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王朝短命中

「一千多所還是很多。」李世民想的是這一千多所得搶佔他多少人口田地。
「對於保留下來的這些寺庵,也不是就不管了。我們要採取多步策略,加強控制。比如我們還要進一步的規定,每縣保留的那所寺庵,限額十人以內。州中保留那所,限額二十人。京中的寺庵,限五十人以內。」
確實如李超所言,不管不行了。
「而如果超出授田限額,那多餘田地得由朝廷收回。所授的田地,可以自耕也可以出租,但必須按租庸制納租庸,可允許僧人免勞役、兵役,但必須交納免役錢。」
而且這個度碟還得年審,每年得交至少一貫錢。
擁有大片田產,擁有極大的流動資金。
誰讓他們那麼的肥呢。
「文遠,第三個辦法是什麼?」
那些被取締的寺庵,也要改做他用,如果沒有用處,也要拆毀。
他還在為一百萬貫跟宰相們爭來爭去,為了兩百萬畝田地而無法安置北衙禁軍,可那些和尚們,卻佔有如此多的田地,隱匿了那麼多的人口,擁有著那麼多的財產。
但哪有人嫌錢多的。
滅佛!
「陛下,中庸之道,不走極端。佛教原來失去控制,過於寵大,嚴重影響了國計民生。我們才要加以取締控制,但也不是說就要完全滅絕。畢竟佛教自漢傳入中土,已歷千年,百姓信佛不少,強行取締並不現實,我們要做的是控制,而不是完全的根絕。只要他們在朝廷的控制之內,規模在許可之中,就可以了。」
李世民心裏也在不斷的念著那一個個的數字。
「陛下,和-圖-書這第三個辦法,能讓朝廷立馬得財三千萬貫以上,得土地千萬畝,新增人口近千萬!」
佛教能夠迅速的擴張,一次次死灰復燃,最重要的除了上層的支持外,還有的就是他們的寺院經濟的強大。
「四萬余座佛寺,近百萬僧尼,不下千萬隱匿寺廟下的隱戶,數千萬畝土地,還有幾千萬貫的寺產,陛下,佛教毫無管束,已經如同一個巨大的毒瘤,深深的危害著大唐。必須管管了!」
正是如此,和尚們才會如此的有錢,如果的勢大。
他們一下子知道了李超說的這第三個方法是什麼了。
以往度碟其實也早有收費的,這也算是一種特別的稅收了,但絕沒有李超弄的這麼光明正大,明碼標價的。
李世民很直接的道,「朕感覺保留太多。」
「陛下所說的這個多,是保留的太多,還是撤的太多?」李超問。
而現在,李超又提出來了。
對於這些人,絕不能慣。
一人限田五十畝,全國保留的三萬余個僧尼,就只能保留一百五十余萬畝田地了。而按李世民所知道的,全國的寺田,得有幾千萬畝。
李淵摸過底,道教的勢力遠遠不及佛教,大唐天下各地,大小寺廟尼庵有四萬余座,僧尼數十萬之多,而他們佔有的田地、隱匿的人口,卻是極為的驚人。
不交錢,過不了年審,那度碟就失效了,重辦,那還得先通過考試,還得交十貫錢,還得有名額。
他知道,其實世家豪門們擁有更多的田地,隱匿著更多的人口,也擁有更多的財產,但那和*圖*書個動不了。
「這個好,這個朕非常支持,和尚尼姑們整天念經唱佛的,不事生產,給他們五十畝地就不錯了。」
這一招,是李世民最滿意的。
當初李世民很有顧忌,畢竟信佛的人多,佛家勢力也很大。尤其是剛宮變奪位,天下還不太安穩,如果滅佛,肯定會有人藉機生事。
「陛下,還應當禁止天下寺庵用銅鑄佛像,銅應當列為國家戰略物資,要塑像崇拜,泥胎木偶都行,禁用銅金。」
朝廷搞均田,使不少逃丁回籍或就地安置,但隱戶卻依然極多。
天下一千余縣三百余州,按李超的辦法,就是最終要保留一千三百多寺、庵。
被世家豪族隱了,被寺廟和尚們隱了。
李超民萬分期待,兩個辦法能增收一百萬,那這第三個辦法肯定更好。
「陛下,其實也很簡單。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賓,莫非王臣。佛教的和尚們,他們首先得是大唐的子民,然後才是佛家弟子,他們必須先遵守大唐的律法,然後才修行佛經,這個本末是絕不能倒置的。」
名額是嚴格限制的,只能少不能超。
雖然心中已有決定,可畢竟這件事情非同小可,真正要操作起來,一定得慎重得小心。不謀划后了,倉促動手,後果難以預料。
對於沒有度碟的野和尚,發現一個就要抓一個,抓到一個就流邊邊疆去屯田勞作。
能讓李淵他們君臣都達成滅佛一致態度的,並不是說佛法有怎麼怎麼不對,原始佛教的教義,是引人向善,還有讓人修鍊,人人成佛等。佛教比較溫hetubook.com.com和,雖也有彌勒教等是邪教,在亂世中搞造反等,但畢竟少數。
只是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讓這件事情停了下來。李世民上台之後,考慮到自己得位不正這些因素,想著安穩,就暫停了這事。
授田,超過田額的就要收掉。
可隋亂才十幾年而已。
不可能死了這麼多人。
「文遠,你說說你的想法。」
不過玄武門之前,太上皇李淵當時和裴寂封得彝等宰相們,可是已經達成了一致,要滅佛的。當初政事堂上同意的那些人中,現在還有好幾個在今天的政事堂中,蕭瑀、陳叔達、楊恭仁他們都曾經是表態同意的。
和尚們一心念經崇佛,崇拜偶像,也不是壞事。
至於現有的那些銅像,那些貼經的,當然得按規定毀掉。
人哪去了?
這點戶籍人口,不過隋的三分之一。
五十萬貫能辦五十萬貫的事,有一百萬那就可以辦一百萬的事情,若是錢更多,還能辦更多的事情。
呼吸都急促了幾分啊。
打壓佛教,李唐立即就能過個肥年,甚至能壯上一圈。
隋朝的近九百萬戶,差不多五千萬人口,到了他一統天下,結果只剩下三百萬戶,一千五百余萬人口,課丁更只剩下二百余萬。
「光是賣度碟一次就能收三十余萬貫,一年的年審也得收三萬多貫啊。」房玄齡都在驚嘆了。
李世民覺得好像天下還是很安穩的。
空出一個位置才能增加一個。
李超兩個辦法可以讓朝廷一年增收百萬,其中的國際貿易若是操作的好,幾年後還能更多。
李淵原來的www.hetubook.com.com計劃,是每州留一寺,京城留三寺。力度比李超的大的多。
「只須一道詔令,令天下每縣許保留一寺一庵,每州可再保留一寺一庵,京城可保留三寺三庵,其餘寺庵,通通予以取締。」
逃了,隱了。
對朝廷來說,百姓信佛,這本不是壞事。
這些人不納稅,不服役,也不侍奉父母,不效忠君王,又不生兒育女,甚至都不耕織勞作,除了念經拜佛,完全就是坐享其成,修建大量的寺廟,塑起無數金身銅像,還不斷的吸納著百姓的錢財,反過來拿著這些信眾的香油錢來借貸、買地……
用田地的佃租糧,用信徒上進貢的香火錢,來放貸借款,而在這個時代,放貸借款其實是利潤極高的生意,一本萬利。
李淵沒能力直接對著世家豪強們開戰,便只有拿和尚們開刀了。
「會不會太多?」
唐朝初年,朝廷不斷的滅掉一個個反王,逐漸一統天下。可李淵卻發現,自己大唐的戶籍少的可憐。
這大大超出李世民的預期了,畢竟原本他只想要一百萬貫錢養北衙,宰相們肯給五十萬,他還差五十萬而已。
不過如今。
是不是應當把這件事情拿到台上來呢。
不但要限額,還要加上其它的限制。
歷史上甚至也有不少皇帝崇佛,比如南梁武帝,還出家,甚至要大朝們出巨款把他從佛寺里贖回朝堂,然後沒多久又來一次。大規模的出資修建佛寺,等等。
拿走他們的田,禁止他們從事商業活動,這些和尚們也就再抖不起來了。
結果留下了南朝四百八十寺這樣的詩句,還和圖書有梁很快就亡國了。
但壞就壞在規模失控,已經嚴重的影響了朝廷。
皇帝也一樣不嫌錢多啊。
考試合格的,還必須經過朝廷頒發度碟,擁有出家當和尚的許可和持證。這個證得收錢,度碟一份至少賣十貫錢,這樣全國保留一千三百余所寺、庵,全國保留的約三萬個和尚、尼姑,他們就得向朝廷交納三十萬貫的度碟錢。
「還有,每所保留的寺觀,其產業也要嚴格限制,按寺中和尚尼姑人數,朝廷給他們授田。每人授田五十畝,當然,如果已有田地達到授田額就不再授了。」
之前李超就已經上書萬言書,但李世民看過之後,只是交給一眾宰相們看過,並未給其它官員看。這件事情,算是頂層在議論。
「十貫一張度碟,一年審一次,一次一貫錢?」
陳叔達也捋著鬍鬚在驚嘆。
比如,每一個和尚尼姑,都得要經過朝廷的考試,用佛家的經典還有朝廷的律法等做考題,最後決定留下來的這些人選,沒考上的,就要通通還俗,要被官府強制的婚配,然後給他們分授田地,中原若無地,就遷至邊疆屯田墾荒,成為課丁納稅。
雖說這有點強盜行徑,但誰要你們過去都不交稅呢。
「還嚴格限定數量,只許少不準超?空一個才能補一個?」
而這些和尚尼姑們卻能動的了。
蕭瑀都為李超這個缺德的主意給驚到了。
「還要明文規定,禁止寺院尼庵開質庫、搞放貸。如果違規收受抵押、放貸,朝廷將嚴厲查禁,沒收財物,並處以罰款。」
李超的話一出,政事堂中,皇帝和宰相們都面色各異。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