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其它七位宰相,也依然還是那副態度,侯君集非殺不可。
李世民並不想廢新政,雖然他把主持新政的李超和馬周都趕出了朝堂之上,但不表示他連新政也反對。新政是個好東西,朝廷的國庫收入大增,同時也對豪強地主們的土地兼并、人口控制等遏制了許多,在吏制上也刷新許多。
說完,蕭瑀也轉身而走,追陳叔達去了。
「臣請辭!」
好在他們行動之前,得到了命令,只是查抄封閉報館,不許傷人,也不抓人。
「無忌,你來當尚書令!」
復相回到中樞,這都快三月了,可他什麼事情也沒做出來。改良新法,沒改成,殺侯君集沒殺成。
被中書門下的宰相們頂著干,已經夠火大了,現在連兩家報紙都要對他指指點點,雖然沒明說,可這話里話外,不都是在指責他嗎?
「陛下,今日要麼殺侯君集,要麼就臣辭職!」
然後從筆架上拿起一支筆,蘸墨寫下了辭表。
半天時間,報社封了。
「陳相,莫說這樣的氣話。」
時報和半月談如今也越來越大胆,談論起這些時事來也毫不避諱。
這些人幹勁十足,本來是好事,可陳叔達就是有種還無法進入的感覺。
總之,新政推行時間不長,但好處已經充分顯現,李世民不可能廢新政再回老路。
「樞密院那邊未必就通過啊。」
現在李世民不願意再如過去的約定,那這宰相不當也罷。
「江國公。」
行動很快,動作迅速。
復相快三個月了,就幹了兩件事情。
都是跟李超學hetubook•com•com的臭毛病,動不動就拿辭職當威脅。
「朕說了,等侯君集病好過堂審理再說。」
這甚至比他堅持新政之法還要堅定。
國子監的學生們、講武堂的學生們,還有那些年輕的士人們,一個個都跑到報紙上來抒發自己的意見,大肆討伐侯君集這樣的奸人。
報社封閉,裏面的編輯記者們被趕出來,然後士兵們封門,上鎖,還派兵把守。
當天,李世民讓王太監到中書門下傳旨,皇上龍體不適,暫不臨朝視事,繼續由太子殿下監國攝政,由中書門下宰相們輔佐太子理政。
越看報他越生氣。
如果他能殺了侯君集,那無疑他的名頭也立起來了。
陳叔達卻不是說氣話,三個月了,這都要到貞觀二年的年底了,可他這次復相做了什麼?什麼都沒做到,感覺自己就是個多餘的。
李世民的拳頭緊了松,鬆了又緊。
殺了,那就是他皇帝向宰相們退讓,那豈不就是承認李超是對的,他是錯的?
「這半月談和時報簡直就是在煽風點火,挑撥是非!」
讓陳叔達、蕭瑀復相,那是讓他們來異論相攪。他不滿中書門下的宰相們一致立場來面對他,希望宰相們能支持自己,能聽話些。
旨意越過了中書,也越過了樞密院,直接下到了羽林軍和金吾衛的軍營里。帶兵的校尉們有些為難,但面對著臉色不太好看的宮裡內侍,最後還是咬牙去召集兵馬了。
李世民又望向大舅子長孫無忌。
可這兩老頭都幹了什麼?
可偏https://m.hetubook.com.com
偏皇帝就是不肯殺。
李世民也怔住。
「蕭瑀,現在你是尚書令了!」
李世民大怒,「直接調羽林軍和金吾衛,朕不通過中書門下,朕直接調兵。」
陳叔達也覺得生氣,甚至窩囊。
「陛下,只怕中書門下宰相們未必肯通過旨意。」
宮裡李世民心情難得舒暢,王太監臉色低沉進來。
皇帝跟宰相們賭氣,結果就是又有兩位宰相辭職,尚書令空缺。
最後,李世民只得退一步,讓宇文士及接任尚書右僕射之職。
「陛下,剛剛樞密使衛國公李靖向太子殿下上呈辭表,然後掛印離職了。」
李世民氣呼呼的道。
至於漢京報,因為是官方喉舌,對於朝堂時事一直摭摭掩掩的,銷量如今不增反降。
越來越過份了。
皇帝也不是一言堂,宰相們的權威、聲望都是極高的,他們真要走,皇帝也沒辦法。
殿上,誰也料不到陳叔達突然就請辭。
尚書右僕射蕭瑀也不計前嫌,再次和陳叔達同一陣線。
宰相要殺,李世民偏就不想殺。
「新法也不會廢!」
李世民很失望。
「哎!」
「直接下旨到軍營,朕倒要看看,誰敢不遵旨!」
這樣的尚書令,還不如不當。
「傳朕旨意給羽林軍和金吾衛,把半月談和時報封了!」
李世民接到報告,心裏很舒爽。
甚至罵宰相無能。
蕭瑀回過神來,舉笏就道。
他迫切的需要干幾件大事,比如說改良一道新政制度,或者殺了侯君集。
中書和樞密院也很快都接到了消
和圖書息,就在襄陽城裡的事情,哪裡瞞的住。
看著剩下的七個宰相,李世民真擔心他們又提什麼殺侯,直接就離開了。
忍無可忍。
李世民急了,「宋國公你這是做什麼!」
「封!」
尚書省里,處處都還充滿著李超的影子,這裏一切還按著李超留下的規矩行事。尚書省里,過去的老吏已經被裁的差不多,現在都是那些經過吏考選錄的年輕人,各地地方上能幹吏員、國子監的年輕學員們等。
印刷坊倒沒事,那邊跟報社都屬於李家,但名義上是分開獨立的。
「既然陛下聽不進臣之言,那臣還留在中樞何用,做一簽名尚書令嗎?」
結果尚書左僕射長孫無忌也不肯接。
「宇文士及,現在你是尚書令了!」
中書門下的宰相,一下子只剩下了七個。
「等下,你回來!」李世民大喊,可蕭瑀不理會了。大唐的宰相就是這麼洒脫,宰相們是與君王共治天下,而不是一切都全聽皇帝的。
「陛下,臣何德何能,敢當此重任,請陛下收回成命。」
李世民伸手叫他,可陳叔達不理會,走的很瀟洒。
蕭瑀不說話了,直接把頭上的梁冠給摘了下來。
中書門下的宰相們、樞密院的樞密們能跟皇帝硬頂,那是他們有資本,國家制度如此。但他們只是軍中的普通軍官,他們管不到朝堂那麼多的事情,他們只知道,天大地大,皇帝最大。
把辭表交由吏員上呈,然後他回頭看了眼樞密院里自己這間公房,嘆一聲氣,摘下官帽,把官印也擺好,然後出門走了。https://m•hetubook.com•com
李世民就這樣眼睜睜的看著陳叔達和蕭瑀兩人邁出殿門,他心裏殺人的心都有了。可卻又無可奈何,大唐還沒有這樣的傳統。
李世民氣的都要頓腳。
「什麼?」李世民愣住。
這半月談和時報兩份報紙,可是名聲極大啊。這要是封了,只怕會引發事端啊。
這些宰相一個個有什麼毛病,怎麼動不動就請辭?
結果那邊陳叔達真的直接把自己的梁冠摘了下來,然後扭頭就走了。
「臣請殺侯君集,若陛下今日不答應,臣立請辭職。」
問了好幾個,沒人願意當這尚書令,這讓李世民氣的臉都紫了。尚書令什麼時候成了燙手的山芋了,一個個都不肯接。
宇文士及有些無奈,這尚書令不好當啊,這才多久,已經三個尚書令先後辭職了。
「陛下,臣請斬侯君集、廢新法,重還天下安寧!」
李世民哼了一聲,不肯答應,他不相信陳叔達真會辭職。
李世民縮回深宮不出,不見宰相不視事,但每天都要看報紙,聽六扇門的稟報。
不過當蕭瑀和陳叔達辭相后,卻被許多人稱讚。
殺侯保侯,似乎成了皇帝和宰相們鬥爭的工具了。
「侯君集現在重病之中,要殺也得等他傷好之後再開堂審理后再說。」李世民一如繼往的拖。
李靖聽說皇帝直接調動南北衙的士兵去封報館,沉默了許久。
「陛下,樞密使李靖掛印辭官了。」
讓他再去過原來那種窮日子,李世民真不願意。
這兩家報紙是李超名下的產業,這又是否李超幕後授意?
李世民氣的肝疼。
他一直和-圖-書都很支持這兩份報紙,甚至讓他們刊登朝廷的邸報消息,讓他們使用朝廷的驛站系統。可現在他們都寫的是什麼?
李世民一巴掌拍在桌上。
在這件事情上,李世民就跟王八吃了秤砣一樣,鐵了心了。
江國公、尚書令陳叔達卻還在那裡喋喋不休。「陛下,侯君集非殺不可,越早殺越好,不能再拖下去了。」
「他為什麼要辭官?」李世民喃喃道。
一是反對新政,一是催著殺侯君集。
蕭瑀此時心情有些複雜,看到多年老友就這麼瀟洒的掛冠而去,他心裏生起幾分佩服,甚至還有幾分羡慕,這份洒脫,太瀟洒了。
皇帝直接下旨了,他們不能拒絕。
當天,羽林軍和金吾衛數支兵馬出擊,直接把襄陽城裡時報和半月談報社給封了。
王太監驚訝。
襄陽城的百姓,這段時間感覺很過癮,大戲不斷啊。這麼精彩的朝堂局勢,都讓時報和半月談的銷量再次暴增,半月談都破三萬了,時報也破了兩萬。
「陛下,臣老了,乞骸骨!」
侯君集現在名聲是徹底的臭了,天下喊殺。
「侯君集之事莫再提。」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啊。
宇文士及拒絕。
「朕難道還要被兩家私人的報紙給牽著鼻子走?他們有何資格談論朝政,指責朝堂?」
這下李世民更怒了,難道他堂堂天子,要封兩家報紙也做不到了?大唐的將士,他這個皇帝調不動了?
陳叔達捋了一把長長的白須,他老了,精力不濟了。若是皇帝肯聽諫,他還能再干幾年。可是現在這個樣子,還留戀做什麼,不如回家寫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