邊哭泣,只是這卻並非是喜極而泣,而是歡喜于犧牲有所回報,痛苦於犧牲了的家人再不能相見。
此言一出,眾人盡皆停下了各自之間的商議,側耳等待嚴之恆的解釋。作為知縣,此事孫鈺已經向他知會過,具體如何回答自然也很是清楚。
這威信一詞,一個是威,一個便是信。此前明軍以大量的新兵且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擊退了圍剿的清軍,而後更是全殲了撫標營,處死了俘獲的撫標營戰兵,同時收復了整個金華府,威之一字自然是有了;而現在,明軍卻的便是信用,所以政令的執行肯定會被加大力度的進行監督,至少也會比正常情況下少收些吧。
「縣尊大老爺,大帥和府尊的難處小人等能夠理解,只是大夥家中的田土多是從祖上傳下和*圖*書來,這麼被官府征去了,我等如何去見列祖列宗啊。」
陳文和孫鈺聯名的政令下達后,東陽縣城外的老營軍屬和隨軍百姓安置大營可謂歡聲一片。無論是軍屬,還是隨軍百姓,作為這支前大蘭山明軍余部,眼下浙江最後一支成建制的明軍的支持者,他們都將是這一系列政令的受益者。
擁有田土,只要努力耕耘,便可收穫希望。即便是隨軍百姓將要分到的軍租田,繳納稅賦的同時也無須承擔徭役,比起他們在四明山時都要強。唯一一點,便是田土還是歸衛所所有,雖說他們當初遵從命令隨軍南下,此後又始終追隨明軍,陳文以此為由宣布不會收回田土,但是這土地畢竟還是衛所的,遠不及地契上寫著自家的名字來得安心。
不過能夠得到撫恤田自然還是好事,至少對於丁家娘子而言,有了這份田土她一個弱女子可以養活獨子,若是節省些再做些別的活計,沒準還能將孩子送到書塾里讀書,從此改變這個家族的命運。
召集各縣受到金華鎮標營迫害士紳百姓的命令已經下達,但是距離他們抵達還有一段時間。不過相對陳文的那一套勢必會引起不滿和抵觸,甚至是抵制的政令,孫鈺以金華知府的名義下達了另外一項政令,作為衛所徵用無主荒地的補充。
聽了這話,眾人多少放下了一些心,畢竟在明朝文官主持的府縣和五軍都督府管理的衛所是兩套班子,其中的文武之別不談,徵收稅賦的政績也是分別考核的。按道理,府衙和縣衙自然也和*圖*書會偏向他們這些民戶一些,而不是不在管轄範圍之內的軍戶。
「縣尊大老爺,小老兒有戶親戚的家在山裡,聽他提及他們村中有些田土原先的主人已經死絕戶了,再加上這些年韃子官吏橫徵暴斂,所以很多人都在這些土地上耕田以養活家人,請問這種事情官府打算如何處置?」
這個問題確實存在,乃是普遍化存在,並不僅限於問話之人所提及的山村之中。嚴之恆雖然剛剛上任,但是在四明山上也不是沒有見過這等事,只是那時他們只是需要耕種者繳納稅賦即可,並不涉及到歸屬問題。
東陽縣縣衙正門左前方的如泉館,進軍義烏前,陳文和孫鈺曾多次在此會見東陽六族和其他士紳百姓代表。而此刻,剛剛上任的東陽縣知縣嚴之恆與這些人匯聚於此,而他們所討論的則是陳文和孫鈺剛剛下達的政令。
不過,相比徵用荒地建立衛所,對於嚴禁貪腐,士紳百姓們還是喜聞樂見的,同樣數額的賦稅,政治清明時和腐敗盛行時徵收數量可謂截然不同,而差的就在這些收費上。府衙下達的這條政令,在士紳百姓們看來雖說未必能有多大的效果,但是明軍剛剛光復此地,需要的便是威信。
安置大營東側的一處茅草屋裡,丁家的寡婦和兒子正在對著四明山殿後戰陣亡的老兵丁克己的牌位行禮,訴說著這個好消息。
見眼前的這個老者哭訴著祖先和自家為了耕耘土地的辛勞和不易,為防止更大規模的哭訴出現,嚴之恆連忙向他,也向在場的眾人解釋了起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