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天變

「哎呀,這王啟年之心實在……」
「這天,是要變了!」
「我等身為士子,自當知曉法度,今日王啟年者裕煽動吾等同窗、鄉老以為私心,雖我等與其有同窗之誼,但焉能因私而廢公,雙焉能坐視我等之同窗盡誤他途?」
往那湘江看去,在那碧水之中卻是湧出一團黑煙——那便是火輪船的污煙,他還記得在火輪船第一次出現於湘江的時候,那日他左宗棠領漢軍攻以長沙的那天,那一于嶽麓書院之中,他亦曾被同窗們的忠君之情所激動,在那幾日間,他們無不是注視著長沙城,他們于山坡上看到了長沙的陷落後,隨後他們于書院之中議論國事,指摘時弊,厭惡官府的腐敗,斥責的駱秉章的無能,左宗棠以及眾多官員的無骨,一個個慷慨激昂,熱血沸騰,詩云子曰卻拋之一旁,毅然置個人前途于不顧,大有誓與朝廷共存亡之勢。
趁著別人還不知道的時候,先把這值十幾兩的轎子賣掉!雖說讀了多年的聖賢書,可郭嵩燾倒是沒有吃虧的想法。
身著一襲洗得發白的藍布夾長袍,腳穿單梁薄底黑色粗布鞋,頭上沒有戴帽子,那寸長的頭髮顯得有些凌亂,青年士子沿著崎嶇的山路一步一步向上攀登,終於來到了峰頂。那長沙古城盡落於眼底,儘管隔著湘江,可他卻能感受到長沙城的氣息。
「……一帶有縴夫萬人,均仰賴民船雇傭以為生計!」
「遠達又是和-圖-書欲往何處?」
「今時全非往日,想我漢督之所能得以天下,正是借槍炮之犀利、憑輪船日行千里之勢,其盡欲進言言以禁以輪船,實是可笑至極!」
在王啟年話音未落時,那曾帶頭言道絕不剃辮的李南林卻悄悄的退了出去,雖說他曾帶著大傢伙言道著「頭可斷,辮不可剪」,但事實證明,在官府眼前這言話不外只是「放屁」,這會他自然不會找這個麻煩。
「今時輪船之盛,舉凡船戶水手縴夫之失業者,實繁有徒……所有倚民船航行而謀生計者,無不受其影響,如造船家、修船廠、木匠、鐵匠、纖索鋪、飯店等,皆不聊生矣!」
改革總是從細微之處推行,儘管這「廢轎」是假以「為免延誤軍機」的名義,但郭嵩燾卻明白,這是恐怕就是督府推行變革的第一步。
擺擺手鄧裕亭卻是搖頭說道。
如此以國士待之,自己焉能誓死效之!
「一已之私?」
「老爺,那這轎子……」
「遠達為國事而不惜自污已名,小弟焉能忍心視之,小弟自當與兄同去,同去!」
「以森兄這是欲往何處?」
之所以會這般感動,完全是因為他能夠體諒到,這幾道書令全是為了保全他郭嵩燾,儘管這是為了表明督府推行變革的決心,但卻也是因他郭嵩燾而起。
說著王啟年雙手抱拳看著諸位同窗言道。
時交仲秋,在長沙嶽麓山一條僻靜的羊腸和*圖*書小道上,正有一個這樣沉於國事思索的年輕人在踽踽獨行。他才二十一歲,名叫王啟年,是于這嶽麓書院內就讀的收生。巍峨的山嶺,碧靜的藍天,枯黃的茅草、樹葉,正是一幅絢麗與落寞相互交織的闊大背景,將這位青年舉子襯托得分外清晰:個頭中等,身材單薄,容長臉上眉骨突出,兩隻大眼睛精光閃亮,在挺直的鼻樑與輪廓分明的嘴唇之間有一道深深的唇溝,給人以一見即不可忘卻的印象。
在嶽麓書院中,王啟年大聲向同窗們疾呼著。
原本他們以為這般義勇之下,左宗棠斷然會行以讓步,可誰曾想第二天,書院便為大軍所包圍,隨後刺刀相指之下,辮子剪掉了,縱是李蘭林亦剃掉了辮子,淚是流了,可卻沒有人願意斷首保辮!
「以森兄這是欲往何處?」
離開了的督府之後,想到在離開漢督接連下達的幾道書令,郭嵩燾在發出這聲感嘆時,那心底頓時也為之一熱。
李以林連忙問道。
想著于書院中獲知的消息,看著那江上的污煙和那艘艘日漸蕭條的木船,王啟年于的胸膛中頓時湧起一陣從未曾有過的責任感,若是他日這湘江之上,為火輪船之污煙籠罩,又當如何?
「老爺,請上轎!」
天變了!
尷尬的乾笑兩聲,在李以林試圖藉此掩飾時,卻聽著鄧裕亭問道。
鄧裕亭的回答讓,只讓李以林大驚失色的看著他,他想去幹什麼?
hetubook•com•com無論如何,李以林都不曾想到鄧裕亭開門見山就問出這樣的話來,那心底更是一時難以平靜,看著鄧裕達暗自佩服道。
言道著可笑,鄧裕亭嘴上更是沒有給其留下絲毫顏面。
在說出這一番話時,鄧裕亭更是一副義正詞嚴、一本正經的模樣,同時又大有「大義滅親」的味道。
「官局再添機船數艘……」
儘是妖孽橫行!
就像那于湘江上出沒的火輪船,一切官需皆由火輪船運!這是官府的定製!自此之後官糧、鹽貨等大宗物資皆由火輪船承運。相比于湘江過去的木船,那火輪船運量大、速度快,且於洞庭湖上不懼風浪,雖船費貴以木船,卻為商販所喜,如此一來只使得這湘江上的木船生意日益難艱難!
「再則這木船又焉能與輪船相比,木船者所載重者不過九萬斤,而反觀輪船卻可數十萬斤,最大之木船尚不及最小之輪船。再者輪船船速極慢慢騰騰,雖不說日行千里,然從長沙至武昌,若以木船至少需10天左右,若遇上風大浪急,則較平時費時三到四倍,而輪船者僅需兩三天。且洞庭湖寬浪高,木船每每於湖上被風浪卷翻,而輪船于湖上行走時卻是坦若平地……與輪船相比,這木船為輪船所替,實為理應之事,王啟年者言道禁以輪船,以為民生,不正是因噎廢食之舉?吾輩身為湘省之士子,理應為本省鄉老謀福,而非為一已之私煽動父老!和_圖_書
當初的血書成了一個笑話!
就在李南林悄悄退出書院時,卻聽著身後傳來友人的話聲,是鄧裕亭,只見其面上帶笑。
「這又是為何?」
那一日,當督府下令剪辮的時候,書院內無人願從,大家更是憑著一腔熱血,連夜上書左宗棠,誓言頭可斷、辮不可剃。瀏陽舉子李蘭林更是帶頭以指血簽名,五十余名舉子個個仿效。他也一口咬破食指,滴血寫下自己的名字。
啊!
這才是真正的聰明人啊!現在回憶一下,當初以血書揚言絕不斷發的諸人之中,似乎正沒有此人!聰明如此……看來自己過去小瞧他了!
「賣了!現在就去賣!」
「我等身為湘省士子,焉能見本省鄉老為火輪船所害,以至民從聊生,啟年雖是年少,但卻意為我湘省父老張目,這天下事非一人所能獨辦,君子欲有所為,必與其類同心共濟!啟年不敢求得諸位與我同赴碼頭阻以火輪,唯願各位於此書上共名……」
「遠達,你,你這是……」
「非也!」
就在郭嵩燾於心底發出這一聲感嘆時,身邊的家僕的喊聲讓他整個人一愣,瞧著已經抬至身邊的綠呢大轎,再看著抬轎的轎夫,想到之前大都督剛下的書令。
那話只說了一半,在鄧裕亭的笑聲中他便打住了,當初他的「不剃辮」與王啟年今日之行,不過只是「半斤八兩」之別,而他當初顯然賭錯了,非但那左宗棠等人全未因其「忠君之舉」而https://m.hetubook.com.com嘆其之「愚忠」,更未因此揚名湖南,甚至還落得「甘當豬尾奴」的名聲——需知便是那些乞丐亦於待頭傳唱著「快剪髮,快剪髮,強似留著豬尾巴」還有什麼「快去辮、快去變,變回漢家好兒郎,強似甘為豬尾奴」之類的民謠。
自那日之後,這長沙成了什麼模樣?
「你不知那王啟年之下聘之妻,正是這湘江船幫大戶,其所欲謀者,無外于私得岳丈之青睞,于公藉機揚名湘省,以為他日晉身之用!」
「這轎子本官是再也不會坐了!」
那幾道書令之中,亦有一道「廢轎令」,官員者無論公私出行一率不得坐轎,如有違者一率罷官!廢轎之時,亦鼓勵使用洋式四輪馬車,至於中式兩輪馬車一率不得停于府前。
「弟欲往城中,將此事報之於官廳,不知老兄是否願于小弟同去?」
略一遲疑,沉吟一下后,李以林立即一本正經地說道。
在家僕不解的離開之後,郭嵩燾抬起頭來,他瞧著天邊的夕陽,看著那被夕陽染紅的天際,神情肅然說道。
鄧裕亭的話讓李以林連忙驚聲說道。
目光深深的看了李以林兩眼,隨後鄧裕亭即正色說道:
「背後議以他人,非君子所為,非君子所為,以林實在是孟浪了,自當反省之!」
「遠達老兄,是欲言弟之怯懦?」
往何處?李以林還真沒想過要去什麼地方,他之所以要離開書院,全是為了避免為人所利用,避免在那書上署名。
「漢督啊!」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