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章、改變歷史的奇襲

因為母親和師傅太原雪齋的幫助,梅岳承芳搶先還俗,繼承了家督之位。玄廣惠探也還俗改名為今川良真,在娘家福島氏的擁護下整兵來攻,結果在駿府城下戰敗,逃至花倉城。壽桂尼派兵攻克花倉城,逼迫今川良真自殺,從而使自己的親生兒子坐穩一門總領之位——是為「花倉之亂」。
戰國時代,很多國家都發現了金山或者銀山,於是領主就將之國有化,成為財政的主要來源,如武田有甲州黑川、中山兩座金山,今川有安倍梅的島金山,北條有伊豆的金山,上杉有佐渡的鶴子銀山,等等。在戰陣上,許多將領從掘金掘銀上得到啟發,用「金山眾」掘通敵方的城牆,或者掘斷敵方的水源,獲得了很大成功。而考究這一毒計的老祖宗,又是今川氏親。
就在這種背景下,永祿三年(1560年),今川義元整頓兵馬,開始了他的上洛之途。據說集合三國兵馬,加上甲斐和相模派來的援軍,總勢超過兩萬人,義元準備打通東海道,一舉攻入京都,扶持日益衰敗的室町幕府,完成制霸天下的夢想。
今川氏輝繼位時年僅十四歲,家中事務都由其母壽桂尼輔佐處理。天文五年(1536年)氏輝去世,沒有子嗣,家臣們遂商議迎其出家為僧的幾個兄弟還俗繼任家督之位。有兩名備選者,即年齡較長,但由今川氏親側氏福島氏所生的花倉院遍照光寺的主持玄廣惠探,以及年齡較輕,但由氏親正室中御門氏壽桂尼所生的善得寺的梅岳承芳。
當時統治駿河西面遠江國的,乃是西軍的斯波氏,陣營既然不同,今川義忠於是名正言順地向遠江發起進攻。位於遠江國東部,與駿河相接壤的,是橫地、勝間田這兩家國人領主的領地,今川義忠大破橫地和勝間田,但在凱旋迴駿府的途中,卻被敵方殘黨的流矢射中,文明八年(1476年)四月,死於遠江鹽買坂。
歌罷此曲,信長穿戴好鎧甲,站著用過早飯,然後跨上戰馬,飛一般衝出了清洲城門。他並沒有集結軍隊,大有單騎闖陣之意,此時跟隨在身邊的只有五名騎馬武士和兩百多步卒而已。諸將得到消息匆忙整兵趕上,等信長來到清洲南方的上知我麻神社的時候,已經聚攏了約一千兵馬。
梅岳承芳還俗繼任家督后,受將軍足利義晴賜以上字「義」,更名為今川義元,從此就在母親和師傅和呵護下逐漸成長起來。其師、臨濟寺的高僧太原崇孚雪齋,法號九英承菊,與其說他是佛教高僧,不如說他是學問僧,與其說他是學問僧,不如說他是武僧,與其說他是武僧,又不如說他是外交僧——甲駿相三國聯合的「善得寺會盟」,就是雪齋所一手策劃的。
【●悲風桶狹間】
武將指揮戰鬥,中國古代多使用令旗,而日本則獨有「軍配」和「采配」。軍配全稱為「軍配團扇」,是用皮或薄鐵製成的團扇,最早上畫帶有金剛界大日如來種子梵文的圓陣、天干地支、二十八星宿等圖像,是軍師用來推算吉凶方位的工具,後來演變為大將所持,而且似乎除了扇涼外別無特殊用途。采配則是一尺多長的木柄,柄頭密綴紙條或布條,揮動時可互相摩擦發出響聲,一般物頭(小隊長)以上才可攜帶,並使用它來指揮戰鬥。
今川義元駐軍桶狹間的消息,很快就被當地豪族梁田政綱密報給了織田信長。按照傳統說法,信長是因為得到這條密報,才匆匆從清洲城中領兵南下的——這當然不可靠,信長的目標如果一開始就是桶狹間,他有更便捷的道路可走,不必要先南下善照寺、中島等砦,況且,他當日凌晨啟程出城的時候,今川義元恐怕還呆在沓掛城裡沒有動身呢。還有神化信長者,一口咬定那些犒師的百姓父老都是信長或者梁田政綱故意安排的,目的就是要把義元滯留在桶狹間。這當然也不可信,今川義元在中午前後停步不前,完全是個偶發事件。
戰國時代,習慣以年貢的多少來衡量一個勢力的強弱,年貢多則錢糧足,錢糧足自然兵馬盛,相反,年貢少則養不起太多的武士,而即便百般節省養起來了,也無法提供足夠戰爭使用的錢糧物資。當時計算年貢主要有兩種方法,或採用貫高制,或採用石高制。所謂石高,石是容積單位(即「擔」,一石為十斗,一斗為十升),年貢多少石糧食,就是多少石高;而將糧食換成錢,千文為一貫,年貢摺合多少貫,就是多少貫高。
今川軍倉惶迎戰,但他們迎風而立,睜眼都很困難,更別說拿起武器戰鬥了。而義元本人聽到陣外的廝殺聲,一開始還以為是軍士吵鬧,正想遣使呵斥,聽聞敵軍來攻的消息后,才匆忙穿上鎧甲,拔刀指揮戰鬥。因為布置分散,今川軍很快就被集中全力的織田軍層層擊潰,等到下午二時左右,義元眼看難以取勝,就跨上戰馬,在親衛三百人的保護下向東退卻。
另一方面,毛利隆元也正面對陶軍五百兵馬的垂死抵抗,他親自抬槍上陣,殺得敵軍望風披靡。見此情景,陶晴賢心知扭轉戰局無望,萬念俱灰,準備沖入敵陣赴死,被大將三浦房清所勸阻。二人急奔大元浦,希望找到一艘小船,回歸防長,再圖后舉。
戰鬥中用於發號施令的道具,日本古代和中國古代非常近似,主要有號、鍾和鼓。號即吹奏樂器,經常使用的是法螺貝;鍾的形制類似於鑼;鼓的全稱為「背負太鼓」,一人背負,一人敲響。
今川義忠橫死的時候,其子龍王丸只有六和*圖*書歲,三浦、庵原、朝比奈等重臣遂推舉今川一族的小鹿范滿暫時攝位。龍王丸成長到十七歲以後,元服改稱今川氏親,理當正式繼任家督之位,然而小鹿范滿卻故意拖延,不肯讓權。長享元年(1487年),今川氏親的重臣、也是親舅舅伊勢盛時領兵突襲駿府,殺死了小鹿范滿,整頓家中秩序,氏親這才得以在舅父的扶持下登上一門總領寶座。
今川氏親歿于大永六年(1526年),他有六個兒子:長子氏輝英明果斷,繼承一門總領之位,可惜年僅二十四歲就病逝了;次子彥五郎同日去世;三子玄廣惠探、四子泉奘、五子梅岳承芳(即其後的今川義元),都出家做了和尚;六子氏豐。
戰國時代很多大名都喜歡使用「書判」,即印章,如今川義元有「如律令」印、「義元」印、「承芳」印,織田信長有「天下布武」印,北條氏有虎紋印,武田家有龍紋印,等等——始作俑者,就是今川氏親。氏親用印是武家第一號,用朱印也是武家第一號,印文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大概也是第一號,老婆壽桂尼也用印(「歸」),恐怕也是第一號。
今川義元在進攻尾張國之前,先利用謀略招降了尾張南部智多郡的數位國人領主,從內部瓦解織田氏的統治。早在天文二十一年(1552年),義元策動鳴海城主山口左馬助教繼掀起反旗,織田信長聞訊,急率八百兵馬,與山口、今川聯軍對戰於三山赤冢,激斗良久卻無法分出勝負。此後在山口氏的影響下,沓掛等數城先後背叛,尾張東南部的愛智、智多兩郡豪族紛紛倒戈。
〔戰鬥的道具和儀式〕
此時,宮尾城下的激戰已經到了最緊要關頭。城兵英勇奮戰,數次打退陶氏優勢兵力的進攻,但是,終究兵力太過懸殊,落城只是時間問題了。九月二十六日,毛利元就於草津增派大將熊谷信直前往增援宮尾城,城兵得訊,士氣重振。
因為糧價因天時豐歉和是否為主要糧食產地而波動很大,因此貫高數和石高數是無法直接換算的,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后,才將年貢的計量方式統一為石高制。後人以此上推,估算當時織田信長的年貢數約為十四萬石,而今川義元的年貢數則約六、七十萬石。按照每萬石可徵召和供養士兵三到五百人的慣例計算,今川氏的總動員力為兩到三萬兵馬,而織田氏則最多有兵七千人(實際不過四、五千而已)。
然而事實上,直到戰役結束,大高守軍始終沒動。一方面,經過六、七個小時的激戰,今川先鋒軍也已經疲憊不堪,亟待休整;另方面,今川軍中普遍瀰漫著驕傲輕敵情緒,認為尾張小國不費吹灰之力便可踏平,因而放鬆了警惕性。
而這個時候的尾張國,統治者乃是勝幡織田氏。號稱「尾張之虎」的織田信秀在奪取了那古野城為擴張基地后,勢力穩步發展,到他兒子織田信長在位的時候幾乎統一了整個尾張國。然而尾張連年戰亂,元氣未復,織田信長所擁有的領地不過十四萬石而已,和割據駿遠三三國的今川氏根本就無法相提並論。
弘治元年(1555年)九月三十日,毛利元就本陣進至火立山附近的海岸邊,後來此處就被稱作「運勝之鼻」。在渡海前往嚴島的時候,正逢暴風雨大作,元就命令:「僅我本船點火為記,各船跟進,喊聲和櫓拍子等一概禁止!」他還激勵士氣說:「暴風雨乃是上天加護,趁著敵人疏忽之機一舉將其擊破,不要放一人逃走!」
其實織田信長致勝的關鍵主要有兩點:一是抓住戰機,集中主力打擊敵方的指揮中心,二是孤注一擲,死中求活。而就今川義元來說,他的失敗完全是輕敵大意所致,當然,行軍遲緩,以及將本隊駐紮在狹窄的山道上,也是導致最終人頭落地的重要因素。
可以說,直到這個時候,今川軍仍佔有絕對的優勢,織田方危如累卵,並且似乎根本找不到絲毫轉機。今川義元的戰略是,依靠趕來投效的河內豪族服部友定的水軍,配合本方前鋒,兩路夾擊圍攻大高城以及鳴海城的織田軍,取勝后就地休整,等待主力趕來會合后,再以摧枯拉朽之勢直指清洲,一舉平定尾張國。
九月二十八日,毛利元就將本陣移往地御前和火立山一線,派遣沼田水軍和川內眾增援宮內城。當晚,突然三百艘打著白底「上」文字旗印的戰船順潮北上,出現在宮尾城附近海域——這正是沖家水軍,曙光就此籠罩在毛利氏一方。
得報后,織田信長立刻召集重臣開會商議。部分人仍持投降論,主戰派則一致認為敵眾我寡,與之野戰必敗無疑,建議將前線兵力全部召回,集結力量固守主城清洲,以等待時局的變化。對於兩派的意見,信長全都不置一詞,最後站起來笑笑說:「運數終時,智慧之鏡也蒙塵垢。」然後宣布散會。
因此今川氏本是足利氏的同族,足利尊氏起兵叛亂的時候,今川氏家督基氏率領四個兒子跟隨尊氏征戰疆場,其五男今川范國受封駿河、遠江兩國守護職、嫡孫今川賴貞受封因幡、但馬、丹后三國守護職,也算是室町時代少有的名門了。
有名重臣拉住織信長的馬韁,請求他就此罷手,調頭北撤。但信長回答說:「今川軍昨晚運糧去大高城,而今又已作戰半日,肯定疲憊不堪,我軍以逸待勞,可獲全勝!」於是繼續南下,渡過黑末川,進入中島砦,把這裏的守兵也搜羅一空。然而信長的如意算盤打得和-圖-書未免太好了,此刻時機已然錯失,如果昨晚就作出抉擇,那麼以其麾下這近三千兵馬,還可能和今川方的先鋒部隊惡戰一場,未知鹿死誰手,等到當日凌晨才起意救援,早就緩不濟急——事實上,差不多信長來到善照寺砦的同時,丸根、鷲津兩砦就已經先後失陷了。
桶狹間之戰以織田方的全面勝利而告終。仔細回顧整個戰役過程,以寡破眾帶有相當的偶然性,神化信長者往往把大高城、桶狹間、夜半出陣、父老犒軍甚至天降暴雨,都算在織田信長身上,說那全都是他預先布設的計謀,倘若果如其言的話,信長不是一代英雄,而變成徹底的一個妖人了。
黑夜中敵我不明,小早川氏的二番隊水軍竟然侵入了陶軍警護船團的正面。大將乃美宗勝心生一計,叫屬下高呼:「我等乃筑前加勢,宗像、秋月、千手等聯軍,特來謁見陶殿下!」
陶和毛利,雙方陸軍比為一比五,但是水軍比卻沒有那樣懸殊。毛利氏的直屬水軍兒玉就方部、小早川的沼田水軍乃美宗勝部,總計有戰船一百二十艘。此外,還要加上已與沼田眾談妥,作為助勢的因島村上水軍,總艦數達到敵方的半數以上。
今川軍先鋒在攻陷丸根、鷲津兩砦后,原大高城守將鵜殿長照進駐丸根,先鋒朝比奈泰朝進駐鷲津,另一名先鋒官松平元康所部則進入大高城休整。今川軍的主力部隊,此時正從三河沓掛城往大高方向趕來,但是進軍速度非常遲緩。據說今川義元因為身體肥胖(還有傳說他上身長而下身很短),才出兵的時候就從馬上摔了下來,臣子們都說這是不祥之兆,所以他棄馬乘轎。正當五月初暑,在進入尾張國后,左右都是山地,道路狹窄難行,人馬通過都很不容易,更何況是轎子呢?
所謂新宮黨,是以尼子晴久叔父國久為首的一門眾集團。國久有子豐久、誠久、敬久、與四郎;豐久已經戰死,誠久有子氏久、常久、吉久、彌四郎、勝久(助四郎),這是戰鬥力非常強的一大分家。新宮黨的覆滅,使得尼子氏復興的最後一點希望,也在寒風中煙消雲散了。
此時向南方望去,大高城附近騰起陣陣濃煙,可見戰況異常激烈。隨即又傳來趕來會合的佐佐勝通所部八百人在細根附近遭遇今川大軍,已被殲滅的消息——細根距離善照寺砦,直線距離還不到兩公里。此時擺在織田信長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是迅速南下救援丸根和鷲津兩砦,爭取在今川主力到達前先擊潰其先鋒部隊,二是就此退回清洲,另謀它策。
估計就在次日凌晨,丸根和鷲津兩砦戰鬥打響的消息傳來的時候,織田信長才終於下定了決心,反正降和守都沒有前途,不如孤注一擲,出城去拼個你死我活。於是他突然從床上跳起來,命令侍從敲鼓,自己揮舞著摺扇高歌一曲。那是一種名為幸若舞的曲藝中的一折,叫做《敦盛》,講述了四百年前源平合戰中,平氏的少年武士平敦盛慷慨赴死的故事——
戰至午後一時,陶軍終於全面崩潰。此戰毛利元就所以能夠取勝,很大一點因素,與其後的桶狹間合戰非常相似,那就是:因為地形的狹窄,使陶氏兩萬陸軍無法鋪開,人數眾多不但不成其為優勢,反而直接成為混亂的源泉。
主將今川義元本人就是這種驕傲麻痹情緒的代表,當前衛擊潰佐佐勝通所部,獻上五十余名武士首級的時候,義元仰天大笑,口出狂言:「就算天魔鬼神到來,又能奈我何?!」這種輕敵情緒最終要了他的性命。
夜間戌亥之交(夜間九時),毛利元就衝破逆風,在包之浦登陸,亥時,全軍都登上了嚴島。元就準備在第二日天明前就翻越博奕尾峰,直襲陶氏的前軍本陣塔之岡。
九月二十一日,陶軍兩萬余,乘坐五百艘戰船,從周防的室木濱駛向嚴島,翌日清晨于嚴島大元浦登陸。陶軍的先陣是三浦房清,上陸後進駐距離宮尾城很近的塔之岡,利用神社布下本陣。第二陣布置在鍾撞堂山和大聖院、十王堂附近,第三陣為陶晴賢本陣,布設在彌山、駒之林的山嶽地帶。
大軍前行,當然不會抱成一個球體,而除先鋒和後衛外還會分成多個梯隊。佐佐勝通所遭遇的,其實是今川主力最前衛的梯隊,人數大約一千,而當這個時候,今川義元本隊距離大高城還有將近十公里的路程。
接近中午的時候,義元本隊約五千人來到了田樂狹間,在此停頓下來。田樂狹山是一座海拔五十六米的小山,附近道路崎嶇狹窄,一如桶狀,因此名叫田樂狹間,又名桶狹間。據說義元行至此處,士兵們都很疲憊,正好趕上當地百姓送來酒食以趨奉新的統治者,義元就命令部隊原地納涼休息,等吃過午飯後再繼續前行。
【●今川義元上洛】
按照戰場上的慣例,本隊駐守的時候,各分隊應該密集交叉地團團保護主將,但一來義元臨敵經驗有限,二來桶狹間地勢狹窄,所以今川本隊五千人延著山路呈西北、東南方向一字展開。如果敵人從桶狹間兩側猝然來襲,這樣固然可以製造足夠的縱深,逐步消耗敵人的實力,但也會因為排列過於鬆散而很難在局部戰場集中力量。相信織田信長來到桶狹間附近,得報今川方這樣排布陣勢,必定心花怒放吧。
「人間五十年,與下天(指佛教神話中天界的最低一層,據說那裡的一晝夜,等同於人世的五十年)相比,仿如夢幻。一度生存者,又豈有不滅之理?」
古人相信和_圖_書,戰爭的成敗系乎天運,因此在出陣前要舉行一系列儀式,以向上天祈禱成功。日本古代最重要的是所謂「三獻的儀式」,即大將上陣前食用打鮑、勝栗、昆布三種食物,在進食的時候,讓兒童歌唱此三品的名字,取其諧音,為「打って,勝って,喜ぶ」,意即戰勝喜悅。此外,在大將出館(城主居邸)的時候,要在館門前的地上放置包丁(一種菜刀),大將踏過包丁,以示「將踏刃而前」。最後,在出陣前,家臣們還往往會開連歌會來祈禱勝利。
今川方選擇的進攻時機非常巧妙,當日正逢滿潮,沿海道路極其泥濘,難以通行,而織田方從清洲城派發援軍南下,最近路程就是沿著伊勢灣的東岸前進。因此信長在離開中島砦后,無法繼續南下,被迫轉而向東——幸運的曙光竟然從此籠罩在他頭上。
弘治元年(1555年)春,毛利元就派兵在嚴島西北部的有之浦(又名宮尾地)築城。對應元就的策略,陶晴賢親率大軍兩萬五千(一說為三萬),在折敷畑合戰中受挫后,南下直撲嚴島。當時毛利元就可以動員的兵馬不過四千而已,如果正面與敵衝突,肯定是必敗無疑。
【●嚴島合戰】
其實嚴島合戰中,最激烈的戰鬥發生在瀧之小路一帶。當時,陶將弘中隆包與其子中務丞率五百本部兵馬迂迴到此處,企圖從側背攻擊毛利軍本陣,遭到吉川元春的安藝新莊勢之邀擊。惡戰正酣,突然從側面的柳小路方向又出現了陶勢三百人,吉川元春墮入窮地,幾乎全滅,多虧熊谷、天野等軍及時趕來救援,才終於擺脫了危機。
先放下「東海道一弓取」今川義元,說說倒霉的今川氏豐。本來諸子出家為僧是戰國時候的通例(譬如長尾景虎),這是為了保證長子所繼承的一門總領權不受威脅,然而今川家三個兒子都當了和尚,偏偏身為末子的氏豐,才四歲就被派到尾張去做那古野城主,老爹氏親還給他娶了尾張守護斯波義統的妹妹做老婆,風光無限。然而這位今川氏豐僅從父親那裡繼承了對詩歌的愛好,而毫無治國之能。某日,他邀請尾張海東郡勝幡城的城主織田信秀來參加連歌會,信秀不但一口答應,還隨手帶了大批間諜進城搗亂,於是那古野城不戰而落,成為勝幡織田氏統一尾張國的根據地。
此戰僅止一日,陶軍陣亡四千七百八十餘人。與戰國另兩場著名的奇襲戰不同的是,陶晴賢乃善戰名將,與今川義元不同,更非上杉憲政之流可比,一時疏忽,致此大敗,可不嘆歟!毛利元就所以被稱為「瀨戶內的智將」,也確實名實相符。
先說嚴島合戰。天文二十年(1551年)九月,大內氏重臣陶隆房發動政變,弒殺了家主大內義隆,次年(1552年)三月,陶隆房迎大友晴英為新家主,改名大內義長,自己也改名為陶晴賢。山口大內氏就此傾垮,原本依附於大內氏的各國豪族紛紛反叛,陶晴賢四處滅火,應接不暇。
織田信長抓住了這個偶發事件,同時也是稍縱即逝的大好戰機,已經沒有退路的他,立刻經細根、有松村等處,直趨桶狹間,意圖和今川義元的本隊作拚死一戰——這是一步絕對的險棋,先不說各梯隊的今川大軍如果及時回援,將形成包夾之勢,就算大高附近的先鋒軍快馬加鞭西行,也能在織田軍到達桶狹間以後不久趕到。
鷲津砦駐軍五百,即將面對今川方大將朝比奈泰朝兩千兵馬的進攻,而丸根砦駐軍四百,即將面對的是松平元康的千餘人馬。當日晚間,丸根守將佐久間盛重派快馬前往織田主城清洲,稟報說:「我軍挫敗了敵方向大高城運送軍糧的行動,但據此可以判斷出,今川主力將在明日凌晨向我發起總攻。」
今川家歷代文化修養都很高,尤以氏親為首,他是詩歌大師飯尾宗長的入室弟子。據說當北條早雲參加武藏立河原之戰、關東出陣的時候,氏親和宗長一起連了千句和歌為他送行和祈福。那時候是北條氏與今川氏的蜜月時期,氏親發兵支持早雲關東轉戰,早雲也幫助氏親攻略三河,外甥和舅舅磁得不得了。
織田信長大聲吼道:「不必多所殺傷,只要砍下義元的首級,我們就勝利了!」一馬當先,猛追義元。因為暴雨的緣故,山路相當泥濘,義元退卻的速度也很緩慢,他大概跑出一公里左右,就被織田軍追上,此時身邊剩下了不到五十人。織田信長的馬迴眾服部小平太春安首先追上義元,挺槍就刺,義元返身迎戰,砍傷了春安的膝蓋。另一名年輕武士毛利新介良勝隨即衝上,以二打一,終於刺倒義元,砍下了他的首級。據說義元臨終前還死死咬住良勝的手指不放,他肯定是死不瞑目的吧……
今川氏親可謂是奠定東海道巨人今川氏根基的一代英主,對外,他支持舅父伊勢盛時(即北條早雲)征戰關東,自己吞併了遠江,並將勢力伸入更西面的三河國和尾張國,對內,他在領內檢地,加強了一元化統治,並且擬定分國法《今川假名目錄》。就這樣,駿河國今川氏安全而成功地從守護大名轉化為戰國大名。
今川義元在內政、外交、計謀方面都有過人之長,但他的臨戰經驗不足。前此多次出兵,與各方勢力爭勝,主將大多為太原雪齋,雪齋去世后,可以說今川氏內部已經很難找出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將了。因為這個原因,再加上此次遠征乃是為了奪取天下,所以今川義元才親自披掛上陣。
正當夏https://m.hetubook.com.com季,午後的暴雨說來就來,說停就停。老天似乎也在幫織田信長的忙,風向是由西向東,狂風卷著豆大的雨點直往今川陣營襲去。於是織田信長仰天長嘯,揮舞長槍,立刻軍號聲一齊吹響,織田三千兵馬如同下山的猛虎一般撲向今川本隊。
然而實際上,宮尾城只是釣魚的餌食而已,毛利元就真正的目的是奇襲陶晴賢本陣,一舉將其擊潰。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首先就要用優勢的水軍封鎖嚴島海面,以避免敵軍逃亡。元就寄希望來補充水軍力的,乃是因島村上勢的同族能島和來島兩村上氏,此兩村上氏的水軍力非常強大,稱為「沖家水軍」。元就雖然早就派乃美宗勝前往懇請來島通康援助,但是沖家水軍答覆含糊,向背不明。
咱們先來說說戰敗一方的今川氏。源的八幡太郎義家有個玄孫名叫足利義氏,足利義氏五傳就是足利尊氏,而義氏的兒子長氏受封三河吉良、今川兩個莊園,長氏就是吉良氏的始祖,其養子國氏就是今川氏的始祖,稱今川太郎。
織田信長是抄小路,盡量繞開今川各部兵馬,于當日下午一時左右來到桶狹間的。他站在高處遠遠望去,今川本隊還在納涼休息,因為天氣炎熱,很多兵將都卸除了沉重的鎧甲,東倒西歪地躺在地上,防衛非常鬆懈。他正打算喝令進攻,突然天空烏雲密布,一會兒的功夫就狂風暴雨大作。
戰國時代三大奇襲戰,就是天文十五年(1546年)的河越夜戰、弘治元年(1555年)的嚴島合戰,以及永祿三年(1560)的桶狹間合戰。河越夜戰已經介紹過了,而嚴島合戰、桶狹間合戰頗有相似之處,都是以寡敵眾,直迫敵方本陣,在局部戰場上造成優勢,最終以敵主將的死亡而宣告戰役終結。因此,可將這兩場戰役單列一章來講述。
兩年以後(1557年),毛利元就最後攻克長門勝山城,大內義長自殺,大內氏就此滅亡。
於是,毛利元就開始計劃奇襲的妙策,布置陷阱,等待陶氏上鉤。他命令宮尾的中村二郎左衛門做好籠城準備,派已斐豐后和新里宮內少輔五百兵往援。宮尾築城已經完成了,可是對外卻宣稱失敗,同時,毛利氏的宿老桂元澄還施反間計暗通陶晴賢。通過這種種策略,促使陶氏大軍立刻登陸嚴島,踏入早已布設好的陷阱……
這是五月十九日的清晨,織田信長在上知我麻神社略做休息,很可能參拜了神龕,祈求上天的護佑。其後,他率軍繼續南下,來到了丹下砦,然後轉向東南,約十時左右,進入善照寺砦。丹下和善照寺兩砦是織田方為了圍困鳴海城而建的,其中各駐紮有數百兵馬,織田信長命令守軍放棄兩砦,全都集合到自己身邊,加上陸續趕來的尾張國內各豪族的部隊,織田軍已經聚齊了兩千多人。
小早川隆景於後一路追殺,在大元谷殺死了殿後的三浦房清。不久后,陶晴賢來到海邊,但見波濤洶湧,青天無限,更無一片帆影。如是下將,此時或者隱匿、或者投降,但身為一代名將的陶晴賢,但覺人生一夢,他再有何面目生存於天地之間,更何面目回見房長的父老。「何惜何恨,運數天定。」——吟罷辭世之句,陶晴賢遂于海邊切腹自殺,享年僅三十五歲。
今川義元在完成三國同盟以後,把主要目標放在西線,很快就降伏了包括松平氏在內的三河國大小豪族,同時他也把駿遠三這三國的內政搞得有聲有色。然而義元對傳統文化和京都風俗簡直痴迷到了讓人反胃的程度,他穿直衣、戴立烏帽子、塗黑齒、描蟬眉、抹脂粉、養孌童、整天召集無恥文人開肉麻詩會,整個兒一腐朽公卿形象。並且駿河國一片歌舞昇平,民風日漸柔弱懶惰,竟有「三河人去打仗,遠江人種大米,駿河人置酒高會」這種傳言出現。
桶狹間合戰與嚴島合戰既有很多相似之處,也有著根本的不同。整個嚴島合戰,每個細節都可見毛利元就謀划之精妙,雖然出現了很多不可測的因素(比如沖島水軍的增援、弘中父子的奮戰,等等),但戰局始終牢牢掌控在毛利元就手中。然而織田信長大破今川義元的桶狹間合戰,剖開後人添加的重重迷霧和光環,卻更象是一場撞大運的賭博。
卯時(清晨六時),太鼓齊鳴,毛利元就下達了突擊命令,兩千兵馬直衝陶軍本陣。變起倉促,陶軍狼狽不堪,陶晴賢急命回身向山頂進攻,反而引發更大的混亂。此時,混過敵軍防線登陸的小早川軍從正面向塔之岡發起衝鋒,宮尾守軍也開城殺出,腹背受敵的陶軍很快就處於崩潰的邊緣。
弘中隆包父子尚不知陶晴賢死訊,先在多寶塔附近等待戰局的轉機,後於駒之林的龍馬場頑強抵抗洶湧而來的毛利勢。雖然號稱陶軍的精銳,但是在缺乏糧草、食水和替補人員的情況下,更毫無休息機會地長時間作戰,終於全軍覆沒。最後,弘中隆包自殺性地向敵將挑戰,因為饑渴疲累而被當場討取——這已經是十月三日、陶晴賢死後的第三天了。
因為根本沒有對前線部隊派發任何指令,就使得面對洶湧而來的今川大軍,丸根、鷲津兩砦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應對措施。佐久間盛重全力出砦迎擊,鷲津砦則做出固守待援的態勢,但不管怎樣,以弱敵強的戰鬥是很難打的,第二天上午,經過六、七個小時的激戰後,兩砦全部陷落,守將逐一戰死。
時為永祿三年(1560年)五月,今川治部大輔義元在經過了周密的https://www•hetubook.com•com部署以後,以大將朝比奈泰朝和三河豪族松平元康為先陣,驅動兩萬大軍,沿鎌倉街道西下,矛頭直指尾張國。當今川軍先鋒於五月十七日進入尾張國境的時候,織田信長還在派兵圍攻謀反的鳴海、大高等城。
毛利元就知道稱霸時機來到,自己遲要和陶氏惡戰一番的,然而在西戰陶氏前,他還必須首先把眼光放到東面,遏阻尼子氏趁火打劫的妄想。元就派出大批間諜在月山富田城下散布謠言,說新宮黨內通吉川氏,有反叛之心。尼子晴久雖非無能之輩,但玩謀略哪裡是毛利元就的對手?果然上當,自毀長城,殺死了新宮黨尼子國久父子。
【●西國的爭霸】
此時尾張國內投降的呼聲甚囂塵上,就織田信長本人來說,他一貫蔑視權威,唯我獨尊,當然不願意臣服於他人,可是究竟是出城迎戰,還是憑堅防守,也拿不出確定的主意來。五月十八日,今川義元進入三河沓掛城,隨即召開軍事會議,命令先鋒三千人馬兵分兩路,分別進攻織田軍為攻擊大高城而建的兩座砦子——丸根和鷲津。
已將本陣由吉田郡山移往佐東銀山的毛利元就得知陶軍已登嚴島,不由高呼快哉,立刻下令由宍戸隆家留守郡山,而親帥嫡男隆元、元春等諸軍,九月二十四日從佐東銀山城出發。于路,熊谷、平賀、天野等安藝諸國人領主紛紛前來會合,軍勢增加到三千五百。毛利軍行至草津地方,更與小早川隆景軍合流,總勢四千。
十月一日天色未明,毛利元就本隊已經在博奕峰頂待機,瞄準了塔之岡敵陣的右側背面。毛利隆元統帥主力軍,先陣是吉川元春,二番是小早川隆景率領的水軍勢,從宮島沖的大野和玖波方面迂迴,與宮尾城的守兵相配合,衝擊陶軍的本陣。三番隊由能島的村上武吉指揮,以所有沖家水軍兵力警戒海面,擊破企圖從海上增援戰場的陶氏水軍,並切斷敵人的退路。
且說織田信長散會後即回內室休息,但想必他一直在戰、降之間猶豫不決。投降肯定是沒有出路的,然而如果堅決抵抗,究竟是出城野戰,還是固守清洲呢?自己剛平定尾張大部分領土不久,地方豪族很難同心同德共度危機,一旦收縮兵力守城,這些豪族肯定會陸續投靠今川方,到那時候,被兩萬大軍重重圍困的清洲孤城,真能有存活下來的希望嗎?
此後駿河今川氏逐漸繁盛起來,得到一門總領權,今川范國五傳到今川義忠,趕上了應仁之亂。義忠本在京都擔任將軍足利義政的護衛,大亂初起,他逃歸駿河,隨即就應細川勝元和伊勢貞親的邀請加入東軍。
到了永祿三年(1560年)四、五月間,織田信長派家老佐久間信盛領兵,再度包圍了鳴海城,同時派佐久間盛重進攻更南方的大高城。兩城向今川氏求救,今川義元正好一切準備停當,遂於五月十二日離開本城駿府,集結大軍西下——著名的桶狹間合戰就此拉開序幕。
弘中父子被迫後退,為了阻遏毛利軍的追擊,他們點燃了瀧之小路附近的民家,然後逃往大聖院方向。火勢蔓延,絢麗的嚴島神社幾乎毀於一炬。吉川元春命令停止追擊,先撲滅神社的大火,他的這一舉措,受到了當時和後世的一致好評。
此時海面上的沖家水軍,以能島的村上武吉為總帥,分三番進攻敵水軍勢。第一番先以亂箭開道,穿插分割敵陣;第二番用火箭驅敵;第三番以秘傳的火藥燒毀敵船,最後才是武者船的白刃相攻。陶氏水軍的混亂凄慘程度,比之陸地戰場實在有過之而無不及。
【●東海道的巨人】
【●「花倉之亂」后的今川氏】
九月二十六日,毛利元就傳信給小早川隆景:速命沼田水軍前來草津沖參戰——戰局不可再拖,他此時已經捨棄對沖家水軍前來助戰的希望了。
明應三年(1494年),今川氏親繼承其父的遺志,開始進攻遠江國,並於文龜元年(1501年)擊敗遠江守護斯波氏和信濃守護小笠原氏的聯合軍。永正五年(1508年),今川氏親收降斯波氏,正式兼領遠江守護。
永正十三年(1516年),今川氏親進攻遠江的引間城,守將大河內備中守貞綱抵抗得非常頑強,讓今川軍難以得手。於是氏親調來了挖掘駿河安倍山金礦的「金山眾」,掘斷了引間城的水源,使得城池不攻自破,大河內氏父子兄弟死的死、囚的囚,今川軍得獲全勝。今川氏親之奇謀秘計,由此可見一斑。
暫時消弭了背後的威脅,毛利元就遂將矛頭指向西方的陶氏。他故伎重施,偽造了與陶氏重臣江良房榮的來往信件,信中對陶晴賢弒主之舉表示了極大的不滿。陶晴賢截獲這些信件后,果然中計,派弘中隆兼殺死了可稱為自己左膀右臂的江良房榮。毛利元就得知此訊后,立刻以救援石見國的吉見氏為名發兵西進,殺至嚴島。
根據戰前織田家的會議過程,以及戰時的行軍路線可以看出,織田信長几乎直到最後一刻才判斷出今川義元本隊的方向,而在桶狹間這個局部戰場上,利用天候和地形之便利,以三千人擊破五千人,本身並不算是軍事史上的奇迹。
來島通康只答應乃美宗勝一日的助勢:「只有一天,戰滿一日我們就要從宮島離開。」然而,僅此一日也已經足夠了。
嚴島又稱宮島,是個周長30.9公里,面積僅30.17平方公里的小島,距離對岸、西安藝的大野也才不過1.8公里而已。昔日平家曾在這裏修建了嚴島神社,此島遂以社名。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