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彤雲壓城
第一百五十二章 亡羊補牢

一個士紳怯生生地說道,立刻就遭到了那個逃亡而來的士紳的譏諷:「什麼王師,陳賊在浙江擅改祖制的事情做得多了,那廝就是個亂臣賊子,遲早會造反的。」
從五月十二鄭成功大軍抵近南京城下,張煌言便開始了收復長江上游的旅程。之所以說是旅程,而非征程,乃是因為張煌言這一路上實在順利得有些不像話。
「本官思慮過了,過些時日,待局勢穩定了,本官當親往杭州拜見會稽藩,總要向會稽藩說明,士紳大多還是心向朝廷和王師的,如諸君這般就是例子,至於那一小撮數典忘祖的敗類自當嚴懲,但卻不可為一葉而障目。」
「正是如此,當為張司馬浮一大白。」
被王孚忽悠得放棄了徽州信地,他原本是打算全軍援救南京,結果王孚來回來去的在他和樓繼業之間串線,實在耽誤了太多的時間,以至於他竟然沒有能趕上大敗鄭成功的這場輝煌大勝。
陳文讓他們不滿的無非是清丈田畝等事,張煌言若是能說服陳文,鄭成功那裡也不可能再如此了。士紳的利益得以保全,這才是關鍵的問題,既然張煌言答應了,讚美還是少不了的,也絕沒有必要吝惜的。
這句話,短短十來天,張煌言已經說了不知多少次,但每次看到這一幕幕他卻都還是忍不住要付之於口。
在如許多的努力之下,張煌言順勢收復了太平府、池州府和寧國府等地,已經與江浙明軍形成了實際上的接壤,甚至染指到了長江北岸的一些州縣。此時此刻,張煌言本人也已經進入到了寧國府的府城所在。
「大司馬所言甚是,下官考慮不周,還請大司馬恕罪。」
這期間張煌言也曾派人往廣德府去勸降,那邊的滿清文武顯然還在猶豫不決當中。降與不降,向誰投降,這都是問題,如今江浙明軍佔據苦嶺關,張煌言所部則駐紮于寧國府,據說鄭成功還在圍攻北面的南京,實在難以選擇,尤其是陳https://www.hetubook.com.com文這邊還表現出了匪夷所思的克制的情況下。
「大司馬所言甚是,末將亦是深以為意。只是……」
「有請大司馬入府衙升帳。」
話不是張煌言回答的,他對此也同樣是一無所知。說話的那個縉紳是從杭州逃出來的,不是因兵禍,只是因為陳文在浙東和江西丈量田畝,還對一些士紳進行了處罰,風聞此事,他自不敢多待,連夜逃到寧國的岳丈家中避禍,正好趕上了寧國府反正,張煌言入城。
「張司馬真乃吾輩楷模,天下有張司馬這等賢能,大明中興有望啊。」
「張司馬,據學生所知,會稽藩如今已經攻陷了杭州……」
飲宴過後,士紳們紛紛告辭,不過激動還是免不了的,比如回去寫封書信與熟識,講述一些他們力勸張煌言出頭去設法說服陳文的故事,比如把這段豐功偉績寫在私人筆記之中,都是應有之義。
張謊言分析入理,那些士紳雖說是蠻橫慣了,但卻也不敢頂撞張煌言這等未來的依靠。剛剛侃侃而談者無不吶吶不言,其他人也不是打圓場,就是岔開話題,只是張煌言的態度代表了很多事情,其中的一些也著實讓他們感到了不安。
出了文廟,張煌言在府衙升帳議事,軍務沒什麼好談的,無非是安撫那些反正官員和武將,讓他們帶好各自的手下,日後收復了南京才好論功行賞云云。而到了晚上,張煌言則要宴請本地的士紳,他們在寧國府反正之中做了很多的工作,日後統治此間亦是少不了他們的助力,自當要好生安撫。
「延平藩大舉北上,事前也曾與會稽藩商議,得到了會稽藩的贊同。從而才有了會稽藩派遣麾下大將長安伯馬信領南塘營那等老營頭攻略松江府,自領大軍與岳樂決戰,以牽制韃子援兵。若說會稽藩心存私念,于錢塘江畔坐觀岳樂大軍北返,杭州豈不是唾手可得,屆時北上坐收漁人m.hetubook.com.com之利,何須如此大費周章?」
軍隊一路前行,很快就抵近到府衙,知府見狀連忙湊到張煌言的馬前,拱手便是一禮。
在杭州待了三天,陳文便啟程趕往南昌,此前的飛鴿傳書是快,但卻並不能讓事態停滯下來。
然而,現在的局勢還遠沒有穩定下來,陳文不知道鄭成功會不會兵敗南京,但他卻知道,濟度大舉南下之前,他是不可能一舉下滅掉雄踞雲、貴、湘及廣西、四川部分地區的秦藩系統的西南明軍。可若是孫可望在濟度南下后發難,或者是兵力被大量牽制于西南,兩線受敵,甚至還很可能遭到廣東、福建等地的多線進攻,那就真是危如累卵了。
魯監國朝初立,張煌言就是以舉人的身份進入朝堂為官,後來相應吳勝兆反正,事有不成,也曾在四明山區結寨,與大蘭山的王翊、王江關係都是不錯。而陳文雖是王翊的部將出身,也接受過魯監國的爵位和官職,但是一場曹從龍之亂,雙方矛盾爆發,其結果就是魯監國自去監國號。
對於這些反正官員和清軍,張煌言秉承著留用的態度,軍務的整理和官員的升遷、調換和降職,都可以等局勢安定下來再說,一切暫時還是以平穩為上。
如今大家都是奉桂藩的永曆天子為主,但是舊主的安危始終在張煌言的心上。事涉至尊位,必將是鮮血為墨,東南兩大強藩,鄭成功出自唐藩,而陳文亦是與魯藩不睦,不談永曆如今的處境,只怕稍有變亂,這兩個傢伙都會設法將魯藩這個隱患清除掉,他們才能安枕。
「有勞了。」張煌言拱手回禮,卻轉而說道:「升帳不急,還是先去文廟吧。」
「都是朝廷的王師,不至兵戎相見吧。」
現在,孫可望在試探他,同時也是不想讓他擴張得太過順利。這些,只有陳文返回到南昌,才會有一個破解的可能。
如今南明的形勢在陳文的努力下已經是一片大好,他們hetubook.com.com趕上了這股東風,也是竭盡全力的想要儘快將清軍驅逐出江南。眼下的長江以南,除去湖廣北部的釘子戶以及福建和廣東的歷史遺留問題外,滿清的控制區已經被局限於南京、廣德府、蘇州府和常州府這極小的區域,江浙和福建這兩系三支明軍對他們已經形成了實際上的包圍,幾乎所有人都在等待著南京光復的那一天。
「大司馬,延平藩那邊?」
「大帥,海寇敗了,浙匪好像也沒有北上的打算,馬總督那邊還說鄭親王快到了,這時候咱們還是得儘快決斷啊。」
這些無不在張煌言的眼中,此番的目的是安撫,他既要緩和民間的情緒,防止其上升到不同系統明軍的對立上,更要拉攏住人心,後面的事情,尤其是未來的北伐才好有個穩定的後方和糧餉來援。
話一出口,登時便是一片驚呼,但卻立刻被張煌言所喝止。他本就是讀書人,當初沒有處理實務經驗時,這等揣測還會將信將疑,但是在朝中和軍中多年,自是能看出這裏面的門道,與其說是他們憤慨于陳文變更祖制,不如說是陳文損害了他們的權益,所以就要儘可能的抹黑。這是慣用的伎倆,張煌言也見得太多。別人不提,魯監國的那些舊臣對陳文的誹謗就多得能把台灣海峽填平了,眼下也就見怪不怪了。
明倫堂上,講古說理,論夷夏之防,這都是少不了的,張煌言更是拿出了浙江邸報上呂留良的文章講解清廷蒙蔽讀書人的手段和陰謀,引起了儒生們不住的拊掌而贊,更有不少儒生打定了主意要投筆從戎,到張煌言的軍前贊畫軍務。
這是遺憾,更是隱患。他放棄了信地,定然是要被治罪的,原本是想要既避開陳文的兵鋒,又能回去打福建明軍混功勞,誰知道來晚了,無功可立,弄不好就是死路一條了。
陳文踏上了趕往南昌的路途之時,兵部尚書張煌言率領的那支明軍還在招降納叛的旅程之中。
「本官會和_圖_書提前向延平藩寫信解釋的。」
「這位先生,還請慎言!」
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陷入死局之中的張應祥登時便急得如油鍋上的螞蟻一般,直到了良久之後,他才猛然間想到,好像這江南大地上,還有一個第三方勢力存在,尤其是還是文官領兵,倒是個立功的好去處。
由於張名振的提前去世,總制陳六御在那時還沒有抵達崇明,尤其是當時鄭成功還在全身心的籌備南京之戰,對於藉機吞併張名振所部沒有什麼興趣,所以如今張煌言的這支軍隊,兵力和戰力上遠比歷史上的南京之戰時期要更為雄厚,包括羅蘊章、馬龍等張名振的部將俱在軍中。
「不是據說,是確實已經攻陷了杭州,蕭啟元那賊在巡撫衙門自殺,現在會稽藩的東陽營已經控制了黃花關。」
除此之外,張煌言治軍亦是十分嚴格。剛剛抵達太平府的蕪湖縣,有一兵買面值四分銀卻止與十文,張煌言立斬之。軍紀嚴明,自然更受地方士紳百姓們擁戴,大軍行進自是更為無往不利。
「本帥知道!」
一行人很快就來到了文廟,這裡是供奉孔子及儒家先賢的所在,張煌言一行入文廟,隆重拜謁,而後坐明倫堂。當此時,寧國府的博士、諸生皆儒冠潔服,竟有數百人之多。
「欣慰會稽藩陣斬岳樂,收復杭州等地,本官準備去杭州一趟,親自拜見,以解除雙方之間的誤會。」
不可否認,如今的張煌言借了鄭成功和陳文的勢頭,但是也同樣不能否認的是,地方的士紳在此前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否則長江上游的各路清軍怎麼會那麼輕易的就選擇反正。
「民心可用啊。」
張煌言統領的現在的這支魯王系統明軍,吃的糧餉皆是由福建明軍提供的,引起誤會,終究不是什麼好事。
形勢一片大好,張煌言也很是高興,只是南京光復的消息始終沒有傳來,倒是一大隱憂。于寧國府待了數日,每日皆是安撫,總算是穩定住了民心。
不想和_圖_書被治罪就只有投降明軍一途,可是現在,濟爾哈朗已經上路了,那可是滿清入關前就已經成名的親貴大王,老一代八旗軍中僅存的名將,誰知道接下來江浙明軍抗不扛得住這一雷霆一擊啊。
騎在馬上踏入城門,在地方官的引導下行進,路旁俱是本地的百姓夾道歡迎,為的就是能夠重睹漢官威儀。甚至若非衙役們竭力的維持秩序,只怕早就衝上來湊近上來了。
接到了清理西湖的任務,拆城開始趕工。劉大和那些來自於提標營的監工們用皮鞭督促著他們當初的主子加班加點的工作,恢復杭州的市容環境,可謂是下了極大的心力。不過有事干,他們就很滿足,畢竟那些沒事情乾的,十有八九是要進苦力營當苦力,修建杭嘉湖的軍事設施的,而他們則在這裏美滋滋的,有事苦力干,沒事幹苦力,這就是差別。
這個誤會,不只是他跟著鄭成功搶在陳文前進攻南京,更重要的還是關於魯監國的問題。
「張司馬說的好,正當如此。」
「府尊無需如此,閣下主動反正,是有大功的。」
在座的所有人都知道,所謂黃花關,是有名的吳越古道,扼守寧國府和杭州府的交界之處,這裏被江浙明軍據有,那麼寧國府也就將暴露在陳文的兵鋒之下。
時間一天天過去,很快就到了永曆九年的五月二十四,這是對江南戰局而言至關重要的一天,鄭成功在觀音山遭逢慘敗後撤出長江,消息很快就傳播了開來,接到消息的自然也少不了徽州總兵張應祥。
「……」
類似的對話已經出現過多次,張煌言深知羅蘊章的擔憂之處到底是什麼,這幾天他也仔細想過,也確實是時候解除這些擔憂了。
張煌言檄文開路,一路只是行軍,所到之處地方官吏清軍無不反正,甚至往往是這支孤弱之兵尚未抵近,就早有使者前往軍前聯絡反正事宜。相較之下,還要在瓜州、鎮江苦戰的鄭成功和絞盡腦汁計算杭州清軍的陳文,可謂是天差地別一般。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