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街頭瑣事

周圍之人議論紛紛,都指責壯漢太不厚道,欺負老實人,那男子被眾人指責,臉上一紅,惱羞成怒道:「那好,老子再給你一百文!你要在不賣,老子可就打人了!」
雖說現在朝廷早以不能全額支付宗藩的俸祿,但幾萬宗藩的基本生計,卻要維持,而宗藩多是養尊處優之人,肯定不能像對待難民一樣,養活他們一人的花費,朝廷至少可以養十個兵。
圈內的人這才發現,王彥不知什麼時候到了他們背後,嚇得紛紛閃開,其中有認識王彥的人見此,遂即趁機大喊:「那狂妄自大的漢子,楚國公來了,你還敢耍橫么?」
那老農哪裡是壯漢的敵手,一邊抱著羊不放,一邊對眾人道:「眾位鄉親,我這隻山羊足有百余斤,只要一千一百文,已經十分便宜,這位壯士壓價也就算了,還只給一兩銀子,我不賣他就強買,你們給我評評理啊~」
明代宵禁,現在天色將黑,大街上的和圖書行人,本該各自回家,市場也該閉市,但現在卻沒有。
這時,街道兩旁還有千余名民眾,他們購買店鋪里的布匹,米糧,看著城外百姓們帶來的山貨和羊肉、豬肉,笑聲、喊聲、吆喝聲、討價還價聲,使街市兩旁格外熱鬧。
他見那士子雖是文人打扮,但顯然比較落魄,心裏來了膽氣,惡狠狠的威脅道:「酸秀才,讀好你的書,少管閑事,別以為有功名在身,老子就會怕你,告訴你,我妹妹可是知府老爺的小妾,惹毛了老子,老子連你一起打。」
其實,王彥只是提出了對宗藩的一個初步改革,他還有更多的策略,準備擺拖這個朝廷的毒瘤,但即便是現在提出的降爵之策,隆武帝也不敢輕易執行。
據當明代大臣王世貞的《皇明奇事述》記載,有一位王爺兒子多達百人,除長子世襲封王位外,其餘九十九人都封鎮國將軍,這就等於他一家人就生了和圖書十多個朝廷六部。
面對周圍之人的譴責,那壯漢臉色一陣變化,最後惱羞成怒,瞪著眼睛,惡狠狠的掃視眾人,最後把目光落在,站出來的士子身上。
傍晚天色將黑之時,王彥從行宮出來,在衛士的護衛下,從城內街道上通過,兩邊街市上依然十分熱鬧。
在街市一角,一個老農坐在地上,死死抱著一支黑羊不放,一個滿臉橫肉,長得甚為粗狂的壯漢,一邊大罵老農,一邊身上去拉繩子,將山羊扯得咩咩之直叫。
「這不就是明搶嗎?」
眾人見有士子出頭,頓時膽子也大了起來,指著壯漢紛紛謾罵。
「欺壓善良,被人識破還不知悔改,反而要強買強賣,真是讓先人蒙羞。」
明代河南,九府一州,百余縣,幾乎每個縣都能分到一個王爺,而在大明一朝,宗室俸祿卻極厚,除去絲薄、茶葉等物不言,光說祿米,親王歲祿萬石,郡王歲祿二千石,鎮國將軍歲m.hetubook.com.com祿千石,輔國將軍歲祿八百石。
王彥很喜歡種充滿了生活氣息的場景,只有他治下的百姓安居樂業,他帶率領軍隊四處抗擊清兵才有意義。
「欺負老人,簡直沒有臉皮。」
窮則變,眼下朝廷為了獲取銀錢,可謂想方設法,廣州的宵禁也被蘇觀生建議取消,促使了現在城內的繁榮。
這些改變,有好有壞,但中原王朝,從來不是思想徹底禁錮的政權,王彥所提改革宗藩之法,並不是速效之法,不是立桿見影的政策,更向是溫水煮青蛙,更像是漢代的推恩令一樣,需要幾十年才能看見成效。
王彥站在外面聽了許久,基本已經明白了,他心裏一陣納悶,怎麼遇見了個鎮關西,他不想這場鬧劇繼續下去,於是向親兵使了個眼色,親兵立刻分開眾人,「讓一讓,讓官府來決斷!」
同宗室相比,朝廷正一品大員,月給祿米不過八十七石,也就是年祿一千石左右,正https://www.hetubook.com.com二品大員,月給祿米六十一石,也就是年祿七百多石。
隆武帝因為自身血統的原因,不敢太過得罪宗藩,對宗藩還是比較籠絡,而這種籠絡就成了大明財政上的一個巨大毒瘤。
只河南一地而言,就藩府林立,屬於大藩者有開封周王、南陽唐王、洛陽福王、衛輝潞王、安陽趙王、懷慶鄭王、汝寧崇王、禹州徽王等,小藩兩字郡王,到隆慶時期,以達八十余位,鎮國將軍之類,則不計其數。
眾人聞語卻依然噓聲一片,這時一名士子實在忍不住出來指責道:「你這廝,好不講道理,現在錢貴銀賤,一兩銀子只能換七百文錢,你卻當一千文使,不是要白坑人家三百文么?」
宗藩之事,是大明的頑疾,又不能一下廢除,不然這些宗藩對朝廷不滿,再與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勾結在一起,肯定會給朝廷帶來麻煩。
有明一代,從太祖分封二十多個兒子為王以來,此後每代新皇都封自己的兒和*圖*書子兄弟為王,偏偏這些宗藩還不降爵,代代相傳,到毅宗皇帝時,歷經十六代皇帝,所封宗藩超過歷史之最。
百姓喜歡熱鬧,不少人聽了喊聲,便向吵嚷處走去,王彥遠遠看見,眉頭一皺,他翻身下馬也走了過去。
眼下,大明宗藩在崇禎年間已經達到二十多萬人,他們被清廷殺了一大批,但還是有大量宗室,隨著朝廷南逃,這批人就成了朝廷沉重的包袱。
這時,一陣吵嚷聲從街市邊傳來,一個粗魯的男人怒吼道,「給你一兩銀子,你怎麼還不滿意?這難道朝廷收稅不是收銀子嗎?老子給你銀子,還省得你自己去錢莊換銀納稅,今天老子只有銀子,反正你這支黑山羊老子要定了。」
明朝祖宗之法大於天,但也不是不能改變,太祖遺訓,「子孫後代,有復言立丞相者斬」,結果內閣出現,實際上行使的就是相權,太祖遺訓「太監不得干政,嚴禁太監識字」,結果宣宗開始,鼓勵太監識字,明朝閹豎輩出。
上一頁