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勒石崖山

從永樂八年到永樂二十二年,明成祖永樂皇帝朱棣曾五次率軍親征蒙古,而靖難之役時一直陪在朱棣身邊的鄭和卻被責令率領船隊遠赴西洋搜尋建文帝的下落,並向沿路諸國宣示大明之威儀,所以鄭和遺憾的錯過了北伐蒙古的機會;但是現在,李悠的召喚讓他可以帶領自己這支天下無敵的船隊來到崖山,參与到這場事關華夏文明生死存亡的戰局中來,鄭和心中層雲激蕩,激動之下一上來就使出全力。
鄭和船隊由舟師、兩棲部隊、儀仗隊三個序列編成。舟師就是戰船部隊,基本單位戰船,它們被組成編隊,叫前營、后營、中營、左營、右營;兩棲部隊用於登陸行動;儀仗隊擔任近衛和對外交往時的禮儀,莊嚴威武。
「眼下蒙古韃子已然潰散,快些收拾殘局,好去宋軍大營之中拜見主公。」鄭和揮手道,隨即那些安放在寶船上的大炮再次發出巨大的轟鳴。
「若是在和圖書陸地上遇到,我等或許還要費些功夫,但是在這大海之上遇到大人,這些蒙古韃子也算是到了八輩子血霉。」和王景弘同為副使的侯顯也放聲笑道,他跟隨鄭和多年,經歷過的海戰不知凡幾,眼前的這一戰並未讓他有絲毫緊張。
群臣一擁而去,反倒將張世傑丟在了甲板上,李悠自然也不會去湊熱鬧,他笑著走到張世傑身前,「張樞密,昨日我說此戰我大宋必勝,樞密還不相信,如今看來如何?」
「除此之外敵軍副帥李恆也為吾等所俘虜。」說完張世傑的親兵將一名渾身濕透的將軍推上前來,說實話如果不是他失足落水,這些人想要活捉李恆也沒那麼容易。
李悠可是記得張弘范在崖山之戰獲勝后,在此處留下了「鎮國大將軍張弘范滅宋於此」的字樣,只是現在這句話卻是要大變樣了。
宋軍取得的戰果還不止這些,接著張世傑又從船舷邊拉起和-圖-書一個人來,此人一出現人群之中響起一片驚呼,「這不是宋瑞相公么?」
「若非天兵,哪能借來天雷助陣?」禮部侍郎鄧光薦似乎也贊同剛才那名大臣的說法,他將鄭和寶船之上的大炮當成了天雷。
「若非張樞密拚死擋住張弘范,我等也堅持不到援軍到來。」說罷李悠遙指著崖山的岩壁說道,「此戰大勝,正當勒石以紀,以張樞密來看刻些什麼字的好?『大宋張世傑斬殺蒙古鎮國大將軍張弘范於此』可好?」
好在這時候張世傑也乘坐小船來到了旗艦之上,才算是將李悠暫時解救出來,一身戎裝的張世傑和楊亮節一樣滿身鮮血,他亮出手中的首級,「歷代先皇保佑,敵酋張弘范的首級已經被吾拿下!其弟張宏正、其子張珪同為我大宋天兵所殺。」
「這恐怕不是陳相公從占城請回來的援兵,占城怕是沒有這般強軍。」國舅楊亮節方才從戰場上回來,hetubook.com.com身上還帶著血跡,這些都是他剛剛跳到元軍戰艦上廝殺染上的,楊亮節雖然和陳宜中、陸秀夫、張世傑等人多有爭權,但身為武將的他臨戰時卻沒有絲毫怯懦,方才死在他長槍之下的元軍士卒不下十人。
「此非天雷,這些也不是天兵天將。」陸秀夫從高處下來,來到群臣中間說道,只是現場無人知曉,如今陸秀夫的身體里卻是已經被李悠的靈魂佔據,「此乃我從海外求來的援軍,等此戰過後這支軍隊的統帥就會來這裏拜見陛下。」
「對葵相公借來如此強軍,不然這一戰有死無生。」張世傑直到現在還心有餘悸。
「哈哈哈哈,陛下遠征蒙古時,我未能跟隨身邊,卻不料今日亦有和蒙古大軍作戰的機會。」戰事大局已定,鄭和放下望遠鏡哈哈大笑著說道。
原艦隊規模超過兩萬餘人,而現在縮減為一萬五千人,其中儀仗隊和商隊大多被裁減,只剩下了戰船https://www.hetubook.com.com部隊和兩棲作戰部隊,沒了其它拖累,戰鬥力不降反增。寶船船隊領先了元軍艦隊一百余年,更何況鄭和的海戰指揮藝術遠在張弘范、李恆之上,再加上他們突然出現殺了對手一個措手不及,所以戰局很快就被鄭和所掌控,元軍的落敗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他們甚至沒能給鄭和船隊造成多少損傷。
自從去年十一月在潮陽五坡嶺被張弘范所俘之後,文天祥已經存了必死之心,沒想到今日卻被張世傑救了出來,眼見著旗艦上這一張張熟悉的面孔,文天祥心中感慨萬千,連忙一一回禮,隨即就要去拜見太后和趙昺。
早已在攻打宋軍大營時消耗了太多精力的元軍突然遭到後方的襲擊,而鄭和的攻擊又是如此迅猛,不到一個時辰的功夫,崖山外海的海面上就滿是元軍船隻的殘骸和漂浮在水面上掙扎求生的元軍士兵。
扭轉崖山之戰的結局眼下算是做到了,可要完成任務還有很長的路要和圖書走啊,李悠環視眾人,心思電轉,不斷琢磨著此戰過後元軍的應對以及接下來宋軍該去往那裡的打算,或許崖山大營無論如何都是不能待了。
「這莫非是上蒼派來的天兵天將不成?」宋軍旗艦上的官員們紛紛瞪大了眼睛,往日不可一世的元軍竟然如此輕鬆就被對方擊敗,這簡直讓他們無法相信,逃過一劫的慶幸漸漸消散之後,這些人紛紛猜測起對方的身份來。
「君實相公從那裡求來的援軍?怎麼此前從未聽相公說起?」鄧光薦等人立刻圍了上來,七嘴八舌的追問,讓李悠疲於應對。
「前營加快速度,務必攔住潰散的敵軍,左營直插敵軍中軍,將其分割開來,后營提防敵軍逃竄……」崖山外海,這支突然出現的援軍旗艦上,內官監太監鄭和正手持望遠鏡觀察著元軍的動向,並不是發布命令,他身後的王景弘大聲將命令傳達給桅杆頂端的傳令兵,傳令兵則不斷揮舞旗幟根據鄭和的命令指揮大軍行事。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