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黨爭烈,弘光朝臣

南京城虎踞東南,六朝勝地,歷史上東吳、東晉、宋、齊、梁、陳都以此為都城,建立一番基業,然而除了本朝太祖以南伐北,一統天下之外,其餘卻多為北方政權所滅,淪為短命王朝。
騎士飛速穿過街道,驚得人群連忙躲閃,議論紛紛,待騎士奔至宮門,只見人影一晃,騎士跳將下馬,大聲急呼道:「八百里加急!阻者死,逆者亡!」
「陛下,臣以為如今應該與王指揮使獲得聯繫,令其務必堅守揚州,不得有失!」
如果身在盛世,他最多只是一昏聵君王,但他身在衣冠南渡,國如危卵之刻,一個不留神,便要坐實亡國昏君的罵名。
「臣以為揚州失而復得,此天佑大明。守揚州則長江固,臣懇請陛下速發援兵,支援王指揮使,以擋清庭兵鋒!」
「稟陛下。」錢謙益只得手持象牙笏,出列對奏道:「臣以為左部經歷池州之敗,已然無力東進,而江北尤急,當調靖南侯回師,固守長江防線,嚴防清軍渡江!」
隨即便見那騎士一路飛奔,手上舉著軍報,直入朝堂,面見弘光,匆匆拜道:「陛下,江防水師,鎮海將軍鄭鴻逵,加急奏報!」
朝堂上弘光帝端坐于龍座之上,下面立著紅袍紫衣近百位臣公。
太監連忙將奏報承到御案之前,弘光有些顫抖的拿起奏報,打開觀看。
「陛下,鎮江總兵鄭鴻逵,也該重賞!」
王彥同李泰禎等www.hetubook.com.com人,站在大坑邊,看著一具具屍體被拋入大坑,心情沉重無比,俱是不發一言,只是就這樣默默的看著士卒掩埋。
揚州失而復得,讓朝堂上的陰沉之氣,一掃而空,但大臣們卻為如何獎賞,如何應對,繼續爭論不休。
一車車的屍體運來,讓搬運屍體的士卒臉色沉重,似乎有什麼東西,被慢慢喚醒。
「江防在於舟師,舟師強,則滿清望江興嘆,臣建議許以重利,調福建鄭芝龍入援,拱衛南京!」弘光朝黨爭激烈,就算是如此危急時刻,也不能免,馬士英先向皇帝諫言,以否定錢謙益之策,而後憤怒的指著東林朝臣大罵道:「爾等東林,欲放棄池州,縱容左逆入犯耶?若左逆至,爾輩任居高位,而獨死吾君臣耳!陛下,池州兵馬萬萬調動不得啊!」
清軍在清點揚州一戰的損失,王彥同樣在與揚州官員重整揚州秩序。
金陵自古帝王州,繁華景勝,卻似乎又被天道種下了詛咒,開國於此,亡國於此。
陰沉的天色,似乎預示著老大帝國的將來,也同天色一般陰沉,一般沒有光明。
被問之人乃是東林領袖錢謙益,朝廷禮部尚書,江南大名士,三大案中都有東林身影活躍,就是左部東下,隱約間也有東林之人參與其中,弘光心中暗恨,是以喊著怒氣故意點他之名。
城門處的守軍見那騎士根和-圖-書本不加阻攔,反而迅速搬開據馬,放其入城。
弘光自繼位以來,便一直面臨東林一黨的挑戰,他本不是英主,資質只能算平庸,再加上一些羈絆,使得登極以來,毫無建樹,甚至留下昏聵之名,但身為一國之君,有誰願意見自家江山陷於夷狄之手,誰又願意去做亡國之君,無顏見祖宗於九泉。
「稟陛下!」就在弘光猶豫之時,原本沉默的朝臣隨著錢謙益之言,而突然沸騰起來,首輔馬士英隨之出列,抱著象牙笏奏道:「臣以為靖南侯兵馬萬不能動!」
倖存者在傷心欲絕中收拾親人屍體,全家被屠者則由官軍代為收斂。
弘光也認為江北清軍尤為可怕,但左軍要拉他下馬,且還有十幾萬兵馬盤踞于安慶一帶,又不得不防,他資質平庸,一時間自然拿不定主意。
馬士英從太監盧九德手中接過奏報,打開一看,心裏也頓時一陣欣喜,於是大聲念道:「臣鎮江總兵鄭鴻逵拜上,清軍十八日圍揚州,二十四日夜炮擊西城,臣于鎮江尤可聞江北炮響,心中憂懼。」
朝堂諸公聞言,卻不發一言。
「申時三刻,臣于江面再聽江北炮響,知揚州以起變化。」
「李將軍可知,如何才能讓吾大漢子民,不受異族屠戮?」王彥目光深沉,忽然向身邊的李泰禎問道。
堂堂華夏天朝,在面對北方來敵時,盡以無兵可派,弘光朝被揚州城破,https://www.hetubook.com.com史可法殉難的消息所震撼,但想要重整旗鼓,卻已經為時已晚,只能陷入一片混亂。
揚州城破,史可法身死的消息,由加急快報送入中樞,猶如當頭一棒,使得弘光朝君臣上下猛然清醒。
「吾大漢族人口萬萬,卻被滿清幾萬人打得沒有還手之力,概因百姓與士卒將校,只知小家而不知有國也!」王彥看著滿坑的屍體,目光流離,思緒似乎飄到遠方。「如百姓與士卒皆知夷夏大防,皆明民族國家,能有一強大之中華,夷狄豈敢窺視華夏!」
弘光不願意做王國之君,馬士英同樣不願意當亡國之臣,他得之王彥重奪揚州頓時欣喜。「陛下,應該重賞忠義營指揮使王彥!」
左軍以奉崇禎太子密詔的名義東下,欲殺馬士英一黨,廢除弘光帝,馬士英一黨自然要全力反撲,而隨著錢謙益與馬士英先後發言,朝堂上兩黨大臣頓時吵成一團。
爭吵的朝臣聞之頓時一愣,朝堂隨著騎士的稟報,陷入一片死寂。
這時的明軍,面對清軍的屠戮,一種家國情懷,慢慢被喚醒,原本只被士大夫階層所理解的夷夏大防,在普通明軍心中也留下了華夷之別!
「諸位卿家,清兵以破揚淮,史卿殉難,國朝之危,勝於東晉、南宋!」江北傳來的噩耗,讓弘光心中一陣慌亂,他以無對策,只能問計于大臣。「清軍以臨長江,諸卿可有諫言教朕,若能助朝廷和-圖-書渡過危機,朕必以國士待之,金銀爵位之賞,朕絕不吝嗇。」
百姓的慘狀讓人目不忍睹,揚州城內半城帶孝,家家發喪,悲切哭嚎之聲,響徹城內。
眾人見弘光憤怒,頭低得更低,彷彿一百多塊木頭,死氣沉沉。
老大帝國欲偏安江南而不得,江北四鎮加上武昌一鎮,一叛兩降,剩下的黃得功鎮要防備左鎮叛軍,而江北的劉澤清鎮,在清軍兵峰下,根本不敢一戰,降清只是遲早的問題。
「末將愚鈍,還請指揮使賜教!」李泰禎聞言微微一愣,但這也是困擾他的問題,當下微微抱拳,虛心說道。
弘光這時也臉色大變,難道清軍已經開始渡江呢?「承上來,朕親觀之!」
一具具屍體,揚州城內已經無法掩埋,官府只得組織青壯挖掘大坑,統一掩埋。
群臣們皆以為,又是什麼不好的消息傳來,有甚者已經考慮諫言皇帝出逃,暫避清軍鋒芒。
李泰禎跟隨闖王,後來又跟隨高傑,都見過百姓被屠的景象,但卻從未見過這樣悲慘的場景,也從未如此氣憤,如此強烈的想要復讎。
「二十五日,有忠義營指揮使王彥,欲帶千騎過江援揚,臣令船隊渡之。」
這時南京城門處,一卷黃塵滾滾,駿馬飛馳而至,只見一名騎士背插軍旗,匆匆穿過城門。
弘光帝並非雄才之主,但同大明曆代先君相比,也不是最糟糕的皇帝。
「是夜,有揚州勇士胡為宗入臣大營,言揚州以被和*圖*書忠義營指揮使王彥奪回,欲固守之,以待朝廷救援。」
「馬愛卿!」弘光看了那奏報,一時說不出話來,但他急於與眾臣分享心中喜悅,因而對著心腹大臣馬士英道:「可將奏報,念于諸位臣公聽聽!」
就像後世歷史中,八年抗戰,打出了一個中華民族,使普通之人,亦知其為中國一員,戰爭變成民族對抗。
揚州城的王彥等人,卻無比的沉重。
「午時,臣于江邊見揚州城濃煙滾滾,後有敗兵逃至南岸,言揚州成破,史督師殉難,臣心甚懼,恐清軍渡江,隨令船隊巡防江面。」
大臣們吵了半天,卻依然沒有結果,弘光臉色也越來越差,到了暴怒的邊緣。
清軍破城小半日,揚州軍民就已經從城內各處,清理出了近五萬具百姓屍體。
大臣們暗中觀察弘光面色,確見他臉色通紅,而手中的奏本抖得更加厲害,心中頓時跌到谷底,莫非清軍真的已經渡江了!
弘光聞言,本就優柔寡斷的他,自然更加拿不定主意,加之朝臣爭執,頓使他頭腦一片混亂,心頭之氣,不自一處來。
弘光見朝臣沉默不言,不禁眉頭一皺,心中火起。「汝等平日爭鋒相對,頗有說詞,今日朕親問對策,汝等怎又不言!」
四月時節春雨霏霏,長江同南京城,俱是一片朦朧。
「錢卿!汝可有策教朕!」大臣不言,弘光只得強忍著怒火點名問道。
南京諸公的心情隨著揚州的陷落與失而復得,跌宕起伏。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